正殿為三清殿,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已有500多年歷史,供奉三清佛。殿內坐像前排正中為太上老君,左右分別為南極仙翁和北極魏紫大帝。後排是羅達三清三界三寶佛,中間是元始佛。元始佛左邊是太上老君的精神寶佛,右邊是太上老君的道德佛。寺前有明代“五龍抱聖”浮雕石碑,雕刻精美。
祠堂後面是壹個古老的彩繪洞穴,最初是獻給大禹的妻子塗山石的。清鹹豐十壹年(1861)重修祠堂,供奉真武。重建於1997,至今仍是真武始祖,同堂還有十大元帥和水火二神。寺前有元代石雕“全真,七子對老先生”。慈航堂於1994在原址重建。它是專門為童淵田字尊,也被稱為觀音堂。在同壹個廟裏,還有“皇後娘娘的皇後”(也叫“皇後娘娘的皇後”,皇後娘娘的皇後),畢夏袁俊(泰山奶奶),生育皇後,眼睛皇後,西皇後。玉皇樓是1999在原址上重建的亭子。高四層,壹樓供奉全真七子,稱為“七真堂”。二樓供奉群星之母——多姆袁俊、六十甲子等神,名為“陳元廳”;第三層供奉真武始祖麾下的五百靈官,稱為靈官殿。第四層為玉帝殿,供奉玉帝,左右兩側分別陪侍南、北五祖。玉皇樓墻上的壁畫是山西永樂宮“袁超圖”的復制品,描繪了元初眾神拜佛的壯觀景象。
此外,老君洞、三峰洞、春陽洞、侯氏洞、原憲洞、三聖洞、燃燈洞、歷山老母洞和許多石刻散落在山間。其中最珍貴的是普陀石刻。普陀巖為明代碑刻,刻畫了觀音救八難、訪仙、伯牙、訪大順、諫學、“釣魚”、“耕田”、“讀書”等故事,栩栩如生,極具文化價值。園中魚塘石壁上刻有“遊龍”二字,是孔子請老子進貢後,孔子對老子的褒獎。字體渾厚,池塘中水波蕩漾,仿佛真龍在遊。山中石壁上還有“畫洞入天”、“有仙則名”、“知入門”、“紫氣東來”等古代石刻,氣勢磅礴,氣勢磅礴。山頂青牛巖上浮雕青牛,四蹄飛舞,形象生動。山亭、石桌、長凳;山路曲折,曲徑通幽;樓梯令人嘆為觀止,筆直,直抵雲霄。老君洞的建築和石刻多為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文物,其中描寫太平軍的史料彌足珍貴。後山坡還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收集到石斧、石鐮、石椎等石器22件,具有考古和研究價值。
寺廟慈航殿刻有“真武講經”碑文,三清殿前石雕為“五龍抱聖人”。巖畫有老君騎青牛、周文王拜佛、祭拜聖人、日月星辰等。文人的題字多在巖壁上,技藝特別精湛。在老君洞道觀眾多摩崖石刻的佛教故事圖像中,九龍碑和巴南巖兩處石刻浮雕最具藝術價值。摩崖石刻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