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吃完臘八飯,就過年了。”過年不是除夕夜,而是壹個時期。對於“年味”,我們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讓年味更足:23號祭竈,24號掃屋。二十五個窗口,二十六個包子,二十七只肥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個油炸腌制。壹切都是按照傳統的程序進行的,所以這幾天家家戶戶都是香香的,喜氣洋洋的。
3.臘月二十三,祖師會請畫師給菩薩鍍金。在給菩薩貼金之前,畫師要念經請菩薩退位,然後給菩薩塗上壹層生漆,再貼金,這樣菩薩就會煥然壹新,畫師要念經請菩薩歸位。菩薩鍍金後,祖師把菩薩放在木轎子裏,然後放在祠堂前。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宗族裏的年輕人就背著菩薩在村子裏轉悠。
4.除夕那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女人們走進廚房準備年夜飯。煮漿糊和貼對聯是男人的工作。貼對聯時要先貼在正房,先在橫批上貼壹個“福星”,並註意上下對聯,右邊是上聯,左邊是下聯。然後在門上貼壹些小牌子:“出門大吉,擡頭見幸福”貼在前門,“萬事原諒,萬事如意”貼在前墻上,“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貼在倉房和牛豬雞圈上。路人看到大門口貼著新對聯,就知道這壹家人要準備年夜飯了。
5.年夜飯差不多八點開始,鞭炮聲此起彼伏,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掛鞭炮,關不了火,停不了響。鞭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紅火。燃放鞭炮,播放歡快的音樂後,全家人開始吃團圓飯。
6.飯後,男人們要拿著斧子上山收“財”。他們不得不砍倒壹棵大樹,把它連根挖起來,為晚年做柴火。這棵樹會壹直燒到第壹天早上,也就是“火生錢”。孩子們要拿出鞭炮和煙花,直到淩晨12點59分。這個除夕夜的燈不應該是黑的,應該是通宵亮的。它預示著來年的光明前景。
7.年復壹年,“年”在傳統的緊張而匆忙的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在孩子們興奮而疲憊的鼾聲夢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