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壹個小故事的例子。肖偉和阿炳起初是同事。阿炳比她小壹歲,長相英俊,會唱歌和彈吉他。她屬於那種“文藝青年”。阿炳很會照顧人,而肖偉喜歡被照顧的感覺,所以他們很快就在壹起了。
他們單位每年都會招很多大學實習生,肖偉覺得她的男朋友很有魅力。因此,肖偉很沒有安全感,想壹直和阿炳在壹起。壹旦阿炳出差或不回復她的消息,肖偉就會非常焦慮,不斷給阿炳發短信。她害怕這段感情。當阿炳不及時回復時,她會生阿炳的氣。
長此以往,阿炳覺得自己接受不了這種被控制的感覺,認為也許他們不合適,於是提出分開。但是肖偉害怕失去阿炳。在她看來,失去對方就等於失去了全世界。肖偉害怕結局。她甚至主動提出做阿炳的小三。只要她被允許和阿炳在壹起,她可以做任何事情。當然,阿炳不同意。
對於肖偉來說,她無法接受這種情況,無法接受對方不愛我,無法接受對方愛著別人,或者說她無法放棄這段感情。在肖偉的感情世界裏,她已經和阿炳融為壹體,對方必須和她壹致,必須在她的控制之下,對方必須對她滿意。這壹刻,她不能允許對方成長,也不能接受對方愛上了別人,或者和別人有了感情。
所以,即使阿炳和另壹個人發展了正常的關系,哪怕是壹點點親密,都會成為肖偉嫉妒的對象;即使阿炳靠近女同事,多說幾句,她也會吃醋。肖偉希望阿炳是世界上唯壹的。她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因為她需要兩個人的親密關系,這就是問題所在。
這個故事的結果只能是,肖偉越來越強的控制欲會讓阿兵越走越遠,但是當阿兵真的要離開的時候,她卻無法面對這種分離。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自身也存在問題:除了他們的關系,阿炳與他人的關系會受到她的照顧,有時阿炳與他人的關系會被視為敵對關系。
因為肖偉需要這種親密關系,而這種親密關系也讓她害怕分離。阿炳無法接受這種親密關系,或者這種控制,當他最終提出分離時,肖偉甚至威脅要傷害自己。
後來我才知道,肖偉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她媽媽在家的時間會多壹些,她爸爸在家的時間會少壹些,所以父母經常會有壹些矛盾,所以她和媽媽的關系會更近壹些。小時候,孩子會通過哭來引起父母的註意。每次肖偉想要引起他父親的註意,他只能通過她的事故或她在學校發脾氣來看他的父親。
而且她爸爸有外遇,她媽媽會在她面前說。所以,對她來說,親密的關系是安全的。壹旦和對象分開,她會很不安,無法接受。當第三個人進入這段關系時,她會極度不安。很多時候,她接受不了對方會表達對別人的愛和認可,接受不了別人的存在,接受不了多元的關系。
但是我們知道多元的關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就像我們要接受我們愛的人可能愛別人壹樣,比如我們要接受我們的丈夫愛她的母親。我們也要學會面對分離,因為總有我們愛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