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帝廟位於南北兩側,建築面積3163.1平方米。院內建築以正殿為主,戲樓為輔,兩側建坐樓,供看戲、飲宴之用。正殿兩側是壹個直徑很深的小院,西面是禪堂。劇院的兩邊是鐘樓和鼓樓。現存的鐘壹,鼓已失傳,鑄在鐘上的年份是康熙二年。鐘樓外側有三棟建築,居住著晉陜商人。正殿分為前殿和後殿。前廳為五格結構,觀劇氣勢恢宏,後廳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山墻有兩個方便門,西門是“禪門”,東門是“通神道”。爬四級臺階進入後殿,大殿高大宏偉,是供奉關公的地方,是大觀帝廟主神的祭祀之所。大雄寶殿前鐵鼎旁,立著壹對鐵鶴,高三米,重五百斤,鑄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
戲劇舞臺
劇場街區位於南北兩側,舞臺向前延伸,呈“凸”字形,方形翼角,琉璃屋頂裝飾,金碧輝煌。戲臺由六根柱子支撐,屋檐下有六根立方柱。柱子上雕刻著故事圖案。舞臺中央屏風上雕著兩條戲珠的龍,上面掛著壹塊寫著“歌舞美艷”的匾額。中間上下門上有“理所當然”和“莫須有”兩行。臺前掛木對聯曰:“壹曲春歌醒古夢,兩張臉專通奸。”舞臺兩側的小平臺上有兩個側門,額頭上寫著“陽春”和“白雪公主”的字樣。戲臺之上,藻井四周掛著方和荷花。柱間有大枋,大枋與吊枋之間,有棚券吊,獅子把魚掛在柱頭上。廣場外有大木雕,有三國十八戲。八部劇中的人物,車馬的布景,完美的雕刻技術,給人以真實感。其他的包括花、珍奇的鳥和動物。雕刻精美。其余藻井、梁上掛滿彩畫,有戲曲、人物、花鳥、山水等圖案。
鐵旗桿
花劇場入口左右兩側的鐵旗桿,每根重15噸,高16米以上。旗桿分為五段,每段鑄有八卦、龍紋等圖案。每根桿子上還掛著24個精致的鐵風鈴,每當風吹來,都會發出悅耳的叮當聲。鑄造和豎立這些旗桿的方法仍然是壹個謎。
鐵旗桿基座上的銘文寫著:清道光元年(1821),新四秋吉日鑄旗桿壹對,重24000斤。陜西贈送壹對藥材州弟子的鐵竿,永遠守護著四面八方的平安幸福。
磚雕/雕刻
大觀寺入口前墻上有三個通道,分別是正門、鐘樓和鼓樓。整面墻布滿各種浮雕,由水磨磚制成,全部手工雕刻,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花戲樓的磚雕屬於晉派微雕藝術,場面宏大。人物雖小如花生,但栩栩如生,表情各異,結構嚴謹,線條圓潤,題材豐富,內部聯系緊密,同時吸收了徽派精湛的雕刻技術和嚴謹的刀工。在幾十平方米的水磨磚上雕刻的作品有52件,包括115人物,33只鳥,67只動物,組成了李娘娘的寒窯居,參觀陵墓,白蛇傳說,慶祝郭子儀生日,吳越爭霸,達摩克利斯渡河,老人煉丹。
木雕
花戲樓戲臺上方的藻井中有“龍鳳祥瑞”、“鶴舞晨曦”、“鹿靈祭壽”等九種彩繪圖案。橫梁上懸掛著兩根重要的橫梁,分為兩三段,每壹段都是通過大木雕刻而成,層次分明,其精致與前門的磚雕相得益彰。木雕的內容主要是長阪坡、斬袍、七擒孟獲、擊鼓曹、三於、曹操刺董卓、空城計、千裏獨騎、華容道、鳳儀亭等三國戲曲,歷經歲月風霜,依然絢麗多彩,感謝失傳的民間。
烏木王廟
悅鶩王牧寺是嶽飛寺。位於花戲樓東側,為紀念愛國將領嶽飛而建於亳州。現存的悅鶩王牧寺建於康熙年間,山門三大殿。山門為單間二層建築,灰瓦屋頂,主脊正中為磚雕麒麟,屋檐處為圓形獸面磚。山門的前面是壹個拱形券狀的門道。大門上鑲嵌著用磚刻的“悅鶩王牧寺”,門階是青石沖壓而成的踏腳石。門東側有樓梯,拾級而上進入樓層。山門東側有壹座倚樓,原是寺內僧人休息住宿之所。山門背面有四扇落地門。三大殿是悅鶩王牧寺的主要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築,高聳於平臺之上。正殿分為前殿和後殿兩部分,由天溝相連,形成鉤狀屋頂,前後起伏。屋頂鋪灰管瓦,瓦鋪瓦。前廳為穹頂形建築,有五道橫梁、橫梁、立柱等。,都是略加雕飾,不安分的門窗。後殿是壹座硬山建築,有五根橫梁。大廳裏有嶽飛、牛臯、張喜安等名人的泥塑。院子中央有壹座秦檜和他妻子的石像。在正殿面對嶽飛等人,常年跪在露天。
朱功學院
朱功書院位於亳州市花戲院東側,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它是康熙年間,為紀念朱之璉在亳州德政而由亳州修建的神社。重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是康熙年間博州為紀念朱之璉德政以示敬意而建的神社。今天的亳州有壹句流行的民歌,“斷油錢不如燒香錢”。現在是花卉劇場的附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