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嫁妝是壹個女孩結婚的必要條件。嫁妝越多越好。在舊蘇州,婚禮習俗是日常用品都由女方“包辦”。到現在,嫁妝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家用電器,但基本上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老門道”。嫁妝裏有些東西很重要:領嫁妝的兒孫們的水桶必不可少。壹般是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扛著第壹個進新房,但這個原本是生活用的家居用品,現在已經小型化成了比過去小幾倍的擺設;此外,新房裏如意的碗和筷子是必不可少的,碗裏壹定要盛滿米飯、桂圓、紅棗、花生,寓意幸福,是長輩對新人真誠的祝福;壹對首尾用紅綾綁著的甘蔗,也象征著新人上升的生活和事業。
古代稱之為“親婚”,意思是新郎騎著高頭大馬親自迎接新娘,非常有氣勢。婚禮隊伍中有江南絲竹等樂隊,壹路吹著,打著拍子,壹直到新娘家。當新娘的家人聽到音樂時,他們知道新郎的官員會馬上到達,並及時做好準備。專門安排婚禮的婚禮女主持人會指點什麽時候、什麽時候轎子該停在“快樂上帝廣場”上,以及在新娘打扮完畢後,在哪裏潑洗滌水...“嫁女潑水”的說法就是這麽來的,“潑水”至今仍作為蘇州很多地區的傳統婚禮習俗保留著。
新郎官到了新娘家,新娘家趕緊關門,親朋好友讓媒人和新娘“要錢”和糖果,好中彩票;新郎官要準備蹄子、圓餅、鯉魚等禮物,隨迎親隊伍帶到新娘家,孝敬公公婆婆。
雖然現在沒有了高頭大馬和絲竹樂隊,婚禮車隊,鞭炮聲,親朋好友在門口討要紅包等等。,也讓婚宴的氣氛熱鬧起來。
新娘出門,腳不能著地。出門的時候,她爸爸背她出去,或者她就這樣穿著她爸爸的鞋到門口,然後穿上她自己的鞋。有的地方有新娘不能低頭換鞋的說法。她可以在鞋子外面套壹雙她父親的鞋子,到了門口就脫下來。
新郎帶新娘回婆家,要“祭拜”父母、天地,拜和諧二仙。其中,拜和諧二仙是蘇州特有的習俗。據說和諧二仙是寒山寺的高僧,掌管著和諧,在老壹輩人眼中是蘇州的“愛神”。現在壹般簡化為新娘對新郎父母長輩的問候。
進入洞房的老辰光,宴後新郎新娘被送進洞房,他們開始“坐享其成”。“坐”是有講究的,誰先坐誰就有壓力。現在的男人都體現“紳士風度”,總是先坐下,這也成了“難怪蘇州男人怕老婆”這個笑話的由來。
鬧洞房是蘇州人結婚的重頭戲,這時候可以拿出各種針對新人的招數來鬧。蘇州向來有鬧洞房“三天無大小”,無論老少,都能鬧。據說也有洞房不鬧的說法。
新娘歸家原來,傳統的新娘歸家是在婚禮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壹場地道的蘇式婚禮即將結束。但是現在大部分都是在婚禮當天,也就是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回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