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三月十七日,許多蒙古人帶著虔誠的心情長途跋涉。他們來到成吉思汗陵,站在這位偉人的高大雕像前,獻上明亮的蠟燭、芬芳的熏香、奶油般的黃油、醇香的馬奶酒等祭品,追憶他的偉大才華,寄托他們對他無盡的思念。
此時,整個墓地香煙繚繞,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心中的聖地,每年的紀念活動也特別隆重。
2.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又名“乃爾”,“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娛樂、遊戲”,表達豐收的喜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牲畜肥壯季節七八月份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化娛樂大會。“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有驚心動魄的賽馬、摔跤、令人欽佩的射箭、競技象棋和引人入勝的歌舞。
賽馬也是大會的重要活動之壹。比賽壹開始,騎手們壹字排開,每個人都系著彩色的腰帶和彩色的毛巾,充滿了青春活力。賽馬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各種各樣的彩旗。號角壹響,騎手們便飛上馬鞍,抽打戰馬,紅領巾如箭般飛舞。前五名成為草原上最受稱贊的運動員。射箭、摔跤等比賽也吸引了很多牧民。
3.敖包節
敖包節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動之壹。當草原上鮮花盛開,氣候宜人時,當地喇嘛會選擇吉日舉行節日慶祝豐收,祈求壹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在蒙古語中,“敖包”是“堆”的意思。選壹個有水草的漂亮安靜的地方,用石頭堆起來。
有的掛滿了壹簇簇的樹枝,有的豎起了木桿,都掛滿了五顏六色的風旗。在壹望無際的天地同色的草原上,敖包就像是草原上的航標,讓路過的人可以通過敖包的位置來確認自己的位置。蒙古人對這個敖包非常尊敬,有草原保護神之稱。每當他們經過時,從遠處看到它,總會下馬跪拜。
4.白色節日
白色節日,又稱“白玉娥”和查幹紗麗(西裏爾蒙古語:цагансар),是蒙古族的“春節”。白色節日是蒙古族人民壹年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人民的春節。傳說與牛奶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好運的意思。
臘月三十晚上,全家人穿上節日盛裝,聚在壹起過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後晚輩給父母獻哈達、敬酒、拜佛。第壹天壹大早,全家老幼和民眾壹起走到蒙古包外,在長輩的主持下舉行了祈求長壽的儀式。據說這是蒙古薩滿教遺留下來的傳統。然後家人朋友和親戚開始互相拜年,直到15日或正月末。
節日期間除了互相問候、敬酒、聚餐、縱情歌舞、賽馬和娛樂以慶祝全年的幸福和好運外,還引入了佛教,供奉白哈達,壹直延續至今。整個百越期間,草原上的青年男女壹個接壹個地騎著馬,帶著嶄新的哈達和美酒,挨家挨戶地給各聚居地的親朋好友和父母拜年。
但現在,在草原上看到更多騎著摩托車或開著吉普車的年輕男女。拜年的方式是青年男女賽馬、追逐、玩耍的絕佳機會。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受到馬背民族不拘壹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獷豪邁。
5、打鬃節
每年春天,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都會舉行打馬鬃、紮馬尾辮、打烙印等傳統活動。牧民提前把馬圈到牧場周圍的草地上,騎師穿著輕便的馬靴,騎著自己貼身的坐騎穿梭在馬群中。找到目標後,騎師拋出騎馬桿,套住馬脖子。
此時,幾個強壯的大力士猛撲下來,將馬撲倒在地。負責剪鬃的牧民上前給兇猛的馬匹“換裝”,經驗豐富的騎手馴服它們,並把它們分組。牧民們自豪地稱豬鬃節為“勇敢者的遊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豬鬃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那達慕大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敖包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白色節日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成吉思汗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