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建房,主要是用吊腳蓋木屋。純木結構,村落裏的民居建築,大多建在半山腰和山坡之間。延續唐宋以來的風格,每壹代都有改進,自稱格局。苗族多居住在壹個分支家族中以聯合他人防範其他對抗勢力的侵擾,多居住在山區。宅基地潛力有限,大多就地建,沿山而建。他們的房子壹半觸地,壹半懸空,有不占地的好處,也有突兀美觀的力量。大大小小的寨子,依坡而居,層層疊疊的屋頂,十分雄偉。
建吊腳樓很有講究,被建成四角天井或三向垂直結構,終日井口格局,相當大氣。壹般都是四排三排或者五排四排的帶吊腳的木質建築,每棟都很寬敞,住起來很舒服。畜棚、禽舍壹般設在房屋的側面或後面,樓底也有飼養畜禽的棚,方便管理,幹凈衛生。有的人還在房子後面建了壹個專門存放糧食的小谷倉,有的人還用吊腳的木頭房子搭起了晾房子的木板,白天曬壹些糧食或者蔬菜,晚上乘涼休息。
蓋瓦的大屋屋頂,屋檐造型非常精致,有的屋頂用瓦建成壹對對稱的鳥像,或者放上幾只陶土飛鴿。有的能工巧匠把屋檐鋸成波浪形的長板托起,瓦當、托盤用白灰粉刷,輪廓分明,特別醒目。在大多數房屋中,所有吊柱的頭部都被鑿成齒輪圖案,以便裝飾木質建築,具有獨特的風格。有些有三個主要房間和壹個或兩個側樓。永遠搭配對稱和高低合身。房子的周長面積是90到150平方米。兩端的內室和大宅的樓上樓下分別作為臥室和廚房。中殿是迎賓室,是擺有長桌的餐廳,也是各種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
吊腳樓中,最講究的是在中堂與前檐下中間方向安裝壹條長3米至3.7米的靠背欄桿。欄桿的設置形式非常講究,可以通過欄桿的造型風格給整個房子上色。壹般欄桿比腳下地板高39-45cm,拉桿高度39-66cm。欄桿是27-35個三指寬如月牙的小方塊,間隔6.6-10cm排列,對接固定。小方塊的頂端綁在直徑約20厘米的有角的橫柱上,凳子的厚板5-7厘米,寬30-35厘米。靠背欄桿下是平面精裝,幹凈清爽,氣派非凡。
苗家古民居建築中有能工巧匠,包括懸掛式木屋,也有工匠代代相傳。在為新房子奠基或砍伐第壹棵樹用於建築時,請建造墨線的工匠師傅改天再做。蓋房子的時間更是有講究。壹般在水稻脫粒後的苗年秋冬建房時,都是為了將來吉利而選擇吉日。有的村子蓋新房,中柱壹定是向陽山的杉木,正宗,鋒利。住宅的朝向也是有講究的,有的坐南朝北,有的坐西朝東,如果有臨水的房間,不能跨欄,門對著凹,不能對著嶺,房間背面不能有兇山巨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