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女神。原本是掌管災難和懲罰的大神,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柔美溫柔,成為壹個善良的女神。相傳,王太後住在昆侖仙道,王太後的蟠桃園在瑤池。園子裏有蟠桃,可以永遠吃下去。又稱金娘、瑤池金娘、瑤池聖母、西王母。根據古籍《山海經》的描述,《山海經》史記:“西王母似人,豹尾虎牙,善吹口哨戴勝,是司之力,五士。”西王母外形“似人”,但有豹子般的尾巴,老虎般的牙齒,善於長叫短噪,毛發蓬松,身穿鎧甲。她是壹個為天道顯兇兇,帶來五災的神。她住在“昆侖山”的山頂上,有三只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給她帶來食物和補給。《穆傳》但在《穆傳》中,西王母的言行舉止卻像壹個溫文爾雅的統治者。當周穆王駕著趙福所駕馭的八匹馬環遊世界時,他遊歷了西方的昆侖山。他拿出白圭和徐安畢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瑤池設宴款待太後,兩人都作了壹些詩祝福對方。《漢武帝傳》稱她為容貌絕世的女神,賜她三千年結壹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慶祝王太後的生日。這壹天舉行的盛大活動就是俗稱的蟠桃節。在神話演變的第壹階段,西王母神話經歷了兩次演變。漢代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變的第壹階段。這期間西王母住在西邊玉山(昆侖山對面)的壹個山洞裏,是壹個長著獸皮長牙的妖怪。此外,還有長著角、豹紋、叫聲像山上的狗的怪物——狡猾,還有三只長著紅色羽毛、喜歡吃魚的藍知更鳥。第二階段魏晉南北朝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變的第二階段。此時,人們把西王母的神話傳說與周穆王西征、漢武帝下西洋的史實聯系在壹起。西王母形象擬人化,傳說神話化。其中,周穆王與西王母在瑤池相會的故事廣為流傳,影響很大。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形象逐漸完善,與歷史息息相關。在《山海經》中,她是壹個住在山洞裏善於吹口哨的神,像人,沒有人性,又像野獸。在穆的傳記中,她變成了壹個優雅、平和、能歌善舞、通曉人情世故的女子。在《漢武帝的故事》中,她變成了壹個三十歲左右,容貌絕世的女神。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對西王母的描述,說她是“瑤池金娘”,種蟠桃,三千年才熟。每當蟠桃成熟時,西王母就舉行盛大的生日宴會,所有的神仙都來為她慶祝生日。西遊記裏有壹段精彩的描寫,吳承恩。諸聖住瑤池,故又稱瑤池皇後。她在瑤池舉行蟠桃盛會,招待各界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打擾。她種的蟠桃最神奇。小桃樹烹三千年,吃之人健身輕,成仙。普通的桃樹6000年才熟壹次,人吃了就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吃的是九千年煮的。人吃之與天地同生,與日月同生。她是天宮中最受尊敬的女神。她在天上負責宴請各路神仙,在人間負責婚育。玉帝母在正統道教神靈中,玉帝和西王母不是夫妻,但西王母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所有男仙的頭是董,他負責蓬萊仙島。玉帝是神仙之首,眾神之主。西王母出現在玉帝面前,所以他們不是夫妻。只有中國民間故事和小說認為玉帝和太後是夫妻。考古推斷《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是壹部歷史悠久的百科全書,以傳奇的筆觸記錄了古代的山川、民族、物產、祭祀、神話等諸多內容。《山海經》曾這樣描述西王母:“豹尾,虎牙,善吹口哨,戴勝。”西王母壹看就是個半人半獸,不倫不類的怪物。在李曉偉看來,西王母是個亭亭玉立的美人。李曉偉說:“當代人在考察古籍時往往忽略了語境轉移和流失的因素,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李曉偉為我們還原了西王母的形象。他認為西王母是部落女酋長,長發披肩,虎飾,玉佩,豹皮,善歌。如果李曉偉的假設成立,就不難推斷,老虎和豹子可能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圖騰。西王母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用老虎做面部裝飾,把豹子的尾巴掛在腿上。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李曉偉向記者展示了上世紀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孫家寨村出土的彩陶壺照片。這個陶盆有5000年的歷史了。在李曉偉看來,五彩盆裏五個舞女腰間掛著的絲帶壹樣的東西,就是豹尾。“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普遍的社會文化符號。當我們以當代人的視角回看這種文化現象時,必然會感到困惑。這可能是人們難以理解《山海經》中西王母形象的主要原因之壹。”李曉偉甚至認為流行於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是西王母時代虎豹崇拜的延續。近年來,學術界壹直在爭論西王母是神話人物還是真人。青海省著名學者趙宗福先生在《昆侖神話》壹書中寫道:“山海經中的西王母,是壹個只哭不言的兇神。”中華書局編輯胡琛博士和北師大任常毅博士認為:“西王母可能是壹個以虎豹為圖騰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女族長。”李曉偉的觀點顯然傾向於後者。無論如何,研究《西王母》都不能繞過《穆傳》。晉太康二年間,壹個叫烏準的盜墓賊,糾集幾個小人去挖掘戰國時期的墓,在隨葬品中發現了壹本用竹片寫的書,就是《穆傳》。《穆傳》以小說的形式記錄了西晉五代君主的生平。專家推斷,《穆傳》至少成書於戰國以前。《穆傳》中明確記載了西征時與西王母唱和獻禮的故事。趙宗福先生考證,周穆王是周武王曾孫、周昭王之子,本名姬滿。這意味著《穆傳》中記載的相關情節可能是真實的。而《史記》中司馬遷的話,讓李曉偉堅信歷史上確實存在西王母。《史記》、《周本紀》中記載:“穆王十七年,西遊獵,見西王母。”東晉學者郭璞曾斷言:“所謂西王母,不過是西王母。”李曉偉因此得出結論,西王母不僅是壹個歷史人物,還是壹個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女性領袖。西王母從人到神的轉變自從西王母在《山海經》中第壹次出現在中國的文化視野中,關於她的記載就數不勝數。西王母不僅會見了黃帝、堯、舜、大禹等古代的皇帝,後來還會見了漢武帝(見《漢武帝傳》),其間至少過了兩千年。西王母真的有傳說中那麽神仙嗎?這顯然是壹個誤解。李曉偉認為,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是當代人對歷史的誤解。他說,古今中外,歷史與神話混雜的現象經常發生。人類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往往會把歷史功績附加在某個人身上,把他神化。在古代,人們崇尚巫術,掌握巫術的人往往是氏族的最高統治者。西王母被神化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西王母的人選也在不斷變化,但西王母的存在和西王母的稱號並沒有改變,從而造就了西王母長生不老的傳說,也就是說,西王母很可能就是宗族或宗族聯盟的代名詞。李曉偉在《西王母故裏》壹書中寫道:“拜是壹種古老的供養方式,當它達到極致時,就會被神化。”這或許可以視為西王母從人到神進化的內在基因。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乾浩認為,雖然西王母由人變成神的假設尚未得到證實,但確實有充實的空間。上個世紀,考古學家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西王木石前的壹處8英畝的漢代遺址中發現了兩塊保存完好的瓦片。瓷磚上分別刻有“長樂萬源”和“長樂未央”的銘文。我們知道,未央宮是漢朝皇帝辦公的地方,宮殿上的瓷磚上有“長樂未央”的銘文,這是皇權的象征。這種瓦出現在距離首都濠井千裏之外的天峻,確實值得研究。據考證,該遺址是供奉西王母的祠堂。可見,早在漢代,祭祀西王母的活動就已經開始了,而且活動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支持。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省青海省天峻縣。石室位於關角吉日溝壹個崎嶇不平的小沙井內。石室由外室、內室和側室組成。內室有天然石炕,非常適合居住。久而久之,人們給石室附加了各種傳說,石室主人的身份也變得撲朔迷離。20世紀80年代,李曉偉在解放軍某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奉命采訪修建青藏鐵路壹期工程關角隧道的解放軍戰士。采訪中,他對西王母及其周邊的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並結合史書中的記載,大膽地對石室的作用和來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據《論衡·郭輝篇》記載,漢高祖王莽時期,“羌獻其魚鹽之地,海賢,西王母石室”。李曉偉認為,史書中提到的“魚鹽之鄉”指的是今天的茶卡鹽湖,仙海是青海湖,西王母的石室就在青海湖和茶卡鹽湖之間,地理位置與史書記載非常吻合。這個觀點後來被考古證實。當我們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審視西王母石室時,會暗暗驚嘆地理和考古上關於西王母的發現。《山海經》對西王母主要活動區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這種描述也符合青海的地理環境。李曉偉認為西海指的是青海湖,柴達木盆地到處可見流沙。赤水是指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縣境內的恰蔔恰河,黑水是發源於祁連山南脈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換句話說,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區域是青海省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區。
上一篇:薛靈蕓相關故事下一篇:請告訴我黃道吉日,五月易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