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在人類生活中早已存在。但是,居住民俗的形成,尤其是人工住宅的建造,要晚於人類早期生活。人類經歷了穴居、築巢到客廳的歷史階段。藏族民間廣為流傳的猴子變成人的故事,涉及猴子在果樹上玩耍覓食,最後變成人,這可能是藏族先民築巢的反映。根據出土文物,藏族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建房技術。昌都卡若發現了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其中有許多草泥墻、卵石墻的房屋。墻體厚度為25 ~ 30厘米。墻體接縫處留有黃褐色土壤。房子周圍有柱子,中間有個坑。房子外面有石頭路面和坑。可見青藏高原當時已有人類居住,並掌握了壹定的生產技能。
“北鬥七星七兄弟”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流傳。古時候,東方七兄弟連夜砍樹搬石,為百姓建高樓居住。後來,這七兄弟被請到天上,代替天上的神蓋樓,他們成為北鬥七星。這個故事表明,西藏人民在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過程中,不斷改進他們的建築技術和生活形式。吐蕃壹世的首領聶雍贊帕到達時,在雅礱江谷修建了第壹座宮殿“雍布拉康”,它矗立在壹座地勢險要的小山頂上。之後,贊帕修建了壹系列宮殿,如青甘達孜、布達拉等。赤松德贊根據佛教教義中的虛幻世界概念,建造了第壹座完整的佛教、佛法和王保僧的大型桑耶寺。藏族傳統的房屋類型和結構特征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規模和形態。
在牧區,牛毛帳篷被廣泛用作住房。牧民用牛毛紡成紗,織成條狀的粗毛布叫日迪,縫成兩個長方形的大帳篷,再用10多個卡扣把兩個大帳篷連接起來,就成了壹個帳篷。牧區的帳篷壹般都是方形的,由八根柱子支撐。幾十根牛毛繩壹端系在帳篷頂部,另壹端系在帳篷外壹尺左右的木枝上,使帳篷平整穩固。帳篷面積壹般20平米,頂部高度1.7米左右。帳篷頂部有壹個寬30cm、長3m的縫隙,打開可以通風、排煙、散熱,關閉可以防風雨、保暖。帳篷前的篷布上有牽引繩,門用木桿支撐著。天熱時,門支得高,帳篷涼爽舒適。這種帳篷雖然簡陋,但用牛毛撚紡而成,質地厚實,耐磨,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雪凍,而且便於隨時拆裝運輸,適合牧民靠水靠草生活。
牧區帳篷壹般都是黑色的。帳篷前有經幡,帳篷對著門的壹側擺放著小盒子和櫃子,兩側擺放著睡墊。在靠近中心的地方,石頭被埋在壹個鍋裏作為火爐,茶和牛奶經常在上面煮。門邊放著水桶和各種畜牧工具,帳篷下掛著新鮮或風幹的牛羊肉或壹串串的奶粉。帳篷四周用稻草餅或牛糞餅砌墻,增加避風。帳篷外面釘著很多羊毛繩,用來拴牛羊。帳篷門口不遠處,通常拴著壹條藏區牧區特有的獒犬,用來保護家人和牲畜。
按照傳統習俗,客人上門,男士坐在右邊,稱為“客席”;左首為女座,也可稱為“廚室”。
在藏南農業區,最常見的是平頂屋。據《西藏通誌》:“前後藏各處,房屋平頂。”普通人住的是壹層樓,結構簡單,石墻,過去以橫梁為骨架。木柱截面為圓形,柱頭上依次加上方形木桶和支撐木,再放置木梁。房梁上的椽子用樹枝或短棍覆蓋,頂部用石頭和泥土覆蓋。壹些房屋用當地風化的“Aga”土壓實和平整,以防止雨水滲漏。農村居民區的馬蹄形平房壹般大多坐北朝南。屋頂由80厘米的護墻環繞,扶壁豎立在四個角落。藏歷新年時,每個垛口都插上樹枝,每個枝尖都裝飾上五顏六色的風馬經旗,藏歷通常壹年換壹次,以示吉祥。房前正中有香爐,吉祥吉祥,焚香祭祀。大門上方有壹個小佛龕,裏面有十幅標誌著密宗神靈及其祭壇場合融合的圖文,以示他們祈求避邪惡運轉旺。幾乎所有的平頂房子都有墻。傳統房屋的布局,中間是壹個廳,兩邊是臥室,廚房靠近臥室,廁所在遠離房屋的兩個墻角。房子的窗戶有屋檐,屋檐用彩色方木折疊,既能保護窗臺不被雨水淋濕,又能增加房子的美觀。房子的門窗都是兩面黑漆裝飾,在白墻的映襯下格外醒目。農村的房屋壹般都配有生產工具堆放室、草料儲存室和羊圈牛棚。
農村的莊園建築都很高大華麗,有的高達5、6層。莊園的主人住在最高壹層,三面都是朝陽的大玻璃窗。冬天溫暖的陽光照進房間,很溫暖;夏天,妳可以欣賞周圍的綠色田野和樹林。門楣、橫梁、額頭和柱頭上雕刻著生動細致的圖案。有壹個大廳,壹個客廳,壹個臥室,壹個管家的房間,壹個儲藏室等等。樓前三面有回廊,形成庭院。院子裏有大大小小的廚房,有家奴和“郎生”的房間,還有紡羊毛、撚紗的作坊。馬廄、羊圈、牛棚壹般與院子分開,位於後院。
在西藏東部的林區,大多數村莊都在半山區的緩坡上,人們就地取材建造木屋。屋頂斜坡覆蓋著木瓦,墻壁由重疊的原木制成。在布區常見不規則鵝卵石砌成的墻。房子壹般分為兩層,上下用鋸斷的梯子。大部分人住樓上,樓下養牲畜。正門是廚房水池,中心建築1平米左右。全家人通常圍著廚房池塘吃飯取暖。澡堂是家庭活動的中心。遊客也坐在廚房喝茶聊天。
壹般城市居民的住房多為公寓式平頂房。這個平頂的房子是土木結構,50厘米厚的墻是用規則的石頭砌成的(這種厚石墻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屋頂結構和門窗的包飾類似於農區的平頂房,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建築布局是:四面都是樓房,中間有花園,10戶人家可以住壹套房子。每戶有2 ~ 4套房子,外加壹個廚房;醫院裏的壹口井,有公共用水;房子東西兩側都有公廁,城市居民普遍喜歡種花。窗臺上有各種花盆。春天和夏天花開。五顏六色,整個院子都是花香。
藏區的寺廟建築規模宏大,裝飾豪華。正殿高聳入雲,巍峨高聳,宮頂金碧輝煌,回廊彎曲,檻幽寬敞。有些寺廟坐落在山野,背山面源,建築壹座接壹座疊起來。寺內有許多壁畫、雕梁畫棟,是典型的藏族建築藝術傑作。藏族的待客習俗
藏族人民熱情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把酒杯倒滿酒,端給客人。這時,客人要雙手捧起酒杯,然後將另壹只手的中指伸入杯中,輕蘸,用拇指和中指輕彈,表示對神靈的尊敬。接下來,他們會分別再來第二次和第三次敬佛。這個傳統習慣是為了提醒人們,酒的起源離不開天地佛的慷慨,所以在享受酒之前,我們應該先敬神明。主人在招呼客人的時候,不僅會把手在酒裏蘸三次,還會在糧桶裏抓壹些青稞,往空中扔三次。
喝酒的時候,約定的習俗是:先喝壹口,主人馬上把酒倒滿杯子,然後喝第二口,再倒滿,再喝第三口,再倒滿。以後,妳得壹口氣喝滿滿壹杯酒。這樣,主人會覺得客人很尊重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會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造的很好。藏族人敬酒時,壹般是男性客人用大杯或碗,女性客人用小杯或碗。
喝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端到面前,才伸手去拿,否則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吃飯的時候要註意吃飽了再吃,不要出聲咀嚼,不要出聲喝水,不要跨盤挑食。用羊肉招待客人時,羊脊骨下部有尾巴的壹塊肉最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要在尾肉上留壹綹白發,以示吉祥。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有著獨特的習俗和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坐著還是說話,都要把客人或長輩放在第壹位,使用敬語,如在姓名後加“拉”字,以示尊重和親切,避免直呼其名。歡迎客人時,妳應該屈膝微笑。坐在室內,盤腿坐,不要腿伸直,腳對著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物時,妳應該用雙手去拿。送禮物時,低頭,雙手舉過頭頂。敬茶、敬酒、敬煙時,雙手奉上,手指不要靠近碗。
藏族絕對禁止吃驢肉馬肉,狗肉是最忌諱的。任何包含這些肉的器具將不再被使用。他們認為吃這些動物的肉是不潔的,是有罪的,死後不能升天。有些地區也不吃魚。牧羊人對馬的偏愛,充滿了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他們認為馬是路神的象征。不吃它的肉,不擠它的奶,不使用它的皮,它會自然繁殖死亡。
藏民不做飯時,禁止鏟鍋、蹬竈、坐竈。
敬酒時,客人必須將少許酒射向空中,不沾無名指,連續三次,以示對天、對地、對祖先的犧牲。然後輕輕喝壹口,主人會及時加滿。再喝壹口再灌滿,連喝三口。第四次灌的時候,必須壹口喝完。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否則主人認為客人不禮貌,看不起他。
吃飯時,不要大聲吃東西、咬東西或喝水。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主人捧在面前才能拿。不熟的男女禁止搓,吃碗裏的粑粑。碗、杯禁止放置帶扣,因為只有死者的碗、杯放置帶扣。
在藏歷的第壹天,禁止掃地、吃夾餡的食物、哭泣、罵人、吵架、說“空”、“不”、“病”、“死”、“窮”、“不要”、“不吉利”等不吉利的話,這些都被認為是全年的黴運。過年不要跟別人借東西,怕壹年到頭都不富裕。
藏族人最大的忌諱就是殺生。牧區冬季宰殺時,牧羊人心疼那些性動物,不忍下手。因此,西方的屠宰方法是用壹根大針從背部刺入內臟,以盡量減少被宰羊的痛苦;在中部牧區,羊的嘴被繩子捆住窒息而死。牧羊人認為用刀殺人是不可取的。反對捕殺野生動物。
禁止在背後吐痰和扇別人耳光。女人不能在人前抖裙子,以為會給對方帶來不幸。遇到寺廟、摩尼堆、佛塔等宗教,壹定要從左往右繞,以為反方向走會是罪過。穿越高山之巔時,不能發出聲音,否則會導致下雪和冰雹。
不能把骨頭扔進火裏,以為這樣做會引來鬼。避免在家吹口哨。因為妳只在送鬼的時候吹口哨。家裏有病人,不允許探視。晚上不要倒垃圾。天黑後,白色的東西不能拿出屋外,以免財富外流。親人去世後,禁止舉行喜事,歌舞49天,讓逝者安靜升天。
不要跨越器皿和火盆;經紗管和車輪不得倒轉;不要用手摸頭頂。藏族婚俗
在藏區,青年男女多為自由戀愛,父母、親友壹般不幹涉。至於求愛的方式,各地不同,或明或暗。有的以歌傳情,向對方表達心聲;在壹些地方,女孩會被搶走帽子、戒指、頭巾等。(如果女生不想和她在壹起,可以直接要求,也可以通過委托人。如果妳沈默,或者見面直言,妳願意交朋友。征得女生同意後,小夥子就可以去找女生約會了。隨著交往頻繁,雙方感情加深,互送信物,向父母表達心意。只有在父母同意後,他們才能送嫁妝,並商定結婚日期。在壹些農牧區,青年男女的婚姻壹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夥子看上壹個姑娘,就找人帶酒,哈達之類的東西去做媒。當女方同意結婚時,她喝酒並接受禮物。否則,婚姻就結束了。女方同意結婚後,媒人又帶著酒去女方家談嫁妝。嫁妝的數額不壹,但壹般不宜過多,以免被鄰居和親戚議論。如果已經給了嫁妝,可以根據男女雙方的生日選擇壹個吉日準備結婚。在壹些地區,男女之間私下協議結婚的習俗盛行,但近年來逐漸減少。
婚禮前壹天,男方派婚禮使者和媒人到女方家,用酒、哈達等物迎娶新娘。這天晚上,女方家給女孩洗禮,自己穿衣服。第二天,新娘拜完家神、祖先、父母,伴娘扶她上馬。新娘哭著和伴娘結婚,然後和親戚、媒人、婚禮使節壹起出發。新娘壹行人還沒到男方家,男方就派人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搭起了路墊敬酒。
新娘上門時,男方在新娘的馬前鋪上撒有青稞和羊毛的新白地毯,向媒人和歡送會獻上哈達和敬酒。婦女們幫助新人下馬,用牛奶洗新娘的臉,用醋做木炭,以清潔身體和汙垢,消除災難和避免邪惡的精神。介紹完畢,喇嘛誦經祈福,新郎新娘拜天地,拜家神,拜父母。儀式結束後,新娘進入洞房,賓客進入宴會。東部農區的宴席多設在羊圈,人們席地而坐,喝著奶茶,吃著牛油果。在壹些地區,客人被提供食物和嘲笑。因為是習俗,客人壹點都不介意。飯後舉行答謝儀式,女方贈送婆婆“九毛救她”(手工縫制的棉袍)。
最後,賓主喝下暖酒,雙方歌手各顯唱功,歡歌笑語壹夜。從第二天開始,男方家人輪流請客送禮,持續三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