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古稱謝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裏處的解州鎮。鎮西有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帝九年(589),重建於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壹年(1072)十年大火後重建。寺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總面積約66600平方米。街南的結義園由結義廣場、君子亭、三義亭、荷塘、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的2米高的解遺碑1,是顏如斯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所刻,人物塗成白色,桃花盛開,竹枝舒展。園中桃林郁郁蔥蔥,百花爭艷,頗有桃源之趣。街北是主廟,坐北朝南,宮殿式布局,占地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為中、東、西院,以中院為主體,主軸上分為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洛門、午門、山海鐘靈廣場、玉樹樓、崇寧堂。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凜然廣場、仲晶觀日廣場和追風波寺。後宮以錢球廣場和春秋樓為中心,刀樓和印樓左右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寺、三清殿、朱功殿、寶元宮、龔升宮和東園。西院包括長壽宮、永壽宮、余慶宮、新生宮、道正寺、惠山寺、西園,以及前庭的萬代展坊、威鎮華夏廣場。全寺100余座,主次分明,布局嚴謹。廟亭嶙峋,氣勢磅礴;房屋參差不齊,井然有序;牌坊高高聳立,牌坊排列緊密。建築自成體系,和諧統壹,布局非常恰當。院落間,古柏參天,藤蔓滿樹,草坪鋪天蓋地,鮮花嬌艷,讓雄偉的關帝廟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參觀者從義門或忠武門進入前廳,經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然聳立,面對山頂三座高大的單檐寺門。中門是皇帝出入的大門,叫洛門。東邊的文景門是文官用的,西邊的武威門是鐵甲人用的。洛門大門上嵌有豎匾,金字寫著關帝廟二字。野雞門後面的臺階上,有壹個戲臺,可以放在臺上演戲。它是壹座歇息在山頂的雙篷棚子建築,下面有壹個橫匾,與上下門和現在的表現相協調。
前面有壹個午門。它是壹座五間寬的廳堂式建築,單檐,石回廊。四周有石欄桿,欄桿兩側浮雕有144各種圖案和人物的圖片,氣勢恢宏,頗有童趣。大廳南面有周倉和廖化的畫像。北的左右兩邊,畫的是關羽壹生的主要經歷,從桃園三宣誓開始,到七軍泛濫結束。但麥城的情節沒有拍,在全國各地的關廟壁畫中進行。據說這是因為關羽狂妄自大被殺,最終導致蜀國覆滅。穿過午門,穿過山海鐘靈廣場和榆樹樓就是關帝廟的主體建築,崇寧堂。
北宋崇寧三年(1104),關羽被封為崇寧鎮君,故名崇寧堂。寺前松柏蔥郁,有壹對石表,兩座燒表塔,壹對鐵旗桿。平臺寬敞,鉤欄曲折,讓人心生敬佩。寺廟寬七間,深六間,重檐,玻璃屋頂,依山而建。屋檐下,石雙剛踩鬥拱五次,額頭雕得富麗。寺廟周圍的回廊裏有26根雕龍石柱,龍的姿態各異,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鋪設了52根欄桿石柱。50個欄桿板和200個方形浮雕非常壯觀。大廳裏橫掛著明代的“勇”字,狄龍皇帝的手書清晰而幹澀。屋檐下有塊萬人匾,鹹豐皇帝寫的。下面三把青龍偃月刀重300斤,門口有壹個青銅香案和壹對鐵鶴嚴格示範。寺內木雕神龕精美絕倫,內建皇帝關羽雕像,勇猛剛毅,威嚴有加。龕外有雕梁畫棟、禮儀倚柱、木雕、雲龍金柱,自下而上盤繞,兩首詩相交,以示關羽豪氣。壁龕上有康熙手書的冰夷幹坤橫匾,更增添了崇寧殿的莊嚴氣氛。
出經崇寧殿,入後宮南門,入臥房,過花圃,有靈救千年坊,是中軸線最高的木牌樓。東側有篆樓,內有漢壽亭玉璽模型,西側有刀樓,內有青龍偃月刀模型。兩棟樓相對,為方形三層交叉歇山頂建築。院子裏種了壹片竹子,風動搖搖,姍姍可愛。還有《韓大師風雨竹》題詞,以竹為隱詩,說孤葉不太輕,久不雕零。謝謝妳的好意,丹青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面,是關帝廟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草之間。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圖,故名。《春秋》又叫林箐,所以又叫林箐亭。現存建築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七間寬,六間深,兩層三檐歇山樓高33米。上下兩層都有回廊,四周是勾欄,遠遠就能看到。屋檐下雕刻的龍鳳、浮雲、花卉、人物、動物等圖案精致通透。屋頂覆蓋著彩色玻璃,光澤耀眼。在建築的東西兩側,有36個樓梯供上下。壹樓有108面的木隔斷扇,圖案簡單,工藝奇特。傳說它們在歷史上象征著山西的108個縣。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巧妙獨特,上層回廊柱廊立於下層蓮花柱之上,懸柱懸空,給人壹種懸浮的感覺。進入二樓,有神龕和暖閣。中間有壹幅關羽夜看《春秋》的畫像。亭子的墻上,都是用印刷體鐫刻的《春秋》,堪稱次佳;據說該樓為頂項,正對北鬥七星的位置,稱為三絕。
除古建築外,關帝廟還有琉璃影壁、石牌坊、萬斤銅鐘、鐵制香爐、石雕擺件、木雕器皿和各代石雕23件,刻有各朝代詩詞的石碑60多塊,以及其他零散文物,都是值得壹看的精美藝術品。
關帝廟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祭祀關帝的地方,遊客和信眾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現在,經過多次修繕和粉刷,關帝廟更加宏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