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壹座小城的鬧市中長大的。那時候的小城確實很小,我家的附近,就匯集了百貨大樓、市場、體育場和電影院。整座小城的人都在這裏娛樂、休閑。那個時候的娛樂方式很簡單,也就是看看電影和籃球比賽,沒有更多的選項。
電影院的門前,有壹個不小的廣場。由於這裏經常會有等待電影開場以及散場後的人群,於是廣場上就出現了臺球桌、酸辣粉小攤等等行當。而我最感興趣的,則是散落在周圍的“小人書”攤。書攤壹般是由幾個木頭架子組成,每個架子約壹人來高。木頭架子上釘有許多小釘,小人書的左上角會被鉆上壹個小洞,用細鐵絲穿了擰成圈,掛在小釘上,著實吸引人的目光。
“小人書”正式的名字叫做“連環畫”。它確實很小,比現在的我的手掌大不了多少,采用的是短邊裝訂、橫頁打開。每頁占據絕大部分版面的是精心繪制的圖畫,只在圖畫下邊才配有幾行文字。小人書的好處是圖畫本身就很吸引人,圖文並茂的,可供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的人翻看,因此頗受小孩子的喜愛,這應該就是“小人書”稱呼的由來。比如我,那時識字不多,但看著圖畫,憑借著認識的有限的字,倒是“閱讀”到了不少的故事。
在我的印象中,小人書大多以四大名著和中國歷史故事為主,除《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外,還有《薛剛反唐》、《說嶽全傳》、《瓦崗寨》等等。戰爭故事也很多,《渡江偵察記》、《戰上海》什麽的。小人書看壹本壹分錢,但看攤的大爺見我是小孩子,也就不與我太多計較。我也就樂得給個幾分錢,就在書攤旁的小板凳上坐上幾個小時,壹口氣看個飽。
那個時候電視還沒有普及,家中的大部頭書籍我也啃不動,於是這些小人書倒充當了我的啟蒙。四大名著中的劉備關羽張飛、李逵林沖魯智深、孫悟空豬八戒、賈寶玉林黛玉,以及秦叔寶、尉遲恭、嶽飛、牛臯的故事,在我剛開始識字時,就已經懵懵懂懂在我腦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書裏的文字大多記不得了,但許多經典的圖畫卻牢牢地記住了。嶽雲怒砸免戰牌,武松打虎,孫悟空大鬧天宮,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人物表情和舉止動作,至今都印在我的腦海中。
那時候的新華書店,有壹排排的玻璃櫃臺,櫃臺後邊還有著許多木架,櫃臺和木架上就擺放著許多小人書。嶄新的封面飄揚著新印刷的油墨的香味,讓我常常流連忘返、饞涎欲滴。我的零花錢大多花在這裏,買上心儀的壹本,跑回家中,滿心歡喜的壹口氣看完,覺得其樂無窮。有壹次,爺爺壹口氣給我買了壹整盒的《三國演義》,這可成了我的寶貝,珍而重之地藏了起來,誰想看也不借。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關羽夜讀春秋時凜然生威的圖畫,直到他敗走麥城被俘後,雖然被綁得嚴嚴實實,但這樣的威風神情卻不曾改變過。
因為有了小人書,我便迫不及待的想要認識生字,以便於更好的讀懂它們。我從小就有兩本《新華字典》,壹本放學校,壹本放家裏,可以隨時學習生字。這倒培養了我在語言文字方面的興趣,無論走到哪裏,總要帶上壹本書和壹支筆。讀書寫字成為了我壹直以來保持的習慣,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小人書給我的另壹影響,是讓我終身保持了對於歷史的熱愛。當然現在的我知道了《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其中的人物與歷史記錄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壹回事。也明白了歷史並不只是小人書上刀槍劍戟的戰場殺伐,更多的是暗夜之中的權謀傾軋。但是從童年就紮根靈魂的對於嶽飛、關羽、孫悟空這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始終影響著我的世界觀。這些影響如此之深,終此壹生也無法改變。
現在的書店很少有小人書賣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好的繪本。兒子就有壹櫃子的各種繪本,大的有A3紙的大小,最小的也只比壹般的書藉小壹點,不再是小人書那樣的壹小本。繪本基本是全彩色,紙張精美,不象小人書只有封面是彩色,內裏全是黑白圖畫。繪本的內容也遠比小人書豐富,更多了外國建築、地理知識和童話故事,只因為現在的生活,早就不再如同過去那樣閉塞和單調了。
兒子也不會再如同我小時候那樣,在壹個矮小的板凳上、在嘈雜的環境中壹坐幾個小時,捧著壹本小人書看得停不下來。現在是平板電腦和抖音的時代,那裏面有著大人們都難以抗拒的多姿多彩,更何況是白紙壹般的孩子。所以,小人書這樣的早就被時代所淘汰的舊物,是無法再影響我們的下壹代了。
我倒是很希望兒子同我壹樣,能夠被小人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能夠受到歷史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影響。但這畢竟只是我的壹廂情願。兒子面前的,是壹個更加廣闊的世界,他今後也應當有遠比我更加豐富的人生和經歷。我不能把我的喜好強加於他,他應該更加關註於未來,而不能如我所想的沈醉過去。所以陪伴了我的童年的小人書,只能是屬於我自己的久遠記憶了。
再見了,我睡夢中的“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