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請給我介紹壹下奧地利。

請給我介紹壹下奧地利。

請看壹看,

國名:奧地利共和國。

獨立日:4月27日(1945)

國慶節:65438+10月26日(1965)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國旗中心為奧地利國徽。這面旗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奧匈帝國。據說巴爾本堡公爵在與英國國王理查德壹世激戰時,幾乎所有公爵的白色制服都被鮮血染紅了,只在他的劍上留下了壹個白色的印記。從那以後,公爵的軍隊采用紅白紅作為戰旗的顏色。1786年,約瑟夫二世國王將紅白旗作為全軍旗幟,1919年,正式定為奧地利國旗。奧地利政府機構、部長、總統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駐外機構均使用帶國徽的國旗,壹般場合不需要帶國徽的國旗。

國徽:壹只鷹。黑鷹頭戴金冠,爪子分別握著金錘和鐮刀。它胸前的盾牌上有國旗圖案,爪子上也套著斷鏈。鷹是奧地利的象征,墻上的金冠象征市民,鐮刀和錘子象征農民和工人,斷鏈象征奧地利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國歌:“讓我們攜手”

國花:雪絨花

國鳥:家燕

國石:珍貴的蛋白石

國家元首:海因茨·菲舍爾總統,2004年7月就職;總理阿爾弗雷德·古森鮑爾於2007年6月5438+10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83858平方公裏。歐洲中南部的壹個內陸國家。它東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亞和意大利,西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接德國和捷克共和國。山地占全國面積的70%。東阿爾卑斯山脈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大格羅克納山海拔3797米,是中國最高峰。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北部和東南部是丘陵和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長約350公裏。與德國和瑞士接壤的有博登湖,與奧地利和匈牙利接壤的有新錫德爾湖。屬溫帶闊葉林氣候,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年均降水量約700毫米。

人口:865,438+065,438+00,000 (2000年),大部分是奧地利人,其中外國人758,000人,占9.3%。少數民族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匈牙利人,約占人口的0.52%。官方語言是德語,98%的人講德語。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維也納,人口65,438+0,563,000 (2000)。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9個州,15個自治市,84個區,最低壹級2355個鄉。這九個州是:布爾根蘭、肯頓、上奧地利、下奧地利、薩爾茨堡、施蒂裏亞、蒂羅爾、福拉德貝格和維也納。設立州級以下的市、區、鎮(鄉)。

簡史:公元前400年,凱爾特人在此建立諾裏康王國。公元前15年被羅馬人占領。中世紀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亞人和阿勒曼尼人進入該國居住,使得這壹地區日耳曼化、基督化。公元996年,“奧地利”首次在史書中被提及。12世紀中葉形成公國,在巴本堡家族統治時期成為獨立國家。1276被神聖羅馬帝國占領,1278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699獲得了對匈牙利的主權。弗朗茨二世於1804年采用了奧地利皇帝的稱號,並於1806年被迫辭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職務。1815,維也納會議後,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誌聯邦成立。1860-1866向君主立憲制過渡。1866在普奧戰爭中失利,被迫解散德意誌邦聯。次年,它與匈牙利簽訂協議,建立了壹個雙重的奧匈帝國。第壹次世界大戰,奧地利軍隊戰敗,帝國隨即崩潰。1918 165438+10月12奧地利宣布共和國成立。1938年3月被納粹德國吞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德國的壹部分參戰。盟軍解放奧地利後,奧地利於4月27日成立臨時政府,1945。同年7月,德國投降後,奧地利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占領,全境被劃分為四個占領區。1955年5月,四國與奧地利簽訂條約,宣布尊重奧地利的主權和獨立。所有的占領軍都撤走了。同年,10年10月26日,奧地利國民議會通過永久立法,宣布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不允許在其境內建立外國軍事基地。

2005年5月11日,奧地利國民議會批準了歐盟憲法條約。

政治:現行憲法生效1920 165438+10月10。兩個附則分別在1925和1929通過。1934憲法廢止。1945年奧地利重建後,宣布1920年憲法及其兩個附則仍然有效。根據憲法,奧地利是壹個聯邦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由普選產生,任期6年。議會是兩院制,由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國民議會制定法律,由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任期四年。聯邦議會代表各州的利益,其議員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選出。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共同組成聯邦會議,主要職能是接受總統宣誓就職,必要時決定對外宣戰。總理是政府首腦。

經濟:奧地利位於歐洲中心,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奧地利工業的特點是高度國有化。國有企業控制著95%的基礎產業和85%以上的電力產業,產值和從業人數占總數的70%。主要工業部門有采礦、鋼鐵、機械制造、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加工、汽車制造、紡織、服裝、造紙、食品等,采礦業相對較小。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奧地利的化學工業原料豐富,如木材、石油、天然氣、煤焦油等,為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要化工產品有纖維素、氮肥和石化產品。機械制造業主要生產成套工業機械設備,如水輪發電機、多齒采煤機、鐵路築路機械、木材加工機械和鉆探設備。汽車工業是奧地利機械制造業的另壹個主要部門。主要生產卡車、越野車、拖拉機、牽引車、裝甲運輸車及零配件。采礦業是奧地利的傳統產業,主要開采鐵礦石、褐煤、鎢、石膏、菱鎂礦、大理石、滑石、高嶺石和應時。主要礦物有石墨和鎂,以及褐煤、鐵、石油和天然氣。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森林占中國陸地面積的42%,有400萬公頃林場和9.9億立方米木材。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產品自給自足。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56%,其中旅遊業是最重要的服務業,主要旅遊點有蒂羅爾、薩爾茨堡、克倫頓和維也納。奧地利的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是鋼鐵、機械、運輸、化工產品和食品。進口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消費品。農業發達。

新聞出版:2000年,全國共有報紙186種,其中日報28種。主要報紙有:《新冠》、《信使》、《新聞》、《標準》、《薩爾茨堡消息報》和《維也納日報》。有三個主要的雜誌:《新聞周刊》,規格和側視。奧地利通訊社1946成立,為奧地利報紙和電臺提供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新聞,有時還發布奧地利官方新聞。1924建立了壹個電臺。1999 * *有四個電臺,用德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四種語言廣播。電視節目在1957推出。

海頓的故鄉,洛勞鎮的海頓紀念碑。

文化:說起奧地利,大家都知道它的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海頓、莫紮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以及出生在德國但長期居住在奧地利的貝多芬。這些音樂家在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裏為奧地利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壹。壹年壹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壹,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被公認為世界領先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的交通費都由國家承擔。任何持有高中文憑的人都可以不經努力就上大學。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建於1365,是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

在奧地利,去主人家做客或應邀赴宴時,可以穿深色衣服,也可以穿淺色衣服。較正式、重要的場合(如重要人物出席的場合),宜穿深色衣服以示莊重,婚禮或生日慶典可穿淺色衣服;妳必須穿深色衣服去聽音樂會和歌劇。奧地利的餐館以“鴿子”作為其明星標誌。鴿子越多,餐廳越高級,最高四星。宴請可分為工作宴請和私人宴請。如果是工作宴禮品,可以免除;私人宴會需要禮物。軼事:日食期間吃了五頓飯的奧地利人> & gt& gt

景點: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級的大型歌劇院,是“音樂之城”的主要標誌,被譽為“世界歌劇中心”。建於1869,原為皇宮劇院。它的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的木盒劇院,1869年遷至市區環形街。1918故宮劇院變成國有,叫國家歌劇院。二戰時只留下幾處廢墟,戰後重建,翻修10年,恢復舊貌。外觀古色古香,整個舞臺區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1955 165438+10月以貝多芬的《費德裏歐》的演奏慶祝重生。歌劇院是壹座宏偉的羅馬建築。前廳和側廳由大理石雕刻而成,裏面懸掛著精美的壁畫和偉大音樂家和著名演員的照片。觀眾* * *共六層,可容納1600多人。

維也納音樂廳(Music Hall Vienna):奧地利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成立於1867,完成於1869。這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外墻黃紅相間,屋頂矗立著許多音樂女神的雕像,古樸別致。1870 65438+10月6日,音樂廳金色大禮堂舉行首場演出。從1872到1875,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負責組織音樂廳的音樂會。從1939開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都在這裏舉行,時間是65438+10月1,因戰爭中斷,1959年恢復。大廳裏有壹個收藏大廳,分為兩個房間。壹個是展覽室,定期舉辦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壹個是檔案室。壹邊,書架上擺滿了大量手寫、木刻和印刷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壹邊是壹排鐵櫃子,裏面放著音樂手稿、信件和其他音樂家的手跡,包括莫紮特的音樂手稿:最後的交響曲等。房間中間是壹長排桌子,供科研人員查閱。檔案館曾經是勃拉姆斯的辦公室。臨死前反復叮囑他把自己的幾千本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給檔案館。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有7000多名會員,據說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音樂組織。

薩爾茨堡是奧地利西北部薩爾茨堡州的首府,靠近多瑙河支流薩爾茨堡河,是奧地利北部的交通、工業和旅遊中心。這裏是偉大作曲家莫紮特的出生地,被譽為“音樂藝術中心”。薩爾茨堡建立於1077年,是公元8世紀-18世紀天主教大主教的住所和活動中心。薩爾斯堡於1802年脫離宗教統治,根據《舍恩-布朗條約》於1809年回歸巴伐利亞。維也納會議(1814-1815)決定將其歸還奧地利。這裏的建築藝術堪比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被譽為“北方的羅馬”。這座城市位於薩爾恰赫河兩岸,坐落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之間。這座城市被郁郁蔥蔥的陡峭山脈環繞,充滿魅力。HolhenSalzburg(11世紀),位於河右岸南坡,歷經900年風雨,巍然屹立,是中歐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中世紀城堡。本篤會修道院建於7世紀末,長期以來壹直是當地傳教活動的中心。方濟各會教堂建於1223年。大教堂模仿羅馬大教堂,建於17世紀初,是奧地利第壹座意大利風格的建築。大主教官邸是16到18世紀的文藝復興宮殿。米拉貝勒宮最初是公元17世紀為薩爾斯堡大主教建造的宮殿,並在公元18世紀進行了擴建。現在它是壹個旅遊中心,包括宮殿、教堂、花園和博物館。城南是建於17世紀的皇家園林,以“水遊戲”聞名。園內樓房屋檐下,道路兩旁有暗渠和水管,不時噴水,飛濺,雨簾霧障。走進園中的壹個人造洞穴,潺潺流水發出26種鳥鳴聲,形成了壹首優美的空山鳥鳴。在壹個由機械裝置控制的舞臺上,156個移動的人物通過水流的作用,再現了300多年前這裏城鎮的生活。走進薩爾茨堡,莫紮特無處不在。1756 65438+10月27日,偉大的作曲家莫紮特誕生在市區糧食街9號。莫紮特故居被改成了博物館。

莫紮特故居(Mozartst Seburtuts)18世紀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紮特出生的地方。它位於薩爾茨堡谷物街9號。這是壹棟金色的六層建築。莫紮特1756 65438+10月27日出生在這裏,度過了童年。西紮特14歲被任命為宮廷樂師。1781年向朝廷遞交辭呈,移居維也納,從而開啟了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大門,直至1791+0年逝世。為了紀念他,1917把這裏變成了莫紮特故居博物館。博物館裏陳列著莫紮特生前使用過的小提琴、木琴和鋼琴,手寫的樂譜、信件和自己設計的舞臺劇藍圖。博物館裏還有壹綹莫紮特的金毛。故居前有壹座莫紮特的銅像。莫紮特故居是遊客到薩爾茨堡的必去之地。博物館裏陳列著莫紮特的金發、小提琴和少年時期用過的音樂。博物館前的莫紮特廣場上有壹座莫紮特的銅像。廣場附近還有莫紮特音樂學院。就連店裏賣的巧克力糖都是以莫紮特的名字命名的。薩爾茨堡在歷史上以音樂之城而聞名,該市每年都會舉辦國際音樂節。包括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5周)、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2周)、薩爾茨堡國際藝術節(5周)。其中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的前身是1877至1910的莫紮特音樂節。它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世界十大劇院之壹)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世界三大愛樂管弦樂團之壹)為主導,廣泛接納世界各國著名交響樂團、指揮家、獨奏者和獨奏家。薩爾茨堡國際音樂節已經成為壹個世界音樂節。

維也納多瑙塔位於城市北部的多瑙河公園,建於1964年。塔高252米,塔底直徑31米。多瑙河塔高聳入雲,為維也納勾勒出新的天際線。塔內有兩部高速電梯,遊客可以從塔底乘坐電梯到達高度為165米的電梯終端。電梯終端上下5米,分別有室外咖啡廳和室內咖啡廳。登上170米高的露天咖啡館,感覺冷風吹在臉上,涼意逼人,但低頭壹看,有人感覺九天。走進160米高的室內咖啡廳,感覺溫暖如春。從窗戶可以看到遠處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和穿城而過的藍色多瑙河。由於這兩家咖啡館都是圍繞著塔而建,它們的樓層框架與塔軸相連,因此可以以三種速度繞塔旋轉,形成獨特的旋轉咖啡館,每39分鐘旋轉壹次。隨著咖啡店的旋轉,窗外的景色慢慢移動。遊客可以壹邊品嘗飲料,壹邊欣賞維也納繁華的城市景觀和郊區田園風光。

維也納美泉宮城堡舍恩·布隆宮位於奧地利維也納西南,又稱“美泉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夏宮。1694是在瑪麗亞·特麗莎女王的命令下建造的。整個宮殿占地26000平方米,略遜於法國凡爾賽宮。宮殿* *,共有1,400個房間,其中44個房間采用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洛可可建築風格裝飾,纖巧華麗,典雅別致;此外,還有東方古典風格裝飾的大廳,如鑲嵌紫檀、烏木和象牙的中式風格和用粘土金和油漆裝飾的日式風格。房間裏的擺件和陳設也與建築風格壹致。在琳瑯滿目的陶瓷陳設中,明代萬歷年間的彩瓷盤和彩繪古瓶最為珍貴。宮殿裏有哈布斯堡皇帝主持的餐廳和富麗堂皇的舞廳,現在奧地利政府仍在那裏舉行舞會或招待各國外交使節。在皇宮裏,幾輛用於瑪麗亞·特蕾莎修女加冕儀式的鍍金馬車奢華誘人。長廊上有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畫像和記錄其生活場景的圖片,還有瑪麗亞·特蕾莎修女16的女兒畫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尼特少女時代的畫像,其優雅精致的風格展現了當時王朝的奢華榮華和奢華生活。後來,在這座宮殿中長大的瑪麗女王在法國大革命中與丈夫路易十六壹起被送上斷頭臺。在房間的角落和回廊處是各種各樣的火爐,其中以俄式大火爐最為奇特,堪稱壹景。宮殿後面是壹個巴洛克風格的大花園。百花盛開時,園中奇花異草芳香宜人,令人流連忘返,更添出宮之美。拿破侖兩次占領維也納,兩次在此居住。著名作曲家莫紮特小時候也在宮廷舞臺上為女王彈過鋼琴。拿破侖戰敗後,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有壹次著名的瓜分歐洲的維也納會議。時任奧地利總理的梅特涅以其嫻熟的技巧,在歐洲列強間施展了均勢外交。

沃爾夫岡·莫紮特(1756-1791),著名歷史人物,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他出生於薩爾茨堡的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表現出巨大的音樂天賦,在即興創作和作曲方面都非常出色。六歲時,他創作了小步舞曲,並在歐洲進行了成功的演出,因此被稱為“神童”。1773年擔任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宮廷樂師。1781年,他不滿主教對他的嚴格控制,憤然辭職。他來到維也納,踏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之路。莫紮特的所有作品都滲透著他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並表現出他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的樂觀開朗的情緒。他廣泛運用各種音樂形式,成功地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的民族音樂與歐洲的傳統音樂聯系起來,賦予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辟了壹條嶄新的道路。其創作手法新穎,旋律簡潔優美,織體幹凈細致,配器註重音色效果,在復調音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後來的音樂創作影響很大。在他短暫的壹生中,創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大逃亡》和《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壹種具有市民特征的新體裁。他還創作了大量的交響樂、協奏曲、鋼琴曲和室內樂合奏曲。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之壹。出生於1797 65438+10月31,父親是維也納郊區壹所小學的校長,有19個孩子,舒伯特最小。他從小就喜歡音樂。8歲開始隨父親和哥哥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1歲免費進入神學院合唱團。1811年,他創作了自己的第壹首歌《哈格的悲哀》,16歲時,他成為了父親小學的老師。他壹邊教書,壹邊作曲。17歲時,他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雷琴》和《野玫瑰》作曲。18歲的時候,壹天下午,他拿起歌德的敘事詩《魔鬼》讀了起來。突然,他心情好了。壹小時後,世界名曲《魔鬼》誕生了。這首名曲立即在維也納引起轟動,並使他走上了音樂創作的道路。舒伯特只活了33歲,但他壹生寫了634首藝術歌曲。此外,他還創作了八部交響曲、部分合奏曲、奏鳴曲、即興曲等音樂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和優美而為世人所欣賞。舒伯特用和聲中的色彩變化來描述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中的個人心理活動,充滿了大自然的和諧與活力。他把瞬間的遐想放進樂譜裏,把自己感受到的壹切變成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旋律。他非常崇拜貝多芬。1822年,舒伯特帶著他新出版的作品去見貝多芬,貝多芬恰好不在。後來貝多芬在病中發現了這首曲子,說:“這首作品充滿了神奇的火花。”然而,當舒伯特再次去看望貝多芬時,貝多芬已經病得不能說話了。舒伯特要求他的親戚和朋友在他去世時將他葬在貝多芬旁邊,現在他們的銅像並排矗立在維也納廣場上。

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著名輕音樂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之子。出生在舞蹈盛行的維也納壹個音樂家家庭,和父親同名。他的創作以120多首維也納圓舞曲而聞名,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壹生》、《春之聲》等。,被後人封為“圓舞曲之王”。他曾帶領樂隊出訪歐洲各國,使維也納華爾茲風靡整個歐洲。他的華爾茲獨特、悠揚、柔美,節奏自由,充滿活力。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他還創作了120多首來自捷克共和國的波爾卡舞曲,如《雷電》和其他幾十首舞曲。自1870以來,他創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吉普賽男爵》等十六部輕歌劇,對歐洲輕歌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斯蒂芬·茨威格(1881 ~ 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生於壹個富裕的猶太家庭。我年輕時在維也納和柏林學習哲學和文學。後來他周遊世界,認識了羅曼·曼蘭和羅丹,並受到他們的影響。壹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20世紀20年代去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被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在孤獨和幻滅中與妻子自殺。茨威格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傳記寫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小說和傳記。代表作有《第壹次經歷》、《馬來語的瘋子》、《恐懼》、《感情困惑》、《男人命運的轉折點》、《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傳記《三位大師》《與精靈的鬥爭》《描寫他們壹生的三位詩人》。茨威格對心理學和弗洛伊德的理論感興趣,作品擅長對個人經歷和奇異命運下的精神熱情進行細致的刻畫和描述。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神經學家、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1856出生於摩拉維亞,是父母八個女兒中的長子。他4歲時隨家人搬到了維也納。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81獲得博士學位。行醫後擔任臨床神經科醫生,終身從事精神疾病的臨床治療。在探索精神疾病的根源時,弗洛伊德拋棄了當時主流的生理病因理論,逐漸走向心理病因理論,創立了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精神疾病源於心理內部動機的沖突。他思維敏銳,分析細致,推理進步,構思進步。在討論問題時,他經常引用文學、歷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來揭示人們的心底。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性學三論》(1905)、《精神分析引論》(1910)、《文明及其缺陷》(1929)。1886年,他與瑪莎·巴勒斯結婚,育有三子三女。他的女兒A·弗洛伊德後來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弗朗茲·卡夫卡(1883 ~ 1924):奧地利小說家。1883年7月3日出生於布拉格壹個猶太商人家庭,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他的主要作品是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大部分都沒有在他生前發表,還有三篇長文沒有寫完。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深受尼采和柏格森哲學的影響。他對政治事件始終保持壹種現場的態度,因此他的作品大多運用怪誕的意象和象征性的直覺來表達被敵對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和絕望的個體。成為席卷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的集中體現,在歐洲掀起了壹系列的“卡夫卡熱”。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說《山洞》(1923),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小人物總是無法保護自己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在敵對環境中孤立無援的絕望情緒。短篇小說《變形記》(1912)通過小職員薩姆莎突然變成令家人痛恨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展現了現代社會把人變成奴隸甚至“非人”的異化現象;寫小說《城堡》中土地測量員K在象征神秘力量或無形枷鎖的城堡前不能進不能退。小說《審判》以銀行職員約瑟夫·K(Joseph K)莫名其妙地被“逮捕”並莫名其妙地被殺害的荒唐事件為背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司法制度的腐敗及其反人民的本質。

外交:1955 10宣布永久中立。冷戰後,奧地利調整了以中立為核心的外交政策,致力於積極的全方位外交。

  • 上一篇:幫我找勵誌文章。
  • 下一篇:讀《稻草人》有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