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靈壁石的鑒別 現在靈璧石收藏熱的不斷升溫,使好的靈璧石越來越難尋,價格也在不斷攀升。隨之而來,造假的石頭也猖獗起來。奇石造假古代時就有,出於趨利的目的,凡是受到人們喜愛,具有收藏價值、可以產生經濟利潤的石頭都有人造假。壽山石,雞血石,巴林石,和田玉不是也有很多的假貨嗎?所以大可不必談假色變,更不可因噎廢食。有人造假的石頭從反面說明了它具有收藏價值。同時,區分真假也是壹種樂趣。那麽怎樣區分靈璧石的真假?怎樣才能不上當受騙花錢買垃圾呢?下面就就筆者11年來買賣靈璧石所積累的經驗,談談靈璧石的造假問題,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粘貼 粘貼是壹種較長見的做假手法,也是很難發現的造假。粘貼分為原石粘貼和成品石粘貼兩種。 原石粘貼也分兩種,壹是因為在挖石過程中或搬弄石頭時由於動作大,失手搞斷了石頭或碰爛了石頭,而這塊石頭又比較有形,石農不舍得放棄,因此就用哥倆好或101等粘合劑粘貼。因為是原石,上面還有灰土,如果粘貼的及時或嚴密,是很難發現的。更有聰明的石農,再用膠粘些現場的土灰,把裂痕處整個遮掩起來,就更不容易區分了。但是也正是這種自作聰明的手法,暴露了假石的痕跡。A,新粘上的土比老灰土顏色深,這是因為膠的作用,使灰土變色和不成壹體,新粘的土漿顏色比老的土漿鮮艷。B,在妳刷石頭時粘膠就更暴露無疑了。所以帶個手刷,看中的石頭不妨刷壹刷試試,不但可以把懷疑的部分試刷出來,也可以試出這塊石是不是好刷,和同時看看石皮石質是不是清潤。C,聽聲音。如果石皮石質都很好,而彈擊無聲或沈悶,就要引起註意了,仔細觀察,如果因為有石合(天然的縫隙)就是正常,沒有的話就可能有粘貼處,因為斷裂破壞了石頭的整體性,使之聲音沈悶。這種造假是被動的,還有壹種原石粘貼是主動的造假:就是把不相幹的兩塊或幾塊石頭粘合起來,以增加石頭的曲折,形成蟠螭的效果。這種石兼具上壹種造假的手法,用膠水粘合灰土。除了試刷以外,D,就是要看它是不是自然。天然的石頭彎曲的形態是自然和流暢優美的,看起來舒心;而人為的使之彎曲是生硬的、不自然,有突兀的多出壹塊的感覺。壹般稍有藝術眼光的人都能看出。 如果妳不幸買了這種粘貼的假石,也不必難過和自責,老玩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再強悍的人也難免在人生的路上有所磋跌。本人就曾經買過壹塊,在自己動手刷灰時,因為震蕩,在粘貼的地方脫落了,上面的膠看的清清楚楚,所以,E,震動也是壹種鑒別方法!有時妳硬去用手掰都掰不斷,甚至於掰斷石頭而粘貼處絲毫無損,但是震蕩使它原形畢露。F,時間能揭穿壹切謊言,買來的原石,放置它壹段時間,因為粘合劑是有時效的,時間久了效果自然會降低而斷裂,這樣妳就省去了做底座的費用。 成品石粘貼是因為買來的或處理好的成品石在搬弄過程中不小心碰斷,特別是薄弱部分,比如“鳥”的嘴尖等部位,最易折斷。壹般粘貼後為了掩蓋痕跡,往往會使勁刷,用沙布打,這樣就會破壞石的紋路,這種粘貼有時用肉眼就能看出痕跡。如果粘貼的及時嚴密是很難發現的,這樣也只能借助時間來還原歷史了。 2、減肥 有的石頭整體不錯,或象形,或挺拔,但是往往多出壹塊,如果去除就更象了或顯得形更好,因此有的品行不端的人就斧鑿齊上,做起了雕刻師。 這種石仔細觀察比較容易區分。只要動手必然要破壞石皮和紋路。天然的斷裂處壹般都保留有天然的氧化層--石灰,破損的石皮顏色深,沒有石灰,雖然處理後顏色變淺,但是破損的部分會異常光滑,看不到石灰,紋路的走向不連貫,斷開,是正常的紋路被磨光而消失。即使是天然光滑的石頭,也有整體性的石表和石脈,人為的破壞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的。 現在做假手法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有所升級,有的做假者為了掩蓋破損的痕跡,會用鑿子在減肥處鑿出密密麻麻的白點,正所謂欲蓋彌彰,這正為我們識別提供了確鑿證據。 3、鉆洞 我們反復強調石頭的天然紋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同樣,人為的鉆洞,也會破壞石頭的紋理。這種石更易辨別真假,手工鉆洞,痕跡比較明顯,洞裏顏色和外部不能渾然壹體,有的還有工具的印跡,粗糙炸瓷的線條,齊刷刷的圈痕等。更是給人不自然的感覺,如果是2個洞或3個洞,妳還會發現重復的克隆手法。 4、上色和酸洗 A、具體的說2000年前的石頭大多數都酸洗,酸洗是種懶惰的處理石頭的方法。因為刷石很費功夫,也很難刷,但是刷出來的石頭石皮好看自然。用鹽酸洗或侵泡的石頭,灰下的快,下的幹凈,但是破壞了石頭的清潤。酸洗後的石頭顏色陰暗發汙漆黑壹團,濕。(也是利用人們受書報上的宣傳磬石是黑的影響,其實黑磬多為片巖,做編磬樂器或其它工藝品。能觀賞的極少。)那麽水泡壹下再化驗就知道,不過還是用眼觀察吧。特別是陰雨天酸洗的石頭會反酸,整個石頭濕嚕嚕的,有人還會欺騙客戶說這是神石,陰天潮濕是會預報天氣。哈哈,真是自欺欺人!不管他是不是妳所相信的人或者在石界是否德高望重,為了錢很多道貌岸然的人也會說假話的,或許是他不懂。請相信妳自已的眼睛吧。註:上蠟也會使石皮變黑,但是上蠟屬於美化,石界公認,與酸洗有著本質的區別。 (另外,彩石用酸洗不屬造假,因為彩石酸洗後顏色會更好看,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因此在藏石界是允許的。不過有的帶石皮彩石是不用酸洗的。壹般來說蘇北彩石都用酸洗,因為沒有石皮,酸洗後發光好看。) B、染色或上鞋油。這種技術含量低的手法壹般是因為石皮顏色難看,只有染色或上黑鞋油遮蓋,水洗壹下或用手撮撮就知道。不過也不能壹棍子xxx壹片,有部分石農把上鞋油做為了壹種習慣,連石皮本身很好的也抹上了黑鞋油,真是畫蛇添足呵。所以本人買石壹直反復告誡石農,不要上鞋油,千萬別上,我刷起來廢勁。 5、整體造假 壹般多用彩石和花色石,比如蘇北彩石,因為沒有石皮,具有直立性,有形的少,而且石質軟,酸洗後磨光上蠟,光滑的象玉壹樣。於是就整體做成假山及各種動物,較常見的有虎、龍、龜等等。比較容易分辨,因為太象了,極不自然。但是對於有點形的,稍加改動的就難於分辨了,非高手不能看出。總之,只要不自然,就要多加警惕,或幹脆放棄,圖個心裏安寧。 磬石中的整體造假也有,不過很容易分辨,除了我們說的上屬種種方法外,就是看,整體的假石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自然,顯得笨拙,看了不舒服,雖然都很象形但是卻沒有真正象形石的神韻,沒有靈氣。 對於減肥、鉆洞、整體造假的石頭,如果妳是新手,難以區分真假時,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要看石頭原石的照片。有了原石照片對照的石頭,最能證明她的真實,比所謂的鑒定證書、真品認證等憑經驗判斷的證書還有效! 靈璧石歷史悠久,名冠古今中外,觀賞價值極高,古今論石專著中已有定論。靈璧石名貴之處在於諸美皆備,既有瘦、皺、漏、透,又有傴、黑、懸、響,也有形、質、色、光,還有奇、巧、殊、絕。有關靈璧石研究成果頗豐。 古人對靈璧石的研究從形、質、色、聲等方面入手,較為詳盡地論述了靈璧石真偽辨識的特征。 《雲林石譜》評述靈璧石“石理嶙峋”、“清潤而堅”、“扣之鏗然有聲”。《長物誌》中靈璧石“色如漆,間有白文如玉”,“扣之聲如玉”,“以利刃刮之略不動”,而“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此書對靈璧石與太湖石的不同之處作了比較,“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刃刮之則成屑”。《金玉瑣碎》中把靈璧石與英石進行了比較。“其實英石無聲,有聲者靈璧石也”等。 應當指出,限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古人提出的靈璧石品評及辨識真偽的理論,僅僅局限於客觀上的描述。從巖石學角度來說,靈璧石屬於碳酸鹽類巖。這類巖石很多,像江蘇太湖石,安徽巢湖石、無為石,山東臨朐石,在這些“石家族”中不難找出“扣之有聲如玉”、“色如漆”之類的奇石精品,例如《古礦錄》、《姑蘇誌》等都記載,上乘太湖石“形嵌之,性濕潤,扣之鏗然”。《雲林石譜》記述安徽無為石“石色稍黑而潤,多作群山勢,扣之有聲”。 筆者收藏的碳酸鹽巖類造型石中,類似黑色且有聲不限於靈璧石。可見,辨別其真偽,利用古人的方法是很難解決的。 鑒於此,筆者用科學方法進行鑒別。靈璧石是壹種致密細粒石灰巖,礦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95),還有少量的白雲石、黃鐵礦及鐵的氧化和的。巖石結構為顯微等粒鑲嵌結構,巖石致密,其薄片在鏡下未見裂隙和孔隙。而普通石灰巖均不同時具備上述靈璧石的巖石學特征,因而壹般也就無“金玉之聲”。 可見,靈璧石因巖石結構致密,體態瘦、透、漏、皺等,敲擊就會發生金屬般聲音,故“擊之金聲”。
上一篇:張信哲申澈出道以來出了哪些專輯?下一篇:誰能列出QQ三國裏各種副業的技能書?最好能告訴怎麽拿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