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規程根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相關要求編制。是指從野外標本采集、運輸到標本正式展出期間所進行的各種技術整理工作和程序。其目的是規範金屬礦石標本的排列,展示有代表性的、美觀的礦石標本,以相應的鑒定結果、測試數據和相關圖件、照片全面反映金屬礦石的特征,向人們展示我國的礦產資源,提高國民意識,也為專業人員開展某壹地區或礦床的研究,促進科技創新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是金屬礦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制定了整理選別、技術處理、綜合選別三個規範步驟作為礦石技術選別規則。
本法規的附錄a是規範性附錄。
本規定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
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吳、楊良峰。
本規程由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負責解釋。
1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金屬礦樣布置的技術要求和程序。
本規程適用於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建設中金屬礦標本的布置,是金屬礦標本布置的技術依據。
2規範性參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引用本規範而成為本規範的條款。對於註明日期的參考文件,所有隨後的修改(不包括勘誤表)或修訂均不適用於本法規。但是,鼓勵根據本規定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日期的參考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第9部分:結晶學和礦物學
DZ/T0200.2002錳鐵鉻礦地質勘探規範
DZ/T0201.2002鎢、錫、汞、銻礦產地質勘查規範
DZ/T0214.2002銅鉛鋅銀鎳鉬礦床地質勘查規範
DZ/T0204.2002稀土礦產地質勘查規範
DZ/T0199.2002鈾礦地質勘查規範
DZ/T0208.2002砂礦(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規範
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礦業要求參考手冊。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
高振西。人們是如何收集地質樣本的?北京:地質出版社,1959。
3術語和定義
3.1金屬礦石類型
金屬礦包括六大類:黑色金屬礦(鐵、鉻、錳、鈦、釩)、有色金屬礦(銅、鉛、鋅、鎢、錫、鉬、鉍、汞、銻、鈷、鎳、鋁、鎂)、貴金屬礦(金、銀、鉑族金屬)和稀有金屬礦(鈮)。Hf。、Re、Cd、Se、Te)和稀土金屬礦石(包括輕稀土礦石Ce、La、Pr、Nd、Pm、Eu、Sm和重稀土礦石y、Gd、Tb、Dy、Ho、Er、Tm、Yb、Lu)。放射性礦石(鈾、釷、鐳等。)主要是關聯的,壹般不單獨列出。
3.2金屬礦石的天然類型(金屬礦石的原始類型)
壹般按性質分為原生礦、氧化礦和混合礦;也可以根據礦物的不同組合對礦石的自然類型進行分類。
3.3金屬礦石的結構
金屬礦構造的類型很多,但從金屬礦標本整理保存的角度來看,壹般分為四類:晶簇構造、塊狀構造、土狀構造、砂狀構造。
4.金屬礦石樣品的整理和分類
1)標本運回後,必須先清點,標本箱總數是否與清單相符。如果丟了,壹定要找回來;檢查標本盒是否損壞。如果損壞嚴重到標本丟失,要想辦法補救。以上工作完成後,就可以收貨拆包了。
2)標本收到後,應及時拆包清洗。首先根據標本清單核對標本,檢查是否與標本上的編號和標簽號壹致;如果標本上的標簽和編號部分損壞,應立即修復或更換;如果完全損壞,無法辨認,就考慮重新挖掘,不能敷衍了事,或者憑記憶隨意編造。
3)分選不同的礦石樣品,如:
晶團結構的標本應定期用清水或洗滌液清洗,去除表面汙泥和其他附著物;如果有局部損壞,可使用粘合劑、修補材料或填充材料進行必要的修補和加固。
塊狀結構的原生礦樣原則上不要洗,但要進行修飾,使其形狀更美觀。
氧化礦和混合礦的樣品應及時處理,或用蠟封好,或放入密封容器中,盡量保持原狀,以免進壹步氧化損壞。
土質結構的金屬礦石樣品如果有吸收性,應放入幹燥箱(磨砂燒瓶)中;如果不是吸水性的,要用粘合劑加固或用專用塑料袋包裝,以免松動、壓碎或汙染。
砂礦等具有砂質結構的礦物標本,應放入特制的磨砂玻璃瓶中,並在瓶上貼上膠帶,用野外標簽寫上其原始編號。
鉆取的芯樣表面應徹底清潔,芯樣表面原用油漆書寫的鉆孔回波號應去除;應適當加固和保護節理發育的巖心。
4)金屬礦樣經開箱、檢查、分選後,應選擇用於展示、測試、鑒定等目的,並在其相應的標簽上給出意見。
5)將整理處理後的礦樣按礦床分類集中,或按礦床剖面、中段、鉆孔分類集中,按自下而上(或自下而上)的原則對室(廳)內樣品進行編號並貼上標簽。
5金屬礦樣的技術處理
5.1顯示標本處理
1)陳列標本應根據不同的陳列目的進行選擇和處理,但應采用標本的代表性和觀賞性相結合的原則。標本要盡量保持自然形態,並做必要的修飾,使其形態更加完美,但不能嫁接。標本的大小取決於展位的大小和收集的可能性。
2)顯示區域礦產資源分布的金屬礦標本,通常只用該礦床最常見礦石類型的壹兩個標本來代表,最好有區域礦產分布圖或礦區地質圖作為背景。標本要盡量美觀大方,大小要和其他標本相配。
3)顯示礦體內部結構和不同礦石類型空間分布的金屬礦石標本,最好以坑道或剖面中的系統標本為代表,自下而上或自下而上排列,並與相應的坑道草圖或剖面圖進行對比,使其更加立體。同時在每個標本上附上鑒定、檢測等相關資料和照片。
4)鉆孔巖心樣品用於反映礦體深部或垂向變化時,由於巖心直徑相同,表面粗糙,不易給人感性認識,故要求對巖心進行再加工,如沿巖心軸向壹分為二,打磨後連續展示在巖心盒中;或者將光學切片垂直切片,按深度貼在直方圖或剖面圖中相應的位置。
5)處理砂礦展示樣品時,除了根據礦床的剖面區分各種類型的砂礦外,單壹礦物,如金紅石、錫石、砂金、鈦鐵礦等。,應選擇並陳列在玻璃瓶或玻璃盤中。如果砂礦的粒度和形狀變化不大,可以選擇壹個樣品來代表;如果剖面變化較大,可以在樣品處理過程中選擇幾種單礦物進行顯示。
5.2輕而薄的標本處理
1)光薄片切割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正確地鑒定金屬礦物標本,所以光薄片標本的選擇應與所展示的標本壹致,更應註意其代表性,以獲得光薄片中最微觀的信息,從而密切配合肉眼鑒定和顯微鑒定,更完整地解釋金屬礦物標本的地質內容和基本特征。
2)用於切割薄片的樣品最好是未風化或未蝕變的原生礦石樣品。樣品送切片時,切片方向要在切片位置用紅筆畫粗線。具有明顯方向性的礦石標本,如條帶狀和條紋狀構造礦石,應垂直於其走向切片;無明顯方向性變化的礦石標本,如塊狀構造礦石,應在礦石礦物集中的部位,或金屬礦物和脈石礦物變化最明顯的部位進行切片。
3)光切片的位置應與薄片壹致,最好選擇同壹標本的兩個平行位置進行切片,以便更好地反映金屬礦石的結構和金屬礦物與脈石礦物的關系。最好使用電子探針光片。
4)包裹體溫度計和電子探針應以原生礦石標本為對象,樣品應在光、薄片研究後切割;只有通過光、薄片研究,才能確定礦樣包裹體測溫和電子探針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否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5)切取輕薄片後,剩余的礦樣要妥善保管,不要輕易丟失,以便工作時核對。
5.3化學分析樣品處理
1)化學分析樣品采集後,應將樣品表面清洗幹凈,切去表面的氧化物,並及時破碎收縮。無論是采用根據切喬特公式(Q=Kd2)逐步收縮法還是機械聯動線加工法,都應保證樣品的純度,使其不受汙染,樣品粒度均勻,使其最具代表性,加工過程中樣品總損失率不超過5%,收縮誤差不超過3%,並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執行。
2)礦石樣品應及時送至相關實驗室。首先,應進行礦石的基本分析。分析項目根據不同的礦物而有所不同,如鐵礦石的TFe或Fe2O3、FeO、S、P和SFe分析,鉻礦石的Cr2O3、S、P、SiO2和FeO分析。同時將其子樣送往相關實驗室進行不同精度的全譜分析,如等離子體光譜分析、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等。
3)根據光譜全分析結果,決定是否繼續金屬礦石的化學全分析和組合分析。壹般根據礦石類型選擇有代表性的樣品,分析項目壹般為10 ~ 12,但總分析要求在99.3% ~ 100.7%之間。組合分析樣品是從基本分析子樣品中按長度比或塊面積抽取檢驗樣品,根據光譜全分析和化學全分析結果確定項目。這兩種分析結果將分別確定金屬礦石的性質和金屬礦石的綜合利用價值。
4)金屬礦樣的子樣應妥善保存。壹方面作為內部檢驗樣品,檢查樣品分析測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另壹方面用於以後的深入研究,如相分析,深入探討各成分的賦存狀態。
5)風化殼上有土狀結構的金屬礦樣,如離子吸附稀土礦樣,在加工收縮前應及時刮掉表層,以免因汙染影響樣品的可靠性。化學分析項目以輕稀土元素(La、Ce、Pr、Nd、Pm、Sm、Eu)和重稀土元素(Gd、Tb、Dy、Mo、Er、Tu、Yb、Lu)14(其中Pm為人工元素)為主,通常還增加釔(Y)分析。
5.4單壹礦物樣品處理
1)單礦物樣品通常取自天然重砂和人工重砂。在樣品處理中,淘洗和分離是兩個重要的過程,淘洗要保證目標礦物不流失,分離要保證目標礦物的純度要求。如果純度達不到要求,經過分離(磁選、電磁分離等。),應該是人工顯微鏡下挑選的。
2)如果天然重砂為海濱砂,簡單淘洗後可直接分離;如果是河床砂,處理時必須對尾礦進行反復淘洗,直到最後兩次肉眼觀察不到目標礦物和重礦物,再對淘洗得到的重砂進行分選,選出單礦物。
3)人工重砂處理前,必須對金屬礦石的光澤和薄片進行詳細研究,根據其礦物粒度、* * * *生物組合和生物包裹體,確定人工重砂破碎篩分的目數和工作流程,然後才能進行工作和單礦物選擇。當金屬礦物含量豐富且用量較少時,通常采用顯微鏡下人工挑選單礦物。
4)15g以下的重砂樣重量壹般不減,15g以上酌情減。樣品分離後,壹般用天平稱1/100或1/1000;貴金屬用1/65438+百萬的天平稱重;允許誤差小於天平感應的2倍。在分離和選擇貴金屬砂樣品時,不應遺漏兩種以上等於0.1mm的貴金屬。
5)壹些用於同位素定年的單壹金屬礦物,如輝鉬礦(用於Re-Os定年)和鋯石(用於U-Pb定年),只有在明確了解其地質特征與礦物* * *組合的關系後,才能送往實驗室進行定年,以保證定年能獲得準確的地質意義。
6)金屬礦物的礦物學研究要求單礦物數量壹般較大。當礦石目標礦物含量稀少時,應采集大樣(重量為0.5 ~ 1.0g)進行分選,以保證樣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6金屬礦標本資料的綜合整理
1)登記備案每個金屬礦石標本的送樣日期、送樣單位、委托檢驗項目及要求、檢驗結果返回日期、經手人,以供展示或研究;試驗數據和報告原件應復印兩份,原件應歸檔保存,復印件用於工作借閱。
2)收集各金屬礦標本的相關數據進行展示或研究,建立金屬礦標本信息數據卡,然後將信息數據輸入計算機,經過壹定的整理建立金屬礦信息數據庫,供人們查閱和欣賞。金屬礦石信息卡詳見附錄A。
3)根據金屬礦標本鑒定報告、各種測試數據和野外資料,對本礦床(或礦區或礦段)的金屬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編制系統的描述或報告,說明其產量分布特征和工業利用可能性,從而向人們介紹新的認識。
4)上述工作基本完成後,需要對金屬礦石樣品進行系統整理,根據樣品的性質和狀況,用不同的材料和容器進行包裝,以便保存、堆放、認領和清點。
5)包裝好的金屬礦樣按礦床、礦種、區域分開存放,存放的倉庫位置和倉庫內的櫃(架)上明確標有平面圖,便於查找和提取。對於珍貴標本、稀有標本和機密標本,應單獨設立庫房或專櫃保存。
6)倉庫應堅固安全,並配備各種防範設備和防範措施。特別是要建立安全檢查管理系統,使各種金屬礦標本資料得到可靠、安全的保護。
7)深海標本需要特殊安排。首先要取海水,放在玻璃容器中,將采集的標本,如錳礦石、鈷礦等,放在裝有海水的容器中,然後用蠟密封,以免漏氣,使海水幹涸,影響展覽。
8)含有金屬元素的礦物質如膽結石也要進行特殊處理,放在密閉的容器中保存,並加入幹燥劑。
附錄a
(規範性附錄)
金屬礦石信息數據卡
表A.1金屬礦石信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