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
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名畫數不勝數,每壹幅都有它背後隱藏著的含義,這些隱藏的含義需要我們去了解才能知道它的有趣和神秘,才能對壹幅畫產生理解。那麽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
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11、《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壹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2、《倒牛奶的女傭人》
《倒牛奶的女傭人》(外文名:The Milkmaid)是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58年至1660年創作的油畫,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
該畫作描繪了17世紀荷蘭市民的日常生活。約翰內斯·維米爾把壹個簡樸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令人產生懷舊心理。整個畫面色彩厚實,光線柔和,與人物的性格特征融為壹體。
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壹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壹。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該畫描繪了壹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氣質超凡出眾,寧靜中淡恬從容、欲言又止的神態栩栩如生,看似帶有壹種既含蓄又惆悵的、似有似無的傷感表情,驚鴻壹瞥的回眸使她猶如黑暗中的壹盞明燈,光彩奪目,平實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凈化人類心靈的魅力。
該畫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輪廓,似乎她是黑夜裏的明燈,微微的光彩,不奪目不耀眼,十分溫和。畫面之中構成強烈視覺效果。
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2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壹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該作品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壹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
直到達·芬奇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壹世用了壹萬二千金幣,才從達·芬奇的弟子手中買下。
現藏|法國羅浮宮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藝術家達·芬奇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大型壁畫,是達·芬奇代表作之壹,世界著名畫作,收藏於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達·芬奇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進最後壹次晚餐為題材,將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該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墻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
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壹,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
現藏|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加索於20世紀30年創作的壹幅巨型油畫,長7.76米,高3.49米。
該畫是以法西斯納粹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鎮格爾尼卡、暴殺害無辜的事件創作的壹幅畫,采用了寫實的象征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低沈悲涼的氛圍,渲染了悲劇性色彩,表現了法西斯戰爭給人類的災難。
這幅畫運用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以變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
畫面左側,壹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懷抱因戰爭而死去的嬰兒仰天哭喊,她的身後立著壹個恐怖的牛頭,牛臉上流露出殘忍的獰笑。
根據畢加索曾在其他繪畫作品中以牛頭表示邪惡的習慣分析,這個牛頭代表了法西斯的殘暴和黑暗。
畫的中間部分,壹匹被刺傷的馬昂頭張著嘴,發出哀鳴,據畫家本人說,這匹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難的西班牙。
馬的身下躺著壹名死去的戰士,他的右手握著被折斷的劍,劍旁有壹朵鮮花,這朵花是對死去戰士的悼念。
壹個婦女從窗子裏探出身體,右手舉著壹盞油燈,油燈的左上方有壹盞像眼睛似的電燈,燈光像鋸齒壹樣射向四周,這些象征揭露,畫家要將這壹切罪惡和黑暗置於光照之下,讓全世界都明了。
現藏|馬德裏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館
星月夜
摯愛深夜的梵高在聖-雷米的初期所畫的這幅"星月夜"是凡·高深埋在靈魂深處的對世界的感受。
在這件作品中, 閃爍於碧藍色夜空中的星星, 格外奪人眼目。
每壹顆大星、小星回旋於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壹個漩渦, 星雲與棱線宛如壹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
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壹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 山腰上, 細長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壹切似乎都在回旋、轉動、煩悶、動搖, 在夜空中放射艷麗的色彩……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不多的, 不靠直接觀察對象, 而用虛構的形與色, 憑想像創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壹幅。
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大宮女
安格爾的藝術“清高絕俗,莊嚴肅穆”,這壹切可以通過他的重要作品《大宮女》體現出來。
畫中,安格爾放棄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使之統壹在壹片安詳靜謐的和諧氣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計算過壹樣,每壹個“數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體息息相關的極其“危險”的事件,隨意改動其中的任何壹處,都會使整個畫面徹底坍塌。
這也似乎驗證了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數與和諧”的理論,畢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覺到星辰的'組合像是用數字組成的音樂,他曾說他有很多次真的聽到了“諸天音樂”。在這幅畫上,比例、色彩像數字壹樣按壹種奇妙的秩序排列著,華麗而不失平和。
安格爾早年遊學意大利時,也壹定通過古希臘的藝術作品感受到了畢達哥拉斯哲學的這種富於神性的美。故意拉長的身體,似乎體現了壹種古希臘雕刻的肅穆莊嚴的美感。
藝術並不是盲目地復制現實,而是對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綻放的精神之花的傾力表達。這是壹種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
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在形體脫開世俗的桎梏之後,精神才會完滿。這也表現在他的很多絕妙的素描之中。
現藏|巴黎羅浮宮
世界名畫人物有哪些3《巖間聖母》
列奧納多·達·芬奇
(意大利)
1483-1490
法國巴黎盧浮宮
倫敦國家畫廊
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施洗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壹天使在耶穌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壹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畫中人物雖然被壹團潮濕的空氣包圍,但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巖的襯托下能明顯地辨析。該畫是達·芬奇為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壹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
《維納斯的誕生》
桑德羅·波提切利
(意大利)
1487
意大利佛羅倫薩烏斐齊美術館
在愛琴海上花瓣從天空墜落,裸體的維納斯略顯嬌弱無力地站在大貝殼上,她微曲右腿,身體向右微微傾斜,壹頭金色長發被海風輕輕吹散,皮膚光潔剔透,純真無邪的眼睛,籠罩著憂郁和哀怨,顯示出來到世界的無助和迷茫。左上方,長著翅膀的風神正鼓起雙唇將維納斯吹向岸邊,那裏,春之女神正準備把壹件綴滿鮮花的紅色披風披到她裸露之身。
《抱銀鼠的女子》
列奧納多·達·芬奇
(意大利)
1492
波蘭克拉科夫市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
描繪了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紮的情婦切奇利婭·加萊拉尼,明暗的處理,是這幅肖像畫中最引人註目之處,光線和陰影襯托出切奇利婭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孔,為毛色光潤的銀鼠註入了生氣。光亮和陰形的均衡創造了間接照明的幻覺。
《最後的晚餐》
列奧納多·達·芬奇
(意大利)
1494-1498
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
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壹道光環。他的雙眼註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壹切炎涼。人物從左到右為:巴多羅買、小雅各、安德烈、猶大、西門彼得、約翰、耶穌、多馬、大雅各、腓力、達太、奮銳黨西門。
《蒙娜麗莎》
列奧納多·達·芬奇
(意大利)
1503-1506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畫家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壹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被稱“神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