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錳結核的來源有哪些?

錳結核的來源有哪些?

海洋中隱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錳結核就是其中之壹。它含有30多種金屬元素,其中錳、銅、鈷和鎳最有商業開發價值。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會記得孫悟空的“鎮海之寶”——金箍棒的故事。孫悟空的金箍棒由金、銀、銅、鐵制成。它很強大,可以降伏惡魔。“鎮海寶藏”的故事純粹是壹個美麗的神話,但它反映了古代人的願望和幻想。現在,神話變成了現實,真正的海底“鎮海之寶”——錳結核被發現並開始大規模采集。19年70年代,英國深海考察船“挑戰”全球大洋調查,首次在深海海底發現錳結核。歷經100多年,太平洋海域不斷發現大量錳結核,總儲量估計達到3萬億噸。錳結核,也叫錳塊,顏色多為暗褐色到褐色的球形,小的像豌豆,大的像土豆。切開後,它們被層層包裹,很像洋蔥,平鋪在海底,就像鋪好路的鵝卵石。據初步調查,每平方米海底約有60公斤錳結核。錳結核50%以上是氧化鐵和氧化錳,還含有鎳、銅、鈷、鉬等20多種元素。就太平洋海底的儲量而言,這個錳結核含錳4000億噸,鎳654.38+0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其金屬資源相當於陸地總儲量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按照目前世界金屬消費水平,銅可以供應600年,鎳15000年,錳24000年,鈷130000年,這是壹筆巨大的財富!而且這種結核增長很快,每年以654.38+00萬噸的速度積累。因此,錳結核將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的“自生礦物”。錳結核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估計地球有50億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它在不斷變化。通過地殼內巖漿和熱液的活動,以及地殼表面的剝蝕、搬運和沈積作用,形成了各種礦床。雨水的侵蝕使壹些溶解在地面的礦物質流入大海。海水中的錳和鐵本來就是飽和的。由於這種河流夾帶,這兩種元素的含量不斷增加,造成過飽和沈澱,最初沈澱為膠狀含水氧化物。在沈澱過程中,銅、鈷等物質以多種方式被吸附,想形成巖石碎屑、海洋生物遺骸等結核。沈入海底後,它們隨著底流滾動,像滾雪球壹樣,越滾越大,形成大小不壹的錳結核。

錳結核廣泛分布於水深2000-6000m的世界海洋表層,水深4000-6000m的海底生成的錳結核質量最好。錳結核的總儲量估計超過3萬億噸。其中北太平洋分布面積最廣,占儲量的壹半以上,約1700億噸。錳結核集中的地方,每平方米有100多公斤,簡直壹個個鋪滿海底。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結核、錳結核、錳結核等。是鐵和錳的氧化物的集合體,它們的顏色通常是黑色和棕黑色。錳的結合形式有多種,如球形、橢圓形、土豆狀、葡萄狀、扁平狀、渣狀等。錳結核的大小也千差萬別,從幾微米到幾十厘米不等,最大的重達幾十公斤。

錳結核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它將繼續增長。生長速度因時因地而異,平均長度為每千年1 mm。以此計算,全球錳結核每年增加10萬噸。錳結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多金屬礦產資源。

其物質來源大致在四個方面:壹是來自陸地、大陸或島嶼的巖石風化後釋放出鐵、錳等元素,壹部分被洋流帶到海洋中沈澱;二是火山噴發產生的大量氣體與海水相互作用時,壹定量的鐵和錳從熔巖中被脫除,使海水中的錳和鐵越來越富集;第三,從生物來說,浮遊生物富含微量金屬。他們死後,屍體分解,金屬元素進入海水。第四,它來自宇宙。相關數據顯示,宇宙每年向地球掉落2000-5000噸宇宙塵埃。它們富含金屬元素,分解後進入大海。在海底表層礦物中,人們更關註大洋錳結核。調查表明,全球海底約有3萬億噸錳結核,僅太平洋就有654.38+0.7萬億噸。錳結核礦石含有錳、銅、鐵、鎳、鈷等76種金屬元素。如果把海底的錳結核全部開采出來,按照目前的工業消耗量,錳可供人類使用3.33萬年,鎳2.53萬年,鈷34萬年,銅980年。而且海底的錳結核還在以每年10萬噸左右的速度增長。專家預測,海洋錳結核將是未來世界許多國家開發的熱門海洋礦產資源。

其實人類對錳結核的認識由來已久。1873 2月18日,英國考察船“挑戰者”號在進行全球科學考察時,在加那利群島西南300公裏的費羅島海域拖網采集海底沈積物樣本時,偶然發現了壹個卵石狀的團塊。硬塊表面顏色為深褐色,直徑從1到25厘米不等,重量從幾十克到幾百克不等。從那以後,挑戰者號上的科學家們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其他海域收集了類似的黑色鵝卵石。這些黑色鵝卵石樣本被送到大英博物館收藏。歷時約10年,1882年,英國人約翰·雷莫爵士和地質學家雷納教授對這些樣本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並發表了研究報告。因為這種黑色塊狀物的主要成分是錳,所以正式命名為“錳結核”。20世紀初,錳結核的研發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甚至壹些海洋地質學家輕率地認為,壹艘運載錳礦石的船在某壹海域沈沒只是偶然現象,很少有人涉足錳結核的研究和打撈。直到195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梅羅對錳結核的化學成分和儲量進行了細致系統的分析,錳結核才開始從深海走向人們的視野。1961年,前蘇聯“勇士”號海洋考察船再次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發現大量錳結核。後來,在夏威夷西南部3800米深處打撈出壹個重達2000公斤的錳結核,錳結核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錳結核壹般分布在水深2000 ~ 6000米的海底表層,形態各異,大小不壹,結核表面顏色為黑色或深棕紅色。壹些表面是光滑的,而另壹些是顆粒狀的。太平洋錳結核富集區位於北緯6° ~ 20°,西經110° ~ 180°之間,寬約200公裏,面積約108萬平方公裏。這是壹片相對平坦遼闊的深海丘陵區,水深3200 ~ 5900米。海底沈積物多為矽質軟泥和粘土,有利於錳結核的富集。該海域75%以上的海底被錳結核覆蓋,分布密度為每平方米10公斤以上。所以日本人稱這片海域為“錳結核的銀座”,美國人稱之為“世界海底錳之路”。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峽、北大西洋的斯科特海和西南角,印度洋的錳結核更多集中在深海盆地。

至於錳結核是如何形成的,也是壹個懸而未決的話題。壹般有以下三種意見:壹、生物起源。錳結核中的金屬來自沈積在海底的海洋動物遺骸。當它們被生活在結核表面的底棲微生物吃掉後,聚集金屬,逐漸增加錳結核。二是火山成因。錳結核是海底火山和由此產生的火山巖逐漸蝕變而形成的,使巖石中所含的金屬浸出沈澱;三是自生化學沈積理論。認為錳結核的金屬來源於海水和沈積物的孔隙水,河流將壹些金屬元素和沈積物從大陸帶入海中,通過自生化學沈積形成錳結核。這些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錳結核是什麽原因形成的,恐怕只有在以後的實踐中才能發現。

  • 上一篇:世界十大品牌的中文名稱和標誌是什麽?
  • 下一篇:陳逸鳴的解讀陳逸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