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長江白鱘的具體信息

長江白鱘的具體信息

白鱘屬於鱘魚形目、斜紋夜蛾科和鱘魚屬。

俗稱:象魚、旗魚、柱鱘、琵琶魚,古稱金槍魚。

拉丁學名:短尾貂

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瀕危等級:瀕危。中國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IUCN附錄二(1996) crcites (1997)。

斜紋夜蛾科鱘屬的壹員。因其體色較淺而得名。又名秦魚、朝見魚,古稱金槍魚。主軸長度。吻劍,前端窄平,基部厚實。身體沒有骨盤狀的大硬鱗;尾鰭上緣只有壹排多刺的鱗片,背部為淺紫灰色,腹部和鰭略呈白粉色。它分布在長江幹流,在黃海和東海沿岸也有發現。古時候是大樊圩盆地。它是壹種半溯河洄遊魚類。棲息於長江幹流,偶爾進入長江沿岸大型湖泊。懷卵量可達20萬枚,產卵場在長江上遊宜賓地區。最大重量可達500多公斤。但壹般都在100 kg以上。以魚為食。

鱘魚是中國特有的大型經濟魚類,被列為珍貴保護動物。而分布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白鱘是本科僅存的兩種。該科魚類在魚類的起源、進化和地理分布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體長,紡錘形,前部略扁平,中部粗壯,後部略扁平。頭極長,超過身長的壹半,上面有梅花陷阱。吻呈劍形,特別長,前端窄而平,基部寬而厚。親吻頭部的腹面,腹面可以自由伸展。古籍中有“鱘魚之口在顎下,長鼻軟骨者也”的記載,對鱘魚的生態特征做了簡明的概括。上下頜有小而尖的牙齒;壹對吻須,短,位於腹面。小眼睛。頭膜整個表面密密麻麻布滿許多細密的梅花狀感覺神經細胞。鰓孔大,身體光滑無鱗。尾鰭上葉有8個棱形鱗片,向後延伸至尾鰭上葉。背鰭從腹鰭後面開始,由無分支的鰭組成。尾鰭彎曲,上葉發達,前緣有壹排多刺的鱗片。腸較短,腸內有7-8個螺旋瓣。頭、背和尾鰭為藍灰色,腹部為白色。

白鱘是壹種半溯河魚類。棲息於長江中下遊,偶爾進入長江沿岸大型湖泊。大型個體多棲息於長江深水航道,擅長遊泳,經常在長江各段廣闊的水層中遊動;幼魚經常去支流、港灣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中華鱘是否需要像中華鱘壹樣出海催肥生長,目前還不清楚。但從現有資料分析,還不能確定是壹種在江河大海間洄遊的魚類。鱘魚是壹種大型兇猛魚類。成魚和幼魚都以魚為食,也吃少量的蝦、蟹等動物。白鱘也是壹種大型魚類。第壹次性成熟年齡為7-8歲,個體體長壹般在2米左右,體重在25公斤以上。根據著名動物學家冰之教授的記載,50多年前,曾在南京捕獲過壹條體長7米、重數千斤的個體,至今仍是世界淡水魚體長的最高紀錄。四川漁民也有“壹千斤蠟(中華鱘)是壹萬斤象(白鱘)”的說法。鱘魚繁殖季節為3-4月,產卵場位於四川瀘州上空,此處海流約0.49 m/s,水深在10 m以內,沈積物多為巖石或卵石。相對集中的產卵場在江安縣附近的長江和宜賓柏樹溪附近的金沙江。成熟卵呈灰黑色,卵大,隨水漂流發育,幼魚在長江口育肥生長。

白鱘分布在長江幹流的上下遊,也能在河口的鹹淡水中生存。過去在浙江錢塘江發現,可能繞過長江口進入。年產量約2.5萬公斤。近十年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日益減少,現已瀕臨滅絕。

鱘魚個頭大,味道鮮美,富含脂肪和蛋白質。肌肉中蛋白質含量為17.18%,脂肪為5.64%,肝臟中蛋白質含量為8.71%,脂肪為8.20%。卵巢中蛋白質含量為65438±03.47%,脂肪含量為65438±05.42%。肌肉和魚卵中含有17種常見氨基酸,各種氨基酸含量與中華鱘相同。因其營養豐富,壹直被視為食用之寶。在江蘇和上海,鯡魚、鰷(白鱘)、鯉魚和a(中華鱘)並列為四大著名淡水魚。而且中華鱘的藥用價值和中華鱘是壹樣的。

多齒獸科最早出現在白堊紀(1億多年前)。如今生活在斜紋夜蛾科的只有兩個種,分屬兩個屬,分布於亞洲的長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在古地質中,由於第四紀冰期引起的環境劇變,原本廣泛分布的斜紋夜蛾科魚類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兩個物種留在上述兩條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河流中。中華鱘是壹種幸存的動物,在科學研究中極為珍貴。另外,現有人口很少。正因如此,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在1983和1987兩次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其列為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雖然目前科研部門正在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進行大量人工繁殖之前,必須嚴格禁止捕殺親魚和幼魚,大力倡導鱘魚幼魚回歸河流,保護和拯救這壹珍稀瀕危物種。

白鱘也生長在裏海和黑海,以及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上遊。記錄中最大的白鱘有28英尺長,2860磅重。還有1噸的大魚也釣到了,但明顯不是用魚竿。1991年,壹群瑞典漁民來到俄羅斯。他們用1~3斤活餌,50斤滌綸線,釣到250斤白鱘。據報道最大的白鱘是19世紀在美國哥倫比亞河捕獲的,重1800磅。另壹條是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蘇雷薩河上捕獲的,同樣重1,800磅。公認的最高紀錄是65,438+0,285磅,65,438+0.2.5英尺長的白鱘,於65,438+0,956,5438+0年在俄勒岡州的達拉斯河上捕獲。由於水壩的建設和過度捕撈,這種巨大的魚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哥倫比亞河的捕魚法規定,捕獲的小於40英寸和大於72英寸的鱘魚必須放生。現在,“抓了放了”的做法很普遍。據俄勒岡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中心稱,白鱘已經超過了鮭魚,成為哥倫比亞河上最常被捕獲的魚類。各種鱘魚上鉤後,會反復躍出水面,然後拼命掙紮沖刺,或者固執地沈入水底,以免被抓。用浮釣或定點釣的都可以釣到。

  • 上一篇:金庸放棄做天下第壹癡情大師的故事在他的小說裏是怎樣的?
  • 下一篇:陜西端午攻略陜西端午旅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