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壹個時期是從青春期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作品數量最少,約200部,因為陸遊刪除和剔除了他早期的作品。
第二期46-54歲,詩歌2400余首。這壹時期,由於軍旅生活的深入,詩風變得豪放壯闊,愛國思想進壹步增強。這壹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壹代文人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是從隱居故鄉到去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大是因為他在晚年被淘汰了。這壹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官海跌宕起伏,年事已高,風格轉為清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覺。
但是,即使詩風三變,他的詩歌依然充滿了強烈的愛國情懷,這也是他最大的特點,也是他不朽的原因。還有其他壹些作品相對平淡、優美甚至奇幻(詩集裏有上百首關於夢的詩),但那是少數。陸遊這個詞,既是詩,又是長詞。因為他對這種詩風不太重視,所以字數不多,現存字數130 * *。他的詞也是風格多樣,各有特色。有很多優美纏綿的詞,接近宋詞中的婉約派,比如著名的“釵頭鳳”。但有些詞往往是表達對生活的深切感受,或表達高超的心性,如“蔔算子”、“驛外斷橋”、“雙頭蓮花”、“鬢上繁星”等,或遠或深意,或近於蘇軾。但最能體現陸遊人生經歷和人格特征的,是他慷慨激昂、充滿愛國激情的詩作,如《漢宮春光》、《雕箭雕弓》、《春光》、《強歲從軍》、《告白我情》、《萬當年》、《宮中夜行》、《雪晴混沌》。這類詞接近辛棄疾。陸遊也寫了不少散文,頗有造詣。其中,記碑文、序跋,或描寫人生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寫詩,最能體現陸遊散文的成就。同時,在詩歌中也不時表現出愛國情懷,如《荊湯甄集》、《通胡歌集》、《舒威喬氏》等。[2]詩歌他的詩歌藝術創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傑出詩人。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集》、《翁芳詩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2]書法陸遊擅長書法,書名被他的詩名所蓋。他壹生花了很多時間在書法上,尤其是書法和草書。他喜歡張旭和懷素的草書,還有楊凝式的行書。他在《閑寫戲書》詩中說:草書張典(張旭),行書楊奉(楊凝式)。同時受到蘇軾、黃庭堅的影響。南宋時,草書在士大夫中盛行,陸遊能夠在其中另辟蹊徑,給人以清新秀麗的感覺。他流傳的書法作品很少,有自撰的詩卷,有在成都感受的詩貼,有歌頌生命的貼。碑上有重建智者廣福祥寺、南山與桂宮書信等7處碑文。其中《成都感傷詩貼》和《自撰詩卷》自由飄逸,蒼勁有力,把美傳播到國外,常為人們所欣賞。[3]作品壹覽《南博詩歌稿》85卷。
《渭南文選》50卷
《釋翁彜稿》2卷
南唐書,18卷
舊學寺筆記,80卷等。
其他作品有:《釋翁家訓》、《家族舊事》等。《吹簫紅樓醉》【2】陸遊——文化影響作為壹位傑出的詩人,陸遊壹生寫了9300多首詩。這些詩大多與抗擊侵略者有關。或描寫火熱的軍旅生活,“落衣臥枕,霜降眠”,或寄托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滿腔報國熱情的陰郁心情。
陸遊的詩既充滿了熾熱的愛國熱情,又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交織在他的作品中。他在《大呼吸》、《秋收歌》等詩歌中,揭露了官僚權貴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也真實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除了詩歌,陸遊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錄生活瑣事,有的討論國計民生,有的描寫朋友的事跡,但都洋溢著愛國情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陸遊壹生吃了很多苦,對普通人生活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達到了當代詩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陸遊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後來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是他強烈而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詩歌和散文作品對受其他民族壓迫的人民是壹種巨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人們不禁想起這位在85歲高齡的生命中深切關心祖國命運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