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範“從10到15師從其叔,深受其影響”。陳玉書清正廉明。他以“無錢自辱,不要臉”鼓勵自己,以曾參的“少譏諷,強辯才,老教導”鼓勵弟子。陳忠範從中受益匪淺。1904年秋(清光緒三十年),陳玉書受聘為三江師範學校教師,撰寫了《教育管見》三卷。也許是因為我深受舅舅的影響,很佩服他的人品和學識。
陳忠範1909從淮安中學考入兩江師範,盡管他的叔叔已經病了四年。陳忠範在兩江的時候,周末經常去楊公井附近的金陵碑刻處聽佛學,於是對哲學產生了興趣。從兩江師範學院畢業後,他去了滬江大學學習英語。
1913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1仲夏月,陳忠範從北京回到南京,應國立東南大學之邀,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他對女師大中文系的學生們說:“這三年來,我壹直忙著編教材,很少回家,家裏的妻子也沒能兼顧。最近南京東南大學給我發了聘書。我思慮再三,猶豫不決。經過思考,為什麽不遵循古老的方法記住妻子和送孩子,並委托妳最好的朋友,胡小石先生?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書法蒼勁,擅長詩詞歌賦。我向校長推薦了他,他已經被批準了。妳怎麽看?”從教三年,同學之間師生情深,但老公想和媽媽團聚,合情合理,不便挽留,只能點點頭。
不壹會兒,陳忠範和壹起來到教室,說:“上次我已經介紹了胡老師的人品和學識,現在我把軍銜的責任交給他。我非常感激。妳要好好學習,把他的知識傳承下去。”胡小石說:“自古以來,弟子不必次於老師,老師也不必優於弟子。我是受哥哥鐘凡的委托來北京的,是來向您取經的,更不是來教書的……”。
陳忠範和胡小石都是兩江師範學校的畢業生。他們是很久的朋友了。他們第壹次見面是在1920的春天,在梅安先生家,壹見如故。公元11年,在陳忠範的推薦下,胡小石離開上海,北上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時隔60多年,勞爾的女弟子、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程軍營仍清晰地記得陳忠範和胡小石在北師大讀書時“念妻寄子”的難忘壹幕。1921年8月至1924年8月,陳忠範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7月,1924,西北大學與陜西省教育廳聯合舉辦暑期學校,邀請國內知名教授授課。有北京大學的魯迅教授,有夏媛的14名著名教授。有三位教授應邀在東南大學講學:陳忠範(中國文學系)、吳宓(西方文學系)和劉靜波(文海,政治系)。
陳忠範的題目是:(1)中學語文教學法;(2)中國文學發展的順序;(3)閱讀古籍的方法。西北之行,“每四十日有九日往返。”講座結束後,陳忠範等人參觀了名勝古跡,大開眼界。他在後來的文章《陜西行》中說:“妳所能看到的,有泰華終南之奇,有函谷關之浩渺,有潼關之嚴謹,有妳過去所向往的,都在船上,妳會得到壹生的回報。”讓陳忠範難忘的是,他曾經和魯迅先生等同事共事,有機會聽魯迅先生“小題大做”,嘲笑“蒼蠅的聲音”。
陳忠範與政治學教授在津浦路乘火車北行,在徐州改走隴海路,經秋、開封府赴鄭州公幹。碰巧魯迅、夏媛和王同領從北京南下,所以他們壹起西行。第二天早上蒼蠅嗡嗡作響,打擾了人們的夢。魯迅先生說:“石矛·馮祺所吟誦的‘土匪雞鳴蠅鳴’在今天得到了檢驗。”在洛陽,夏媛,壹位前北京大學理科大四學生,專門拜訪了軍閥吳。吳:“北大都教什麽課?”夏答:“作為新物理中的電子研究。”吳指著掛在他墻上的八卦問道:“也有陰陽變化的秘密。妳能給我解釋壹下嗎?”夏回答說:“這個舊物理和新物理不壹樣。”吳強詞奪理:“舊謎,新真相。”當夏媛訪問回來時,他和所有的教授談論了這件事。大家都笑了。魯迅調侃,“這也是蒼蠅的聲音。”當有人問教什麽課程時,劉回答說:“研究國際問題,尤其是‘大民族主義’。”魯迅說:“是指帝國主義嗎?它比蒼蠅擾亂世界壹百倍。”據回憶,在五四運動期間,蔡宇民先生(裴元)在天安門廣場發表演講,強調“只有洪水才能毀滅野生動物”。然後有人嘆了口氣,問:“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是不是也應該同時淘汰?”魯迅先生回答說:“這雖是小題大做,但新中國將來自有新環境,當然壹切害蟲都要掃除。”魯迅先生對蒼蠅深惡痛絕,曾在《兵與蠅》、《三夏蟲》等雜文中痛斥嗡嗡作響的“蟲”。陳忠範在西北之行中,對魯迅痛斥《蠅頭小利》印象深刻。50多年後,他在《魯迅到西北大學的片段》中回憶起這段往事。陳忠範高三壹直在研究胡小石,走南闖北,研究* * * *。1920年秋,陳忠範與胡小石相約北上女子師範大學任教。1921年夏,他南下主持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推薦胡小石來華南。“我得到了當局的批準,卻被禁忌所阻,未能如願。”1924年9月,金陵大學重組中文系,胡小石成為教授兼系主任,與當時已經在金大兼職的陳忠範發生曖昧關系。不到壹個學期,陳忠範就匆匆南下,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當他們在1926的春天回到金大的時候,他們又有了壹次相聚的機會,享受著那些奇怪的東西。1927期間,兩位先生在維持或改變金陵大學舊體制等事宜上產生分歧,導致意見不合。陳忠範在1928的春天轉到暨南大學任教。"從那以後,這個聲音被隔絕了20多年."
1952年,系裏調整,在金大任教的陳忠範去了南大中文系,與胡小石、王必江並稱中文系“三老”。陳忠範和胡小石走到了壹起。“* * *求互助,改進教學工作。”1962年,胡小石突然去世,陳忠範深受打擊。“至於嘆息,妳就茫然了。”。他想起了兩個研究* * *五十多年的人的關系,想起了聚散的波折,想起了自己不斷在幻想的事情,也想起了那麽多的感觸。他寫了《悼念胡小石前輩》和《以對聯表示衷心哀悼》兩篇文章:
三年的* * *學習,十年的* * *事件,和季劄是壹個意氣相投的人。有多少知己?
四卷存稿,五卷存目,嘆尊琴,涼風末,魂在何處?
陳忠範和胡小石都是兩江師範的同學,在東大、仲達大學、金達大學、南大工作多年。雖然已經疏遠,但終於可以坦誠相待了。陳忠範用“季劄”和“紫晶”做比喻。他們的意思是真實的,他們的感受是可以感受到的,這讓後輩感嘆不已。粉碎“四人幫”時,陳忠範已近90歲,但他和全國人民壹樣激動和高興。從1978到1980,他仍然每年去北京壹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所有委員會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關心和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
1980年,他在北京參加壹個會議時,應北京圖書館文學系列編輯部的邀請,為《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壹書撰寫自傳。有兩段話道出了他的心聲:“我決心在有生之年盡壹切努力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四化’貢獻力量”;“學校的黨政組織很照顧我們的老教師。相對於舊社會老人們的淒涼晚景,我時不時充滿了幸福感。我殷切希望我國廣大社科教育工作者安定團結,充滿活力。他們將在黨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壹道,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他將自己多年收藏的書籍、字畫、古玩等贈送給自己任教的南京大學和南京博物館,並將自己建造的三所房子贈送給國立大學。
1982年7月22日,陳忠範病逝。他的追悼會由江蘇省政協主席包厚昌主持,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德致悼詞。悼詞說:“陳忠範教授的逝世是中國教育界和學術界的巨大損失。陳忠範教授壹生追求光明和進步。他為教育服務的艱苦奮鬥精神,耕耘學術領域的辛勤耕耘,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精神,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