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之,1935,廣西人。現在他是Xi美術學院的教授。早期受嶺南畫派的關山月、黎雄才的影響,後來又受長安畫派大師趙望雲、石魯的影響,加上他在黃土高原的生活經歷,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觀。
陳中之擅長人物,也畫花鳥山水。他的人物畫的特點之壹是民族風格。他是壹位熟悉中國畫傳統的畫家。他不僅掌握了繪畫中的寫意技法,而且對漢唐傳統繪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文人畫的放縱與凝練運用到現代人物的創作中。陳中之人物畫的另壹大特點是兼收中西之長,傳統線條與西洋畫結合得很好。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評論家邵大釗曾寫道:自五?繼徐悲鴻、蔣、等人之後,陳中之為振興現代水墨人物畫做出了突出貢獻。
陳中之1984年創作的《黃河源頭》被編入全國普通小學語文教材,並獲得第二屆世界漢語藝術大賽國際榮譽金獎,在藝術界產生較大影響。代表作有《眺望遠方》、《廣闊的草原》、《地動山搖》、《沐浴》等。
2號石湖
石虎,1942,河北徐水人。20世紀80年代中國繪畫革新的代表人物,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畫家之壹,被美國人稱為“畫家中的畫家”、“中國的畢加索”。現居澳門。
1978年,石虎對非洲13國進行寫生訪問,次年出版《來自非洲的寫生》,在全國畫壇引起轟動。石虎的成功在於他將中西繪畫傳統與各種造型藝術相結合的創作和文化勇氣,對石虎視覺圖式的仔細分析,具有非洲木刻的原始激情,對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捕捉和挪用,對中國水墨藝術線條東方韻律的審美凈化。石虎迷戀中國水墨畫藝術和中國造型文化。即使在《來自非洲的素描》中,他也充滿了東方藝術線條的表現力和魅力。
90年代以來,石虎在海外畫壇大獲成功,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高價。代表作《玄騰圖》以輝煌的畫面展現了近代中國人民救國圖存的英雄氣概,於1995被華僑以800萬港元收藏。
第三名田黎明
田黎明,男,1955,出生於安徽合肥。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院院長、教授。在中國當代中青年畫家中,田黎明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定位在於他完全傳統的中國畫和他令人耳目壹新的當代語言表達。
田黎明的作品風格獨特,令人難忘。這種風格脫離了傳統的無骨法——被稀釋到極致,蔓延到所有畫面,為的是營造出壹種精神上的“陽光”境界,朦朧、靜謐、靜謐。近年來,畫家的作品中加入了書法的方法,演變成了具有書法和繪畫的筆墨結構。田黎明運用傳統筆墨表達現代觀念,突出個人感受和幻想,同時對天人合壹、中庸、寧靜致遠等傳統觀念進行了獨特的視覺詮釋。作品中透露出的質樸時尚,人與自然之間的平靜和諧的氛圍,既是畫家的個人經歷和藝術風格,也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在當代生活境遇中的契機和寫照。
將光影引入中國畫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田黎明在這方面的探索為中國畫提供了壹種新的可能性。代表作有《碑林》、《陽光下遊泳的人》、《藍天》、《城市人》、《唱紅酒的姑娘》、《城市假日》等。
第四名周少華
周少華出生於山東,1929。現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員,壹級美術師,中國畫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擅長水墨山水畫和藝術評論。
周少華是當代中國水墨畫最有影響力的兩位畫家之壹,與吳冠中並稱為“南周北吳”。周少華畫的山川、側脊、峰巒、落日流雲都很有氣勢,畫中景物的神韻撲面而來,具有很強的拓展性和沖擊力。與此同時,與寬廣的氣勢相關的是作品中表達的憤怒和力量,這是繪畫中蘊含的壹種精神力量的體現。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畫改革”的大旗首次舉起以來,周少華壹直保持著驚人的創造力。七十歲依然用筆描繪著祖國的山河,追溯著百年輝煌,不遺余力地弘揚荊楚文化。在他的字典裏,人們看到了壹個又壹個感嘆號。
周少華多次應邀赴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藝術展覽和藝術交流。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黃河之魂》是他的代表作。近年來先後推出《夢回仰韶》、《漢唐英雄》、《荊楚狂歌》等具有文化價值和精神意蘊的專題展覽。
第五名馬泉藝
馬泉藝是當今中國“著名的騎馬人畫家”。出生於1944,安徽省回族。向黃州學習。國家壹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現為新疆畫院專業畫家,新疆文史館書畫院副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美國藝術學院博學者,日本福井大學客座教授,現居北京、海口。
遼闊的草原上,駿馬或昂首嘶鳴,或擡蹄回望,或與哈薩克族姑娘壹起疾馳。欣賞這幅美麗的畫卷,人們仿佛置身於遙遠而神秘的西方。這就是馬泉藝先生的作品《百馬》、《挑羊》、《追姑娘》帶給人的感覺。土生土長的新疆人馬泉藝,以馬畫聞名於世,被國際評論家譽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畫家”、“當代中國最有實力的畫家”、“當代世界馬畫大師”。
馬泉藝的傑作懸掛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中央軍委、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他曾受邀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國家藝術組織、國際奧委會和許多國家元首寫作。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主要博物館收藏。
第六名周思聰
周思聰(1939.1-1996.1),河北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曾師從蔣、、葉、、李可染、、等名家。她推動了80年代中國人物畫的革新。
在20世紀中國畫革新的進程中,繼承了徐悲鴻、林風眠、江等人開拓的中西融合的新道路。在獲得超強造型力的同時,她也深度把握了筆墨技巧。因此,與徐、林、江等大師相比,她的作品更增強了充滿現代感的東方氣息和民族氣質。這是她對前任的超越。
1979周思聰《人民與總理》獲建國三十周年壹等獎。與此同時,她醞釀已久的、反映在與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和鬥爭中的煤礦工人生活組畫《礦工地圖》問世了。她深入四川涼山,10年間,陸續創作了關於彜族同胞生活和形象的作品。其中有《母親與兒子》、《高原夕歸》、《落樹沙沙》、《雪中夜歸》等作品。有著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偉大母性精神的歌頌,為當代中國畫開辟了新的精神領域。標誌著她的藝術走向了更新更高的階段,是90年代中國人物畫的代表作。
第七名範曾
範曾,江蘇人,1938,先後師從吳作人、李可染、蔣、、等,造詣很深。70年代末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後成立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院長。
範曾主張在繪畫中汲取石濤“壹畫論”的精髓,努力追求自然的境界,擅長寫生,尤其喜愛寫意人物。當今畫壇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深厚的文化和文學底蘊。正因如此,他自敘所塑造的歷史人物清新淡雅,形神兼備,筆觸灑脫,線條豐富,節奏感強,尤其註重線條的變化和曲折,壹時間在畫壇獨樹壹幟,頗受歡迎。近年來,範曾倡導“回歸古典、回歸自然”的藝術道路,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做了很多有影響的工作,在藝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範曾於65438年至0979年訪問日本,被日本藝術界譽為“中國近代十大畫家之壹”。上世紀80年代中期,範曾的壹幅四尺紙作品拍出了654.38+0.7萬元的高價,畫廊投資者爭相搶購,壹時間洛陽紙貴。20世紀90年代以後,範曾中國畫進入成熟期。範曾的代表作品有《華段圖》、《酒高舉精神》、《畫龍點睛》、《竹林七賢》等。
8號吳冠中
吳冠中是國際藝術界公認的20世紀中國現代繪畫的代表畫家。1919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壹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吳冠中就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壹篇文章《關於抽象美》,用自己的藝術實踐闡釋了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引發了藝術界對“內容與形式”關系的討論,推動了對造型藝術本身規律的探討。吳冠中對造型藝術規律的探索形成了他獨特的形式語言風格。而對這種形式語言的探索,又融入了他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理解。他的油畫創作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意象特征,這是他突破和超越水墨畫和油畫語言障礙,實現審美趣味相互轉化的關鍵。因此,他的油畫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文化詩意和魅力;他的彩墨突出了日常生活場景中點、線、面、色之間有節奏、有韻律的形式框架。
吳冠中於1990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最高文學藝術榮譽,1993年被授予巴黎城市金獎。2006年,吳冠中展出了三件傑作:油畫卷軸《1974?長江及重要水墨作品江村、石榴無償捐獻給國家,將由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