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貫雲天 熱血鑄就豐碑
2006年月12日13日19時6分,泰山派出所接110指令:報警人稱在皇姑樂購超市看到曾搶劫他項鏈的犯罪嫌疑人。接警後,值夜班民警陳紀平、王照傑帶領社防隊員王巖孝、夏重軍乘110警務車(王照傑駕車)迅速前往,19時9分到達皇姑樂購超市肯德基店門前,遇到跟蹤犯罪嫌疑人的報警人趙信(皇姑樂購超市美特邦威服裝店員工),經詢問得知,報警人趙信發現於12月3日夜,對其進行搶劫的兩名罪犯正在213路公交樂購終點站附近,陳紀平和王照傑立即帶領社防隊員王巖孝、夏重軍及報報警人趙信壹同趕往車站,但未發現犯罪嫌疑人。經路訪,有群眾提供看見犯罪嫌疑人從過街地下通道到馬路對面去了。由於超市門前黃河大街中央有鐵柵欄,警車無法直接通過,繞行又耽誤時間,為快速實施對犯罪嫌疑人的抓捕,並時刻保證與分局調度室和派出所的聯絡暢通,陳紀平指派社防隊員夏重軍留守在警務車上,隨後與民警王照傑壹起帶領社防隊員王巖孝及報警人趙信從地下通道由西向東追趕。追出地下通道後,陳紀平和報警人趙信在地下通道的北出口側232公交車站附近發現了著白色棉服的犯罪嫌疑人,陳紀平立即沖上去,與隨後趕到的報警人趙信壹起將犯罪嫌疑人的雙臂抓住,將其控制住。此時,民警王照傑和社防隊員王巖孝也從地下通道的南出口處前來增援,此時,另壹名犯罪嫌疑人正向西南方向逃跑。為了不貽誤戰機,將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到位,陳紀平同誌把看管已抓獲犯罪嫌疑人的危險任務留給自己,讓王照傑和王巖孝立刻追趕,同時告訴報警人趙信也前往辨認協助抓捕。就在陳紀平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搜身時,忽然這名犯罪嫌疑人起身奮力反抗,並從身上掏出壹把尖刀,對著陳紀平同誌的左胸部連刺3刀,頓時鮮血湧了出來,此時陳紀平死死抓住犯罪嫌疑人,與其進行搏鬥,終因體力不支,被犯罪嫌疑人掙脫,陳紀平並沒有倒下,踉踉蹌蹌地追了出去,並把槍掏了出來,推上了子彈,然而,拿槍的手卻怎麽也擡不起來,當他追出10余步時,最終倒下了,鮮血已經侵透了他的心愛的警服,染紅了英雄身後這短短十余米的最後戰場。
錚錚誓言 盡展赤子之心
1962年1月8日,陳紀平出生在革命老區山東省沂源縣,因為生活貧困,他從小就與姐弟四人***同幫助父母維系生活。貧困落後的農村生活使陳紀平自小就具備了同齡人所不具備的家庭責任感,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造就了陳紀平樸實本份、處處為人著想的優秀品格。在落後閉塞的小山村,能夠走出大山,入伍參軍成為了陳紀平少年時期的最大願望,他希望到大山之外的軍營世界鍛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壹個對社會、對改變家鄉面貌有用的人。1979年11月,17歲的陳紀平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光榮入伍,成為了北京軍區炮兵第206團的壹名戰士,著上軍裝的那壹刻他哭了,他暗下決心,壹定要讓自己對得起這壹身軍裝。在部隊期間,他以山裏孩子特有質樸、熱情和勤勞贏得了戰友們和部隊領導的贊賞和肯定,入伍不久就被提拔為班長、排長,擔任領導職務後,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深受戰士的尊敬,經過幾年的磨煉,又相繼被提拔為連長、營長、副參謀長等職。那時候,陳紀平立誌要把自己的壹生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獻給他所鐘愛部隊,他先後被部隊評為優秀***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並榮立個人三等功壹次、多次受到嘉獎。這身軍裝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要回饋和報答,這是他的責任。
1998年,兩地分居的妻子患了癌癥,他們的女兒當時只有8歲,壹個男人對妻兒、對家庭的責任感,使他不得不忍痛脫下這身軍裝,轉業到沈陽照顧妻子和女兒。在轉業安置工作時,陳紀平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當壹名人民警察,成為了沈陽公安隊伍中的壹員。參警後,同誌們曾問他,轉業時為什麽要選擇警察。他說:我從小就愛穿制服,離開了部隊,我認為只有當壹名警察才能實現我當初回報祖國、回報人民的誓言。
金色盾牌 無怨無悔的追求
從1998年轉業直至英勇犧牲,陳紀平同誌壹直工作在基層派出所壹線,雖然他在公安戰線只工作了短短9年,可是無論擔任社區民警還是網巡民警,他始終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全身心地投進了他所摯愛的公安事業中。
他始終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了普通壹兵的本色。在擔任社區民警的7個年頭裏,他紮根社區,置身於群眾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社區群眾中走訪。轄區內的家家戶戶、大街小巷,留下了他平凡而閃光的足跡。負責的1100余戶、3000余名居民家的情況,他了如指掌,有時候社區幹部會以開玩笑的方式考壹下他人口熟悉率,每次隨意說出壹個住址,他都能馬上回答出,這戶居民的自然狀況,甚至是生活的情況。社區幹部和戰友們都稱他為“電腦”。紮實的基礎工作,使他在完成各項任務時,都遊刃有余。壹次外地公安機關核查在他轄區內居住的壹個暫住人口,剛把那人的主要特征說出來,陳紀平壹下子就說出了那名暫住人口的姓名和居住地址。
2003年2月壹天晚上,他在轄區居民家走訪,無意中發現在壹戶亮燈的居民家,有壹個男子的身影在窗前壹閃而過,他頭腦裏壹下子就想到,這個人很象是在轄區居住的逃犯張亮,是不是張亮回家探風來了,他立即向所裏報告,並和同誌們壹同來到張亮家門口,就在門敲開的瞬間,陳紀平壹下子沖了進去,只見果然是張亮拿了壹把菜刀站在屋裏,看到是陳紀平進來了,把刀往旁邊壹放,乖乖的把手伸了出來,事後,在審問張亮時,該人說:要不是管咱片的陳大哥先進來,我就和妳們拼了。
他熱愛公安工作,把自己的所有時間和全部精力傾註在工作上,他常對身邊的戰友說:只有到工作崗位上,我才能體會到自己存在的真正價值。他沒有什麽不良嗜好,甚至連業余愛好都很少,他把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在工作和學習上。他從不因為自己的私事請假,甚至在妻子病重期間,他都舍不得耽誤工作。他的妻子於1999年因病去世,在妻子病重到去世的近壹年時間裏,每天下班後,他都要騎壹個多小時自行車到省腫瘤醫院,為住院的妻子送飯,然後再騎壹個多小時的車回家照顧女兒,第二天早上,他又早早起來給妻子送飯,可每天他都準時上班。妻子病危期間,他天天晚上在醫院陪護妻子,第二天仍然堅持上班。所裏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不讓他值晚班,他就把所有雙休日的值班工作給包了。妻子病逝後,他就帶著女兒壹起到單位值班。
對待工作,陳紀平同誌始終用“認真”兩個字來要求自己。他的各種基礎工作簿冊,記錄得工工整整,信息詳實,是所內民警的樣板,暫住人口登記變換頻繁,可翻開它的登記簿,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情況都詳細紀錄,為其他公安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社區裏有壹項低保戶上報工作,每個月都要對低保戶的生活狀況進行審核,並有社區民警簽字壹欄,其實這項工作主要以社區幹部為主,社區民警只是配合工作,可每次他都要和社區到低保戶家詳細了解情況。其實,在這認真的背後,是壹名公安民警對黨、對人民、對公安事業的強烈責任感。
就在陳紀平犧牲的前三個小時,他還在自己的責任區走訪群眾;就在他犧牲的前兩個小時內,他和戰友們處置了3次110警情,而他在派出所的吃最後壹頓晚飯,也是他生前的最後壹頓飯,這期間中斷3次,直至最後這次出警都沒有來得及吃完;就在他犧牲的前半個小時,他還在接待社區的壹名群眾,因為這最後壹次警情緊急,他來不及和這名群眾多說,約好第二天上午在派出所等他,12月14日上午,那名群眾如約而來,可這壹次陳紀平卻失約了,這也是他作為壹名人民警察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和群眾失約。
情系民心 為民得民百姓頌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陳紀平眼裏,保壹方平安,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是自己的責任,而為老百姓做實事好事,同樣是自己的責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壹個道理:鄰裏和諧了,社區才能和諧;社區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
群眾的事,不論大小,陳紀平能辦到的從來都是親力親為。換發的身份證、辦理的戶口本,只要是陳紀平轄區群眾的,他都壹壹收集起來,親自送到群眾家裏。群眾感謝他,他卻說:“反正我也天天來,順道就捎來了,有啥可謝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群眾知道這是老陳對他們的壹份情,自從陳紀平當上泰山社區民警,轄區居民辦理的身份證、戶口本就都是老陳“捎”到群眾手中的。
陳紀平常說:我是沂蒙山老區裏走出的苦娃子,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我曾是壹名軍人,現在又成為了壹名人民警察,我要用我的全部去感謝黨、感謝人民的養育之恩。正是這濃烈而又質樸之情,使他始終對百姓傾註著壹顆實打實的真心,同時又把自己作為向群眾傳送黨和政府溫暖的橋梁。泰山社區有壹個叫劉淑範的女青年,因殺人被判無期徒刑,劉淑範有個老母親患有腦血栓後遺癥,自打女兒入獄後,老人沒了著落,生活極其艱難。從此,陳紀平成了她家的常客,擔負起了照顧老人的工作。只要壹有空,陳紀平就會來到她家,送來壹些日常生活用品,幫助老人洗臉洗腳,收拾家務,時間壹長,陳紀平還學會了梳頭、按摩等“絕活”。老人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慰籍,身體也壹天天的好起來,她逢人便講:“小陳在我家的時間比我閨女都長,比我閨女都親。”為教育挽救劉淑範,陳紀平每年都會來到監獄看望她,告訴她不要擔心家裏的事,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回到社會。在陳紀平的鼓勵下,劉淑範深受感動,在獄中積極上進,每年都有新變化,先後兩次減刑。
在轄區裏有個低保戶陳大娘,70多歲,無兒無女,壹直靠政府救濟。2003年,市政府專門捐助了壹批彩電發放給低保戶。陳紀平得知電視到了壹大早就來到社區辦公室,為陳大娘辦理了受理手續,還大老遠的買來了室外天線,車推肩扛送到了大娘家裏,壹進門就高喊:“陳大娘,政府贈送的彩電我給妳擡來了!”半信半疑的陳大娘直到陳紀平把電視調好,出了影、有了聲才相信這是真的。陳大娘用長滿老年斑褶皺的手,顫顫巍巍不停的摸前摸後,昏花的雙眼貼得不能再近,不住地問這個鍵子是啥,那個鍵子咋用,嘴裏壹個勁地念叨:“現在的人真能耐,這就是彩電哪,跟畫壹樣,要不是黨和政府,恐怕到死那天我也看不上彩色電視。”
陳紀平對待百姓是無私的,他幫助過的困難群眾也不計其數,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也準到,轄區裏群眾要是有個生病住院的,他也壹定會買上吃喝去看望。在陳紀平的衣兜裏,壹直揣著壹個筆記本,裏面記栽著轄區裏每壹個低保戶、孤寡老人、殘疾家庭等困難群眾的家庭情況,誰家有多少人口,有無單位,經濟來源狀況,他都壹壹記錄在壹個筆記本裏。平日裏,他總要拎著些水果或是生活用品到這些困難群眾家中走壹走,而老百姓們也不見外,誰家包個餃子、烀個苞米也給他帶著。
可誰又知他本身也是個“困難戶”。陳紀平原本有壹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勤勞賢惠,女兒天真無邪。1997年的壹場災難使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那壹年他的妻子被確診患上了肺癌,為給妻子治病,家裏欠下了2萬多元的外債,可還是沒能挽回妻子的生命,1999年妻子病逝。從此,照顧女兒的擔子落到了他壹個人身上,他既當爹又當媽,省吃儉用,口挪肚攢,就是想把欠的債務早點還上,5年來他沒買過新衣服,內衣穿的袖口都磨破了也不舍得換掉,壹雙花了15塊錢買的棉鞋他穿了三年,直到犧牲時,他還穿著那雙僅僅15元錢買來的鞋。為了節省花銷,他自學了靜脈註射,在家裏為病中的妻子打點滴。社區、單位組織捐款他也從來都是帶頭捐,單位領導多次勸他,他卻說:“我捐點錢沒啥,有比我更困難更需要資助的人。”他心裏有“小家”,更有“大家”。就這樣,陳紀平2萬多元的債務整整還了7年,在他犧牲前的壹個月,他還完了債務,那時他曾高興地對同誌說:“我無債壹身輕了”。陳紀平曾說過這樣壹段話:“我這輩子最對不起兩個人,壹個是我的妻子,她身體好時我在部隊,兩地分居,家裏什麽忙也幫不上,我轉業回來了,她卻走了。再有就是我的女兒,我生了她、養了她,但卻沒有時間來疼愛她,有時甚至發火動手打她。”陳紀平犧牲後,他年僅16歲的女兒哭得幾度昏死過去,醒來就不住地自言自語:“爸爸妳在罵我壹次、打我壹次吧”。
從警9年來,陳紀平用心去耕耘自己的責任田,用真情去奉獻轄區的老百姓,淡泊名利、謙虛恭讓,個人沒有獲得壹塊獎牌,但他收獲了褒獎,贏得了百姓的心,百姓為他送錦旗、寫表揚信,用口碑為他鑄就光輝的獎牌。泰山社區每三年舉行壹次社區黨委換屆選舉,從1999年,也就是他參加公安工作的第二年開始,在連續兩屆的差額選舉,他都滿票當選社區黨委委員。他所在的社區先後榮獲“全國萬家讀書評選活動先進社區”、“遼寧省文明社區標兵”、“遼寧省先進社區”等40多項殊榮。
在整理陳紀平的遺物時,人們發現了壹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中陳紀平身著警服,正在與20多名群眾壹同揮鍬鏟雪。采訪社區群眾得知,那壹年雪特別大,陳紀平像往年壹樣壹大早就來到社區,幫助社區的群眾掃雪,壹位有心人用相機記錄下了這感人熱烈的場面,這個感人的場面永遠定格在了2003年11月。
在追憶陳紀平的靈堂裏,有壹面寫著“陳警官,泰山社區群眾永遠懷念妳”的挽幛特別引人註目。這面挽幛,是社區群眾連夜親手趕制的。這是轄區百姓的壹片心,更是對人民警察的由衷表獎。來到靈堂,壹位老大爺早已泣不成聲:“陳警官是個大好人哪,我們舍不得妳走啊……”。
妻子走了,陳紀平也走了,他們已在天堂裏重逢,願他們在天堂裏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