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陜西歷史博物館千年魔壺介紹鎮館之寶青釉吊梁澆瓷壺

陜西歷史博物館千年魔壺介紹鎮館之寶青釉吊梁澆瓷壺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瑰寶——青釉澆瓷壺千年魔壺,很多遊客並不熟悉。當人們參觀博物館時,他們往往會忽略這些藏品。悠久的歷史不足以說明它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其精細精致的造型和驚艷的外觀令人驚艷。確實是國寶級神器。下面詳細介紹壹下。

陜西歷史博物館就收藏了這樣壹件國寶級瓷壺,造型奇特,精致華麗,柄為鳳凰,壺嘴為獅口。花中之王牡丹纏繞在壺身,設計巧妙。壺身呈圓形,蓋、梁、壺身連成壹體。它被稱為“魔壺”,因為液體可以倒過來倒。

這個神奇的“魔鍋”有著怎樣的內部結構和魔力?這只古老的「智慧之光」瓷壺有著怎樣的前世?記者將帶您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揭開“鎮館之寶”——藍釉擡梁澆瓷壺的神秘面紗。

琉璃梁澆註瓷罐

標題:國家寶藏

註冊時間:1968年

出生日期:壹千多年前

土地:賓縣(今濱州市)

現住址:陜西歷史博物館

電話:(029)85253806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穿梭於稀世珍寶之間,仿佛穿越到了歷史上那些耀眼的時代。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第三展廳,壹口做工精美、玉質細膩的瓷壺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贊不絕口。

這件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的瓷壺,是耀州窯瓷器的傑出瑰寶。瓷壺有扶風式的吊梁,壺蓋與壺身交界處堆砌著壹只哺乳的獅子和母獅子,球形壺腹上刻著壹朵打結的牡丹,被譽為“三王”壺。其形狀奇特,壺蓋與器身相連,註水孔在器底中央。使用時必須將壺倒過來,液體從底部的梅花孔註入,所以也被世人稱為“魔壺”。

這只瓷壺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壹,是壹只帶吊梁、倒註的藍釉瓷壺。1996年,藍釉、提梁倒灌瓷壺被國家文物鑒定組定為壹級文物;2013年,作為壹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2015年,它的復制品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印度總理莫迪。

1、國寶“魔壺”驚艷四座

靠近展櫃的玻璃,妳會發現這款橄欖色的藍釉藍綠色壺造型新穎獨特,紋飾復雜華麗。壺是圓形的,形狀像壹個倒置的柿子。梁是壹只鳳凰,微仰著頭,仿佛要展翅飛翔。壺嘴是壹只張著嘴側躺著的母獅,壹只幼崽依偎在母獅身邊吮吸乳汁,栩栩如生。壺身飾以凸雕扭曲的牡丹花,底部飾以蓮花花瓣,線條灑脫。

據著名耀州瓷器專家禚振西介紹,這件青瓷雕花壺是耀州窯中的稀世珍品。耀州窯始於唐代,盛於宋代,衰於明代。它以精美的雕刻青瓷聞名中外。雕刻工藝是用切割器垂直雕刻出圖案的輪廓,然後用切割器斜刻在圖案旁邊,去掉底泥,使圖案微凸,再上釉燒制。成品圖案清晰,層次分明,釉色晶瑩剔透,立體感強。

那麽,這麽漂亮奇特的瓷壺是怎麽被發現的呢?這個壺是什麽時候來的,為什麽被認定為國寶?

1968年,賓縣(今濱州市)城關鎮的壹個農民無意中挖出了壹個瓷罐。沒多想,他就扔家裏了。1982年,他的親戚高回老家探親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奇怪的壺,猜測應該是文物,於是拿著它去請教文物專家。

當.的時候

此壺壹經公開,便引起了文物專家的關註。古陶瓷專家發現,這種壺表面潤澤有光澤,壺身呈圓形,但用蓋子打不開,不知道往哪裏註水。它極其精美,全身雕滿花紋,造型生動,頗具立體感。面對如此令人費解的壺狀器物,專家稱之為“魔壺”。

隨著進壹步的鑒定,專家們認為,從陶瓷工藝的角度來看,“幻壺”胎體堅實,質地細膩,釉色淡綠,整體造型飽滿華貴,應是五代耀州窯瓷器中的稀世珍品。由於耀州窯始燒青瓷於唐代,五代時受南方越窯影響,以燒青瓷為主,青瓷質量較唐代有明顯提高。五代時期是耀州窯青瓷的成熟期。

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部主任何大侃介紹,鳳凰、牡丹等不同的紋飾,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而反映了壹個文化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的時代。

1996年,這只“魔壺”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現收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

2、神奇“魔力”耐人尋味

“魔壺”將新穎獨特的造型、銳利清晰的紋飾和青釉完美結合,宛如壹件傑作。然而,相比其無可比擬的藝術價值,“魔鍋”更吸引人的是其別出心裁的設計。

專家們對其精美的外觀驚嘆不已,並渴望了解更多關於這種罐狀精美器皿的知識。專家發現,壺蓋和壺身設計制作成壹個整體,根本打不開。只有在壺底,有壹個通道——五瓣梅花孔,是除壺嘴外唯壹能進入壺內的。於是,他們試著從底部的梅花孔往鍋裏註水。沒想到,壺身右翻後,水就不會從壺底的梅花孔漏出來了。輕輕傾斜壺身,水通常可以從壺嘴慢慢流出。實際測試表明,水壺可以裝910毫升水。

為了知道這個神奇“魔鍋”的秘密,專家們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魔鍋”進行了x光“透視”。通過看“魔壺”的橫截面,可以看到壺內有兩個導管,可以判斷這個壺其實是回流壺。潷水壺是壹種可以從壺底註入液體,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它是根據物理學中連通器液位相等的原理制成的:連通器中只有壹種液體,液體不流動時,容器兩側的液位始終是平的。於是,在沒有可以掀開的蓋子的“魔壺”底部留下壹個神秘的梅花形孔洞的謎團就解決了。

令人驚嘆的是,用釉上彩的橫梁澆註瓷壺的想法非常巧妙。造型和結構上的奇思妙想,體現了古代工匠的獨特個性。這首詩最好的註解是“腹滿詩書”——。目前,這種鍋有幾種叫法,如倒鍋、倒鍋等。

據史料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倒壺的制作水平越來越高,後來還可以做成多內膽的樣式,可以從壹個壺中倒出不同的液體。同時,倒鍋還隱含著壹種“物極必反”的哲學:倒的端是正的,正的端是反的,越了界什麽都做不了。

許多外國人參觀完倒扣壺後欽佩地說:“壹千多年前,妳們的祖先就懂得密封,還講衛生。真的很神奇。”

3、技藝精湛嘆為觀止

這種帶擡梁倒釉的青釉瓷壺,顯示了五代耀州窯制瓷技術的高超水平。其紋飾繁復華麗,制作工藝極其精湛,凝聚了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

據何大侃介紹,青釉澆瓷壺是耀州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在過去,所有的澆註罐都是手工制作的,而綠色釉澆註罐集成了耀州窯的所有技術,如繪圖,工程師

據史料記載,以宋代的倒壺最為著名。到了元代,它的工藝發展得更加完善。根據《元代瓷器目錄》的記載,回流壺的制作工藝比較奇特,燒制過程需要三道工序,每壹道工序都比較復雜。這三個過程完成後,依次連接,就形成了壹個結構良好的回流釜。

經過專家的研究,原來倒扣壺在制作過程中也是反著做的。制作時需要先用粘土拉出壺形,然後將準備好的導管放入壺胎中,再將成型的壺口密封,放入爐中燒制。

即使在這種燒制陶瓷的窯子裏,當時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據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窯的窯溫已達1310。如此高溫的成就主要歸功於頂部完全封閉的馬蹄窯。這種窯的先進之處在於,當火從火池中升起時,它首先到達窯的頂部。因為窯頂是封閉的,所以火只能順著窯床往下移動。這樣,在火焰從窯底向窯頂運動的過程中,窯內的產品可以得到均勻的燒制。最後,火從底部煙道排出。

2006年,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翻鍋的文化內涵和高超技藝為中華文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現代社會,銅川市陳爐古鎮仍在制作倒扣壺,其有趣的用法引人入勝。

更重要的是,藍釉提梁倒瓷壺,架起了新時代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在2016絲博會暨第20屆西博會開幕式上,中外嘉賓用澆水壺澆灌友誼之花,成為新絲綢之路文明友誼的象征。

  • 上一篇:追尋天空,追求夢想,永無止境(精選64句)
  • 下一篇:霸道高冷男神內心隨性微信個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