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233人/km2
陳倉,古稱西虢,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周文王母弟虢仲在此封地西虢,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設虢縣,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設陳倉縣,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因聞陳倉山有“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縣。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陜西省寶雞縣,設立寶雞市陳倉區,這是本轄區置縣2600多年來的壹次歷史性重大變革,標誌著本轄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將進入壹個新的發展時期。
陳倉區位於陜西關中八百裏秦川西端,區委、區政府駐地虢鎮。現轄18鎮、372個行政村、2250 個村民小組、60萬人(陳倉區轄18個鎮:虢鎮、陽平鎮、千河鎮、_溪鎮、天王鎮、幕儀鎮、周原鎮、賈村鎮、橋鎮、縣功鎮、新街鎮、坪頭鎮、香泉鎮、赤沙鎮、拓石鎮、鳳閣嶺鎮、釣渭鎮、胡店鎮。其中,縣功鎮、新街鎮、坪頭鎮、香泉鎮、赤沙鎮、拓石鎮、鳳閣嶺鎮、胡店鎮委托西山工委管理)。東西長119公裏,南北寬68 公裏,面積2580平方公裏,耕地70萬畝。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陳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3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3.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142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元,被冠以國家級食品工業大縣、綠色果品基地縣和科技、文化工作先進縣的美譽,被授予省級精神文明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衛生縣城、雙擁模範縣“四連冠”稱號。現在的陳倉區是陜西關中“壹線兩帶”建設的主體層,已融入寶雞“建設大城市、實現新跨越”的城市經濟發展圈。境內的虢陽星火產業開發區被列入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項目,陳倉科技工業園被納入寶雞高新區管理。
陳倉工業基礎雄厚。境內擁有渭陽柴油機廠、寶光集團、群力無線電廠等部、省、市屬企業12戶,區及區以下企業6000多個,鄉鎮企業2.5萬個,鄉鎮工業園7個,鄉鎮企業集團8個,私營企業1200余戶,非公有制經濟占到轄區國內生產總值的42.8%,初步形成了機械加工、新型建材、電子電器、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等五大支柱產業。秦川系列酒、FA303並條機、華偉水泥、祥和面粉、惠民奶粉、毅武方便面等優質名牌產品享譽國內外。
陳倉農業結構趨優。通過實施優糧、優果、優菜工程,湧現出了太公廟蔬菜、西枸蘑菇、鮮家山蘋果、鷦鷯莊花椒等60多個農業特色村,形成了以優質糧、果品、蔬菜、林特等為主的四大農產品基地,糧經面積比為69:31。奶畜、生豬、肉牛羊、禽蛋等發展較快,畜牧業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9%。
陳倉基礎設施齊全。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寶成、寶中鐵路通往南北,310國道和西寶高速公路、 西寶北、中、南線穿境而過,距鹹陽國際機場130公裏、 省城西安150公裏,城內路網呈現“七縱五橫”框架,交通便利。 天外天大酒店、西虢賓館、海星超市等商貿設施完備。西蘭烏光纜穿境而過,城鄉擁有程控電話交換機10萬門,移動、聯通通信等全國聯網,用戶達2.6萬戶。
陳倉旅遊資源豐富。蕭史“吹簫引鳳”、韓信“暗渡陳倉”、虢季子白盤、西周何尊、先秦石鼓等多處古文化遺址和國家級文物承載著悠遠的歷史文化。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到3A 級景區釣魚臺可尋訪西周開國元勛姜子牙隱居垂釣之故地,目睹中國西部釣魚臺影視基地之景觀;登臨省級森林公園西鎮吳山可飽賞奇峰鼎峙之風光,壹覽金陵川山清水秀之美景;去靈寶峽觀光、雪山洞度假、千王海遊船,可盡攬秀、古、壯、奇、雄、險之風采。
陳倉投資環境較佳。全面推行“壹廳式”辦公、“壹條龍”服務,出臺了優化經濟環境暫行規定和擴大招商引資優惠政策,TCL集團、湖南湘火炬、秦川機床、 青島啤酒和寶商集團等上市公司已在該區投資發展。
陳倉區委、區政府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大城市、實現新跨越”的總體要求,把加快發展作為執政興區的第壹要務,團結和帶領全區幹部群眾在“開發古陳倉,建設新寶雞”的偉大事業中,搶抓西部大開發、“壹線兩帶”、寶雞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三大機遇;實施項目帶動、城市化帶動、科教帶動三大戰略;狠抓城市建設、經濟結構調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三大重點;實現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傳統工業逐步向新型工業、農村經濟逐步向城市經濟三大轉變,千方百計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確保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 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到2007年分別突破40億和1.5 億元大關,把陳倉區建成陜西經濟強區。
陳倉是壹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也是黃河流域古老文化發源的重要地區之壹,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因而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和產品,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給我區民間藝術註入了新的理念及色彩。
行政區劃
陳倉區位於陜西關中八百裏秦川西端,區委、區政府駐地虢鎮。現轄18鎮、338行政村、2235 個村民小組、60萬人。東西長119公裏,南北寬68 公裏,面積2517平方公裏,耕地66.7萬畝。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裏。陳倉區轄18個鎮,372個行政村:虢鎮、陽平鎮、千河鎮、_溪鎮、天王鎮、幕儀鎮、周原鎮、賈村鎮、橋鎮、縣功鎮、新街鎮、坪頭鎮、香泉鎮、赤沙鎮、拓石鎮、鳳閣嶺鎮、釣渭鎮、胡店鎮。其中,縣功鎮、新街鎮、坪頭鎮、香泉鎮、赤沙鎮、拓石鎮、鳳閣嶺鎮、胡店鎮委托西山工委管理。
民間藝術
文化旅遊:
1、社火
社火屬於祭祀文化範疇。人們期待新的壹年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家業興旺,人丁健康,逢正月十五前後,裝扮成各路神仙、歷史名人的小故事,在街道庭院遊轉,以避邪驅鬼圖大吉大利。社火遊演陣容龐大,百面鑼鼓震天動地,千面彩旗獵獵舞動,火銃鞭炮轟鳴震撼。社火必須以社為單位組織,但往往在晚間進行,需點上火把照明,所以群眾很自然地把這類活動稱之為“社火”。幾千年來社火表演不斷豐富、完善、發展、不光晚上進行,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馬社火、車社火、背社火、擡社火、山社火、高芯社火、血社火等等。現在白天也表演起來了。
陳倉區是社火藝術之鄉,各村都有耍社火的傳統和服裝道具。近年來,區文化文物旅遊局成立了民間社火藝術團,對傳統的民間社火進行了藝術創新,使這項古老的藝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壹絕,不只是春節時表演,現已成為舞臺和廣場表演的藝術形式,先後應邀赴德國、泰國、香港等地演出,每到壹處都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熱烈歡迎。(附社火照片4張)。
2、社火馬勺臉譜
李繼友制作的馬勺臉譜色彩鮮亮、線條明快,地域色彩濃厚、審美價值高。曾獲“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特別獎,“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創作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家及院館收藏。
3、泥塑
衛紅指的泥塑作品以精制細膩的描繪展現出人物面部表情,提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贊嘆。他的作品曾獲陜西省首屆民間藝術絕活大賽壹等獎。其中《陜西風情系列》、《七十二行系列》獲寶雞市“藝林杯”、“多新杯”工藝美術作品特等獎、壹等獎。
4、其它工藝品
張翠香的刺繡作品、楊清俊的布制品、王衛東的剪紙作品也遠銷海內外,這些精品成為我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亮點。
旅遊資源
陳倉區歷史悠久,區域文物、文化積澱深厚,名山古跡星羅棋布,故事傳說處處皆聞,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交相輝映,歷史文化與民谷風情互為補充。全區***有館藏文物2385件,田野文物保護點182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點9處,金虎、金鋪首、錯金銀提梁壺等國家壹級文物曾多次在美國、日本、芬蘭、臺灣等地展出(附文物照片3張)。
區內旅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全區***有旅遊景區點及旅遊資源26處,其中釣魚臺、吳山等旅遊景區在全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陳倉區委、區政府加大旅遊開發、招商力度,策劃出了壹批旅遊開發項目。主要是:
潘溪鎮宮名勝景區:
潘溪宮位於我區潘溪鎮,是道教龍門派創始人邱處機潛心修道之處。宮址四面山塬環抱,溪水旁繞,山靜水氹,邱處機在山修道棲居長達6年,有“寶雞第壹道場”之稱,現有鳳女樓、老子道德經、八棱石經幢、邱處機內傳碑等遺跡及具文物價值。項目策劃占地約320畝,總投資500萬元。
靈寶峽谷——大水川草場:
靈寶峽谷——大水川草場:位於該區香泉鎮。靈寶峽谷集奇、險、透、幽為壹身,大水川草場原始植被狀態良好,草地壹望無際,各種野生動物品種豐富,極具旅遊情趣。項目策劃占地約710平方公裏,總投資8800萬元。(附照片6張)
庵坪避暑山莊:
庵坪避暑山莊位於我區坪頭鎮、青山綠水、奇花異草,濃陰敞日,氣候宜人,是廣大遊人避暑納涼,休閑度假的絕佳去處。項目策劃占地8000平方米,總投資9800萬元。
九龍山名勝景區:
九龍山各勝景區位於坪頭鎮,文化建築興盛於唐代,建有二宮六殿,32處樓閣廟宇,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稀少。景區內九峰匯集,狀如蓮花盛開,形似九龍騰空,美不勝收,令人贊不絕口。項目策劃占地約580畝,總投資1.2億元。
市政建設
撤縣設區三年來,面對舊城區建築密度大,休閑空地少,基礎設施配套差、交通不暢,綠化面積不足的現狀,陳倉區積極跟進寶雞市“四市建設”和“兩個最佳”創建步伐,以加快西街南移、實施舊城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按照優化布局、美化空間、凈化環境、亮化景觀、完善功能的思路,通過規劃引導、加強管理、加快建設,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壹、舞起規劃龍頭,強化規劃管理。新編制的陳倉分區規劃將新區納入寶雞市百萬人口大城市建設範圍,城市面積由原來的不足30平方公裏擴大到59.54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由撤縣設區前的7.6平方公裏增加到目前的10.2平方公裏,五橫七縱城市路網骨架初具規模。千畝工業示範園建設規劃已經實施,物流園區、高新三區詳細規劃正抓緊編制。全區小城鎮規劃普及率達到94.4%;完善細化管理辦法,實行規劃審批公示制,依法嚴格實施,拆除壓占紅線建築物2.5萬平方米,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進壹步完善。新修和改造陳倉大道、水巷路、北大街、和平路、東陽路等20余條城市道路,老城區改造基本完成;積極實施城區排水管網綜合改造,加快配套工程建設,完成清溪垃圾場壹期工程,虢鎮二水廠,汙水處理廠、集中供熱工程正在實施之中。目前全區城市道路總面積94.7萬平方米,人均9.5平方米,新增路燈600盞,總量達1396盞,排水管道30.9公裏,天然氣管道173.3公裏,日供氣能力4萬平方米,城市氣化率達到92.05%。
三、加快綠化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取得突破性進展。制訂了《加強城區綠化建設工作的通知》,綠化建設與項目建設同步實施。投資600萬元,新建157畝的南環路遊園;投資260萬元,建成3.75畝的育才園廣場;新建街頭綠地和休閑廣場6處,道路綠化達標率84.8%,城市綠化面積達到349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2.9%,人均公***綠地4.5平方米,比撤縣設區前增加了3.5平方米。
四、發展住宅產業,改善人居條件。撤縣設區使房地產市場火爆起來,三年來,***新建商品住宅和經濟適用房41萬平方米,住宅總面積達170萬平方米,目前全區成規模的住宅小區達16座,人均住宅面積從2002年的18.38平方米增加到22.33平方米。同時,強化對舊住宅小區的環境整治,規範物業管理,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五、強化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觀。壹是全力推進環衛體制改革,成立了清掃保潔中心、收費中心和垃圾清運中心,並通過實施垃圾袋裝化、門前三包管理、垃圾日產日清等壹系列措施,凈化了城市環境。全區道路保潔面積由2002年的20萬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72萬平方米。二是嚴格城市管理,強化城建隊伍建設,按照依法嚴管、疏堵結合的原則,糾正占道經營、流動攤販、亂貼亂畫等違章行為,規範廣告招牌設置和車輛停放,美化臨街建築,增設便民攤點,確保了城區整潔通暢、秩序井然。三是制定《城市美化亮化管理辦法》,采取沿路沿街樓房定期清洗、拆墻透綠、增加亮化設施等辦法,亮化單位131個,安裝強光探照燈10個,地面射燈22個。營造出環境優美、整潔有序、和諧宜人的城市環境。
我區的城市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壹直走在全市前列,連年榮獲省、市行業管理先進集體。
工業概況
陳倉工業起步早基礎好,渭陽(615廠)、群力(792廠)、寶光(39廠)、陜齒(94廠)等壹批大型國有、軍工企業在此布局。經過多年發展,駐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區辦工業改制改組後煥發了生機,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區域工業經濟具有了相當的基礎和規模,已經占據全區經濟的主導地位,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目前基本形成了機械制造、食品飲料、新型建材、電子電器、醫藥化工五大支柱產業,占地1000畝的陳倉科技工業園區納入國家級寶雞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寶豐、惠民、堯帝、東陽、周原、鞏家泉、縣功、宏達8個鄉鎮工業園區民營經濟發展活躍。截止2005年,區內工業單位5700多個,工業企業1000余戶,包括駐區企業在內規模工業企業54戶,產值過億元企業10戶。“寶光牌”真空開關、“秦玉牌”面粉、“恒佳牌”糖醋蒜等10多個產品成為陜西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200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占全區GDP47.2%,規模工業總產值43.1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41.3% 。
農業概況
撤縣設區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農業生產按照“優糧擴經,突出果菜,強抓畜牧,產業經營”的產業化總體發展思路,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立足區位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壯大產業規模,不斷提升質量,實現了全區農業經濟持續,快速、安全、高效發展。
2005年,全區糧食種植面積95萬畝,糧食總產達到23.5萬噸;油菜種植面積24315畝,總產2787噸;大家畜、生豬、家禽飼養量達到11.71萬頭(匹)、59.07萬頭、505.21萬只,肉、奶、蛋產量分別達到37900噸、50804噸和13966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6985萬元;果園面積達到8.07萬畝,總產9.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53萬畝,總產8.52萬噸;鮮蠶總產4200噸,蠶繭收入65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7元。
教育衛生
目前,我區圍繞糧、菜、果、畜為重點的四大基地五大產業帶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建成兩大塬區及川道灌區優質糧基地42.4萬畝;建成渭河及千河沿岸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個,發展無公害蔬菜1.6萬畝,註冊了“親民”、“西枸鮮”、“太公苗”牌無公害蔬菜(食用菌)商標;建成西部山區及渭河沿岸的優質蘋果、鮮雜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8.07萬畝,建成省級優質蘋果示範園5個,市級優質蘋果示範園8個;建成渭河南及縣功地區奶牛基地存欄奶牛1.99萬頭;建成西部山區花椒生產基地,栽植花椒20.16萬畝。農業產業化以50個經濟重點村和3000戶種養大戶為抓手,已建成區級農業科技示範園50個,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6個。寶雞惠民公司已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3年6月受到國務院總理回良玉同誌的考察調研。同時,我區已被列為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稭稈養牛示範(縣)區,陜西省綠色蘋果生產基地(縣)區,陜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等。
交通教育:陳倉區的教育事業擁有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有普通教育學校404所。其中區教育局管轄388所,小學346所,初中32所,高中7所,職中3所。其他部門、社會力量辦普通教育學校16所。全區***有幼兒圓10所。
全區***有在校學生124188人,其中普通高中9936人,職業中學3212人,普通初中40530人,普通小學70510人,全區在圓(含學前班)學前幼兒11161人。
師資力量雄厚。***有公辦教師5810人。教學設備齊全。僅2002-2003年就建成計算機教室55個,裝備計算機1878臺。***創建市級農村示範小學75所,省級示範初中1所(釣渭初中)、省級示範小學2所(虢鎮東堡小學、千河鎮低店小學)。2002年高考上線2329人,向各類院校輸送本科學生780名。
陳倉區醫療衛生事業在改革開放以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基本形成了預防、保健、醫療、健康教育、急救、人才培養等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衛生服務網絡體系,能為陳倉區人民提供較為全面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現有陳倉區醫院 ,區中醫醫院,區衛生防疫站,區婦幼保健院,區衛職校及各中心,鄉鎮衛生院26個醫療衛生單位。“九五”期間,全區衛生工作持續發展,現有病床1368張,專業技術人員1013人,其中醫生442人,護理人員283人,千人平均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人,病床1.4張。同時農村設村衛生所472個,鄉村衛生人員962人。駐區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8個,衛生技術人員358人。
陳倉區醫院經過50年的發展,醫院現占地3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近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年門診量12萬人次左右,年收窒病人7200人次左右,有17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和14個職能科室。全院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20名,中級職稱人員76名,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00多名,在內,外,婦,兒,傳染。中醫,皮膚,口腔,五官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上經驗豐富。醫院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現擁有東大阿爾全新CT,美國產彩色B超,進口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記數儀等大中型設備60多臺件,被國家衛生部命名為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被省消協評為“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和“衛生先進單位”。
陳倉區,位於陜西關中西部,“關隴其西,盆門扼其南”,“跨枕隴蜀,扼塞西門”,自古就是秦地通隴通蜀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改革開放以來,寶雞市陳倉區交通事業生機盎然,蓬勃發展。
撤縣設區三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交通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積極實施縣際公路、區鎮公路及通達通暢工程,全區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發展,投資規模、等級質量均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農村公路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及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年來,我局投資8100萬元,新鋪法士特公路、千北公路、周原大道等10條113.5公裏油路;投資2900萬元,新改建了虢鎮、胡店渭河大橋2座788延米;新建橫陽公路引渭渠橋1座30延米;投資1875萬元,新建、改建鎮村公路128KM;新鋪鎮村公路4條22.5公裏;新修通達工程4條18.5公裏;投資1090萬元建成了陳倉區客運汽車站,赤沙、橋鎮、縣功三個五級客運站相繼建成。
截止2005年底,全區已有國、省道及壹級公路8條185.3KM ,區鎮公路10條249.1KM,鎮村公路211條848KM,專用公路10條74.59KM,區內公路總裏程達到1356.99KM ,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裏22.7KM 。農村公路總裏程達1171.7公裏,其中區管公路(含專用公路)總裏程為323.7KM,占全區公路總裏程的27.63%,區管油路總裏程達到166.5KM,占區管公路總裏程的51.4%,占區農村公路總裏程的14.18%,油路已通達鄉鎮政府所在地17個,占鄉鎮總數的94.4%,全區338個行政村中325個已通了公路, 通路率達96.15%。區鎮公路中大橋4座1038.6延米,中橋21座997.86延米,小橋28座2544.66延米,平均每公裏10.21延米。
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使我區城鄉居民的出行更為便捷,初步實現了貨暢其流,人便於行,為我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21年3月,陳倉區上榜2021中國放心食品百佳縣市榜第10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陳倉區上榜。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陳倉區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7年2月,陳倉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陳倉區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