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有不免有用到瓷器的也有用到陶器的,那陶器與瓷器的區別是什麽呢?下面為妳介紹。
壹、陶器與瓷器的區別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在於,壹使用材料;二燒成溫度,二者缺壹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內的各種礦物粘土制作,燒成溫度較低,多在700—1000℃之間,胎體基本燒結,不再遇水分解,但氣孔率和吸水率較高。在顯微鏡下觀察胎體,極少存在玻璃相莫來石結晶體,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瓷化,敲擊之聲較沈悶。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鋁含量較高的瓷土即高齡土燒制。瓷器的燒成溫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質基本瓷化,顯微觀察有大量莫來石結晶體存在,氣孔率和吸水率較低,敲擊之聲清脆。西方學者還將胎質內的鐵含量的多寡作為陶器與瓷器的判定標準,他們認為陶胎含鐵等金屬雜質較多,顏色較深。瓷胎含鐵量較少,顏色較白。筆者則不這樣認為,含鐵多少並不影響瓷器的性質,只是審美取向不同而已。以宋代五大名窯為例,汝、官、哥、鈞、定都曾是皇室禦用瓷器。其中前四種都屬青瓷產品,胎質的鐵含量都超過了西方人所認為瓷器標準,只有定窯屬白瓷,胎質的鐵含量較低。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不在於有釉沒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漢代琉璃釉器(俗稱:漢綠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稱: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無釉,如白瓷素胎器,由於質地潔白細膩,所以沒有人會把它看成陶器。其實商周至戰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采用瓷石生產的所謂硬質陶器,其胎質已經達到瓷化程度,敲擊之聲清脆悅耳,也應當屬原始瓷範疇。二、 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制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壹種生活用品[1]?,在現在壹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塑形方法
陶藝家最基本工具是他們的手,但亦因為陶器制造歷史的長期演化而發展出其他附加工具,包括陶輪及轉盤、塑形工具(拍板、墊石、泥抹)、滾筒工具(輪盤、泥板機、壓轆)、切割/鏤空工具(刀、開槽工具、布線)及修整工具(磨光石、木銼、麂皮)。
1、手工或手築
這是最早、最個人化及直接的塑形方法。陶器可以利用盤繞的黏土、平坦的黏土厚片、固體球狀的黏土或是以上三種互相組合再用手去構成。部分手築器皿常常會用泥漿或泥釉(松軟的水及黏土的混合物)結合起來。手築是壹個緩慢及比拉坯更平緩的方法,但它會給陶藝家對陶器的大小及形狀有更高程度的控制。雖然對於有豐富經驗的陶藝家來說,要制作壹模壹樣的手工陶器並不困難,但拉坯的速度及重復性令它作為精確制造合適的壹整套物品例如餐具更為適當。部分陶藝家認為手工制作有助完全使用想像力去創造獨壹無二的藝術,但亦有其他陶藝家認為拉坯陶藝的自發及直接性是他們的靈感來源。
2、陶輪
把黏土球放在轉盤中心上,稱為輪頭,陶藝家以棒或腳力推動(腳動拉坯機或踏板輪)或可變速的電動機。通常壹個稱為拉坯底板的膠制、木制或熟石膏制的碟會放在輪頭上,接著黏土球會拋在拉坯底板而不是輪頭上,這樣做可以使成品與拉坯底板壹同移除而不令成品變形。
在拉坯的過程中,陶輪會高速轉動,而黏土球被按、擠及慢慢地往外拉而成為壹個空洞形狀。第壹步往下及往內按著粗糙的黏土球直到完美的旋轉對稱,是需要掌握的技術中最重要及最困難的;接著步驟依次序為"開孔",即在黏土球中制造出中央的空洞;"鋪設地板",即在器皿中制造平坦或圓形的底部;"投擲"或"拖拉",即把外殼靠攏及塑形至相同闊度;"修整"或"翻轉",即移除多余黏土去修整形狀或制造腳部。?
陶輪雖然通常會用作制造個別陶器,但是它亦可以用來大量生產。陶輪制作需要陶藝家有壹定的技術,但壹個熟練的技工可以在壹天的工作中制造完成接近完全壹樣的碟、花瓶或碗。因為陶輪本身與生俱來的限制,它只可以用為制作在壹個縱軸上徑向對稱的陶器。這情況可以用壓印、膨脹、雕刻、制作凹槽、琢面、V型切開及其他方法令陶器在視覺上更為有趣。通常拉坯而成的陶器會利用手工技巧再進壹步以加上手柄、蓋子、腳部、壺嘴及其他功能方面作改造。
3、旋壓成形法
此方法在陶輪上進行,令陶器固定形態所需的時間減少。覆旋壓是把塑形工具與石膏模上,仍然在建構中的黏土塊接觸的方法。覆旋壓工具塑造壹面形狀而石膏模則塑造另壹面。覆旋壓只會用作制造平面陶器,例如碟,但另壹技巧仰旋壓則會用在空心陶器,例如杯。覆旋壓與仰旋壓至少由18世紀開始已經用作陶器的制作。在大型工廠制作中覆旋壓與仰旋壓通常會自動化,令壹些半熟練工人可以進行操作。
4、輥頭旋坯機
此機器用於在轉動中的石膏模上對陶器塑形,如覆旋壓與仰旋壓壹樣,但有壹個轉動的塑形工具而非固定的。此轉動的塑形工具是壹個淺錐體,與陶器有同等直徑,形狀造成和成品的其中壹邊壹樣。陶器用此方法便可以依靠相對缺乏技巧的工人在壹分鐘制成十二件的速度下工作,而這速度與成品的大小有關。輥頭旋坯機的使用如今在全球工廠已經是十分普遍。
5、沖壓機
這是壹個塑造餐具及裝飾器皿的工業過程,方法是擠壓壹團預備好的黏土進入由兩個有孔模具組成所需形狀的空間。在加壓後,會從有孔模具註入壓縮空氣去釋放已成形的陶器。
6、幹壓法
此方法把半幹及粒化狀態下的黏土壓入壹個模具。有高壓水泵入的有孔壓鑄模把黏土壓入模具。成為粒狀材料的黏土由噴霧幹燥制成,其制成品既幼細且具流動性,水分在百分之五至六之間。此方法在制造瓦片中被普遍采用,而碟的制造亦慢慢轉用此方法。
7、鑄漿成形法
鑄漿成形法常用在大量生產陶瓷上,亦最適合用在不能用其他方式塑形的陶器上。把水與坯體混合後制成泥釉,再倒入高吸水性的石膏模中。泥釉的水份吸入模中,留下壹層坯體包裹內部表面及形成內部形狀。多余的泥釉被倒出模外,接著模會被打開,其內裏的物件會移走。註漿成型在浴室用品的制造中十分常用,而它亦用於制造細小的工藝品,例如復雜精細的雕像。
通過以上介紹的陶器與瓷器的區別及陶器的介紹,視乎陶瓷看起來更精美,不過各有所愛,妳更喜歡那壹個呢?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