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475-1564)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以其跨越時空的宏偉傑作在生前和死後都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他和達芬奇壹樣多才多藝,同時也是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有幸活到89歲,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度過了70多年。他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人情世故的冷漠,使得他的作品都具有戲劇效果,氣勢磅礴,人性悲壯。
13歲時,米開朗基羅進入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爾蘭達·伊奧(domenico Ghirlanda Io)的畫室,在這裏他第壹次接觸到了自己壹生從事的神聖事業,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來進入佛羅倫薩統治者洛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藝術學校”。由於天賦超群,洛倫佐對他非常重視和照顧,宮中大量的藝術作品成為他學習和研究的對象,經常出入皇宮的人文主義詩人和學者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裏,他在美第奇宮獲得了壹個偉大藝術家所必需的壹切條件,為他的整個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洛倫佐的豪宅裏,有壹個“柏拉圖學院”,學者們聚在壹起研究知識。在洛倫佐的支持下,他們創造了壹個新的思想體系——人文主義。他們的理念是把世界還給人,把人還給自己。要歸還人民的藝術、文學和科學,以及他們作為個體的獨立思想和感情,決不能讓人民像奴隸壹樣被教條束縛,在枷鎖中死去、腐爛。
米開朗基羅經常去聽宗教改革家、僧侶薩沃納羅拉的演講,他揭露了教會的黑暗。這個為了拯救人類命運而不怕宗教裁判所的和尚,在他的靈魂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洛倫佐·美第奇死後,米開朗基羅失去了保護者,佛羅倫薩壹片混亂。他覺得自己的家鄉不是久留之地,去了威尼斯和博洛尼亞,然後轉向羅馬尋找發展機會。羅馬到處都是古老的雕像,仿佛走進了壹個巨大的古代藝術寶庫,23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托,為聖彼得教堂制作了壹尊悼念基督的雕像。這座雕像的出現使米開朗基羅成為著名的羅馬人,繼多那太羅之後又壹位雕塑巨星崛起。26歲的米開朗基羅帶著榮譽回到家鄉佛羅倫薩,隨即投入到大衛大理石雕像的制作中,三年後完成,作為佛羅倫薩的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安放在維吉奧宮的正門前。
1505年,應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的邀請,米開朗基羅前往羅馬,在聖彼得教堂為教皇建墓。歷經艱辛,雕塑家為陵墓留下了著名的雕塑《摩西與奴隸》。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成就讓教皇的藝術總監布拉曼特極為嫉妒。他唆使教皇暫時不要修復陵墓,並強迫雕塑家繪制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壁畫。米開朗基羅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它。
41歲的大師回到了佛羅倫薩,出身於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強迫米開朗基羅為他的祖先聖洛倫佐的墳墓制作雕像。著名的太陽、夜晚、早晨和日落雕像被放置在這座墳墓的石棺上。
這位雕刻家,61歲,被教皇召至羅馬,在25年前創世紀天頂所繪的祭壇墻上,繪制了末日審判圖。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榮耀和成就屬於全人類。
大衛,大理石雕刻,高410cm,1501-1504,現藏佛羅倫薩藝術學院美術館。
聖經上說,當大衛還是壹個年輕的牧羊人時,以色列人經常與非利士人打仗。有壹天,正當兩軍擺開陣勢時,突然,壹個將軍從非利士人的營地裏沖了出來。他戴著青銅頭盔、盔甲,蹲伏著,身高七英尺...這個人是迦特人歌利亞。看到這種情況,以色列陣營中沒有人敢出來戰鬥。連續40天,歌利亞罵陣。
大衛有三個兄弟,他們在以色列國王掃羅的軍隊裏當兵。有壹天,大衛給他的三個兄弟帶食物,恰逢歌利亞的責罵。大衛聽到這句瘋狂的話時,氣得渾身發抖。當他看到他的兄弟和以色列王掃羅時,他堅持要出去戰鬥。大衛沒有戴頭盔或盔甲,也沒有攜帶武器或槍支。他還是穿著平時的牧羊服,放羊的時候帶著打狼棍和彈弓,順便撿了五塊石頭。歌利亞只看到壹個牧羊人的孩子,根本沒把他當回事。就在歌利亞拿著鋼刀向他直沖過來,準備靠近大衛的時候,大衛拉起早已準備好的彈弓,石頭打在了歌利亞的額頭上。迦特巨人壹頭紮入地下,再也爬不起來了。非利士人被這個意外的結果震驚了。忽然,營中大亂,以色列人攻擊他們,非利士人逃跑...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座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經成熟。過去的藝術家大多表現大衛砍掉了敵人的巨人,取得了勝利。米開朗基羅展示的是:大衛舉起左手,把“吊索”舉在肩上,右手下垂,好像要握拳。頭微彎,怒視正前方,處於迎接戰鬥的狀態。從藝術效果上看,這種矛盾高潮前的狀態更吸引人。在思想效果上,雕像充分體現了壹種頑強、堅定、正義的精神氣質。米開朗基羅把大衛塑造成壹個典型的保衛城市並控制城市的年輕士兵,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藝術技巧上,藝術家以解剖學為基礎,對人體結構和全身肌肉的刻畫極其合理自然。同時對手的關節和大腿被誇張拉長,手腳略大,對於壹個少年來說很正常。他的面部表情也很逼真。他眉頭緊鎖,目光炯炯,全神貫註,展現出壓倒壹切敵人的威武姿態。該作品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典範,是雕塑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壹。
日夜,晨昏,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陵墓而造,米開朗基羅於1520-1534年創作,現位於羅馬。
佛羅倫薩巨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於聖洛倫索教堂的壹個禮拜堂裏,15年間斷斷續續的修建。米開朗基羅為這座陵墓制作了幾尊著名的雕像,這成為他創作的最後階段。其中最著名的是內莫爾公爵朱利亞諾·美第奇墓前的壹對男女人物“日”和“夜”,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美第奇墓前的壹對男女人物“暮光”和“晨”,這是脫胎於古代河神的四個象征性雕塑。
天似乎是壹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像剛從睡夢中醒來,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睜得大大的,越過肩膀向前凝視著。夜是壹個身材優美的女人,但肌肉松弛無力。她用右手抱著頭,睡得很沈。她腳邊的貓頭鷹象征著夜晚的到來,她枕頭後面的面具象征著噩夢。她似乎疲憊不堪,只能在夢中得到安寧。《暮光之城》表現為壹個強壯的中年男子,松弛的肌肉無力地垂著,蒼老的臉龐沈浸在平靜的反覺醒中,也許是因為抑郁而發呆;“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光彩,似乎在掙紮著從昏迷中醒來,但沒有喜悅,只有身心的痛苦。這四個字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有很強的不穩定感。他們輾轉反側,仿佛被世界打擾,壹臉愁容,既象征著時間的流逝,也代表著時間主宰的生死命運。
美第奇家族陵墓及其雕塑是不朽的傑作,也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的壹個重要轉折點。尤其是這四尊雕像所表達的焦慮、緊張、苦澀的臣服,更是作者內心的真實寫照。當米開朗基羅面對動蕩不安的意大利現實社會時,人文主義的理想破滅了,他的思想開始變得深刻而消沈,作品中只剩下對祖國命運的憂慮和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悲傷。這些雕塑表明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他們成為後來“風格主義”藝術作品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