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6000年前的古巴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中雕刻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青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在中國,距今5000-4000年,相當於傳說中的姚舜禹時代。古代文獻記載,當時人們就開始冶煉和鑄造青銅器。在黃河和長江中下遊的龍山時代遺址中,經過考古發掘,在幾十個遺址中發現了青銅器。
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指4000多年前由銅和錫制成的青銅器,簡稱“青銅器”。包括炊具、食物容器、酒容器、水容器、樂器、車馬飾品、銅鏡、鉤子、武器、工具和度量衡。它出現並流行於4000年前,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小工具或裝飾品首先出現。夏朝有青銅容器和武器。商代中期,青銅器的品種非常豐富,出現了銘文和精美的花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形制多樣,銘文豐富凝重,紋樣豐富。隨後,青銅基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由於鐵工具的普及和使用,銅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色,胎體較輕。中國古代青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根據考古資料,中國的青銅器出現的時間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晚,但從使用規模、鑄造技術、造型藝術、品種來看,世界上沒有壹個地方的青銅器能與中國古代青銅器相提並論。這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獨特地位並引起廣泛關註的原因之壹。
青銅器真正制作出來的時候顏色很漂亮,是金黃色的卡其色,因為在土裏生銹了,壹點壹點變綠。因為青銅器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沒有兩件是完全壹樣的,每壹件都是獨壹無二的。
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鼎逐漸從最初的烹煮食物的炊具演變為禮器,成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丁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三腳架的重量標誌著力量的大小。在商周時期,中國青銅器形成了獨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武器、車馬等等。青銅器上布滿饕餮紋,奎文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形成神靈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蒙昧到文明的過渡。
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我國已知最古老的青銅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經碳14鑒定,距今約5000年。
此刀長12.5厘米,單模鑄造。沒有成熟的零件如血銼和頭,這在工具形成史上是很典型的。夏朝時代
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約始於公元前2070年(於傳啟發家),約死於公元前1600年(商湯宣夏)。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公認的夏朝都城所在地。
夏朝青銅器是我國青銅史上發展較快的時期,偃師二裏頭遺址青銅器鑄造作坊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冶煉青銅器在二至四期都有出土,壹期的青銅鑄造遺物中也有冶煉痕跡。目前,鑄造廠第二至第四期的遺址已經清理完畢,周圍遺留有許多陶器模型、坩堝、爐墻、銅渣、木炭、壹些小型青銅器和少量大型青銅器。青銅器是二裏頭遺址出土的主要遺物之壹,包括禮器、工具和武器。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5世紀中期)
相當於商代李剛的文化時期。鄭州商城夯土含碳量的測定14年代為公元前1620年,與商湯的建立時間相吻合,但二裏崗文化的下限尚不清楚。二裏崗遺址分為上下兩層。上下青銅器的區別不在於風格,而在於上層比下層更有發展。鄭州出土了很多商代早期的青銅器,因為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二裏崗、白家莊、張寨南街、楊莊、南關外、龔銘路、二七路有重要的墓葬或地窖。壹般分布在商場的南面和東南角。在城市的東北部和西部,也有埋葬青銅器的墓地。在豫北發現了許多早期的商代青銅器。在湖北黃陂盤龍城、安徽嘉善伯崗、江西清江婺城也有重要發現。上述遺址和墓葬中發現的早期商代青銅器多在二裏崗上層。
各地出土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陵、陵、關、、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形陵、鐘鑄盤。早期的器皿相對簡單,但壹套由爵、弦、韻組成的酒器已經廣泛出現。二裏崗上層青銅器形制較為發達,商代青銅禮器體系已經形成。屬於二裏崗下層的青銅器壹般都很薄,而屬於二裏崗上層的壹些青銅器則相當厚。
商代早期的青銅器造型獨特。丁、魏等食器必須壹腳垂直壹耳,視覺上不平衡。鼎、三角架等圓柱形足與器皿腹部呈圓錐形相連,這是因為當時沒有掌握扇芯的鑄造技術。方鼎巨大,容器部分呈方形深鬥狀,與殷墟中的長方形槽形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制繼承了二裏頭的文化風格,法扁而平。流程很窄很長。除了平底青銅棺,還有袖珍足棺。貘、尊、蔔、易等環足器上有+-形大洞,相當於二裏崗上層的,+-形變成了方孔。有的甚至在圈足邊緣留下幾個缺口,鄭州、黃陂盤龍城都出土過這樣的例子。管流斜放在上面的半蓋包,背面有壹個大提手,在這壹期裏還是比較獨特的。都是窄唇高頸高肩,身材也很高。商代早期有兩種帶吊梁的壺:長頸小口、鼓肚小口帶掛甑,有的小口不帶吊梁。商代早期青銅器的主要紋飾是獸面紋,由粗糙的曲線構成,都是變形紋。除了動物的大眼睛是符號外,其他條紋並不具體代表物體的所有部分,裝飾圖案大多是平刻的。壹些主要圖案出現浮雕,二裏崗上層尊、錢的肩部飾有高浮雕祭祀頭像。這個時期的壹個特點就是所有的獸面紋或者其他動物紋都不是以雷紋為基礎的。商代早期的幾何圖案極其簡單,包括壹些粗糙的雷紋、單排或多列串珠紋,也出現了胸釘紋。
商代早期,青銅器上的銘文很少。過去認為個別龜形是文字,其實還是紋飾而非文字。商代早期青銅器的合金成分確定為:銅含量在67.01 ~ 91.99%之間,錫含量在3.48 ~ 13.64%之間,鉛含量在0.1 ~ 24.76%之間,成分不穩定。但高鉛含量使銅液保持良好的流動性,適合商代早期青銅器器壁薄的工藝要求。
商代中期
(65438+公元前5世紀中期-65438+公元前3世紀)
商代李崗文化時期至殷墟文化時期出土了幾批青銅器。這些器物有商代早期的壹些特征,但進化了很多;殷墟青銅器也有壹些特征。典型的有河北槁城臺西下層墓葬出土的壹批青銅器,北京劉家合、平谷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銅器,安徽阜南、肥西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在豫西的靈寶東橋,也出土了。這類器物在殷墟壹期文化中就有發現,如小屯232號墓出土的壹組青銅器,小屯331、333號墓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但在殷墟發現的此類器物並不多,其他地區的壹些比殷墟的更典型、更精致。現在已經沒有像二裏崗或者殷墟這樣的商代大都市生產這種青銅器了。盤庚遷殷前,商賈在選,更早的,在毗河鄉。但在二裏崗期之後、殷墟期之前,這些青銅器是客觀存在的。由於這類青銅器具有由早期向晚期過渡的特點,有的斷於二裏崗期,有的斷於早期殷墟文化。這些青銅器分布廣泛,其制作中心當時並不在殷,所以完全有必要在二裏崗文化期之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之前,畫壹個叫商代中期的階段。商代中期的上限不好確定,下限大概在武定之前。
這壹時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夷、墨。爵尾雖與前期相似,但流量有所放松,壹個圓爵的出現是前所未有的。中空椎足外側出現t型足,底部多向下突出,平底少見。早期雖有寬肩大嘴雕像,但此時這種造型發展很大。像阜南的龍虎像和獸面像這樣厚重雄偉的造型,在商代早期是從未出現過的。這種花瓶造型也是在這壹時期發展起來的,高成的獸面花瓶就是其典型。早期高調甑發展為低比例寬肩的風格,故宮博物院的巨型獸面甑就是其典型。此時,踏板上的+-形和方形孔比早期的要小。鼎與鼎的突出變化是壹耳不再與壹足相對,形成不平衡的形狀,而是三足與雙耳對稱,這將成為未來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是鑄造時吊芯的方法還沒有完全解決,所以空心鼎還是和鼎腹相連。
有兩種類型的裝飾圖案。壹是二裏崗時期畸形動物圖案的改進。原本粗糙的線條變得更細更密,比如平谷的獸面鼎,肥西的獸面和爵。但阜南龍虎尊和伯崗的主要獸面紋已經細化,圈足上的獸面紋仍然保持著早期的結構和風格。第二類是由密集的雷紋和排列整齊的羽毛紋組成的獸面紋的出現。這種動物臉的圖案往往會突出眼睛。如果不是浮雕,頭部和身體沒有明顯區別。這方面的例子,如槁城的蔔和故宮博物院的太,采用了較多的高浮雕配飾,但線條輪廓圓潤,與晚期浮雕輪廓的風格不同。
商代中期青銅器普遍保持不鑄銘文的習慣,但個別器皿發現有制造者本人的家徽,但未發現稱之為曬祖的。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從武定到帝辛。壹般而言,鄒衡的四階段說適用於段遺址文化的考古分期,即第壹階段從盤庚到孝義,第二階段從武定到祖甲,第三階段從新芝到,第四階段從到狄夷。後來的發現,壹般來說,沒有跨越這個界限。而殷墟青銅器分為三個階段,即第壹階段從盤庚到武定,第二階段從祖庚到康定,第三階段從武義到帝辛。此外,還有壹些其他的說法。
從商代晚期到武定晚期,可能接近200年甚至更短,直到帝辛。在這麽長的時期內,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商代晚期早期:這壹時期新出現的器物有方器、器、器等。方形器皿有了很大發展,幾乎所有的酒器都是方形的。在裝飾圖案上,動物形象更為具體,有的甚至有真實感。主紋和地紋區分明顯,地紋往往是細雷紋,與主紋形成強烈對比。主要圖案多為浮雕,款式圓潤銳利。銘文多為壹兩個字,是器物主人的家徽。在造型上,三腳架有了很大的變化,除了通常的樣式之外,還有階梯式的三腳架。方頂是壹個長方形的槽,有粗有短的柱子。蘆葦仍無耳,腹部變淺,最大腹徑上移。貘的形狀發展到細長,喇叭口擴大,大十字的雕孔退化為十字孔,或通透或密不透風。扁體爵大減,圓體爵大行其道。棺材的變化是首次在棺板上看到獸首裝飾。三尺明顯增高。葛出現了,留著胡子,戴著。
2.商代晚期:器物方面,無肩尊、扁體左是新的典型器物,最早見到車馬。大多使用商代晚期的前端器物。這壹時期的裝飾圖案最為發達,藝術裝飾水平達到頂峰。以動物和怪獸為主體的獸面圖案空前發展。裝飾圖案不僅應用在車身上,還應用在壹些看不見的部位的底部。圖案整體風格嚴謹莊重。這壹期,出現了壹篇筆記形式的長文。但不會超過三四個十字。銘文鑄造精美,有家族徽記、祖先祭祀、賞賜、征服等。就鼎的形制而言,除了柱足,還有蹄足;圓丁較多,直耳略向外。簧片最大的變化就是雙耳簧片的迅速流行,基本和前段壹樣,仍然有細長的體喇叭口。爵的變化不大,但還是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後移。獸首裝飾仍可見,包腳棺繼續流行,但器身低而寬,柱飾較粗。戈多有胡子,胡子有壹兩件衣服。
中國青銅器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造型豐富,品種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武器、農具和工具、車馬、家用電器、貨幣、印章等等。單在酒類也有壹個稱號。有角、瓢、杓、尊、壺、杓、方、杓、杓、板等20多種器皿。,每壹件在每個時代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同壹時代同壹器皿的風格也是五顏六色,不同地區的青銅器。從文物鑒定的角度來說,無疑增加了鑒定的難度,反過來也使研究和欣賞更有趣味,青銅器更有吸引力。
即中國青銅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早期,歷時約1600年。這壹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器、兵器和雜器。樂器也主要用於祠堂的祭祀活動。圖為東周早期青銅貓頭鷹頭提梁壺,由終身單身的日本名醫盛誠壹郎的繼承人陸(誌強)執持,日本傳奇古董商阪本五郎經營。這件青銅是私人收藏,根據合法性,青銅是經驗豐富的收藏家最認可的盤子之壹。但青銅器是珍貴的文物,國家制定了壹系列的政策法規對其進行保護,並嚴格控制青銅器的流通。市場上可以合法流通的青銅器大致有兩種:1949之前出土的,流通有序,有明確記載可以證明的青銅器;海外歸來的青銅器。所以青銅器在國內市場壹直不溫不火,多為私下交易,而中國藏家進入國際拍賣圈也不過五年左右。壹般指戰國末期到秦漢末期的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經完全瓦解,鐵制品被廣泛使用。到東漢末年,陶瓷有了很大的發展,日常的青銅器皿進壹步被擠出生活。至於武器、工具等。,這時,鐵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青銅器主要是各種精美的銅鏡,壹般都有各種銘文。此後,除了銅鏡,再無青銅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