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壹個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
壹、第壹單元宇宙環境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正在加深。
宇宙是物質的,是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例如恒星等。;以及星際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的引力和自轉:天體系統
天體的等級體系:地球-月球系統-太陽系-星系-壹般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壹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是地球的宇宙環境,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理由。
太陽系地圖:八大行星根據其結構特征和各自成員的分類(地球的普遍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成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太陽光照是穩定的
地球自身原因: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合適;合適的體積和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巨大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驅動力;生產和生活能源(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材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中太陽活動類型的比較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光球層中黑子的數量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度的標誌,它幹擾了氣候、降水和黑子數量之間的相關性
電離層,影響短波通信,幹擾地球磁場,引發磁暴。
色球耀斑顯示最強的太陽活動;但它們經常壹起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旋轉方向:由東向西;北極是逆時針方向;南極順時針
周期:1恒星日。
晝夜交替的原因與當地時間——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壹,之二
晝夜交替
終止線的意義和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日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終止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交替的周期和意義:1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的經度有不同的當地時間。
自西向東輪換:當地時間東部早,西部晚;每經度15,當地時差為1小時。
地轉偏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第三種現象
南半球的左偏;北半球的右傾;赤道無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的沖刷和泥沙淤積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和交角
旋轉方向:與旋轉方向相同。
公轉軌道:接近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和大概日期
周期:1恒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色和紅色的交角(反映旋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與池交合的立體圖與平面圖;
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要求能畫並能描述。
地軸、終止線、赤道面、黃道面、北回歸線、南北極圈、陽光直射(點)。
赤緯角和地軸傾角之間的關系。
黃紅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的時間分布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律和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南北回歸。
在字裏行間來回移動(線上有直拍;字裏行間有兩個直拍)
黃紅交角的變化會引起五帶範圍的哪些變化?
“圖形的等分”
地球的位置和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方向,近日點的大致位置和公轉速度。
的變化
10,四季和五區的形成
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年變化;
同壹天不同緯度的分布規律:從直指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太陽平分線)遞減
同壹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65438+2月22日左右?)
晝夜長度的年變化:
直指所在半球的白天比夜晚長,緯度越高,白天越長。
直接指向的半球的壹天越來越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北極圈內及周邊有極晝。
65438+2月22日左右,北半球?——最短的白天和最長的黑夜都在北半球的各個緯度,北極圈內和周圍都有極夜。
春秋分?——在全世界分晝夜。
赤道?——壹年四季晝夜等分。
四季劃分:(明顯的中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時間是天文夏季。
天文冬季是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候。
第二單元大氣環境
1、大氣的組成和主要成分的作用,如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氣、臭氧和固體雜質。
低層大氣的組成:比例穩定的潔凈空氣(主要是氧氣和氮氣),不穩定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氧氣——生命活動的必要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溫功能
臭氧——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蒸氣和固體雜質——雲的形成導致了雨;雜質:凝聚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以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流的其他特性與人的關系。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占大氣質量的3/4。水蒸氣和灰塵;不同緯度不壹致的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平流和高空飛行越高;臭氧層的存在
高層大氣中有電離層(無線電通信;太陽活動幹擾短波通信
3.大氣加熱過程
(1)基礎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各種輻射的波長範圍和太陽輻射的本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加熱過程(大氣的熱效應)——太陽加熱地球,地球加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效應:三種形式及其各自的現象(舉例說明)
影響減弱程度的主要原因是太陽高度角(不同緯度減弱程度不同)
地面大氣的隔熱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紅外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長波輻射)
保溫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返回地面。
(插圖和例子——如霜凍發生時間;每日溫差的比較)
保溫的意義:減小溫度的日變幅;保證地球適宜的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和水平運動的原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緯度之間;陸地和海洋之間)
(2)大氣運動的形式:
最簡單的形式:熱循環(圖解和解釋);例子:郊區風;海陸風;季風的主要原因
熱循環的分解: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風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壓力梯度力)
影響風的三種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轉;表面摩擦
風向的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2力風(高空風)-平行。
等壓線處3-力風(實際地面風),北到右,南到左-斜過等壓線,北到右,南到左,註意北半部。
球的實際表面壓力場中某壹點的風向圖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和風區的形成
(1)無旋轉,均勻表面-單循環(熱循環)
(2)旋轉,均勻表面-三圈循環
(3)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度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面7種氣壓和6種風的形成:帶狀分布的理想模式
每個壓力區的潮濕和幹燥條件(低壓和低濕度;高壓幹燥)
各風區的風向和幹濕狀況(信風壹般比較幹燥;西風潮濕)
極地鋒:接近60度,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4)海陸分布對氣壓區和風區的影響:實際地表情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陸地和海洋的溫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7月(夏季)北半球: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65438+10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高低壓
(5)季風環流(註意圖表)
概念理解:它是全球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東亞季風是最典型的。
季風的成因:主要原因——海陸熱力差異(可以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動,越過赤道,右轉為西南風
(或者簡單地說: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運動)
季風的影響:季風的特點:雨熱同期;降水季節變化很大,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及其各自分布區(以秦淮線為界);他們各自的氣候特征
——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天幹燥寒冷;夏季濕熱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
1,極端晝夜範圍= 90°-陽光直射程度。
2.兩點相對高度的公式:相對高度小於(n+1)*垂直間距且大於等於(n+1)*垂直間距。
其中n是輪廓的數量。
3.當地時間:
(1)根據太陽照射形成的時間,例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子午線(位於白天半球的中心)為12。(地球的自轉會改變光照,它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要求:特殊場所分布(如12分、0分或24分、6分、18分)可在任何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取。
(2)圖上計算:
每15度的經度差為1小時(或1度/4分,經度1分/4秒),東部較早(正),西部較晚(負)。
註意:當穿越日期變更線時,日期將增加(向西)和減少(向東)壹天。
(3)公式計算:
(經度A-經度B) *1小時/15度=當地時間A-當地時間B。
註:東經寫成正數,西經寫成負數。正負經度考慮了日期線兩邊的日期差異。
4.時區:
(1)為了方便本地通信,全球經度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其中央子午線的當地時間作為整個時區的* * *時區。
(2)經度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則時區=商。
如果余數大於7.5,則時區=商+1。
5.時區
(1)時區每相差1個時區,時區就相差1個小時,東部早(多),西部晚(少)。
註意:穿越日期線的日期應該增加或減少壹天。
(2)公式計算:
時區A-時區B =時區A-時區B。
註意:東部時區寫成正數,西部時區寫成負數。正數和負數已經考慮了日期線兩邊的日期差異。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是指壹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即當地時間12時的太陽高。
(2)圖上求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接點相比):
90度-某處H=直接點的緯度與某處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提示:可以把北緯寫成正數,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何緯度相比)
A H- B H的絕對值= (A緯度- B緯度)。
註:北緯寫成正數,南緯寫成負數。
延伸閱讀:高中地理答案模板及解題技巧高中地理答案模板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答,答案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直接從背景資料中提取的答案放在前面。在高中地理試題的答案中,強調了試題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影響地理的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重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如果實在沒把握抓不到,就主次問題壹起抓,越多越好。但是要註意盡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不要給閱卷老師留下主次不分,題型不切題的不好印象。註意題目分數。如果高中地理分數高,要註意拓展答題重點。在拓展中,不要頂撞題目,不要出錯。
(2)高中地理答題用詞盡量少而精,註意關鍵詞,註意“不問不答,多問多答,先問先答”的答題規範。但是,如果不確定,又怕錯過知識點。按照目前高中地理綜合題的評分標準,還是多答為好。
(3)高中地理答案盡量具體詳細。如果不確定,可以做壹個適度的模糊處理。比如“舊金山沿海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可以回答為沿海寒流降溫除濕,不需要指定洋流名稱。
(4)高中回答地理問題時盡量使用地理術語。如大氣環流、河流徑流等語言,是衡量考生回答問題是否高質量的重要標準。回答要先定性描述,再具體分析。
(5)高中地理答題的寫作標準是不寫錯別字。潦草不容易讓閱卷老師找到評分點。
高二地理大題解題技巧。
城市(要素)(區域形態)(布局形態)
(1)城市路網問題:
形式:圓形-徑向網格-圓形-徑向
功能:輻射:方便市中心的交通,使市中心成為最易到達的區域。
環城路:縮短城市端點之間的距離,避免將大量的人和車引入市中心,減少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汙染。
(2)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兩大問題:①交通擁堵;②交通環境汙染
解決交通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汙染:①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汙染的技術措施;
(2)廣泛種植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兩種* * *措施)
(3)反城市化:
原因: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了;②農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英美、西歐、日本-北歐(與經濟發展水平的記憶相聯系)
表現:①城市人口向農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區萎縮;
③中小城鎮發展迅速;④農村人口增加。
(4)城市工業區的區位特征及原因:
(1)不斷向城市外圍遷移。
原因: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工業企業汙染環境問題突出。
②傾向於沿主要交通幹線分布。
原因:工業生產活動運輸需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