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高潮:在黃金市場興風作浪

高潮:在黃金市場興風作浪

黃金市場的歷史演變——黃金行業的大變革:從采礦權拍賣到黃金交易所開業——百姓重見“小黃魚”——證明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打造世界名牌——“紫金9999”金錠。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雖然逐漸失去了作為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手段的貨幣職能,但在國際貿易、國際債權債務結算和國際儲備中仍保持著壹定的貨幣特征。

所謂黃金市場,就是決定黃金價格,反映黃金供求關系的壹種特定形式。是壹家以銷售黃金和以黃金為標的物的金融工具為主的交易場所和經營網絡。

回顧世界黃金市場的歷史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福建紫金礦業有限公司..

19世紀初,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金融市場首先出現在倫敦。在倫敦市場,黃金可以自由買賣,金幣可以自由兌換。大部分屬於英聯邦產金國的黃金被運到倫敦集中,再通過貿易運輸到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黃金市場。

1941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放棄金本位,實行外匯管制,規定黃金壹般應出售給官方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國家銀行。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成員國同意以美元為儲備貨幣,本國貨幣與之掛鉤,維持固定匯率制度,而美國則承擔以每盎司35美元的價格兌換黃金的義務,也就是所謂的“黃金兌換制”。由於實行黃金交易所制度,黃金自由交易受到極大限制,倫敦黃金市場封閉1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放松了對黃金的管制,瑞士蘇黎世率先進入國際黃金市場。直到3月1954,英國央行才宣布重開倫敦黃金市場。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美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轉,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動搖,紛紛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迅速下降。1968年3月,“黃金主銀行”被迫解體,七國央行宣布實行“黃金雙價制”,即各國央行仍可按官方價格兌換黃金,但民間黃金交易必須在自由市場進行,價格由供求決定,因此黃金官方價格與市場價格存在差異。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際收入持續惡化,終於在8月1971日宣布停止與外國央行交換黃金,“黃金交換體系”崩潰。1973 165438+10月,巴塞爾會議宣布正式取消“雙重價格制”,不再維持美元和黃金的官方價格,改為自由浮動。從此,黃金直接受供求規律支配,世界黃金市場成為自由交易市場。

隨著官方價格體系的解體,黃金不再扮演貨幣的角色,逐漸恢復壹般商品的地位。與此同時,完全意義上的黃金市場也發展迅速。紐約、芝加哥、香港相繼成為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與倫敦、蘇黎世壹起形成了國際黃金市場的統壹整體,世界各國可以24小時內連續交易。目前,世界上大約有40個黃金市場,遍布四大洲,其中大多數是區域性的。倫敦、蘇黎世、紐約和香港已成為世界四大黃金市場。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黃金的貨幣職能和中國艱苦創業時期,需要用黃金換取外匯,償還債務,極大地促進了國內黃金生產的發展,但同時也形成了黃金由國家高度壟斷,嚴格計劃供應的局面。

解放初期,中國的金銀珠寶市場還是比較活躍的。但在6月5438+0963+10月,根據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家停止供應金銀飾品原料,銀行收購的金銀飾品不再對外銷售。直到9月1982,國內才恢復銷售金飾。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從未開放其黃金市場。國內居民和國外居民都不允許在中國從事黃金交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在我國境內,國家統壹管理黃金的生產和使用,統壹收購和分配。不準以黃金價格交換商品,禁止私下交易和貸款抵押。只有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金融機構才能參與國際黃金市場交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黃金市場開盤的滯後已經與這種情況不相適應。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由於缺乏規範的黃金市場,中國的黃金交易呈現出壟斷流通體系、隨市地下交易、合法與非法私人市場等復雜多樣的形態。黃金市場名義上高度統壹,實際上明暗並存。壟斷交易受國家嚴格控制,影響了黃金市場按價值規律運行,制約了生產者和交易者的積極性;地下活動也違反國家有關經濟政策法規,破壞黃金資源,損害國家利益,應予取締。中國黃金交易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有識之士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黃金市場的開放是必然趨勢。

縱觀世界上現有的黃金市場,按照政府管制的程度,可以分為:自由黃金市場,居民和非居民可以自由買賣,進出口不受限制;受監管的黃金市場,只允許非居民買賣,限制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買賣,禁止進出口的國內黃金市場。根據黃金交易的期限,可以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根據黃金交易的形式,可分為有固定交易場所的有形市場和無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根據黃金交易的範圍,可以分為國際市場和區域市場。

根據國際黃金市場的格局和中國的實際,中國確立了建立黃金市場的目標模式:

國內市場為主,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並行,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並存的區域性黃金市場。它不僅建立了有形的黃金交易所,還允許以無形的方式進行交易;黃金交易所既允許現貨交易,也允許期貨和期權交易;全面放開黃金進口,但適當限制黃金出口;交易者主要是境內機構、居民和非居民

因為中國目前不具備建立黃金市場的必要條件,不可能壹步到位達到黃金市場的目標。因此,中國將遵循先法人、後居民、先現貨、先期貨、先國內、先國外的步驟,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黃金市場的目標模式。具體而言,將實施三步走戰略:

1)準備過渡階段:2002年之前。由於黃金的市場機制和法律保障幾乎是空白,很難立即取消指令性計劃、政府定價和壟斷,但應抓緊建立黃金市場的準備工作,盡快建立黃金交易市場的首選城市,逐步進行有管理的過渡。加快結構調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行業管理,進壹步使收購價格向世界價格靠攏。

2)初步開放階段:2002年進入初步開放階段。根據國際經驗和中國國情,國內黃金供給遠遠不能滿足黃金消費需求,導致非法開采和非法交易盛行。因此,應首先開放國內黃金批發市場,產金企業和用金企業以人民幣進行現貨和遠期現貨交易,限制進口,即法人不針對居民,現貨不針對期貨,國內不針對國外。本期將指令性計劃改為指導性計劃,用政策引導黃金企業入市,而部分產品仍由人民銀行收購。國家的黃金儲備可以直接從黃金企業購買,也可以通過黃金市場購買。

3)全面開放階段:根據初期開放階段的實際進程,力爭在2005年逐步向目標模式邁進。當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時,可以對外開放,可以進行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屆時,上海的黃金市場將由中國主導,而香港的黃金市場將由東南亞主導,與齊飛相抗衡,形成亞洲的黃金中心。

考察中國黃金市場的開放進程,2002年是中國黃金工業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壹年:

1.采礦權拍賣

2002年8月18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國土資源廳組織上饒縣應家次塢金礦采礦權拍賣。這是中國首次黃金采礦權拍賣。

整個拍賣現場氣氛熱烈。幾經周折,民營企業代表南方機械化工公司最終以200萬元的價格中標,成為中國金礦公開拍賣的第壹個中標者。

長期以來,我國的淘金者主要是中央直屬企業和省屬企業。但隨著黃金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黃金市場放開是遲早的事。黃金采礦權拍賣將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黃金產業的發展。

根據2002年3月發布的新的外商投資指導產業目錄,黃金等貴金屬的勘查開采由以前的《禁止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調整為《限制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中國的黃金產業開始謹慎並有條件地向外資開放。雖然本次礦業權拍賣的勝出者是壹家民營企業,但參與競拍的企業中也有港資企業的代表,這也成為本次礦業權拍賣的壹大亮點。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拍賣標誌著中國黃金行業改革的堅冰從上遊被打破。

2.黃金交易所開業

江西拍賣的錘子剛剛落下。2002年10月30日,10,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金交所)在外灘華澳道生銀行原址再次開業。

開業當天,短短兩個半小時,金交所黃金交易量達到540公斤,交易金額4508.655萬元。

壹個多月後,上海黃金交易所運行平穩,交易量逐漸放大。到2002年6月6日,65438+2002年2月6日,金交所的交易量已經達到930公斤,金價基本與國際接軌。

黃金交易所的開放,黃金行業流通領域的開放,將對中國黃金珠寶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黃金珠寶行業是中國黃金的“消費大戶”。2001年,中國270噸黃金消費中,黃金飾品消費占230噸。金交所的開業,讓零售黃金用戶感受到了“壹種真正被松綁的感覺”。在以前的“統購統銷”體制下,黃金生產企業的產品全部賣給中國人民銀行,由其定價。黃金加工企業因無法自主定價,缺乏推廣黃金產品的動力,產品價格競爭導致利潤微薄,無法采用高檔珠寶加工技術。隨著黃金交易所的開放,零售黃金用戶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購買黃金,購買多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另外,金交所的黃金價格直接與國際金價接軌,更加合理公平。商家提取、使用、購買黃金會更加方便。

不過,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國內黃金飾品消費的不斷增加,黃金飾品行業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黃金市場全面放開後,對於黃金加工企業來說,用於黃金飾品生產的計劃黃金將不復存在。以前黃金飾品企業只關註款式和品種,現在要關註從原料開始的全過程,時刻關註交易市場。同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未來將直接向消費者銷售金條和金塊,也將與金店競爭。此外,黃金交易的完全放開也將在行業準入條件放寬後吸引海外資金和企業蜂擁而至,進壹步加劇黃金珠寶行業的競爭。

隨著黃金市場的全面開放,地下黃金交易也將進入合法渠道。雖然官方統計的黃金交易量可能會快速增加,但實際交易量不會有太大變化。

3.行業面臨整合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開業將加速黃金生產企業的整合,強者愈強,弱者被淘汰。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後,人民銀行將放開收購,采取雙軌過渡的方式,為黃金企業確定壹個收購比例,超出比例的產品將進入市場。黃金交易所成熟後,央行將完全停止購買黃金生產商的產品,黃金生產商的所有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後,大型黃金生產商率先取得會員資格,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並可能通過市場競價獲得更高的收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將迫使這些企業加強管理,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壹批優秀的黃金生產企業就會在擴大自身業務的基礎上,迅速擴大規模,樹立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滲透到代理銷售環節。對於壹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沒有直接進場的機會,只能選擇將黃金賣給中國人民銀行,或者由會員代理通過黃金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為了發展黃金市場,鼓勵更多的黃金企業進入市場,央行勢必會參照金交所的交易價格降低收購價;企業壹方面要為冶煉黃金支付大量的冶煉和運輸成本,另壹方面還要向會員支付交易代理費,這將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和風險。因此,黃金市場放開後,壹批中小型黃金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2002年6月5438+10月中旬,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10精煉企業制作金錠。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規定,所有進入市場的黃金都必須送到附近指定的黃金精煉廠制成金錠。這樣,10精煉商自然會形成壟斷資源市場,而其他黃金精煉商將面臨整合吞並的命運。

4.“小黃魚”露臉

金交所開業之初,更多扮演的是商品經營市場的角色,只進行實物交易。大多數黃金買家購買黃金是出於對黃金的需求。要真正讓黃金發揮投資價值,讓金交所成為金融投資市場,還是要放開期貨交易、個人投資等業務。個人投資者將能夠進行實物交易和“紙質”(即黃金存折)交易。還有壹個選擇就是買個“小黃魚”,直接回家。個人投資黃金市場放開後,投資者將可以通過商場的專業櫃臺和銀行購買小金條,用於投資和收藏。

2002年6月27日,俗稱“小黃魚”的165438+小可金條剛剛在“2002北京黃金珠寶展覽會”上亮相,就迎來了個人投資者熱切的詢價。時隔50年,“小黃魚”逐漸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目前,央行正在加緊制定個人投資黃金的細則。

回顧2002年,可以說2002年是黃金行業從上遊開采、中間流通乃至終端個人投資逐漸開放的壹年。

2002年6月30日,10,是中國黃金市場建設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壹天:

中俄道生銀行原址外灘由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備受黃金行業關註,醞釀已久。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盤的短促鑼聲,敲響了中國黃金市場那扇被遺忘已久的大門。短短兩個半小時,金交所黃金交易量達到540公斤,交易金額450865.5萬元。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正式開業,標誌著中國黃金市場真正對外開放。黃金市場的開放將使中國黃金行業的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上海黃金交易所壹開盤,紫金礦業生產的福建名牌產品“9999”金錠就成了上海黃金交易所裏的主角。

紫金礦業網站()對紫金礦業參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做了如下報道:

“今天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的第壹天。我

公司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由於長途交易的限制未能搶到前十的交易,但在99.99%的黃金交易中,我公司的交易量優勢非常明顯。日交易量190公斤,占金交所99.99%黃金總交易量(總交易量352公斤)的近53.98%。"

因為中國的黃金市場在幾十年後剛剛復蘇,市場交易中出現了壹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例如黃金的等級和價格不匹配,但市場的不完善並沒有影響紫金對其產品生產和營銷戰略的決心。對此,紫金礦業網站做了如下報道:

“在整個交易中,出現了壹個奇怪的現象。99.95%黃金成交均價為83.58元/克,比99.99%黃金高出83.447元/克。早盤99.95%黃金的成交量壹度大於99.99%黃金0.133元/克。因為99.99%黃金和99.95%黃金的成交價差不多,所以下午99.99%黃金的購買量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可以推測,大部分買家(珠寶商)最初選擇購買99.95%的黃金作為珠寶原料是出於價格原因,所以壹直活躍在99.95%黃金的交易市場。當他們得知99.99%黃金的價格接近99.95%黃金時,他們壹哄而起,開始買入99.99%的黃金。

面對這種現象,股份公司領導表示,無論今後是否會再次出現這種反差,我公司都將堅持生產和銷售99.99%的黃金。"

紫金礦業的網站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開盤後的第二天跟蹤了該公司的銷售情況: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市後的第二天,我們公司依然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昨天交易190公斤,今天繼續交易57公斤,占金交所總成交量的51.818%;在99.99%的黃金交易中,占總交易額的83.36%。金交所今日總成交量為110 kg,其中99.99%的黃金成交66 kg,成交均價83.90元/克;99.95%黃金成交44公斤,成交均價83.64元/克。兩個交易品種的成交均價差為0.26元/克。今天上午,美國黃金信息網公布的‘人民幣兌換價’為84.05438+0元/克。可以說,金交所的交易價格已經逐漸接近國際價格。

從成交量來看,今日金交所的交易人氣明顯比昨日清淡,但99.99%黃金和99.95%黃金的成交均價卻比昨日高。很明顯,買賣雙方的交易重點已經從昨天的交易量轉移到交易價格上了。今日交易分析顯示,99.99%黃金的交易價格與99.95%黃金的交易價格已經拉開了壹定的距離,我公司期望在交易價格的波動調整下,這壹距離能夠進壹步提升至合理的價值差。"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兩種需求,壹是為了活得更舒服,二是為了有所成就。世界經濟生活的發展表明,前者已經轉化為名牌消費;後者已經轉化為創立知名品牌。商界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名牌的創造者,最成功的企業是那些享譽全球的企業。壹個經濟學家說:“妳想證明妳的成功嗎?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創立壹個世界名牌。”

市場經濟實際上是名牌經濟,企業發展只有壹條路,那就是創造和發展名牌。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除了高質量的產品和獨特的品牌外,還必須有較大的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作為實力基礎,才能保證較高的市場份額,從而產生規模經濟效應。

很多人認為黃金行業是皇帝的女兒,只要能出黃金就能掙錢。但紫金礦業在創業之初,就樹立了強烈的品牌意識和“以質量打造品牌,以標準認證保證質量”的紫金品牌戰略。

紫金領導層認為,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黃金企業將與其他企業面臨同樣的市場。隨著黃金市場的開放和新的黃金管理體制的逐步建立,黃金企業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黃金走向市場,首先黃金企業必須走向市場,這就要求黃金企業建立適應市場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為此,紫金先後進行了三次企業改制,特別是2000年9月的第二次企業改制,完成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民營資本進入企業。2001,11 10月,加拿大大使館和澳大利亞大使館的官員帶領兩國礦業公司代表考察紫金,並表示紫金礦業走在了市場經濟的前面,是國外黃金企業尋找合作夥伴的首選。

此外,紫金人認為,品質、品牌、營銷是任何商品非常重要的三個環節。紫金在這三個環節做了很多工作。

2002年6月23日,65438+2月23日,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先後獲得中國方圓認證委員會頒發的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96國際標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同行業首家通過ISO14001:96國際標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填補了福建省和國內空白,進壹步提升和鞏固了紫金黃金的品牌地位。

從默默無聞到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確認的10家合格黃金精煉廠之壹,紫金礦業活躍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活動中,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領導者。紫金黃金的品牌之路是壹條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道路。

1)1999,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研發的無氰高溫高壓解吸電積設備成功運行,“紫金”金錠成為福建省人民銀行指定免檢產品,紫金黃金在福建省受到海內外用戶的青睞。同時,紫金礦業冶煉廠引進了ISO9000黃金冶煉生產質量保證體系。

2)2000年6月5438+2月,紫金金錠生產線通過中國方圓認證委員會ISO9002:1994認證,金錠產品通過國家標準Au-1質量認證,成為國內唯壹率先通過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雙認證”的黃金企業。

3)2006 54 38+0年,隨著國內黃金市場開放的臨近,紫金黃金憑借其高純度的品質和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順利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評估,成為首批能夠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標準金錠認證的企業,“紫金”金錠獲準直接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

4)2002年初,紫金黃金冶煉廠結合ISO9000轉換為2000版的契機,引進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實施了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壹體化國際標準認證。2002年2月,“紫金”Au-1金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首款金錠產品成為福建同類產品之首。按照國際慣例,通過ISO9000認證是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通過ISO14000認證則是給企業產品壹張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由此,紫金黃金進入了與國際接軌的快車道。

5)福建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於2002年5月工業化生產金鹽產品,已生產六批金鹽產品。作為壹種廣泛應用於電鍍、電鑄、電子、工藝產品的精細化工產品,目前國內金鹽年需求量達到10噸(相當於黃金計量)。但由於國內的金鹽達不到國外生產的水平(BS5658-1979),只能從瑞典進口,每年需要支付6543.8+04億元外匯。紫金礦業成功填補了這壹空白,紫金的金鹽產品可以替代進口。

6)2002年底,紫金礦業突破了高純金99.999-的提煉工藝。

7)2003年,紫金山金礦進壹步開展標準化管理,引入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OHSAS18001員工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等“三位壹體”管理體系,制定並發布了壹體化管理手冊和49個程序文件。紫金冶煉繼續鞏固和提升質量樹品牌成果,制定嚴於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質量內控標準,嚴格控制產品重量、細度和外觀,對關鍵工序進行重點質量控制,進壹步鞏固紫金金錠的聲譽和品牌。同時,紫金也積極申請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認證的前期工作。紫金實驗室按照ISO/IEC17025-1999完成了質量體系的翻譯,緊跟國際實驗室認可的發展步伐,持續有效運行。紫金實驗室還與長春國家金銀質檢中心的金錠和內蒙古幹坤金銀精煉公司的實驗室進行了“室間比對”。結果表明,紫金實驗室主持的主要項目檢測質量穩定。

2003年,紫金礦業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全國第二批“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被福建省授予“2001 ~ 2002年度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為了應對中國黃金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國內黃金市場開放前景日益明朗,國內黃金收購價格與國際市場逐漸趨同,黃金價格隨國際價格靈活變動的趨勢,紫金礦業於2002年成立了銷售信息部,對黃金價格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預測,以分散價格風險,抓住銷售機會。紫金任命公司壹名副總經理負責黃金市場的銷售。經過壹年多的經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企業贏得了數千萬元的利潤。

如果說,紫金金錠品牌的建立和紫金黃金冶煉廠入圍上海黃金交易所十大黃金精煉廠,為紫金獲得了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通行證,那麽,紫金黃金市場意識的建立和紫金企業聲譽的樹立,則為紫金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引領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紫金人壹再強調,自己姓“礦”,不姓“金”。他們說,從他們公司的名字就很清楚,他們是“礦業公司”,不是“黃金公司”。紫金人不僅做黃金,還做有色金屬礦。現在除了黃金,他們還做銅鐵,可能的話還會做鋁土礦。

目前,紫金礦業除了黃金還銷售陰極銅。根據該公司的營銷信息,紫金礦業於2002年6月開始銷售陰極銅。到2003年,紫金礦業生產陰極銅839噸,銷售收入1488萬元。

據《中國有色金屬經濟參考》報道,2003年全球銅需求將保持強勁勢頭,銅價平均上漲6.2%,至每磅75美分,而中國仍保持著全球銅產業的亮點,對銅的需求將繼續增長。據國家統計部門最新報告,2002年,中國銅消費量達250萬噸,占世界銅總量1520萬噸的16.4%,超過美國,居世界第壹。然而,中國銅精礦等原材料的持續短缺將是制約國內銅生產的瓶頸。壹方面是銅需求帶來的市場機遇,另壹方面是國內銅資源短缺面臨的挑戰。紫金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從2002年底到2003年第壹季度,除亞洲以外,世界大部分地區對精煉銅的需求都不景氣。據估計,2003年全球精銅需求將增長4%,這主要是由亞洲推動的。近兩年來,由於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銅需求保持了15%以上的年消費量,成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同時,由於社會庫存下降較多,國際銅價再次反彈,國內銅價也大幅上漲,這是好事。

2003年第壹季度,中國銅資源增加72.53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3月份資源增加25.45萬噸,同比減少1.3%。進口銅365,438+0.65,438+0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9.3%;同期,國內經濟整體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高增長態勢,增速超過9%,大部分銅消費產品也大幅增長,從而帶動銅的消費量接近30萬噸,增幅達23%。4月份銅消費量為365438+萬噸,比2002年同期增長15%。4-4月累計消費銅165438+萬噸,同比增長25%。總的來說,2003年前4個月銅市需求明顯不足,缺口主要靠庫存解決。據統計,近10年來,中國精煉銅消費量的平均增長率是世界的2.4倍。近兩年年均增長35萬噸,從2000年的消費量654.38+0.8萬噸到2002年的250萬噸,增長38.9%。主要消費領域集中在發電項目和建築項目,如國內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汽車工業和電網改造。

面對這壹巨大的市場機遇,在中國黃金行業異軍突起、成績斐然的紫金人再次展現了他們的市場意識,他們決定通過延長資源鏈來延長企業的產業鏈。目前,紫金礦業正在加大生物提銅技術的產業化力度,加緊開發紫金山銅礦,加緊研究生物提銅的壹些技術問題,進壹步提高企業陰極銅的質量。

紫金礦業領導表示,隨著黃金市場的放開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紫金礦業與其他黃金企業壹樣,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不過,他們認為,中國黃金行業需要向國際市場“過渡”。在這個過渡期,企業要進壹步理清思路,選擇好自己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戰略,為黃金市場的全面開放做好最充分的準備。紫金礦業希望加強與同行的聯系與合作,實現平穩過渡。

未雨綢繆,用心幫忙。

  • 上一篇:豐都古村在哪裏?
  • 下一篇:鼻煙壺收藏與鑒賞的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