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魯迅的藤野先生全文

魯迅的藤野先生全文

作品原文

藤野先生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壹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壹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實在標致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裏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壹轉;倘在上午,裏面的幾間洋房裏倒也還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壹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

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壹處驛站,寫道:日暮裏。

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

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臺是壹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

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壹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

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壹個客店裏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

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

飯食也不壞。

但壹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裏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他說。

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於,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

於是搬到別壹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

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學。

其時進來的是壹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壹疊大大小小的書。

壹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後來有幾個人笑起來了。

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壹門學問的著作。

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壹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

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壹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壹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壹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

這了壹長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後來有壹篇論文在本校的雜誌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妳能抄下來麽?”他問。

“可以抄壹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壹星期要送給他看壹回。

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壹驚,同時也感到壹種不安和感激。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部壹壹訂正。

這樣壹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

還記得有壹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裏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壹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妳看,妳將這條應管移了壹點位置了。

──自然,這樣壹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本是美術,實物是那麽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

現在我給妳改好了,以後妳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裏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裏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壹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壹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

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壹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妳不肯解剖屍體。

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

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麽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吧息道,“總要看壹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麽壹回事呢?”

有壹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裏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

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壹通,並沒有帶走。

但他們壹走,郵差就送到壹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壹句是:“ 妳改悔罷!”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

其時正值日俄戰爭,托老先生便寫了壹封信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壹句。

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裏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

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午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

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壹件事。

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壹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壹個圈。

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無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壹同去詰責幹事托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

終於這流言消滅了,幹事卻又竭力運動,要收回那壹封匿名信去。

結末是我便將這托爾斯泰式的信退還了他們。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

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壹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

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壹群中國人;在講堂裏的還有壹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壹片都有的,但在我,這壹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此後回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臺。

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

”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耍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淒然,便說了壹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麽大幫助。

”他嘆息說。

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裏去,交給我壹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

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我離開仙合之後,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

經過的年月壹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壹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壹封信和壹張照片。

從他那壹面看起來,是壹去之後,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壹個。

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

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壹口叫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

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壹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壹九二六年)

擴展資料: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贊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壹壹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起來革命;從而激勵自己要永遠不忘革命的初衷,決心同封建及帝國主義勢力鬥爭到底。

文章壹開頭就寫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接著寫去仙臺醫學專門學校,這是此文的主體,著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的思想變化原因。

這部分在寫藤野先生之前,敘述了從東京去仙臺的途中所見以及在仙臺醫專所受的優待。

最後“從離開仙臺之後”到結尾,寫出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以及藤野先生給魯迅的激勵和鞭策。

魯迅回國以後,之所以沒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這是“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也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

”這裏透露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後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的失望和不滿,從而也覺得無法報答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期望,含蓄的筆調更加強了文章思想的深度。

接著寫對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懷念:我“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壹個”。

在對藤野先生的評價後,魯迅先生更進壹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正因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乃是對中國人民的關心,所以魯迅懷著深深的敬意贊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對比手法

如寫作者滿懷愛國 *** 尋求救國的道路,而“清國學生”則過著飽食終日、白天逛公園、晚上跳舞的無意義生活,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又如“清國留學生”是中國人,對祖國的前途漠不關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卻熱望把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這二者也形成鮮明的對比,還有以學生會幹事為代表的日本“愛國青年”妄自尊大,仗勢欺人,而藤野先生卻毫無民族偏見,對弱國留學生熱心教誨,關懷備至,形成了強烈對照。

再有作者離鄉背井,刻苦學習,尋求救國道路,日本仙臺醫專學生會幹事造謠生事,損害國家榮譽,也形成強烈對照,這些等等對比手法的運用,都有力地襯托了藤野先生的偉大性格和作者高度的愛國主義思想,豐富和深化了主題思想。

白描手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

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 上一篇:2014冬季長沙旅遊攻略
  • 下一篇:龍燈的表現形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