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黃君璧的藝術成就

黃君璧的藝術成就

黃君璧是臺灣地區的重量級畫家,也是中國現代畫壇上長壽、多產、著名和有影響的畫家。他早年確實學過西畫,有些作品(如畫雲畫水)在構圖、用光等方面也吸收了壹些西畫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力還是國畫——從17歲開始,師從廣東著名畫家李堯平學習中國畫,到26歲時,與李堯平等人組織桂海合作社,弘揚國畫(兩年後擴大為國畫研究會)。此後,他與潘誌忠、趙昊、陸震寰、陸子舒等歷代畫家壹起切磋,潛心研究古代傳統。其間結識了著名收藏家何立夫、何冠武、黃等。,能夠觀看和臨摹歷代名作。

1926年,遊滬,結識黃、、等著名的海洋傳統學派。1929年,他與張大千訂婚,同樣出於對傳統繪畫的興趣。

1947年(50歲)在上海展出抗戰時期的作品。藝術史學家於建華寫道:“我的朋友黃君璧出生在廣東,沒有嶺南畫派的習慣...他的山水,從龔半千的厚重,從石療的飄逸,從石到石的奇幻,都取決於舒天石場的高低。文章稱贊的目的是強調黃君璧有傳統功夫,不同於“折中中西”的嶺南派。有趣的是,廣東畫家王對同壹個展覽表達了另壹種印象。他將與古人相提並論,說黃的壹些作品“有時令人感到奇異”,例如黃的“習慣於繪畫的雲滲透到了風景照片的雲中”。王批評借鑒西洋畫,不夠傳統。從這兩種不同的印象和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在50歲以前的藝術特點:以傳統為主,適當借鑒西洋畫,整體上保持傳統風格。50歲以後,他繼續堅持這條路線。

黃君璧不僅刻苦學習古人,而且註重向自然學習。到過江南的羅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華山、黃山、峨眉山、雲南石林等地。抗戰時期,他住在嘉陵江畔,早晚觀賞巴蜀的秀美山川,與張大千暢遊峨眉、青城、劍閣,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在壹幅名為《巖谷中的叢林》的畫中寫道:“我到峨眉山旅遊,樹木的形狀早晚不同,風雨無阻的狀態也不壹樣,連綿不絕,於是我心中有所悟。”到臺灣後,他經常在阿裏山看雲海,甚至遊遍了亞洲、歐洲、美國、非洲、南美洲。直到87歲,他還遊覽了美國大峽谷,現場寫生。正是不斷模仿的結果,黃君璧的作品才因為大量的接近古代而不是把古代混為壹談而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和鮮明的個性。90歲時,他在《白畫論》壹書的序言中寫道:“學藝術,無非是博采眾長,師法於心,師法自然。師以古人為師,師以己為師,師以自然為師。”這是畫家的親身經歷所證明的,尤其難能可貴。

黃君璧的風景畫,尤其是他晚年的風景畫,盡管描繪的是雲海和瀑布的壯麗景色,卻表現出壹種平和寧靜的感覺。老畫家雖然聲望很高,生活在大都市,但壹直保持著淡然的心態。這正如他的題畫詩所描述的:“我壹生愛寫雲山,我潑墨自展顏。我和昌松壹樣,風毀雨搖。”臺灣畫壇稱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為“跨海三傑”。溥心畬喜歡用草書在熟紙上寫生,被認為是“京派”和“小北宗”的代表。但他的情趣全是文人的,詩意的,能集精致與逸於壹體,可謂“北體南魂”。張大千師法古人幾十年,學會了山水畫中的十八般“武功”(傅申瑜)。晚年創作了具有現代抽象品格、充滿中國風的潑墨,可以說是從古到今的頓悟,瑰麗奇幻,震撼世界。與蒲松齡、張相比,沈穩樸實,始終以踏實的態度、包容古今的奮鬥、拙樸的筆墨風格自立於藝術之林;晚年大量的雲海飛瀑作品,表達了個人徜徉尋幽、雲影的意味,同時又貼近了現代都市受眾的審美訴求,形成了雅俗共賞、文人情懷與大眾趣味相結合的黃風格。黃君璧出生在廣東南海的壹個普通家庭,他的成功主要靠個人的艱苦奮鬥。他沒有溥心畬的“老王孫”情結和壹個名人的風範,也沒有張大千的浪漫和崇高精神。即使是在他享有盛名的晚年,他也始終保持著守時、節儉、簡樸、善待他人的生活態度,以及嚴於律己、勤於修身、誨人不倦的精神。古人說“畫如其人”,我卻信!

黃君璧擅長詩歌、書法和繪畫,而繪畫也可用於山水、人物和花鳥。他是壹個全面的畫家。相比較而言,他的人物畫最少,看到的都是古代服飾,如文人、仕女、鐘馗、羅漢、鞍馬人物等。所有同色的傳統畫法,包括工筆、寫意、精致線描,都顯示出深厚的功力。花鳥、動物作品較為常見,其中不乏工筆作品,著色精細,色彩艷麗,接近宋元。有評論者形容他們“深刻、溫柔、單純”;也有兼職寫作、粗筆大寫的作品,古樸凝重,堪比畫家的山水畫。黃君璧還擅長畫獅、虎、貓、猴、雞、狗的屬相。為了刻畫動物的真實面貌,他有時會適當地添加明暗。黃的綜合繪畫能力,被評論界評價為“無所不能”,真的很準。

由於政治環境的原因,在臺灣生活的黃君璧再也沒有回過大陸。晚年想家,懷念青年時代的生活場景,於是故裏、江南煙雨、巴蜀風光相繼入畫,畫面不足以抒寫心情,繼續以詩、跋來表達。

1974(77歲)他花了壹個月的時間寫了《洛甫圖卷》,作畫後寫了很多詩。第二個是這樣記載的:“我很早就去非雲參觀紅松,那時我還年輕。然後在朱妍變之前,我羞於見馬姑玉女山”,“老人在峰頂上進行了壹次青春之旅,回望塵埃五十年。洞府雲深,朱寶橋下瀑爭流。”詩後附言曰:“亂世,山川名勝,遊人夢縈。到了這個年紀,七十年還剩七年。不敢有思想代代相傳,鄉愁不可少。杜門·謝可在壹月的早晚都很窮,直到這時他才完成了這幅畫。後來者應該知道在海外生活到很晚的感受和故土的滄桑。“這種懷舊的思想和‘海外生活晚,故鄉滄桑’的慨嘆,令人唏噓。

《黃君璧的畫》在中國大陸的出版發行,可以看作是黃君璧藝術靈魂的回歸故鄉。如果妳知道,妳應該微笑。

  • 上一篇:中考作文範文高分!(可供復制)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代代相傳的民間技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