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1919),五四運動給玉山帶來了反封建思想,黃家思離開玉山到南昌小學讀書。
民國十年春(1921),順利考入南開中學初中二年級,師從曹禺等人。
民國十四年(1925)“五卅”慘案爆發,他和同學們義憤填膺,打破謝赫禁令,走上街頭示威。
民國十七年(1928),黃家思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民國19年(1930)取得燕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民國二十壹年(1932),日軍向長城古北口挺進。他加入協和醫療隊,奔赴熱河前線。
民國二十二年(1933)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民國二十四年(1935)來到上海,在國立上海醫學院任教。
民國二十六年(1937)任上海醫學院主治醫師。同年“八·壹三事變”發生,他勇敢地擔起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隊副隊長的責任,前往無錫籌建傷兵醫院。上海淪陷後,他不甘做亡國奴,決定告別妻兒,只身隨醫生輾轉昆明、重慶,苦苦辦學。民國二十八年(1939)晉升為外科講師。1940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清華大學官費赴美留學,是20個名額中唯壹的醫學專業留學生。
民國三十年(1941),黃家思來到密歇根大學,師從歐美胸外科專業化創始人約翰·亞歷山大。他基礎紮實,在導師的指導下很快掌握了胸外科技術。
民國三十二年(1943)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學習胸外科,取得美國外科醫生和外科碩士兩個證書。他是美國胸外科學會的創始會員,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和國際外科學會會員,被列入美國《名人錄》。在美期間,他還擔任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會主席,每兩周組織壹次中國建設研討會,立誌學藝報效祖國。民國三十四年(1945),德日法西斯相繼覆滅。不畏美國的優厚待遇,帶著美國外科醫生和外科碩士兩個證書回到祖國,立誌為中國胸外科事業闖出壹條路來。他迫不及待地想乘坐太平洋上第壹架美國運輸機回國。經過三天三夜的顛簸飛行,我在印度轉機的時候行李丟了,但是我完好無損的帶回了壹整套胸部手術的儀器設備。回國後在上海醫學院任教授。到了上海,在上海醫學院任教,同時在附屬中山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第壹醫院(現華山醫院)從事胸外科的創建工作。不久後又進行了肺結核、肺部化膿性感染、食管腫瘤、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等胸外科手術。還幫助城中療養院(現上海市第壹肺科醫院)、國防醫學院(現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進行胸外科手術。當時很多人勸他聯合創業,增加收入。他笑著說:“我有興趣做壹個好老師,壹個好胸外科醫生。”他利用帶回國內的手術器械,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各種類型的肺切除術、食管切除術、動脈導管結紮術、心包切除術。解放後不久,他被評為民主教授,參加了陳毅市長召開的座談會,並當選為上海紅十字醫院工會主席和上海醫療工會副主席。同時受聘為上海醫學院臨時管理委員會委員。
65438-0950,參加全國衛生大會和中國全會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同年冬,朝鮮戰爭逼近鴨綠江。率先報名參加上海抗美援朝誌願醫療外科隊,赴東北前線任隊長、二隊長。年底,他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1年任上海抗美援朝第壹批誌願醫療行動總隊長,帶領320人赴東北救治傷員誌願軍,受到中央領導表揚。他在國內首次報道了食管胃吻合術,擴大了根治範圍,降低了手術死亡率。1952,上海醫學院重組,更名為上海第壹醫學院。他被任命為中山醫院副院長和院長。除了繁忙的行政工作和社會活動,黃院長始終堅持教學和醫療工作。他主管教學和科研,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吸收蘇聯專家有益的科學管理經驗,進行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的科研工作,提倡“三基三嚴”,成績顯著。他不僅在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建立了胸心外科,還幫助原國防醫學院(現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中美醫院、城中醫院(現上海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開展胸外科手術。他創辦的胸外科也發展到96張床位,成為提供醫療服務、開展臨床研究、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65438年至0953年,黃院長在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中成績顯著。肺結核發病率逐漸下降,肺癌病例相對增加,而肺癌早期易誤診為結核或炎癥。他還呼籲重視肺癌的早期診斷,並親自開展氣管、支氣管外科的動物實驗研究。
65438-0955,黃家思受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系委員。
1956年,黃家思參與制定了12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同年,他總結了用外科瘺管療法和切除療法治療1376例肺結核的經驗,並組織上海胸外科醫生進行學術交流,加以推廣和提高。他還致信衛生部,提出肺癌早診早治,並建議聯合上海醫學院、上海第二醫學院、南洋醫院成立上海胸科醫院。他建立了中國第壹家心胸外科專科醫院——上海胸科醫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65438-0957年,黃家思創辦了中國第壹家胸外科專科醫院——上海胸科醫院,並任胸外科院長、主任。組織上海胸外科醫生總結了1000余例全肺切除術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經驗,建立了全肺切除術的操作常規,提出了肺癌早期診治的建議。65438-0958年調任北京,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同時,他還是國家科委醫學組副組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主任委員。黃家思調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除了全面領導醫學科學院下屬的4家醫院、10多個研究所外,他和壹些專家提出,利用醫學科學院在人才、設備、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建立高水平的醫學院。中央批準了這個建議,任命他為校長,籌建中國醫科大學。他以巨大的勇氣和魄力,依靠全體教職員工,不到半年就迎來了第壹批8年制醫學生。從師資、設備、校園建設到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他親自主持解決。
65438年至0960年,他首先研究了心臟外科的支氣管成形術和心肺轉流術,並結合當時的條件,改進了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的切斷縫合方法。這些都對當時中國胸外科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
1963,醫科大學教學樓落成。中國醫科大學有27個教研室,212名專任教師。他基本上將老協和的良好辦學經驗融入到中國醫科大學的教育中,如:嚴格招生,註重學生基礎知識、自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臨床教學中設立導師制,註重基本功訓練,使今天的協和醫科大學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壹流大學。粉碎“四人幫”後,他重新參加了醫學科學院和醫科大學的整頓和恢復工作,準備把5個研究所從邊遠山區搬回來,恢復已解散的醫科大學。
65438-0965年在協和醫院完成了首例針麻下胸外科手術,後又在針麻下完成了高難度的側切口全肺切除術。此外,他還為各地培養了大批胸外科專業人才,建立和發展了胸外科專業隊伍,奠定了我國胸心外科事業的基石。1971年,黃家思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從幹校回到北京,參加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以來的工作總結。鑒於教育的停滯和人才的短缺,他冒著“復舊協和”和“困擾八年制醫學”的罪名,向總理提議,讓已經分配到西北的醫科大學大三學生回醫科大學重建,得到了總理的支持。
1973至1974,赴日內瓦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並就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成就和現狀作了報告。
65438-0976主持武漢市外科編輯會議。
1977,周總理逝世壹周年,黃家思含淚將自己寫的270萬字的《手術》寄給出版社。這本黑板書分了兩卷,外科學的知識大大豐富了。
1979年,在美國醫學會第75屆醫學教育大會上,黃嘉思獲得世界傑出醫學教育家榮譽獎。同年回到密歇根大學看望導師亞歷山大教授的妻子,並接受了1952由他頒發的美國胸外科專家委員會創始成員證書。
從65438到0982,黃佳思因為動脈硬化和下肢缺血導致間歇性跛行。在檢查醫院醞釀的治療方案期間,他壹直堅持工作。
65438年至0983年退居二線,組織編寫外科學第四版——黃家思外科學。
1984他不顧病後的虛弱,埋頭工作。他主編的《外科學》需要大量充實,第二版將成為壹部大型外科參考書。他夜以繼日地查閱文獻,先把胸傷壹章寫成藍本,5月政協會議期間召開《外科》編委會討論第四版的編寫方案。65438年5月3日在政協參加會議,65438年5月4日主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會。在去開會的路上,他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