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黃金十年的經濟建設

黃金十年的經濟建設

1930-1936期間,工業板塊增速達到8-9%。雖然估計有這樣的增長速度,但是增長的起點很低。民國40年,整個工業部門在國內生產中的比重基本保持不變。

顯著的工業增長分別是電力工業和煤炭工業。在農業方面,也有三項鄉村建設政策,即鄉村自治、合作社和平民教育,這些政策壹直是外資被動享有的。在這個階段,中國經濟在官僚資本和私人資本化的過程中有很多弊端,但是隨著輕工業的逐步形成,中國的現代工業化正在初具規模。

1933年,我國工廠、手工業、礦業和公用事業的產量僅占國內凈產值的10.5%。手工業生產占工業部門的67.8%;工廠占20.9%;采礦占7.0%;公共事業占4.3%。在估計的46 965 438+0 000非農業勞動人口中,65 438+0 265 438+0 300人(25.9%)從事手工業,65 438+0 5438+0 300人(2.4%)在工廠工作,770 000人(65 438+0.6%)在礦山工作。

黃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工業產值發展趨勢的分析,指出60年代初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工業發展的總趨勢是在跌宕起伏中繼續發展,並於1936達到了近代史上的最好水平。例如針織、絲織、染織、印染、毛紡等輕工業。起源於1920s,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壹批新興產業,如電器工業、電機工業、染料工業、酒精工業、酸堿工業等。,也促進了工業部門的結構調整。此外,產品種類增多,少量國貨開始替代進口洋貨。其次,工業區域的分布也在擴大,工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建國後的十年間,我國重工業建設主要集中在國防工業上。具體工作由資源委員會進行。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於6月165438+10月1935(4月1935更名為資源委員會),主席為、翁,其他成員包括著名學者胡適、丁文江、楊振聲、、吳鼎昌、張家鰲、陶、範瑞、吳、劉洪生、範瑞。這些人主要主持了1930時期的中國現代化。這個機構和這些學者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1935年4月,國防設計委員會與兵工部資源司合並,更名為“資源委員會”,隸屬軍委。資源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與國防有關的工礦企業。1936年3月,根據國防需要和可能的經濟能力,資源委員會擬定了重工業建設計劃,計劃用三年時間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內陸地區建設與國防需要直接相關的重工業和礦業,充實我國冶金、燃料、化學、機械、電器工業的基礎。但由於腐敗、資金短缺和戰爭破壞,大部分重工業成了紙上談兵,無法實施。

由於國民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上述重工業和廠礦已有少部分建成投產,而大部分處於籌備階段。冶金工業已建成湖南茶陵鐵廠、湖北嶺鄉鐵礦、江西鎢鐵廠、四川彭縣銅礦、湖北大冶銅礦、中央銅冶煉廠陽信銅礦、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雲南錫礦、青海金礦、四川金礦。燃料行業有江西高坑煤礦、湖南天河煤礦、湘潭煤礦、河南蔚縣煤礦、四川八仙油礦、大仙油礦。在化學工業中,有合成氨廠和無水酒精廠;還有中央機器廠、湖南湘潭飛機發動機廠、中央電器廠、中央無線電機廠、中央電瓷廠、四川長壽水電廠等等。

1937年,這些工廠的產量為:鋼3萬噸,電1.533萬千瓦時,煤2萬噸,潔凈鎢砂1.2萬噸,銻1.46萬噸,精銅9噸,鐵砂0.63噸,電報425臺。

這些廠礦的建成投產,奠定了戰時國防工業的基礎。因為資源委員會興辦的這些廠礦,大多是當時國內並不存在或非常缺乏的行業,很多都與國防建設密切相關,如鋼鐵工業、飛機制造業、電工電料工業、化學工業、鎢、銻等礦業。

抗戰開始後,資源委員會興辦的許多重工業機器設備搬遷到大後方,成為當地工業生產的骨幹企業,提高了大後方的工業水平,繼續為直接支援抗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但在此期間,建於清末的漢陽鋼鐵廠年產量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穩定在5萬噸。該廠於1925停產,在國民政府統治的十余年間從未恢復生產,引發爭議。但也有評論指出,漢陽鋼鐵廠從1925至今十余年未復產,可能與其從1904長期向日資借款,被日資侵占有關。此外,民國時期中國煉鋼水平極其落後,壹戰後國際鋼價下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原本是中國國民黨的建黨綱領之壹。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就將“均地權”的內容列入同盟會的綱領。北伐戰爭後,國民黨公布了農村政策:“健全農村組織,整理耕地,制定最高地租法,改善農民生活。它的城市政策是“頒布勞動法和工廠保護童工和女工”。“1926 10,北伐進入湘鄂情期間,國民黨為了發動農民支援北伐,在廣州召開了有大批左派參加的聯席會議,通過了《最近政綱》,規定“佃農減租百分之二十五”,減輕農民負擔,統稱“二五計劃”。1927年5月,國民政府頒布了《佃農保護法》,規定“佃農不得繳納超過所租土地收成的百分之四十”,“佃農除向地主繳納租金外,應取消壹切苛捐雜稅”,“佃農應有權永久出租耕地”。而真正實行“減租25年”的只有浙江省,租客的實際收入遠大於房東。因此從壹開始就遭到城鄉地主的強烈反對,最後浙江省政府被迫取消減租辦法,但大部分省份連壹個裝腔作勢的減租條款都沒有。

總之,由於阻力很大,國民政府在平均地權的措施上先天不足。立即停止實施,幾乎沒有任何成果。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復興農業是這壹時期國民政府響亮的口號。其目的不僅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而且是為了消除中國* * *產黨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的影響。政府建立了壹系列農業結構,如農村復興委員會,由常務委員會領導。政府對農村財政進行救濟,減免部分農業產品稅,並對進口糧食征稅;建立農業實驗室,指導農業生產,開辟農業推廣領域。還成立了治理黃河、淮河、長江和太湖的水利委員會,修建水利工程。盡管國民政府為農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挽救農村經濟的措施實際效果有限,幾乎是空中樓閣,政策基本可以視為破產。

有評論指出,建國整整十年間,中國長期處於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地方基層治理仍依賴地主士紳,國民政府並未完全掌控鄉村政權,導致其治理效果甚微。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抑制。其次,中國的農業經濟與歐美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屬於小農經濟。由於其經營規模小,要通過機械化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以擴大工業為基礎,大量吸收農村勞動力,使農業人口控制在總人口的20%以內。顯然,以當時中國落後的工業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既然不可能實現機械化生產,就很難實現農產品的商品化,也很難把整個農業推向市場經濟的軌道。1930年代中期以後,壹系列的饑荒爆發,水利建設停滯,技術落後,持續不斷的內戰和抗戰隨即爆發,最終把農民推到了難以生存的邊緣。

技術改進

在農業技術改進方面,也很薄弱。比如33-37年,國民政府先後成立了中央農業實驗室、國家稻麥改良所和中央棉花生產改良所。這項工作是引進美國棉花種子,改良小麥和水稻品種,試驗殺蟲劑和化肥。最後也沒有實際結果。

除上述研究機構外,國民政府還設立了促進農業發展的部門。如行政院於2月1928成立農礦部,4月1933成立農村復興委員會,4月1938成立農產品促進委員會。10月25日1927、19《中央銀行條例》由國民政府制定,規定“中央銀行為特許國家銀行,為中國最高金融機構,由國家以集資方式經營”,其籌備處設在上海。1928,10年10月8日,國民政府將《中央銀行條例》修改為20條,國民政府撥款2000萬。165438+10月1,央行成立,總行設在上海。

1930期間,宋子文在擔任央行行長期間,為中國的金融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進行經濟改革,統壹貨幣,改革清末以來混亂的財政貨幣制度。早在1927年,北伐戰爭結束後,在英美的支持下,政府開始以白銀為抵押品,準備統壹貨幣。

1933年3月8日,國民政府頒布《銀本位貨幣制造條例》,實行廢二,改為元。具體辦法規定,1元銀幣為所有交易的記賬本位幣,每枚銀幣為1元(成色0.88,總重26.1厘米),即7元,1.5厘米。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將於3月10全部改用銀元,其他城市從4月6日起全部改用銀元。7月1933,中央造幣廠新版銀元開始流通。

大蕭條後期,為了轉嫁國內危機,美國在1934年5月通過了白銀購買法案,提高了白銀價格,大量購買白銀。白銀大量流出中國,僅7月至10月中旬的三個半月,出口就達兩億元,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和原有貨幣體系的發展。有鑒於此,政府立即在1935 165438+10月4日實施法幣制度,將銀本改為外匯本位,用紙代替白銀。

中央銀行隨即出臺了新的貨幣政策,非常成功地穩定了中國的貨幣,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徹底的貨幣改革。中國第壹張紙幣不兌現的全流通法幣的出現,完成了貨幣的統壹,使幣值與銀價分離,進入了現代貨幣管理。隨後,國家對經濟的控制開始加深,相對地,地方勢力甚至外國租界的利益被削弱,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面貌。民間和中外銀行存放的白銀和銀元都交給了政府,半年達到八億元。另壹方面,紙幣逐漸取代銀元,成為貨幣。銀元發行量3月約1933,14億元,6月開始從1935流通到11.4億元,半年達到9億多元。硬幣方面,中央銀行於1936年2月開始發行20分、10分、5分鎳幣和1分半銅幣,以完成新的十進制,解決當時硬幣的混亂。

不幸的是,國民政府大量發行紙幣支付內戰軍費,法幣發行量急劇上升,最大面額達60億元。這使得隨後實施的法定貨幣政策成為世界罕見的惡性通貨膨脹。間接掠奪了大量國家財富,導致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在財政收入方面,這壹時期國民政府建立了統壹的稅務機構。采取財政措施,全面整頓地方稅務機構重疊、稅關繁多、稅收征收過多、中央稅收擅自留成等弊端,改革稅收管理,統壹征收機構,使所有稅收由統壹征收機構征收。

在關稅執行上爭取獨立:從1928到1934,我們多次與外國政府談判,通過四次關稅改革,大幅度提高了海關關稅,顯著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大大改善了建國初期十幾年財政拮據的劣勢。但是,隨著收入的增加,支出也在增加。主要原因在於頻繁的內戰和腐敗的大量增加。

右圖是南京市政府從1928到1937九個財政年度的主要收支情況。1938之前省級和地方政府的支出仍然較大,之後相對於戰爭時期中央政府的支出大幅下降。但是,即使把省級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加到中央政府的支出中,總數也只是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很小壹部分,在1931-1936期間只占3.2-6%。美國的可比數字是1929占8.2%,1933占14.3%,1941年占19.7%。就國民收入而言,國家政府的支出很少,這既反映了國家稅基狹窄,也反映了規模有限的現代經濟部門,實際上被要求承擔國家政府稅收的最大負擔。

赤字主要通過借款來彌補。1927至1937期間,政府舉借各類國內債務達35.67億元。還本付息和軍費支出占總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還本付息支出占25%至20%,在1927至1935期間,* * *償還債務3110萬元,其中國內債務2210萬元。

在1928年召開的全國財政會議上,中央政府正式將全國收入的65%割讓給各省。當時,與其說這是壹項旨在改善財政管理的政策被認為是從北京政權繼承下來的混亂,不如說是南京政府對政治現實的承認。意味著為了回報空洞的政治支持,中國中央政府放棄了對壹部分經濟的任何財務要求。放棄任何徹底檢查壹個不公平的土地稅收制度的嘗試,結果是潛在的農業稅收收入的很大壹部分被截留,社會無法將其用於公共福利。

在財政整頓過程中,國民政府還建立了預算,實行直接稅,廢除苛捐雜稅,廢除厘金。關於廢除厘金,1927年7月,國民政府頒布廢除國內通票稅條例,但因局勢動蕩,實施延期至1931+0+1。到1931年6月,取消了各種厘金和厘金變的稅,讓國貨暢通無阻。在取消苛捐雜稅方面,州政府在7月1934告知各省取消苛捐雜稅。從1937開始的三年中,全國25個省市取消了7100多種苛捐雜稅,取消金額達6700多萬元。直接稅實施中,《所得暫行條例》於1936年7月頒布,2008年6月10日正式征收。第壹個征的是公務人員的工資報酬所得和國債存款利息,到6月份,1937就推到其他方面了。這四項財政措施足以讓中國財政步入正軌。

從1937開始,當中國正在向工業現代化邁進的時候,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大量侵略中國。據統計,從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中期,中國因為這場戰爭至少損失了6000億美元,其後果是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推遲了至少20年。直到新中國成立53年後才得以恢復。

  • 上一篇:高科技怎麽寫作文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不論古今),有哪些地方被屠殺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