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問(孟子)“我能聽聽齊桓公和晉文公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弟子中沒有壹個人講過齊桓公和晉文公的故事,所以後人就失去了他們。我沒聽說過。(如果)妳忍不住要說,那我們來說說王者吧!"
(齊宣王)說:“要做天下之王,需要什麽樣的德行?”
(孟子)說:“只有穩定了人民,妳才能為王,誰也不能反抗他。”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安撫民心嗎?”
(孟子)說:“是。”
(齊宣王)說:“妳哪裏知道我可以?”
孟子說:“我聽胡弼(我聽胡弼說):‘妳坐在正殿上,壹個人拿著壹朵矮牽牛從殿下身邊走過。妳看到這個人,問,“牛在哪裏?”(那人)回答說:“我要用它來祭鐘。”妳說,“算了吧!我不忍心看它膽戰心驚,所以它死而無罪。”(那人問):“那麽,既然這樣,妳要不要放棄祭鐘的儀式?”妳說:“怎麽能廢除呢?用羊來換吧。”不知道有沒有這種事?"
(齊宣王)說:“有這個。”
(孟子)說:“這種心,足以稱王於天下。人們都認為國王很吝嗇。我知道妳很抱歉。”
(齊宣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人(誤解我)。齊國地雖小,我怎麽能吝嗇壹頭牛呢?我只是不忍心看著它膽戰心驚,就這樣無辜卻走向死亡,所以我用壹只羊來交換。”
孟子說:“別人覺得妳小氣,妳不要奇怪。當妳以小換大的時候,他們怎麽知道妳在想什麽?哀嘆它無辜卻死去,牛和羊有什麽區別?”
齊宣王笑著說,“這是什麽樣的想法?(我不知道),我(真的)不是指錢,把牛換成了羊。(好像)人家說我小氣。”
(孟子)說:“不要緊,它顯示了仁慈之道,因為妳看到的是牛而不是羊。”有道德的人對待鳥獸:看到它活著,就不忍心看到它死去;聽到它的聲音,我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不近廚。"
齊宣王很高興,說:“詩經說:‘我能猜出別人在想什麽。’-這就是我所說的,先生。像妳這樣的人。我這樣做了,後來想了想,也想不通為什麽。先生,妳所說的真的打動了我的心!這種內心符合王者的原因是什麽?"
(孟子)說:“(假設)有人向國王報告:‘我力氣大,能舉起三千斤,卻舉不起壹根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到鳥獸秋日新細毛的兩端,卻看不到全車的柴火。”那麽,陛下,妳相信嗎?"
(齊宣王)說:“我不信。”
“現在妳的善良足以推動動物,普通人卻得不到妳的功德。為什麽?這樣,舉起壹根羽毛,不費吹灰之力;我看不到全車的柴火,因為我不需要看;人們得不到保護,因為他們拒絕給予善意。所以,陛下,妳不能以王壹統天下,但妳不會做,不是妳做不到。”
(齊宣王)說:“拒絕做和做不到有什麽區別?”
(孟子)說:“抱泰山跳過渤海,告訴別人,‘我不行。“這真的不可能。低頭告訴別人,‘我做不到。’這是不願意做,不是做不到。王者不能壹統天下,所以不屬於泰山越渤海之類的事情。國王不能統壹天下,屬於向長輩低頭的事情。尊重自己的老人,再引申到尊重別人的老人;照顧自己的孩子,然後延伸到照顧別人的孩子。統壹天下就像把東西轉在手心裏壹樣容易。《詩經》說:“(君主)為妻子樹立好榜樣,傳播給兄弟,然後治理好壹個國家。”——那只是把這種心傳播給別人。因此,安德的晉升足以安撫全世界人民。沒有它,連他的妻兒都得不到安慰。古代聖人之所以大大超越別人,無非是善於宣揚自己的好行為。現在(妳的善良)可以擴展到動物身上,普通人卻得不到妳的好處。原因是什麽?只有稱重,才能知道重量;只有用尺子量,才能知道長度。萬物皆如此,尤其是人心。陛下,請您考慮壹下!
“還是妳發動戰爭,讓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與諸侯國為敵,妳心裏才會高興?”
齊宣王說:“不,我這樣做怎麽會快樂呢?我打算用這種方法來得到我最想要的東西。”
孟子說:“妳最想要的是什麽?我能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了笑,但沒有說話。
(孟子)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肥甘食物吃嗎?輕薄保暖的衣服呢?還是因為顏色不夠看?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在所愛的人身邊還不夠嗎?(這些)可以完全由妳們的部長們供給。這真的是陛下的理由嗎?”
(齊宣王)說:“不,這不是我這麽做的原因。”
(孟子)說:“那麽,國王最想做的事就可以知道了:他想開疆拓土,讓秦楚朝見,統治整個中原地區,安撫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但是)用這種方式去追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樹捉魚壹樣。”
齊宣王說:“有(妳說的)那麽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更嚴重。爬到樹上抓魚,雖然抓不到魚,但是沒有後患;如果妳用這樣的方法去追求這樣的理想,全心全意去做,結果會有災難。”
(齊宣王)說,“(是什麽原因)我能聽嗎?”
孟子曰:“(若)鄒與楚交戰,妳以為誰會贏?”
(齊宣王)說:“楚必勝。”
孟子說:“那麽,小國不應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不應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不應與強國為敵。世界上有九個壹千多裏土地的國家,最後只有壹個起來了。與鄒國和楚國以壹股之力降服八股有什麽不同?讓我們回到基礎。(如果)妳現在頒布法令實行仁政,讓天下所有的官員都想在妳的朝廷做官,讓所有的農民都想在妳的田地裏種田,讓所有的商人都想在國王的市場裏儲存貨物,讓所有的旅行者都想在國王的道路上進進出出,讓所有國家的憎恨他們的君主的人都想來向妳訴苦。妳這樣,誰能抗拒妳?”
齊宣王說,“我很困惑,無法理解這個道理。我希望妳能幫我(實現)我的願望,先生。教我清楚,雖然我不聰明,請(讓我)試壹試。”
(孟子)說:“沒有壹種行業能長久地維持人的生活,只有有誌之士才能做到。至於普通人,沒有固定的行業,所以沒有長久的心。如果沒有長久的善意,就會有(會有)不服從和反抗,就會無計可施。當(他們)犯了罪,那就用刑法懲罰他們,這就是陷害人民。執政的仁政君主怎麽會做出這種陷害百姓的事?所以,賢明的君主規定了普通人的繼承權,壹定能使他們在今世贍養父母,在下贍養妻兒;長大了可以豐衣足食,長大不好也不會餓死。之後,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普通人很容易追隨君主。現在規定人民的產業不能養活天下父母,將來也不能養活老婆孩子。年景好的時候,他們總是生活在困苦中,年景不好的時候,他們必然會餓死。這樣的話,恐怕還不足以讓自己免於壹死。哪裏還顧得上客氣?國王真要實行仁政,為什麽不返璞歸真呢?五畝地的房子裏種桑樹,讓50歲的人穿上絲綢衣服;雞、小豬、狗、大豬等家畜不要失去季節,讓70歲的人有肉吃;壹百畝地,不耽誤農時,讓壹家八口人不再挨餓;註重學校教育,以孝敬兄弟為原則反復提醒,讓白發老人不再背著東西走在路上。老人穿絲衣吃肉,普通人不餓不凍。若此不能壹統天下,則無此事。”
做出贊賞的評論
該文是孟子的代表作之壹,能體現孟子散文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論點明確、說理充分、情感激烈、氣勢磅礴等基本特征。這篇文章是壹篇對話式的議論文。孟子要想讓他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就必須揣摩對方的心理,誘導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說話。所以這篇論文寫的比較曲折委婉,分層次深入,推理既有邏輯又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