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洞三十六洞,二十四池,有洞有仙,有池有龍。所以有人曾在龍門洞門口寫了壹副對聯,“三十六洞懸崖通仙界,二十四潭過幽地”,以示龍門洞之奇。歷經滄桑,壹些洞穴和水池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只剩下痕跡。當然,也不能排除民間傳說中“穿幫會”的嫌疑。但無論如何,巖峰、樹、溪、洞、池、亭、崖,以及歷代道士、文人活動的遺跡,雲橋、石階、鐵鏈、棧道、懸梯、曲徑,在三維空間中奇跡般地組合在壹起,向我們展現了壹種美麗、瑰麗、險峻的詩畫意境!龍門洞景區有四大奇觀,分別是韓先生的墨痕日月、元和鎮、金丹陽創始人重陽節創辦地、陳野仙的清空運神功,充滿靈氣和風水寶地,長期受到隱士們的喜愛。據史料記載,龍門洞始於春秋,建於西漢,盛於金元。相傳西周時(今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鎮),函谷關命殷幫老子寫《道德經》五千字,後離崗歸山隱居,取名靈仙巖。戰國時期,改名為鬥潭洞。西漢時,郎官侯晚年棄官隱居於此,改名景福山。金元時期,道教“七真人”馬丹陽、丘處機曾在此講學。丘處機在此修行七年,改山名為龍門洞,創立道教龍門派,成為中國道教史上最成功的全真高道。丘處機受到南宋、金朝、元朝的尊崇,多次受到金世宗和元太祖的召見。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國師,掌管全國道教。從此龍門洞聲名大噪,步入輝煌,達到巔峰。他的弟子依山傍水,借勢造勢,修建寺廟,修建雄偉的山門,擴大規模。此後,龍門石窟被楊虎城、孫等壹批軍政要員修繕擴建,屢遭兵士劫掠焚毀,終於形成了今天的風貌。龍門洞現在的主人已經是龍門洞法字第29代傳人朱發友的弟子了。
(2)
這塊孤臥在龍門峽口的巨石,高約2.5米,長7米,寬4米,被稱為“龍門洞第壹景”。說“第壹景”,並不是說它有多壯麗、多美麗,而是因為它是遊客在龍門洞的第壹眼。平坦的天花板可以容納幾個人盤腿而坐。根據傳說,這是呂洞賓和白牡丹坐過的遺跡。墻上“別笑,別笑,上去坐坐,色空,空即是色,悟道即如佛”的石刻依然清晰可見,刻字的年代已不再優雅。這塊大石頭,高9米,叫試斧石,民間傳說中說沈香就是試斧的地方。它由道士毛崇禮命名,並鐫刻在石碑上:“聖母問華山,其孝觸天。大仙慈悲,講道理,魔斧壹揮,破軒。”這首詩講述的是:“白木香救出了被囚禁在華山下的三位聖母,以她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慈大悲的上帝給了他拯救她母親的秘密。他去了天宮,從他的叔叔二郎神楊戩那裏拿到了開山月牙斧的鑰匙。在這塊巨石上試斧後,直奔華山西峰,劈開峰頂,救出了在峰下的母親。”這裏可以說說陳野仙的神仙翁的傳說...腳下的單孔拱橋,依山而建,名為影雲橋,是唯壹壹座通往龍門會館的橋。因建在深谷溪流之上,四面環山,全天很少見到藍天白雲,故名蔭雲橋。蔡赟橋原本是壹座獨木橋,但由於年久失修已經毀壞了。1992年,魚牛灘上遊改建了壹座石拱橋,形似魚牛的腰帶,所以遊客也稱之為玉帶橋。走過雲霧繚繞的橋,遊客甚至從人間進入了天界。過了雲橋,開始爬山。蜿蜒的山腳下有555級石階。樹木垂掛在石階之上,遊客緩緩攀爬鐵索,仿佛人與自然融為壹體,令人心曠神怡。這個二郎廟前面有壹座橋,這個神是山門的守護神。可以“千裏追虎狼,保障遊客安全。”
(3)
丘處機隱居龍門洞時,並沒有修建,靠的是天然洞穴。雖然洞內陰暗潮濕,但很多洞都是朝東南的,陽光可以照進洞內。窯洞修道不僅符合早期全真道教的節儉原則,也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天人合壹”的宇宙觀。依山,向陽,近水,不破壞原有地形,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是道教建築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在龍門石窟建築群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除道觀外,龍門洞其他建築呈立體北鬥七星狀分布,頂部為混頂,依次為三清閣、王牧宮、黃愚閣、太白殿、太上殿、九庫殿、八卦閣、王耀殿。龍門洞山美、水美、洞美。相傳有“龍門洞三十六洞,山中洞,洞中仙。”這些洞穴是大自然的傑作,是石灰巖在雨水的作用下溶解形成的,裂縫中有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水。棗陽洞之所以叫棗陽洞,是因為它每天首先被太陽沐浴。清朝乾隆年間,甘肅靖遠縣道士陳(陳業賢)隱居,行醫,籌款,整修寺廟。石壁上的“居棗陽洞,遊仙橋”是陳所作。棗陽洞年久失修,棧道腐朽,行人難以通行。嘉慶二十二年(1817),陳野先死於棗陽洞。龍門洞位於北極宮院南翼之下,重修時已封閉。傳說它幽深蜿蜒,直通平涼崆峒山。也有人說龍門洞是過去道觀的藏金洞。丘祖洞是丘處機居住和修繕的地方,位於北極宮院西殿後面的懸崖上。龍門山場不止這幾個洞。這裏的洞穴有孤洞、群洞、洞中洞、洞上洞。洞穴相連,蜿蜒曲折,令人迷惑,不禁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創造!
(4)
這個小平臺是遊客們喘口氣、休息的好地方。站在這裏,可以將棗陽洞盡收眼底,遠眺龍門峽的水流,仰視混元峰的景色。眼前這棵小樹,是龍門洞著名道士陳業賢種下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座不起眼的小廟就是黑虎廟。神是黑虎,也被稱為財神大廳。遊客要想“升官發財,多敲幾個腦袋,保佑神靈,就能如願以償。”爬上巖石臺階後,透過大樹間的縫隙看到的尖尖的、圓圓的“心形”小山峰叫定心峰,據說有平衡整座山的作用。秋祖洞前,原怪石,形似芭蕉,名為仙人掌。後來由於修建奇珍樓,這塊石頭被破壞了。傳說定心峰被震,山谷中壹片轟鳴。住在廟裏的道士鑄了壹個鐵塔,放在定心峰上。奇珍樓上掛著“仙人掌”牌匾,視野被移去。山頂的五層小鐵塔是清康熙三十年鑄造的。顧名思義,可以靜下心來。在這裏燒壹柱香,可以擺脫浮躁,全神貫註於壹切,立竿見影。
(5)
龍門洞道觀:正殿叫北極宮。在大廳的中央,黃金身體,田璇神真武的創始人,高高地坐在那裏,用烏木雕刻的神也是無量的創始人(田璇神真武的創始人)。祭壇上的鐵像是清代鑄造的玉帝坐像。他們在天宮掌握實權,遊客在天宮燒香、磕頭、施舍。據說他們可以如願以償。無論男女老少有什麽要求,神靈都能保佑妳夢想成真。這裏的占蔔術據說相當有效。無論遠近,每當家裏有大事或升官發財,都可以在這裏抽簽問卦,都能壹探究竟。殿內木架上懸掛的雲盤形石頭是漢代制作的,敲擊起來像編鐘。正殿大門兩側的對聯,是清代學者、龍州同鄉專家方雨潤題寫的:“有始有日月,無終。”福地追溯到童話,婁敬首先在長春開放,然後在這個道教學校,燕龍門。“它深刻地總結了龍門石窟文人的歷史。1998香港譚釗先生修繕真武宗祠和秋祖樓。這個大院南邊的福壽樓是休息接待場所,客廳墻上掛著很多名家字畫。東層亭閣,供奉靈官,是道教的保護者,其形式是正直和莊嚴的。建築的門匾是“霍洛甫”,廟宅建在這裏,寓意鎮守大門。兩邊的對聯是“心懷叵測燒香沒好處,見我裸體不拜也沒壞處。“連贏表現了道教保護者靈官的正直精神,並有勸善懲惡的意圖。西邊是丘祖樓,也叫奇真樓(後面是丘祖洞)。丘祖樓兩層,內有丘處機、、、、、郝道、孫不二等全真教“七真人”塑像。龍門洞,道教龍門教派的祖庭,從此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道教信徒和遊客。2000年8月,數百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宗教界人士齊聚龍門石窟,紀念丘處機創立道教龍門派820周年。在這個主院子裏,我得跟妳說清楚三點。壹個是龍門洞。這個洞位於南翼的下角。原本是半開的,清朝康熙年間翻修的時候就封了。1949重建修道院時,挖了洞,洞內寒風刺骨,人進不去,於是重新封閉。第二個是秋祖洞。又名長春洞寺,有鐵索通往洞口。好奇的遊客要在丘處機修煉修煉的地方抱磨刀石,體驗壹下丘處機修煉的場景。相傳,搬動壹塊磨石,就能摸到道教的神仙精神,福祿壽不期而至。丘處機,原名秋哥,丘處機為大師所賜,道號長春字。三、大道院外壹方大理石石碑,刻有龍玩珠,名為“陳余宮”,刻於元世祖十六年(1279),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北山腰的石崖上,有壹塊雍正元年(1725)刻的邱祖慶天歌碑,是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看完主院,組織遊客站在南客房的屋檐上,手指上下左右指指點點,給他們簡單講解...以北極宮正殿為中心,有真宮泉(恍惚水的山泉)-龍宮(掌管水利的大禹官)-救世殿(供奉太乙為救世神)-太上殿(供奉道教始祖)教育人們以無為觀萬物,治理社會。這座廟裏的對聯“多讀經典開智慧,少說是非修精神”很有歷史和現實意義)——太白寺(供奉堯、舜、禹三尊官像,旨在祈求風調雨順、國家富強、人民平安)——棧道壹樓是玉皇洞(供奉玉帝),二樓是三清閣。明朝萬歷年間,三清是銅像,可惜明末被毀,現為泥塑。三樓是混元閣(在懸崖窯洞最高處,距離道觀130米,豎立在空中,十分險峻,可謂匠心獨運。亭中供奉的混祖始祖是道教中的萬能神靈,象征著宇宙的形成,主宰著萬物,是“道”的形象化,這種道教神仙譜系體現了道教“壹命二、二命三、三生”的自然生成理論和中國“天人合壹”的傳統哲學。-摩崖石刻(混元亭東側的絕壁上,豎刻著“丁日月婁婧洞”八個大字,西側懸崖上上品字體的隸書“全真巖”二字,真是龍門洞壹絕。後人推斷,修建龍門洞的是華山派第壹代宗師賀知真。——王牧宮,(爬上32級階梯,殿內供奉著貴臺金母像。民間有“神仙好求,太後難見”的說法,寺廟建築精美,寓意壹定。-少年宮(大廳裏有三尊聖母像,據說是周文王的第三任妻子,配有海龍聖母像,意思是燒香磕頭,讓男人生孩子。過去,鄭板橋曾為這座宮殿作過壹副對聯:“我想對著籬笆微笑,看看那時樹木塵土飛揚的環境。怎麽才能帶著兒子重返人間?").-八仙樓(北極宮東側,供奉東華帝和八仙,兩側有婁婧和張三豐相伴;接下來“四公廟”供奉明末清初在龍門洞建設中做出貢獻的曾壽雲、黃本山、苗青陽、田壽存。近年來重修了藥王殿,殿內供奉著藥王孫思邈的塑像,供奉著龍王和德王。相傳孫思邈曾在龍山采集草藥,龍門山有曬幹草藥的痕跡。與國內其他景點相比,龍門洞是獨特的,有歷史意義的,獨壹無二的。它是壹本令人費解的書,不僅是壹個有影響力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隆慶土地上著名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