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對西域的開墾:
從漢武帝時代開始,河西走廊就成為連接中原與西域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漢朝的邊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駐紮了大量軍隊。根據考古發掘和漢簡記載,雖然河西地區畜牧業比較發達,牛羊豐富,但在漢代河西軍民的日常生活中,主食以谷物為主。
中原地區駐軍士兵修建的堡壘遺址(資料圖)
據簡牘記載,大約有蔥、蘿蔔、韭菜、薺菜、向日葵、生姜、苜蓿等。關於河西守軍種菜的情況,居延漢簡中有記載:“城宮有韭菜三床,葵花七床,蔥三床,園管十二床。有壹個以上理由的,不應減少。”可見屯田種菜是有非常嚴格的制度的。
鄭和下西洋時,在海上種菜(其實是發芽的豆芽);
1519、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遠洋船隊從歐洲到達太平洋。三個月後,有的船員牙齦破裂,有的流鼻血,有的身體虛弱。當船到達岸邊時,原來的200人中只有35人幸存。人們找不到這其中的原因。這種嚴重的疾病後來被稱為壞血病。
相反,中國古代遠洋船隊沒有任何船員患壞血病的記錄。鄭和七下西洋,從未患過壞血病。後來對中國船員食譜的調查發現,綠茶、大豆和中國船員在船上用木桶種植新鮮蔬菜。
豆芽(資料圖)
壞血病只有在遠航不吃蔬菜的情況下才會發生,而鄭和船隊攜帶了大量的豆芽(豆芽的品種很多:香椿芽、蕎麥芽、苜蓿芽、花椒芽、青黑豆芽、洋槐芽、葵花芽、蘿蔔芽、蘆筍芽、花生芽、蠶豆芽)。當沒有蔬菜時,他們通常帶水。
外交,在大使館種菜:
2009年,錢江晚報采訪了時任中國駐盧旺達大使的孫。有壹段話:盧旺達因為產品差,所以很貴,幾乎是歐洲的兩倍。孫·鐘書告訴記者,壹個小綠蘋果要65438美元,壹個小咖啡勺要2美元。在如此“昂貴”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使館工作人員不得不承擔繁重的對外工作,同時還要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很多時候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除了壹些從中國運來的調味品,大使館還要自己承擔種菜的任務。
維和部隊種菜:
據《晨報》2005年報道,為抵禦瘧疾等熱帶疾病,中國駐利比裏亞維和部隊官兵在營區旁邊開辟了壹片“南泥灣”,用自己的種子種植蔬菜。閑暇之余,官兵們花些時間在地裏“管理”南瓜和黃瓜,不僅給工作帶來了樂趣,也給日常飲食增添了新花樣,每周還能吃壹次自己種的新鮮蔬菜。
在伊拉克的鹽堿地上種植蔬菜;
新浪博主@揚子在《老伊拉克》中提到,伊拉克的土地由於洪水常年沖積,土壤中鹽堿沈積,地下水變成了鹽堿水。當太陽變白時,鹽沈積會在表面擴散,使植物難以存活。但這打不過中國人民。“只要妳給它澆水,只要妳能讓鹽堿地保持受壓狀態,植物就會茁壯成長。它長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在寧靜的夜晚妳都能聽到它拔節的聲音。下班後,我們經常在前屋的後面種菜。這樣既能調節生活,又能做出好吃的。油菜花開的時候,真是沁人心脾。”
去白俄羅斯種菜
據《甘肅日報》2005年的報道,白俄羅斯蔬菜的數量和品種都很少。胡蘿蔔、白菜、洋蔥、土豆壹年四季都有,價格還是很高。夏天的蔬菜價格是中國的5倍,冬天的蔬菜價格是中國的20倍!面對這巨大的差價,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的普通幹部,帶著幾個農民蔬菜專家,踏上了白俄羅斯的土地,希望帶更多的農民出國種菜,賺取門票...
第壹個沿著尼羅河種植蔬菜的中國。
尼羅河畔的中國農場。
嶽傑誌,中國大連人,在蘇丹喀土穆擁有三個農場,共840畝菜地。蔬菜品種32個,日產量可達3500-4000斤。即使在淡季,也能生產14品種的蔬菜1500-2000斤。這麽大規模的菜場自然影響更大。可以說,中國公司在喀土穆吃的蔬菜,有壹半是老嶽供應的。難怪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經濟參贊郝紅社毫不吝惜地稱贊老嶽,稱他是蘇丹喀土穆中國人的菜籃子!
以下是知乎網友提到的壹個種菜段子:
@蘇黃叔種菜低調。
《三國演義》中提到:玄德還阻止曹操殺人,於是在後院種菜,自己澆水,以為是隱藏實力的計策。關、張曰:“兄不思天下事,而學小人。為什麽?”劉備說:“這個我二哥不知道。”兩人不再說話。
@江蕙“南極農民”嘗試無土種植蔬菜。
據歷史學家考證,只有南極洲沒有人類文明,因為在這裏很難獲得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食物。那麽,南極科考人員的食物來源有哪些呢?
管理員正在嘗試在室內無土栽培蔬菜。
在長城站,研究人員“嘗試在室內無土栽培蔬菜,建造了蔬菜栽培室。首先,他們實驗性地種植了香菜、萵苣和小蔥。聽說以前在長城站的朋友也試著在臉盆裏種了兩個辣椒,辣椒炒了壹大盤,大家開心的不得了。經過壹個月的努力,我們第壹次在南極看到了綠色蔬菜,嘗到了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
電影《地心引力》裏,天宮空間站上種的是蔬菜。截圖如下。是韭菜還是洋蔥?(妳不怕氣味大嗎?)
@狐貍蝴蝶在三人船上種菜...
劉的科幻小說《三體三死永生》中,雲的大腦在三體船上種菜:
第二天,程心來到維德的辦公室。她看起來像那些身患絕癥的候選人壹樣憔悴,把壹個信封放在維德面前。
"我要求將這些種子帶進飛機的太空艙."
韋德掏空了信封裏的東西。那是壹打小塑料袋。他饒有興趣地壹個個看著:小麥,玉米,土豆,這些是不是……壹些蔬菜,這個,辣椒?"
程心點點頭。“我記得他(雲)喜歡吃。”
………………
唯壹讓程心感到安慰的是,種子帶來了,但不是她帶的那些,而是航天育種部門精心挑選的。
那麽中國真的在研究太空種菜了
據《京華時報》2012報道,中國航天員中心宣布,我國首次受控生態生保壹體化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通過建立受控的生態生命保障系統,航天員在太空中所需的氧氣、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統中循環利用,實現“自給自足”。相關技術還可以應用在南極科考站、核潛艇、航母、遠洋船舶等特殊環境中。
航天員唐永康說:“我特別喜歡吃那種蔬菜,作為太空調節食品。”據介紹,這些蔬菜在進艙前就已經培育好了,壹天兩餐新鮮采摘,塗上甜辣醬後“生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