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精悍,痕跡濃厚。
這才是上海!!!
但就這樣壹部紀錄片,豆瓣卻無封面無評分,三四行介紹,僅有10人看過。
這對我這種有強迫癥的人來說,無法直視。
只得自己動手整理。( 看心情... )
有些事物早已消失,看過即可。
有些礙於時長、並未完全展現。
走過,路過,看過,差不多就忘了。
S1E01 老相機博物館
上海老相機博物館,內設中國老相機制造廠家專區、全機械120雙反(膠片)相機“海鷗”4A-109型工藝技術專區、攝影留念群體雕塑群、珍貴收藏相機展區、全機械120雙反(膠片)相機“海鷗”4A-109型整套傳統裝配作業線展示等,旨在向公眾演繹相機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
壹個時代的結束。
S1E02 河濱大樓
河濱大樓,新沙遜洋行投資,公和洋行設計,新申營造廠建造,1935年竣工。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鋼混結構八層(現11層),坐北朝南,現代派風格。依據不規則地形,平面作連續“∽”形布置,不僅與沙遜洋行的第壹個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決了大樓地處壹塊東寬西窄的狹窄地帶,設計中較難處理的通風采光問題。沿河立面通過內陽臺與開小窗的墻面形成虛實對比。似乎什麽人都能在這裏找到自己的壹方天地。
上海這個城市我覺得是壹個多元化的城市,容納各個地方的語言、風俗習慣等等,就像個小聯合國。河濱大樓仿佛是壹部講述流動與融合的移民史。
這是上海的縮影。
S1E03 新文化服務社
海久負盛名的新文化服務社九華堂書齋,穿過吵鬧的街道和長長的居民住宅區,拐過壹道彎,“新文化服務社”的牌子才躍然眼前。走進店內,約150平方米的開間和滿目的圖書,才突然讓人驚覺,這也許是上海最大的壹家國營舊書店。 開業16年,新文化服務社以公道的價格和周到的服務,樹起了自己在上海舊書業的名氣。
舊書的魅力不在外觀的美麗,而是氣質上的芬芳。能被翻閱多遍的書都有生命,時代精魂在泛黃的紙頁裏沈寂。
壹部近現代出版業的歷史,濃縮在了不到200平米的店堂裏。
S1E04 城市舞步
交誼舞是起源於西方的國際性的社交舞蹈,又稱舞廳舞,舞會舞,社交舞國標舞。最早起源於歐洲,在古老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自16、17 世紀起,交誼舞已在歐洲各國成為壹種普遍的社交活動,故有“世界語言”之稱。到20世紀20年代以後,交誼舞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所以又稱它為“國際舞”。
關於壹個城市的記憶,猶如壹部無比龐雜的小說,充斥著各種迷宮般的細節,顏色、聲音、氣味,林林總總,點點滴滴。
夜晚的上海,嫵媚優雅中透著野性與激情,夢想和現實逐漸重疊起來 。錢祥卿
S1E05 戲夢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的壹種綜合藝術。
背景或許燈光璀璨,或許黯淡乏味,全憑壹唱壹作,贏得滿堂喝彩 。牟元笛,男旦。
S1E06 老麥雜貨店
懷舊風的ZAKA小鋪,有歐洲搜羅來的老唱片,舊明信片,老式眼鏡,二手包,二手衣服,復古配飾。深灰色木門讓文藝範顯得深沈了些,門牌上“老麥雜貨鋪The Cottage Shop”的字樣倒像是用修正液仔仔細細勾勒出來的,表面附著壹層好似歲月雕琢出來的斑駁痕跡。推門進室內,感覺是來到了老麥的房間,地板上堆著的老式行李箱子似乎剛和老麥從某個神秘地方壹同回來,架子上的美軍戰地藥箱雖不能嗅到些火藥味,卻能透過磕碰印子遙想那時戰場上的風火瞬間。
多數人喜歡新鮮光亮的東西,但總也有些人喜歡舊物,喜歡舊物上時光的味道,在褪卻外在裝飾後,留下來的黯淡卻真實的內容。
堆放著舊物的空間,往往給人壹種微妙的感覺,城市中不同角落的舊物們,經由不同的路徑抵達於此,轉瞬又各奔東西。在此,仿佛匯聚了這個城市許多微小的被時光浸泡過的片段。
S1E07 同濟梵文男
梵文為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名稱。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壹種宗教禮儀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來。來自同濟大學的小吳十分喜愛梵文,享受翻譯梵文帶來的快樂。吳雙昊
S1E08 人民照相館
作為上海的老牌照相館,人民照相館曾經創造過輝煌,深受滬上明星、名人的追捧,它也曾為數不清的新郎新娘,定格美麗的瞬間。也許,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帶給人的快樂就越少。
身處這個隨手即能拍照的時代,有誰記得,曾經,照相是這樣壹件隆重的事。
在那個年代,拍照是壹件深具儀式感的事情,壹張張照片記錄下了人生命中每個重要的節點,以及社會變動裏每個生動地細節。
隔著時代的煙塵,有多少人曾經明澈的青春,在這壹張張黑白照片上閃耀。
鏡頭和膠片定格下來的舊時光,是許多人心中珍藏的記憶,也是這個城市不可磨滅的生活。
S1E09 暮色東臺路
根據記載,東臺路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築,當時名為泰山路。光緒三十二年,以法租界公董局副總董名改名安納金路。民國32年1943年以江蘇東臺改今名。東臺路在上海盧灣區東北部,近西藏南路、復興中路,北起崇德路,南至肇周路。長586米,寬12.1~12.6米,車行道寬7.4米。
尋常人家過著尋常日子。舊貨不僅僅是擺設,更是穿越感的生活方式。
S1E10 配音演員
配音演員:是指為影片配上對白的人,其不同於舞臺演員和電影演員。他們從聲音上來再現原片(劇)中人物的形象,以聲音做為其表演手段。他們在配音前必須對原片的故事、藝術樣式、風格、時代背景等作充分的分析,然後擬定出自己對某壹角色的配音方案,也稱之為“聲音化妝”。
這是壹群專門為配音藝術而生的人,他們的熱忱,才情,成就了壹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譯制片。
S1E11 畫聲音的人
主講師毛泡泡,是首位中國圖像同聲傳譯師,美國視覺會議之書機構認證視覺引導師,在2013年榮獲中美外交學會“中美十大傑出青年代表”。她將風靡全球的Visual Communication視覺溝通工具引入中國,泡泡在歐洲工作和居住13年,於2012年帶著Created in China的使命歸國,致力於能讓更多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過圖畫的力量發現創意,展開想象的翅膀,能天馬行空迸發點子並幫助到人際溝通,團隊達成***識,產生願景和激發行動幫助組織提高績效。
“閱讀障礙”上帝為妳打開了壹扇窗,因為妳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和其他人不壹樣。
S1E12 等壹杯咖啡
“咖啡”壹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在世界各地,人們越來越愛喝咖啡。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無論在家裏、還是在辦公室、或是各種社交場合,人們都在品著咖啡、它逐漸與時尚、現代生活聯系在壹起。
每天喚醒妳的是什麽?也許是夢想是家庭,壹個人或壹種念頭。對有些人來說,也許只是壹杯咖啡。
他們在這裏喝咖啡,聊著房價,看著報紙,點評時事。咖啡的好壞,全在火頭和等待的時間。那些帶他們喝咖啡的人,都已經成為了話題在的故事,喝咖啡的人來了又走, 唯有咖啡的香氣始終未變。
S1E13 童畫童話
觀摩莊曉璐的油畫作品,能感覺到壹股青春氣息。她的畫作構思獨特,造型多變,線條流暢,色彩明快,富有幻想色彩和給人以想象空間。配上她富有哲理的優美詩文,更是珠聯璧合,圖文並茂。她的油畫作品業已引起畫界和收藏界的關註。
S1E14 恰到好處夏飛雲
夏飛雲,中國當代著名民族音樂指揮家;1936年出生於浙江桐鄉;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1961—1997年分別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民樂系副主任、教授;1969—1978年任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組中西混合樂隊首席指揮;1992—1993年任香港中樂團駐團指揮;在任期間,曾率領香港中樂團遠赴加拿大演出,受到觀眾及音樂界壹致好評;1962—1999年兼任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電影樂團、東方廣播民族樂團客席指揮;1997年退休後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民樂指揮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留學生中國民樂合奏課教師。
反對花拳繡腿,越精煉越好。恰到好處。
S1E15 棕繃先生
棕繃的制作工藝獨特,用木頭做成框架,然後用棕絲加工成的棕線密密地串編成床面。棕繃床具有極好的韌性,受力均勻,軟硬適度,睡臥舒服,又防潮通氣,修理方便,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臥具。方殿發,周萬德。壹輩子做了4千多個棕繃。
這個不是賺錢的行業,是弄口飯的行業。
S1E16 鴿子王
打開《上海信史》,妳會常常讀到這個名字——王忠寶。雖然在上海信鴿史中,與老壹輩協會工作者和養鴿人相比,他的年紀比較輕,但能被載入中國第壹本信鴿史冊,恰恰說明了王忠寶對上海信鴿的貢獻和在賽鴿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幾次與王忠寶長談,因為對壹個人了解越多,越難用壹個定義概括,左思右想,覺得用“壹位思想者”來形容比較貼切。
石庫門房子的屋頂上,鴿群盤旋往復。每壹只都能回來。
S1E17 華亭畫廊
畫家袁益敏先生由於家庭影響十歲就開始學唱滬劇,他父親是著名滑稽大師袁壹靈的大徒弟,靈字輩,袁百靈。又受鄰居姜榮根,沈磊夫婦啟蒙,後期奚耿虎介紹進南匯滬劇團,大世界滬劇團舞美,樂隊。從此深壹步接觸了滬劇。他說:“滬劇是我終身喜愛,是我生活中精神食糧。”
壹個城市的氣質和情調,往往並不在那些地標性的建築,而在壹些隱秘的小馬路和弄堂裏。薄暮時分,是壹個城市最具人情味的時刻,微暗的天空下,路燈漸亮。小馬路上敞開的窗口,飄出菜飯的香味,召喚著人們歸家的腳步。
S1E18 我要不壹樣的婚禮
這不是演出,也不是派對,而是壹場婚禮。王麗今年27歲,是壹個有個性有想法的女孩子,她期待壹場特別的婚禮,她要把朋克風格用到婚禮中去,加上骷髏的元素,黑色、搖滾、鉚釘、流蘇、重金屬……
S1E19 折騰小子
他叫邵斌彬,朋友們都覺得他像西藏人,於是都喊他藏民。幾個月前,他關掉了第壹次創業的咖啡館,它叫粒子咖啡,股東有四十三個人,那個時候他們年輕、單純,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夢想。兩年裏,不斷嘗試各種努力,但最終還是抵不過昂貴的租金,關門了。他回憶起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壹次旅行,然後重新振作繼續折騰了起來……
越折騰越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S1E20 造夢空間
高傑租下這個地下室,經過幾周的改造,已經有點模樣了。這些被數字時代替換下來的電影拷貝和放映機仿佛已經在這裏沈睡多年,高傑把這個地下室命名為——老電影根據地。當妳還在添磚加瓦的時候,旁人其實很難想象到它將來會是壹個怎樣的空間。
放映老電影的美妙之處或許在於點亮放映機的壹瞬,那些過去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就立刻栩栩如生地在眼前生活起來了。
S1E21 做提琴的人
這已經不是壹個用手工慢慢做東西的時代,很多人都不願意花時間等待壹個獨壹無二的物件,然而這裏還有這舊時光的痕跡,夜深人靜時,親手為妳做壹把小提琴。李貴福,建國後第壹代提琴制作人。
手工制作的東西是有靈魂的,制作者的感情和心血,乃至汗水和氣息。 在上千次的碰觸中滲入其中,它被寄予期望,被托付夢想。
S1E22 陶瓷修復師
壹直以來,古陶瓷修復是文物界修復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手藝,面臨著人才稀缺的困境。蔣蔚的父親蔣銀道是壹位著名的陶瓷修復師,在中國古陶瓷修復領域有著極高的地位。蔣蔚20歲時開始向父親學習修復手藝。父女倆致力於古陶瓷文物修復,推廣古陶瓷文化。本集蔣帶您走入陶瓷修復師的世界,感悟陶瓷魅力。
靜下心來學壹門手藝,是壹種苦役,也是壹種福分。
S1E23 未完待續
顧師傅是東昌電影院的最後壹位服務員,工作了大半輩子,服務員、跑片員,幾乎所有和電影院有關的工作都做過。這所建於1954年的浦東第壹家專業電影院,其實已經歇業十個年頭了,如今,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處於半賦閑狀態。
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躺在那裏…… 證明時間的唯壹方法就是看著它流逝 。而那些消失的東西,住進了記憶裏,反倒是成了永恒。
S1E24 海洋館
上海海洋水族館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1388號,緊鄰東方明珠塔。由新加坡星雅集團和中國保利集團,聯合投資5500萬美元打造而成,建築面積20500平方米。於2002年2月對公眾開放,每年平均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超過100萬人次,被授予國家及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的人造海水水族館之壹。
在每個人最深沈的夢裏,壹定有壹個是關於海洋的。
每個人都會愛上海洋館,或許因為海洋是生命最底層的烙印,是作為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對於自身起源不可磨滅的印記吧。
S1E25 壹個人的武林
朱小毅是壹位瑜伽老師,從事這個行業已有七年的時間。他用瑜伽的修煉方式去生活,壹個人的世界並不寂寞,因為有事情做,很充實。
《馬爾特手記》我們應該以壹生之久,盡可能那樣久地去等待,采集真意與精華,最後或許能夠寫出十行好詩,有時,痛苦是幸福的,因為它是壹種全然投入的壹種狀態。
在令人窒息的悶熱裏,我想去幻想,壹場陽光下的祈禱,我想去看壹頁書,或者壹個人走走,室外是冬天,零下1度。找壹個和自己較勁的方式,身體與靈魂總有壹個在路上。
S1E26 食心食意
江文宇原本應該只是上海和平飯店壹名普通的冷菜間小師傅,但是他除了日復壹日地跟著主廚學習工作,還充滿想象力與幹勁地琢磨著在冷菜間和餐廳裏“玩”點花樣,比如之前讓人大開眼界的“蒙眼片烤鴨”等。話語間,Sanji 壹直用充滿著對烹飪無限熱情的語氣訴說他的小夢想,而和平飯店則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S1E27 思南住客
思南路,位於上海。馬路兩側滿是陰翳的法國梧桐和精美的洋房。思南路除了擁有當年法租界上小馬路的***同特征外,還有著不同於其它馬路的獨特吸引力: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樣式——是城市歷史的活話本。作為上海11個歷史風貌保護區之壹,思南路記錄著當年花園洋房的“原生態”:過了臯蘭路開始,壹直到建國路,走在這壹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月。
葉展葉落,思南路的住客們來了又走,只留下這看似清晰卻又模糊的輪廓。原來,我的所謂的追憶無非是刻舟求劍而已。
S1E28 塗鴉公社
塗鴉壹詞起源於唐朝盧仝說其兒子亂寫亂畫頑皮之行,後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時代色彩的藝術行為。塗鴉主要的介質為墻,但進入20世紀後期,塗鴉所創作的介質不只是墻了。到了21世紀,許多年輕人把塗鴉與時尚的嘻哈元素結合,向多元化發展。
S1E29 星星的不完美
熱愛手工制作筆套制作物具的設計師星星,想要用指尖留住物體的溫度。她將自己的感受傳遞到制作的物體上,賦予它們情緒與生命。手工的溫暖與溫度。
S1E30 西岸印象
上海徐匯濱江,又稱西岸,它現代卻不摩登,它幹凈,平鋪直敘,那些寬闊的水勾勒出黃浦江另壹種嶄新的色彩。
S1E31 女拳
拳擊是壹項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對於女生來說是壹項較為艱難的運動。吉娜熱愛拳擊,對於她來說,練習拳擊是壹種享受。
S1E32 斯諾克與蛋糕
諸瑛,女,1982年5月25日出生,上海人,斯諾克裁判。曾執法多次斯諾克比賽,2008年,諸瑛拿到了象征臺球裁判最高榮譽的“國際金章”,成了國內目前唯壹頂級女裁判。執法2011年英錦賽首輪斯蒂文斯與坎貝爾的比賽,這是諸瑛第壹次執法三大賽,她也成為斯諾克歷史上第壹位執法三大賽正賽的中國裁判。
S1E33 妳不可阻攔我
行走在上海這座城市裏,妳會發我們身邊有這樣壹群人,他們把城市作為訓練場,翻越種種障礙物,這些動作看上去很酷,其實並不然。袁廣,雲南昭通市鹽津縣人。17歲那年,剛初中畢業的他有壹個夢想:去大城市證明自己的價值。他選擇上海,然而要在這裏生活紮根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S1E34 我就是吃素的
韓李李,阿拉兔的設計者,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數碼系教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後參與《大力士》(海格力斯)《辛巴達航海記》等多步美國動畫的設計稿環節的工作,擔任過《太空牛仔》《二十六個秘密》等法國歐洲動畫片的執行導演。現任上海工藝美術學院遊戲專業遊戲造型設計專職講師,教研組長。在校期間多次入選全國各類美術大展,畢業後轉入各類地下、小眾的展覽和創作中,05年創立摩意空間。
S1E35 藍調四人行
Chair Club是上海最具代表的BLUES音樂俱樂部。這裏是藝術家們的聚集地,結合當代藝術以及現代藍調音樂,為愛樂者及藝術家提供了壹個交流的平臺。潘文喆壹行人癡迷於藍調音樂,最艱難的時候沒有壹個人來看他們的演出,但他們依舊因為熱愛而堅持。
S2E01 書香文廟
周日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開始進入沈睡的狀態,老城廂的文廟路上卻開始熱鬧起來。微弱泛黃的燈光照出壹個個來回走動的人影。伴隨著窸窸窣窣的說話聲,看著頗為詭譎神秘,這就是傳說中的鬼市。當城市伴隨晨曦慢慢蘇醒過來,鬼市搖身變回了市井氣息極濃的街道。
文廟舊書市場的形成是1986年的時候。書籍也有生命,也會變老,這些曾經的時代見證,記憶集合,在輾轉流量之後,來到了文廟,這未必是它們理想的歸宿。
所幸,卷卷書香,帶上塵世的煙火氣息,落在愛書人手上,倒也生出來別樣的滋味。
S2E02 舊時之光
上海老弄堂,舊時回憶中充滿著踩上去嘎吱作響的木樓梯,狹窄過道內每家每戶縱橫交錯的晾衣桿,和經年累月潮濕不見光的後天井;在每個悶熱的夏日夜晚,跟著弄堂裏的玩伴們壹起,抱著半個大西瓜,搬著小板凳,在馬路邊圍坐著乘風涼,下軍旗。
那些片段裏,幸福就是外婆手中,舊蒲扇扇出的些許涼風。
斑駁的墻面,生銹的鐵門,手寫的廣告牌,閉上眼睛,似乎還能聽到弄堂裏此起彼伏的叫賣聲。
如今,絡繹不絕的叫賣聲早已隨著時光散去。
S2E03 海富便利店
法華鎮路上不知名的弄堂裏就有壹家便利店,不到30平米的店堂裏,擺放著將近200多種進口啤。生活就是壹種充足感。海富便利店對於現在的張阿姨來說,
就如同她的壹座城堡,她壹人看管城門, 壹人派兵布陣,壹個人守著喧囂和寂寞 ,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之後,年輕時候的瘋狂沖勁,已然成了回憶,剩下的就是現下,守住了這方寸,就守住了她對人生的另壹番理解,也守住了她內心的從容。
S2E04 朝花夕拾爵士夢
上海靜安寺百樂門。爵士樂是這個城市繁華的符號,時光流轉,與繁華擦身而過。李香蘭與鄭德仁。
S2E05 觸摸聲音
對於大多人來說, 聲音,猶如圍繞在周圍看不見的空氣 ,它們忽快忽慢,時強時弱,又像是人們呼吸之間的心跳,聲音是實實在在的觸摸。顧安平,鋼琴修理師。
S2E06 人生AB面
王峰,黑膠唱片收藏者。人的壹生當中,總有那麽壹些物件、情感或者故事,曾經占據生活的大部分,凡事沒有永恒,總有謝幕退場的時候。
S2E07 擊樂飛揚
鄒文灝,打擊樂團。
S2E08 吹薩克風的老人
陳建初,老年薩克斯愛好者。
他們不再是白發的長者,不再是暮年的老人,而是追逐夢想的少年。
S2E09 老爸帶我去“鐵三”
鄒成,鐵人三項的推廣和訓練,帶著孩子參加鐵人三項比賽。
S2E10 古布
鄧乃瑄,古布花紋很雅很內斂。
S2E11 都市武俠夢
中華武魂,矯羽,太極拳。武術是沒有止境的。不需年少輕狂,四海為家。不用滿身風沙,仗劍天涯。
S2E12 我給上海剪個影
剪影作為壹門容東西方文化元素,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雖脫胎於中國漢代的畫磚和皮影,因它風格的寫實,卻盛行於歐洲。但卻不登大雅之堂。李建國,“上海主題剪影”創始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動畫設計師,
S2E13 木頭玩具創想家
源木工作室,林升源,木頭玩具創想家,壹個取材全部是木頭,另壹個是它們反應的卻是時尚尖端的科技精神。
S2E14 螢火蟲姑娘的田園夢
康洪莉,條背螢。走在自己白天耕耘過的田地裏,聽聽紡織娘的叫聲,看看喜歡夜間大量現身的結網勞蛛。
S2E15 菜園匠心
俞璐,有機市集,在農場種地,是擡頭看天,而在家做首飾,則更多的是低頭,俯仰之間都和美有關,但都要耐得住寂寞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