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江西景德鎮青花瓷器始燒於元代前期,到元後期至正年間達到了成熟階段。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造型種類繁多,生產數量增大,產品不僅供宮廷與民間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作為贈物及商品大量流往海外。
(壹)、永樂宣德青花瓷器款識
傳世永樂青花瓷器書寫款識的為數極少,這就為判斷永樂青花增添了壹定的困難,目前帶永樂款的青花瓷器僅見到三件,款識均為四字篆書,三件為同形同紋的壓手杯,僅在款識外面的局部紋飾有微小的不同,藏品想送至國內壹線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國嘉德等),亦可私下推薦。可詢,壹五二。四零壹八,四七二二。徐女士!三件壓手杯現為藏於故宮博物院。帶永樂年款的還見之於白釉薄胎碗及紅釉高足碗上,款識與青花不同,是與紋飾用同壹印模於修坯時印上的。宣德青花瓷器則絕大多數均書寫“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書寫位置不同,有書於器物外口的,寫法均為六字橫書;有書於器物肩部的,也為六字橫書;書於器物底部的最多;也有書於器物裏部中心的,兩種均為六字雙行直書楷款,外畫雙圈;有書於壺流外側的,為六字直書楷款,外畫雙方欄;也有只書“宣德年制”四字楷款的,但為數較少,多寫於器物底部。永樂宣德兩朝相距時間不遠,在款識書寫上有四字與六字,篆書與楷書的不同差別。流傳國內外的永樂宣德青花如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八百余件永樂宣德青花藏品也如此。長時期以來對於流傳於世的十五世紀初期無款青花瓷器,在斷代上經常搖擺於永樂宣德二者之間,有把無款的壹概視為永樂時期作品,方法失之於簡單,還應進壹步從造型、紋飾、胎釉等方面幫更為細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它們的細微變化,從而總結出帶規律性的斷代依據。
(二)、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原料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濃艷及銀黑色結晶特征,目測可以看出它們使用的鈷料是相同的。對於使用什麽原料以及原料產地等問題,中外陶瓷學者過去做過不少探索,采取手段主要依據文獻記載、化學分析及物理測定。文獻最早提到永樂宣德青花原料的,是明萬歷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壹書,其中提到:“……我朝則專設於浮染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以“蘇麻離青”為飾壹語明確講清永樂宣德青花原料名稱,“蘇麻離青”是永樂宣德青花的原料,“蘇麻離青”之明名似即產地的譯音;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說》稱為“蘇勃泥”,嘉慶年間藍浦《景德鎮陶錄》又稱之為“蘇泥勃”,顯而易見,“蘇勃泥”或“蘇泥勃”是從“蘇麻離青”壹名演譯而來的。半個世紀以來,探索者以“蘇麻離青”、“蘇泥勃”及“蘇勃泥”等名稱為依據,對照亞洲出產青料的地區進行考證,遺憾的是這種考證多年來並沒有得出結果。“蘇麻離青”原料雖然沒有解決產地問題,但是蘇麻青料來之國外,這點則早為中外陶瓷學者所公認,都確認它是外來青料,外來青料是對國產青料而言的,永樂宣德時期除大量使用蘇麻離青料之外,還少量使用國產青料燒制民用瓷器,有時也與蘇麻離青料同時使用在壹件器物上,像宣德海水龍高足碗,以蘇麻離青料畫龍,以國產青料畫海水,前者呈色濃艷,後者呈色淡雅,起到了襯托龍紋的作用。三十年來中外科學工作者還對永樂宣德蘇麻離青料及國產青料進行了化驗分析與測試,結果都表明功麻離青料含錳量少,鐵及鈷的含量較高,特別是鐵的含量相當高;國產青料含鐵量少,含錳量高。兩者所含氧化金屬不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蘇麻離青含鈷及鐵高而呈現濃艷藍色並帶銀黑色結晶斑;國產青料含錳高呈現了藍中微泛紫色,含鐵少沒有結晶斑。化驗分析所得結果,進壹步證明兩種青料所具有的特色,從數據上判明了蘇麻離青料與國內青料的區別所在。
(三)、永樂宣德青花瓷器造型
不同時期都有其不同器形,由此形成時代風格。永樂宣德時期造型也有其時代性,壹般的說,永樂青花器形較小,宣德青花器形較大,帶有壹定的規律;有些器物兩朝都燒制,造型微有不同,紋飾也稍有區別,諸如梅瓶、花澆、臥足洗、如意耳葫蘆式扁瓶、雞心碗、雞心小杯、折沿盆、魚簍尊等等;永樂梅瓶下部比宣德〈封底〉時豐滿,花澆形式大體相同,但在柄的處理上有明顯區別,永樂花澆多為龍柄,宣德我為如意柄。此外臥足洗、雞心碗、雞心小杯、魚簍尊等器永樂胎薄,宣德胎厚,區別比較明顯。永樂時新出現的青花器物有雙系小罐、三系把壺、雙耳扁瓶、如意耳葫蘆扁瓶、洗口雙耳扁瓶、雞心小杯、雞心碗、臥足洗、花澆等等,肩部帶兩或三個小圓系的在永樂時期比較常見,如雙系小罐小口,扁圓形腹,平底,肩部兩側各飾壹個小系,小巧而玲瓏,三系把壺也呈扁圓形,壺腹壹側有彎曲的短流,與流相對處為壹竹節式壺把,肩部飾以三個小系,造型設計極見巧思;雙耳扁瓶有兩種式樣,壹種為直口,壹種為洗口,腹部均為扁圓形,口至肩連以如意形雙耳。宣德時期新出現的器形較多,碗、瓶、罐、壺等器物有多種形式,碗有壹種淺式者,器大而胎厚,敞口,口緣削平,口以下漸瘦,圈足,這種碗流傳較多,外口多橫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新型瓶式有腹部碩圓的天球瓶,與天球高度略同的扁瓶、有造型奇特的獸耳折方瓶和略仿石榴式的石榴瓶等數種。罐類出現新型者較多,形式多樣,大小不壹,有豆式蓋罐、燈籠式蓋罐、以出戟蓋罐最為罕見,罐肩部橫出八個長方形橫片,俗稱出戟,蓋及內底均橫書“大德吉祥場”五字,造型是為了特殊需要而設計的。壺類也出現了新型式樣,以扁壺最為特殊,壺扁圓形,小口,碩腹,腹部壹面坦平,另壹面隆起,中心突出壹圓形飾,無底足,擔平的壹面不施釉,似可靠墻、平放或立於支架之上;另壹種壺體較小,上部為壺主體,壹面有流,壹面有柄,下有托盤,壺盤之間連以支柱,流上橫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高足碗永樂宣德兩朝都燒制,宣德有款的居多,在無款的青花瓷器中,壹種口大而撇,碗底部較瘦的,高足稍矮的具有典型永樂造型特征,與帶永樂款的紅釉高足碗造型特征相同。此外壹種撇口底部豐富的碗兩朝也都燒制,永樂時胎較薄,釉光澤度強,釉開細紋片,青料濃黑;宣德時胎較厚,釉面有細孔如橘皮,不開片,兩朝區別點比較明顯,雞心大碗也有類似特征。
(四)、永樂宣德青花瓷器紋飾
永樂青花紋飾比較常見的為纏枝花或折枝花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三件壓手杯,杯外均為纏枝蓮;畫松竹梅的只有敞口碗,杯壁斜出,沒有弧度,碗裏光素無紋,碗外畫松竹梅紋三組。錦紋也具有時代特色,在扁瓶瓶腹兩面的主體紋飾均為錦紋;由六方、六角、磬式等圖案拼組成具有圖案效果的錦紋裝飾;畫花鳥紋的見之扁瓶的兩面或高足碗內,題材有梅花鵲雀;畫龍紋鳳紋的不多,只有龍紋盤和鳳紋壺,在盤的外面畫兩條行龍,中間間隔以幾朵萬字雲,鳳紋亦僅見之於三系把壺,壺腹部畫兩個飛鳳穿行於花卉之間;畫人物的比較少見,傳世品只扁瓶壹種,在瓶腹的兩面畫五個不同姿態的人物,其中兩人持打擊樂器做打擊動作,兩個持吹奏樂器做吹奏狀,壹人雙袖揚起做舞蹈姿態,形態比較生動;此外還有畫竹石紋的碗,碗外竹枝柱石,畫意清新,但傳世較少。主體紋飾有如上述者外,永樂青花瓷器在器物的裏口、外口足外起邊飾作用的輔助裝飾有朵花紋、卷枝紋、回紋、錦紋、正反山字紋及圖案花紋等等,朵花紋邊飾多為五個花瓣的梅花組成,錦紋邊飾有兩種,更多的邊飾是畫壹或兩道線紋。
宣德時期禦器廠為宮廷燒各樣瓷器四十四萬余件,據明文獻記載絕大多數為青花瓷器,這可以說明為甚麽流傳至今宣德青花仍然較多的壹個原因,當前國內外很多博物館都收藏有宣德青花,故宮博物院得天獨厚,收藏宣德青花多達七百余件,這是壹批極為寶貴的財富,為研究宣德青花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宣德青花不僅造型多種多樣,紋飾也比較豐富,器物裝飾花紋最常見的仍屬纏枝或折枝花卉,有蓮花、牡丹、菊花、靈芝、松竹梅等紋,在大型盤碗的盤身裏外及盤心等部位更為常見。在盤心部位紋飾變化較多,有畫折枝牡丹兩朵的,壹仰壹覆,也有兩朵牡丹並列的,均輔以枝葉,在枝葉的安排處理上也極盡巧思,既賦之以生機,又富圖案效果;此外也有於盤心安排三朵、四朵以至五、六朵花卉的,都能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樹枝線條生動流暢,也起到了烘托主題紋飾的效果。新出現的裝飾花紋有仕女遊園,在盤、碗、高足碗的外部畫亭臺樓閣園景,幾個仁女遊於其間,也有畫吹簫引鳳的。團龍、團鳳以及團龍鳳等紋飾也開始出現,在葵瓣式洗、蓮瓣式高足碗等器物的裏外、在每壹花瓣上畫以卷曲做壹團的龍紋鳳紋或龍鳳紋紋飾,大大豐富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裝飾畫面,又賦予器物以宮廷禦用瓷器的標記。海獸紋也屬宣德時期新出現後種題材,在碗及高足杯的器物外面畫不同形狀的異獸於海水上,獸體壹半在海水之上,壹半陷於海水之中若隱若現。畫海水龍紋的最為生動,宣德時期畫師們對洶湧澎湃的海水以及漩渦、浪花的描寫最為擅長,對龍紋的描畫也極生動;海水龍有兩種畫法:壹種為白地藍花,壹種為藍色海水白龍,劃刻龍體輪廓及脊麟紋,龍體矮健,四爪有力;龍本來是想象中的動物,但是經過畫師們的生花之筆,把它畫在瓷器上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瓷器上書寫藏文的也始於宣德時期,已見到的有僧帽壺,出戟罐、碗和高足碗,有在碗外通體寫藏文的,有的在突出部位寫藏文壹周,也有只書寫幾個藏文的,對後世產生壹定影響。畫壹束蓮花的宣德青花也傳世不少,束蓮紋始於北宋,此後即消聲匿跡,至明宣德時又再次出現,並做為主體紋飾畫在大盤的盤心部位。畫枇杷綬帶鳥的傳世品有三件,均為同形同紋的大盤,盤心畫折枝枇杷果壹枝,壹綬帶鳥立於枝上做回首啄果狀,布局與構圖極佳,似取材於宣德時畫院畫家稿本。畫靈芝紋的宣德青花較多,或為主體紋飾,或為輔助紋飾,有纏枝的,也有折枝的,壺柄上有豎畫三個靈芝的具有圖案效果。有在整器上畫海水的,但不多見,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展覽壹件青花雙耳三足爐,爐體碩大,胎厚達4厘米,近底部厚達10厘米,爐口直而廣,頸直而短,爐腹碩圓,頸兩側各有壹沖天耳,腹下承以三獸形足,爐通體畫海水,近底處畫矗立的江牙,整個紋飾具有壽山福海涵意。此爐系仿照故宮博物院藏宣德款銅爐式樣制做的,銅爐頸部凸起半球狀漩渦紋飾壹周,青花大爐亦照樣模仿並畫漩渦紋壹周,此爐高達56.厘米,為傳世宣德青花瓷器罕見的珍品。做為邊飾和起間隔作用的紋飾題材常見的有卷枝、回紋、海水、朵花紋,變形海水、正反山字、正反雲頭及曲帶紋等等,這些紋飾為明代中後期青花所繼承。
二、永樂宣德青花的外來影響
中國陶瓷自唐代以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頻繁往來,陶瓷器大量地流傳海外,壹方面它對亞洲國家的陶瓷生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摹仿中國陶瓷之風壹時興起,今天了到實物的有日本仿燒唐三彩,朝鮮仿燒越窯青瓷,到了宋代這種影響更加有增無減;另壹方面在對外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吸收了壹些外來因素,唐代鳳頭壺、牛首杯等等器物可以看到這種跡象。明永樂宣德時期三寶太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都攜帶有大量的增物和供交換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大量地流傳到東南亞和西亞地區不少國家。聰明智慧的景德鎮制瓷工匠,以交換寶物之中汲取外來文化做為豐富中華民族文化的營養,永樂宣德青花傳世品中不乏看到這種文化交流的結晶,可以看到壹些具有西亞地區特色的造型器物,有的造型或紋飾與伊朗、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家器物壹樣,有的在造型或紋飾上稍加改變,這些瓷器今天已被視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研究中國與西亞地區伊朗、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家人民友好往來與貿易交往等問題不可缺少的實物依據。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吸收西亞地區因素的有以下九種器物,它們是天球瓶、如意耳葫蘆扁瓶、洗口如意耳扁瓶、執壺、花澆、魚簍尊、折沿盆、盤座、直流壺和扁壺。它們有的摹仿陶器,有的摹仿黃銅器(Brass)有的摹仿金銀器,以摹仿黃銅器的較多。
天球瓶其形為小口,口頸相連,腹部碩大如球,平底,是仿照敘利亞同式瓶燒制的,伊朗阿迪比爾寺廟收藏有天球瓶壹件;頸肩之間有雙耳,紋飾分兩部份,腹部上半為大小八組圓形紋飾,大者四組均刻阿刺伯文字,小者四組為卷枝紋,腹部下半刻阿刺伯文大字,兩面各飾以壹組圓形卷枝紋,鳳紋之間均飾以凸起的乳丁紋。永樂宣德天球瓶只見之於青花瓷器,形式大同小異,均無耳,紋飾均為永樂宣德時期常見者,諸如纏枝花卉、雲龍及海水龍等紋。
如意耳葫蘆扁瓶有兩種形式,壹種上部為葫蘆形小口,下部扁圓形;壹種為下部稍大於上部,兩種瓶的兩側均有如意形耳,下均為長方形圈足。此種瓶是仿照西亞地區同形陶瓶燒制的,在瓶的口部略有變化,主體紋飾兩面也仿照瓶的寶相花式布局,傳世品以宣德時期較多,有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款的,均書於瓶口的下面。傳世文物之中還有銅質者,造型、紋飾及年款均與宣德帶款者完全相同,很有可能西亞地區有些種黃銅(Brass)雙耳瓶,因此也有銅質仿制品。洗口如意耳扁瓶其形為洗形小口,瓶腹較大,圓而扁,口肩連以如意形雙耳,寬圈足,肩部左右各凸起壹圓餅。此種瓶式元與明初均未見過,從形式看也屬摹仿西亞地區器形燒制的;傳世青花瓷器中有永樂時期者,以兩面畫錦地紋飾及纏枝花者稍多,所畫圖案紋飾也具伊朗特色。
執壺為宣德時期常見壺形之壹,壺體瘦而高,小口,口壹側有形方流,流口呈葫蘆形,與流相對處有曲柄,口與頸相連,豐肩,肩以下漸斂,腹部近垂直形,圈足。此種壺是摹仿伊良十三世紀銀壺造型燒制的,伊朗銀壺腹為十方形,流向上翹起,圈足外撇,而宣德時期青花壺改為圓形腹,壺流改為平行,與壺柄高度保持在壹個水平線上,外撇圈足也改為直式。經過壹些小的改變仍然保存了伊朗的民族形式,同時也適合了明代宮廷實用需要。
花澆也屬永樂宣德時期常見的,壹種新的造型,其形為口頸相連,腹近球形,口肩連以曲柄,底心內凹。花澆是仿照西亞地區黃銅及白玉花澆澆制的,黃銅者刻纖細花紋。永樂宣德青花花澆也傳世不少,永樂花澆均為龍形細柄,宣德者柄為如意形,宣德花澆有六字橫款的,均書於肩部。
魚簍尊,淺式,斂口,口以下漸廣,腹下部肥大,圜底。是摹仿西亞黃銅魚簍尊形式燒制,西亞地區黃銅魚簍尊有兩種形式,造型大體雷同,僅口部稍有不同,壹種為直口,壹種為斂口,直口者器外刻有紋飾,斂口者光素無紋,永樂宣德均摹仿斂口魚簍尊,外部多繪纏枝花卉,口下多畫圖案紋飾,器物裏心畫折枝花卉。折沿盆盆口沿外撇,盆身上部微狹,下部略廣,盆身幾近垂直,平底。折沿盆是仿敘利亞彩繪盆及伊朗黃銅折沿盆形式燒制,伊朗阿迪比爾寺廟收藏品中有壹件敘利亞燒制的彩繪折沿盆、盆外主體紋飾畫團花四朵,花間均書阿刺伯文字。永樂宣德青花瓷器仿折沿盆的流傳不多,盆有大小,裏外裏纏枝牡丹、蓮花及牽牛花紋的稍多,永樂折沿盆形式較小,紋飾富西亞地區特色。
盤座造型具典型西亞地區特色,上下均折沿,座身近垂直,中部凸起壹周,盤座中空無底。此形是摹仿西亞地區黃銅盤座形式燒制的。黃銅盤座興起於十三世紀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時期,十四世紀時仍然盛行制做,據已知資料,目前收藏於埃及、英國及美國博物館的十四世紀黃銅盤座***有八件,此外埃及開羅還流傳有陶質盤座,它們形狀特征大體類似,黃銅座器身外部刻團花及阿刺伯文。宣德時仿燒的青花盤座目前有兩件,壹件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壹件現藏於大馬士革私人之手,兩件造型紋飾完全相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盤座,乾隆時已收藏於清宮,曾定名為無擋尊,乾隆曾為此盤座寫過詩句,今天應還它以盤座的原有名稱。直流壺其形為撇口,球形腹,圈足外撇,腹上部有流,流直形向上斜出。此壺明顯富有西亞地區金屬器特色,傳世永樂青花直流壺見過兩件,壹藏於故宮博物院,壹流散海外,兩件壺造型紋飾完全相同。
扁壺,為宣德時期壹種造型奇特的壺,壺身小口無頸,有蓋,腹碩大呈扁圓形,肩有雙系,壺壹面坦平無釉,盛物可靠於墻壁,不用時可平放,壹面隆起,中心凸起壹圓餅。此種壺式元末明初均未見過,是仿照西亞地區壺式燒制的,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數件,壺身均畫纏枝花卉,體積均較大。
除上述九種器形外,永樂宣德青花瓷中帶西亞地區影響的還有不少,本文只做壹扼要的介紹,系統的研究將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