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四大名亭的文化藝術價值

中國四大名亭的文化藝術價值

中國四大名亭

1、滁州醉翁亭

醉翁亭概況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壹,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淩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醉翁亭特色

醉翁亭壹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臺、覽余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請客送禮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瑯琊山不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征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賦詩題詠,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壹高臺,名曰“玄帝宮“,登臺環視,只見群山滴翠,百鳥齊鳴,令人心曠神怡!

醉翁亭由來

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壹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遊樂飲酒,“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贊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風雨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余,創作了琴曲《醉翁吟》(壹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壹副 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瑯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後,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三叠”,“有如鳳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間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壹座亭子,北宋未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鹹豐年間,整個庭園成為壹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2/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的概況

做落在北京市慈悲庵西部,與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和安徽的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北京市著名古跡之壹。

陶然亭的由來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壹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壹醉壹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遊之地。清代200余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壹勝。

陶然亭的特色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咤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現代的陶然亭是壹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壹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 

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臺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采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臺”、“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遊吳越錦繡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遊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現***有遷建、仿建和自行設計建造的亭36座爭妍競秀,異彩紛呈。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人700萬人次,日遊人量最高峰打6萬。2002年獲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壹批四A級旅遊景區及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遊船、兒童娛樂城、迷高樂、遊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

陶然亭的風雨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鬥爭,會後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後革命鬥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鬥爭的問題。1921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於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3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也曾經是高君宇與石評梅愛情的見證者,兩人後來合葬於此,“冰雪情誼”流傳至今!

3/長沙愛晚亭

愛晚亭的概況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與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的湖心亭並稱為中國四大名亭,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愛晚亭的由來

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後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褚、宣統、民國至建國後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壹直為人們所關註。

長期以來有壹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壹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詩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壹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壹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麽,為什麽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壹條註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壹帶遊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

愛晚亭的風雨

愛晚亭是革命活動勝地,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壹師範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壹起到嶽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該亭抗日戰爭時期被毀,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淩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主席所書手跡而制。亭內立碑,上刻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筆走龍蛇,雄渾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該亭三面環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十余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亭前石柱刻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壹雙馴鶴待籠來”。愛晚亭在我國亭臺建築中,影響甚大,堪稱亭臺之中的經典建築。

愛晚亭的相關作品

無限夕陽千樹葉;

四圍空翠壹亭山。

——秦瀛題嶽麓山愛晚亭

夕陽雖好近黃昏,白日依山,莫若晨曦出海;

秋氣從來多肅煞,丹楓如畫,何如紅芍飄香。

——嶽麓山愛晚亭

愛日喜雨,蒸潤著錦繡河山。匯八百裏洞庭,聳七二峰衡嶽,歸樓聽葉、古寺飛鐘、林下停車、亭前放鶴;雪漢魏最初勝跡,覽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蘭,豈惟賞心憩足?歲月莫蹉跎,直茲風和景淑、且登臨看東流帆轉、南浦雁回、北麓鬥橫、西巒光霽;

晚煙朝霞,烘籠過繁華廈宇。溯三千年歷史,數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屍、離騷憂國、遺書匡世、評論興邦;乃周秦以還賢哲,皆吳楚群知碩彥,當驕地靈人傑,應惜寸時分陰。平生須砥礪,到此遊目騁懷,安能負這春圃桃紅、夏池蓮脂、冬閣梅素、秋嶺楓丹。

——嶽麓山愛晚亭

山徑愛好舒,五百夭桃新種得;

峽雲深翠點,壹雙馴鹿待籠來。

——程頌萬題嶽麓山愛晚亭

忽訝艷紅輸,五百夭桃新種得;

好將叢翠點,壹雙馴鹿待籠來。

——羅典題嶽麓山愛晚亭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暉,平添楓葉三分艷;

春光無限好,生花妙筆,難寫江天壹色秋。

——嶽麓山愛晚亭

亭在長沙麓山青楓峽口,周圍古木參天,濃蔭敝日,秋來萬楓疊障,層林盡染。是取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築此亭。生花妙筆,比喻高超的文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江天壹色,唐·王勃《滕王閣序》:“秋水***長天壹色。”句首點“晚”字,謂晚景自可嗟嘆,此固常情;但馬上壹轉,謂落日余暉,卻更能增加楓葉的艷麗。此句化用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句意而襯以楓葉,顯得更加有力,更為出色,亦更使人鼓舞。再回頭說“春光無限好”,此亦常情,無可辯駁。但亦馬上壹轉,認為雖是生花妙筆,能寫春景,卻難寫江天壹色的秋景。則春光雖好,難敵秋光。亟寫秋景可愛,為此聯特色。聯語在輕松描寫中,將景、情、理互為滲透,給人以鼓舞力量。

4、杭州湖心亭

湖心亭的概況

位於杭州市西湖湖中而得名,與滁州的醉翁亭,長沙的愛晚亭,北京的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心亭的由來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壹年(1552年),明萬歷後才改名“湖心亭”。清雍正《西湖誌》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考聶心湯《縣誌》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國朝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禦書‘靜觀萬類’四字,又於閣上禦書‘天然圖畫’額。雍正五年重加增葺。”《湖山便覽》卷三:明“嘉靖三十壹年知府孫孟訪得之,建亭其上,名曰‘振鷺’,未幾圮。萬歷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禦書“光澈中邊”額。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時,喜清閣樓屋舊址改建為財神殿。抗戰勝利後又改為觀音大士殿。1953年在觀音殿殿址上新建為壹重檐歇山琉璃瓦鋼砼方亭,是50年代建設西湖風景名勝中第壹所庭園建築。1980年在亭的南端,刻置“繭二”太湖石碑壹塊。(見清代西湖十八景“湖心平眺”。)

湖心亭的特色

該亭為樓式建築,四面環水,登樓四望,不僅湖光蕩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風林立。亭的西面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壯觀。遊人登此樓觀景,稱為“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壹。昔人有詩雲:“百遍清遊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停闌四面空明裏,壹面城頭三面山。”

  • 上一篇:兩個人讀的英語散文或詩歌
  • 下一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新農村的組織工作隨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