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04級孟祥遠的歷史
摘要:版畫家趙延年先生曾說:魯迅先生是中國新版畫之母。壹句話涵蓋了魯迅先生對中國新興版畫的所有傑出貢獻。本文從中國版畫的發展歷程出發,重點回顧了王先生大力推動的新興版畫事業。作為民族之魂的魯迅先生,從選擇引進歐洲版畫,到主辦木刻工坊,再到大力推動各地成立木刻團體,自始至終充滿了對復興中華民族的責任,也充滿了對國家、民族、對下壹代的真摯熱愛和關懷。寥寥數語無法表達王先生的血性付出,但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讓過去的繁華和恥辱都過去吧,但最難忘的是:王先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無限責任感和激情。在此,我再次向我親愛的丈夫致敬,再次將民族復興的旗幟高舉在我們手中。
關鍵詞:新興木刻運動版畫展覽木刻版畫
(1)
版畫是中國美術的壹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指木刻版畫,但也有少數銅版畫和套印不準。其獨特性使其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和地位,故魯迅先生說:“刻像於木,印於紙,遠遊四方,蓋始於中國。”[①]
中國版畫的起源可以分為漢代、東晉、六朝甚至隋代。壹般認為它的誕生可以追溯到漢代。從它的發展來看,它的雛形應該是漢畫像磚。雖然它是建築上的裝飾藝術品,但它與版畫的壹些屬性非常相似,因為它以石磚為其位置,並使用壹把刀作為代筆人。後人用紙擦之。這難道不是壹幅精彩的“版畫”嗎?我國現存最早的版畫有壹個日期,是敦煌莫高窟1900年發現的鹹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剛般若經》前扉頁畫“樹園孤畫”。從這幅精美的版畫可以推斷,古代版畫在唐代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版畫的發展肯定早於唐代。在中國西北和吳越也發現了唐五代的版畫。作品大多簡潔帥氣,內容和題材以宗教經典為主。
宋元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進壹步發展。刻法完美,體韻渾厚。與此同時,風景畫開始出現在卷軸上。其他主題的印刷品也開始出現,並擴展到各個領域,如醫療代碼和年鑒。北宋的汴京、臨安、紹興、湖州、蘇州、福建的建安、四川的眉山、南宋的成都,都是當時著名的篆刻中心。同時,遼代套印彩色版《南無悉達多喬達摩》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本,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由於實際需要,宋代也出現了銅印,但主要用於印制紙幣。元代“平話”版畫是中國連載版畫的前身。
明清時期是中國版畫的鼎盛時期。由於經濟的推動和眾多學者、書商、篆刻家的共同努力,版畫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呈現出繁榮的局面。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峰,而且欣賞版畫也在明代大幅度上升。繪畫、小說、戲曲、傳記、詩歌等。,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印刷插圖,廣泛流行,影響深遠。這壹時期也是版畫各藝術流派的繁榮時期。建安派,以福建建陽為中心,多為民間工匠作品,刻工古樸。金陵學派,以南京為中心,以戲曲和小說為主。或粗獷豪放,或優雅唯美,風格各異。以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深遠,地位舉足輕重。清順治二年(1645)所繪的陳洪綬刻本《楚辭九歌》、小刻本《離騷圖》等重要作品,都是以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詩詞為題材的版畫。它是古代插圖版畫的代表作,在中國版畫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也反映了明清時期中國版畫的繁榮。
到了清代,由於統治者提倡考證、訓詁,形成了重實證、輕誇張的學風。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到了清末,版畫藝術逐漸衰落。然而,對版畫最嚴重的打擊是西方平版印刷術的傳入。從此,傳統的雕版印刷及其衍生的版畫日漸衰落。中國木刻從14世紀初傳到歐洲,卻成為他們文明的武器和印刷術的創始人。到19世紀中葉,版畫創作在歐洲興起並蓬勃發展。但是,現代中國的大師們似乎並不知道當時世界上還有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版畫的復興成為壹項非常緊迫的任務。魯迅先生是承擔大量引進歐洲版畫重任,奠定和指導中國新木刻的第壹人。
作為中國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領導人,魯迅先生是壹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不僅以文學為武器向舊社會、舊文化、帝國主義沖鋒陷陣,而且利用藝術的宣傳功能為中國革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不僅為中國新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為中國新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晚年倡導木刻創作,領導了新木刻運動,這是中國新興美術事業中最輝煌的篇章之壹。
(2)
在眾多藝術形式中,魯迅先生為什麽選擇版畫,為什麽全力提倡版畫?在中國現代版畫中,魯迅的肖像頻繁出現,幾乎每壹代人和版畫家都創作和臨摹過魯迅先生的肖像。原因是什麽?
首先,我們來看看魯迅倡導木刻運動的背景。
1929年,國民黨背叛革命,發動“四壹二”政變。從此,白色恐怖籠罩大地,國民黨反動派試圖用軍事文化圍剿的手段扼殺革命力量和人民。與之相對的,是中國* * *產黨領導下的蘇區反軍事圍剿和以魯迅為旗手、以上海為中心的左翼文藝運動的反文化圍剿鬥爭。禍不單行。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壹八事變,企圖把中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內亂外患危在旦夕,人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為了團結對敵,粉碎國民黨反革命文化的圍剿,1930年7月,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其主要成員有於海、胡壹川、彭霞、張華等人。會議的工作綱領是“美國聯盟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政治和經濟鬥爭;要盡量到工廠去,接近工人和勞動群眾,宣傳教育他們;要深入群眾,創作更多以勞動人民為主題的作品;同時要以藝術創作支援蘇區,為蘇區提供政治漫畫和教科書插圖。”中國新木刻運動就是在這樣壹個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激烈的時代誕生的。中國新木刻運動是20世紀30年代整個左翼文學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左翼美國聯盟的建立對各種木刻社團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被譽為“時代的鼓點”、“革命的號角”的新木刻,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必然要經受嚴峻的考驗。
至於他為什麽倡導新木刻運動,魯迅自己也解釋過。
壹:“革命的時候,版畫是最廣泛使用的。雖然很著急,但瞬間就能搞定。”[②]
其次,他認為木刻“是適合現代中國的藝術”[③]
這是魯迅在認真考察中外藝術運動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作出的正確判斷。他說“木刻是壹種大眾藝術”,現在歐洲新興的創意版畫可以用來為我們的革命服務。尤其是當時蘇聯的木刻,更是大放異彩。學習他們的經驗,不僅可以使木刻青年獲得學習的榜樣,而且可以激發和鼓舞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和戰鬥精神。此外,木刻制作簡單經濟,易於傳播。但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群眾和革命隊伍中,人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版畫的普及正在克服這壹其他宣傳方式無法克服的難題。所以在那種情況下選擇版畫藝術是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和革命需要的。魯迅先生也意識到這些新木刻的強大生命力,認為它是革命的藝術,提倡它“是作者和大眾的壹致要求”,是反革命鬥爭的迫切需要。於是他大聲呼喊,提出了“回娘家”的木刻口號。並開始為此不懈努力。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也被公認為中國新木刻的奠基人和偉大導師。
(3)
中國版畫界把魯迅先生於1931年8月舉辦的木刻工坊作為新版畫運動的開端。但是魯迅先生開始介紹歐洲版畫追溯到1929。魯迅先生說:“木刻的傳入,始於朝華社。”[4]魯迅先生對版畫的介紹主要是通過兩個渠道,壹是編畫集,二是辦版畫展覽。
魯迅先生整理出版的印刷畫冊多達12種。
1.現代木刻作品選(壹),出版於1929+0。
2.現代木刻作品選(二),2月出版1929。
3.新俄羅斯繪畫精選,5月出版1930。
4.四民土地圖,出版於1931年1月。
5.壹個人的苦難,發表於6月1933。
6.翡翠集發布於5月1934。
7.蘇聯版畫集,7月出版1936。
8.《開穗和樂會誌》版畫精選,出版於7月1936。
9.死者壹百圖,發布於4月1936。
10.木刻創作法,1933 11。魯迅先生親自審閱作序,但由於種種原因,這本書直到1937 1才出版。是中國新興版畫史上第壹本指導木刻創作的書。
魯迅先生大量引進外國版畫作品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給中國青年指出壹條正確的道路,讓中國版畫家“采納外國的好規定,並充分發揮它們,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5]但他也主張:“選擇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器,讓未來的作品獨壹無二。”[6]為此,他又出版了兩部樂譜:
1,《北平箋譜》,發表於1934年2月。
2、《十竹石窟簡譜》,4月印刷,1935。
魯迅介紹外國版畫的另壹種方式是辦展覽。魯迅先生壹生收藏的外國版畫冊和原版版畫極其豐富。為了拓寬年輕版畫家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技藝,他在上海舉辦了四次國外版畫展覽:
1.“西部木刻展”,1930 10,在上海四川北路舉行,展出70余幅歐美名家作品。
2.“德國作家版畫作品展”,6月4日-5日在上海瀛寰圖書公司舉辦,1932,展出作品約50件。
3.“德俄版畫作品展”於2014年6月1933至10月14至6月15在上海千愛裏40號舉辦,展出作品66件。
4.“俄法圖書插畫展”,1933 12-3,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舉辦,展出40幅作品。
而且每當畫冊出版時,魯迅先生往往會無償捐贈給自己熟悉的木刻青年;每當有展覽,他都想方設法通知木刻青年去參觀;在展覽的時候,他還熱情地給大家講解和介紹。
後來由於魯迅先生的全力倡導,左翼文藝運動的影響和革命的需要,中國新興的木刻運動從65438年到0930年開始以組織木刻團體的形式培養人才,進行創作。
中國現代版畫史上第壹個社團是1930年5月從“西湖十八藝社”分裂出來的“十八藝社”。
“西湖十八藝社”是於6月1929 65438+10月12在國立西湖藝術院成立的藝術社團。因創建於18年,故以“九·壹八”命名。它提倡“為藝術而學習”。1930春,成員陳光(陳卓坤飾)、陳鐵庚(陳耀堂飾)、余玉海(余玉海飾)因受魯迅翻譯蘇俄文論、印刷歐洲版畫的影響,對重藝術形式、輕藝術內容的教育極為不滿。為了突破學校裏安靜的氛圍,探索新的藝術創作方式,他們毅然從“西湖十八藝社”中分裂出來。
重組後,“十八藝社”的隊伍迅速壯大,胡壹川、李可染、、王占輝(王)、()等都加入進來。1930年秋,胡壹川率先創作木刻。但學生的“左傾”並沒有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容忍,後來“十八藝社”的主要成員被指責為“左派”,被學校開除。
1931年春,、陳鐵庚、於海等人遷居上海,與進步青年(蔣豐飾)、鐘、黃等人壹起發起成立了上海十八藝社研究會。1931年6月,杭州八壹美術社的胡壹川、許帶著他們的作品來到上海,在魯迅的關心和支持下,舉辦了“八壹美術社1931年作品展”。正是在這次展覽上,木刻作品首次出現。分別是胡壹川的《饑民》、《流離》和王占輝的《紀念五死者》。這次展覽雖然不是木刻展,但卻是中國第壹個有木刻創作的藝術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品面向現實,面向革命,面向人民,與當時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產物形成鮮明對比。這次展覽還展示了新興的木刻藝術,它不僅是人民的藝術,也是革命的藝術。
魯迅得知他所倡導的新木刻藝術得到了“十八藝社”青年的響應,感到很高興。他還感慨地說,這些木刻作品是“用清醒的意識和強烈的努力,在榛樹中露出了正在生長的健壯的新芽。”並大膽預言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將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戰勝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的“高雅”藝術,這種藝術看似強大,“騙人的,嚇人的”。同時,十八藝社也得到了左派聯盟的大力支持。左聯機關報《文藝新聞》全文刊登了魯迅的《十八藝社展覽介紹》。
恰在此時,魯迅的日本朋友內山和之的弟弟來到了上海。佳吉是日本東京成成學園的美術老師和版畫家。鑒於當時中國版畫師資匱乏,青年木刻藝術家急需掌握木刻技法,魯迅邀請內山卡司為中國青年木刻藝術家講授木刻知識。經過確認,魯迅請馮雪峰先生通知左翼阿聯挑選壹批學生準備教與學。
1931 07年8月17日,由魯迅先生主辦的“木刻工坊”在上海長春路底壹棟三層樓樓頂的日本學校教室裏開始授課,至22日結束,歷時壹周。每次講座,魯迅不僅自己翻譯,還帶壹批外國版畫(如英國木刻、德國版畫)給學生們觀察分析。研討課上,同學們邊聽邊練,每個人都創作了習題。畢業時,魯迅、內山嘉二和同學們合影留念。通過這次工作坊,初步普及了木刻知識和木刻技法,初步形成了壹支初具規模的木刻隊伍,為新興版畫運動的發展培養了骨幹,播下了火種,積蓄了力量。
研討會之後,中國新木刻運動首先在上海達到了第壹個高潮。木刻社團遍地開花,木刻創作頻繁出現。這些學會是:MK木刻研究會、現代木刻研究會、上海木刻研究會、春田畫社、野穗木刻社、無名木刻社等。這些社團雖然處於敵人的白色恐怖和“左傾”盲動時期,活動異常艱難,但卻不斷興衰,顯示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MK木刻研究會成立於1931年9月,發起人是上海美術學院木刻工作室成員鐘和鄧。前後有40多個成員,活動時間兩年多。是壹個成立較早,存在時間較長的木刻群體。它每半年在學校舉辦壹次學術著作展覽,已展出四次,從1933到10,第四次展覽開幕時,魯迅親自參觀並購買了六件作品。1934年5月20日,魯迅收到MK木刻研究會的來信和《木刻集》手稿。手稿是協會要出版的文集,寄去請魯迅作序。然而,MK木刻研究協會因其成員被捕而不得不停止活動。
與MK木刻研究會同時成立的是現代木刻研究會。發起者有十八屆美術社的蔣豐、陳鐵庚、黃、倪煥之、鐘、胡壹專、於海。後來,也許是因為資金原因,俱樂部沒能繼續下去。
1932年5月,在左翼米德蘭同盟的領導下,上海還成立了春畫社和上海木刻研究會。春畫社,成立於5月22日,1932,以木刻為主,基本成員有蔣豐、李、陳彥喬、劉應洲、艾青。6月,1932,協會舉辦“春季藝術展”。展品以會員的木刻作品為主,“瀛寰書店參與制作了德國藝術家的數十件作品”。[7]6月26日魯迅來訪,購買木刻10余幅,捐5元。這個展覽被譽為“中國藝術運動最青春的壹頁”。春畫會後被國民黨當局銷毀。同時,上海木刻研究會的活動也在進行中。[8]春畫社被滅後,壹些幸存的社員與胡壹川、馬達、程沃紮等聯系。,並於8月1932成立了野風畫社。成立時,魯迅捐了20元錢用於活動。成立後,魯迅曾兩次到協會談話講學,就如何深入生活,提高技藝,實現木刻藝術的大眾化,註意對敵作戰的策略等問題給予指導。
野風畫社已經存在半年了。活動停止後,上海還有孔濤畫社、迪達畫社等木刻團體。但都因為敵人的破壞而告終。在這些類似遊擊隊的木刻團體中,野耳木刻社是最古老的壹個,壹直致力於木刻創作。成立於1933的春天。其基本成員有陳彥橋、陳鐵庚、何等。他們與魯迅先生關系密切。1933年6月,該社曾贈送魯迅先生壹幅印刷木刻,後他們幫助魯迅先生收藏木刻作品,送往法國參加“革命中國新藝術展”。
除了上述組織,還有不為人知的活躍在上海的木刻社。1933成立於上海美術學院,1934更名為無名木刻社。其創始人為王之隊,主要成員為黃心伯、蔡、。木刻團體通過學習和研究木刻創作和出版自己的木刻作品來開展活動。《無名木刻集》開篇,王智慧請魯迅先生作序,這是魯迅先生為中國新木刻藝術“吶喊”的又壹篇文獻。魯迅先生在給予默默無聞的木刻社支持的同時,也給予了真誠的批評。比如貪圖快,忽視質量等等。這些都體現了魯迅先生對青年藝術家的熱愛,對新木刻運動健康成長的關心。
杭十八社的繼承者為穆版畫研究會,成立於1933年2月,由李群、、葉乃芬發起。他們的使命是為大眾貢獻木刻藝術,推動時代進步。該機構成立後,分別於4月0日1933和6月5日15舉辦了兩次展覽,每次展出作品60-70件。在第壹次展覽後,壽拓出版了木崎展。第二次展覽後,1000冊伍迪·鈴木版畫被鉛印出來,我借此機會把自己的作品獻給了公眾,也送給了我的恩師魯迅。1933年6月,該機構的活動被迫終止。
1934年夏,由於反革命勢力的瘋狂“圍剿”,木刻社被徹底摧毀,滬杭版畫運動轉入低谷。
但這並不意味著木刻運動的消亡,相反,它促成了木刻中心的轉移。1934年6月,魯迅編《木刻編年史》,親自做了小介紹,並以鐵木藝術社筆名設計了壹幅篆刻畫。這張專輯有24幅作品,120幅原機版畫。雖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不了解北平和天津的木刻情況。”但中國北方木刻運動最初的組織者,還是壹些受到魯迅先生影響和關懷的十八藝社青年。如王、、在北方左聯的影響下成立了“北平木刻研究會”,並舉辦了兩次展覽。
平金木刻研究會成立於2005年9月,1934,以許和段為主要創作力量。他們在中國現代木刻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首次發起並組織了全國木刻聯展。展覽作品集啟示錄發出後,魯迅先生第壹個給予支持。他送來了歷年收集的32幅木刻和壹本自費編寫的《木刻史》。6月65438+10月1日,由平金木刻研究會主辦的全國木刻聯展在北平祠堂舉行。全國木刻聯展作品由金、赴天津、濟南、漢口、太原、上海展出。同時,他們也效仿魯迅先生組織木刻作坊。所到之處都舉辦木刻講座,宣傳木刻知識,培養木刻人才。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支持平金木刻研究會的同時,魯迅先生還積極支持廣州現代版畫學會。
1934 6月19日,李華在廣州市立美術學院發起並組織了現代創意版畫研究會(以下簡稱現代版畫社)。最初有27人參加,包括、唐、、陳中剛、劉倫、等。1934年冬,魯迅先生得知李華組織現代版畫會時,十分激動地說:“我深切希望君子組成為版畫發展的支柱和中心。”[9]此後,現代版畫協會和平金木雕研究會南北呼應,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發展。就木刻創作、出版書刊、舉辦展覽而言,在30年代,幾乎沒有壹個群體能與現代版畫相抗衡。先後出版了《現代版畫》系列18期,還出版了4期《木刻圈》,擴大木刻運動的宣傳。現代版畫學會的另壹個突出貢獻是在65438-0936春夏之交發起並舉辦“第二屆全國木刻流動展”。1936年7月5日至10年6月5日,第二屆全國木刻流動展在廣州中山圖書館首次展出。後來搬到杭州和紹興。1936 10 10月2日至8日移師上海展出。當時魯迅先生病重,但他還是去觀看了。看到李華的木刻連環畫《黎明》,因為有90本之多,魯迅先生說:“連環畫用不著那麽多,最好有二三十本。短小精悍往往比長篇更有力量,作家要珍惜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魯迅先生看後欣慰地說:“總的來說,這次自然比以前好多了。”隨後與在場的青年木刻藝術家就木刻進行了座談,並對木刻創作的真實性和作家的修養發表了精辟的見解。這次與青年木刻藝術家的對話,是大老師和年輕人的最後壹次聚會。
1935之後,由於青年木刻藝術家的努力和兩次全國性木刻展的影響和推動,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發展更加迅速。1935後,上海木刻運動復興,再度崛起。標誌之壹就是“鐵馬版畫俱樂部”的成立。1936 65438+10月30日,江楓、野夫、沃紮、陶文在上海組織了壹場鐵馬繪畫會。《鐵馬版畫》已經出版了三期。《鐵馬版畫》出版後,立即呈獻給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也對該社寄予厚望。他在給野夫的信中說:“我認為,如果大規模地組織壹個團體來出版壹本關於葉芝作品的期刊,這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我希望馬鐵俱樂部能做好這項工作。”⑩上海版畫運動熱潮的另壹個標誌是“刀木雕研究會”的誕生。他們的活動往往是木刻傳單,以“專業救國會”為名,深入工廠,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正當木刻運動達到新的高潮時,偉大的導師魯迅先生不幸逝世。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中國,整個國家陷入了悲痛之中。但中國的青年木刻藝術家深深懂得,對恩師最好的紀念,就是把魯迅先生曾經全力推動的木刻版畫事業發揚光大。
1937年7月,李華、李群、辛博、蔣峰、白草、野夫、陳燕橋、福臨開始籌辦第三屆全國木刻流動展覽,但就在作品正在募集的時候,因為“七七事變”而流產。
至此,中國新木刻運動結束了最初的歷程。
回顧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歷史,魯迅先生在引進西方版畫,推動新興木刻運動方面的傑出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在版畫理論上,魯迅先生也提出了許多理論性、指導性的真知灼見,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版畫為大眾,以人為中心,技藝要過硬,作品要通俗易懂,遺產要繼承,民族性要追求。魯迅先生的這些版畫理論,對於推動中國現代版畫沿著革命現實主義的道路發展,吸收西方版畫的優點,繼承傳統版畫的精華,創作出具有民族風格和氣派的版畫,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新木刻正處於起步階段,受歐洲版畫的影響,導致缺乏獨特的民族風格。也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的思想才具有深遠的歷史指導意義。
關於魯迅先生對新木刻的貢獻,當代版畫大師趙延年先生說:歸根結底,這壹切都要感謝魯迅先生。沒有他的大力支持和諄諄教誨,木刻青年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頭腦和明確的目標。
(4)
1937年3月,上海木刻作家協會成立。從此,中國新興的木刻運動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八年抗戰木刻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總部延安,尋求革命和進步的木刻藝術家在失去了導演魯迅之後找到了合適的發展土壤。從1936到1940,胡壹川、沃紮、蔣豐、馬達、陳鐵庚、王璋、李群陸續來到延安,大部分集中在魯迅文藝學院(簡稱藝鷺)。陸毅成立於1938年春天。除了少數漫畫家和油畫家,這個院美術系的幹部和老師都是以木刻為主。1942《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木刻工人和藝術家以藝術為原則,為工農兵服務,深入農村、工廠和壹線參加激烈的革命鬥爭,同時借鑒民間藝術,探索中國木刻的新形式,產生了顧源等壹批思想性、藝術性和民族風格都很高的木刻作品。的爭糧,幫移民蓋房子,李群的幫人修紡車,的八路軍幫農民秋收,石魯的改造西部景觀,羅的的母親等。這些作品生動易懂,克服了早期木刻中的歐化傾向,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同時,他們也為中國木刻翻開了新的壹頁。
參考資料:
1.《中國版畫通史》,王伯敏河北出版社,2002年6月,第壹版。
2.中國現代版畫史李雲經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10第壹版。
3.魯迅與木雕(日本)第壹版內山嘉積奈良壹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10。
[1]參見魯迅:《北平簡樂序》。
[2]參見魯迅:《新俄羅斯繪畫選要》。
[3]參見魯迅:《木刻創作法序》。
[4]參見魯迅:《木刻紀事本末》。
[5]參見魯迅:《木刻紀事本末》。
[6]參見《魯迅:木刻年譜簡介》。
⑦即6月魯迅主持的“德國版畫大展”展品1932。
[8]其實是春畫協會下屬的木刻研究會的對外名稱。
[9]參見魯迅:1934 12 18致李華新。
〔⑩〕參見魯迅2月給野夫的信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