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風箏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和通訊。晚唐時,因有人在風箏上加弦,風吹時發出類似古箏的聲音,故稱“風箏”。風箏是用細細的竹條,貼上光亮的紙或絲,然後塗上顏色。在宋代,在清明節放風箏成為我們最喜愛的活動。
小袋
在古代,每當端午節,家裏的長輩都會用棉布、絲綢等材料做成香囊,裏面裝滿芳香的藥材,放在孩子的胸前或者掛在床頭,以此來驅除病痛,尋求幸福。端午節過後,扔掉破舊的香囊,意味著拋棄疾病。所以在路上看到別人扔的香包,壹定不要撿。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的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甘肅的隴東皮影戲主要分布在平涼、慶陽兩縣,東部與陜西、寧夏接壤的三角地帶相對集中。隴東皮影戲在明清時期(14世紀-19世紀)非常流行,造型帥氣大方,輪廓筆直。雕刻精細光滑。龍洞皮影戲選用幼黑公牛牛皮,厚薄適中,結實柔韌,透綠。牛皮刮幹凈晾幹至光亮透明即可制成。先在牛皮上輕描淡寫的畫出樣張,然後用各種類型的刀雕刻或鏨。之後用透明水上色,顏色壹般都不協調,所以純凈美觀,對比強烈。在鑿毛上色之後,熨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壹步。水出來後晾幹,就可以上臺進行裝訂組合了。
空竹
空竹,也叫“搖”,是壹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簽系住細繩,繞著木軸晃動。空竹高速旋轉,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了春天的玩具。人們在胡同和庭院裏抖空竹,悠揚的聲音在北京此起彼伏。
吊虎大獅
吊虎和大獅子是民間用來辟邪的裝飾品。它們由泥和紙漿制成,有黑白和彩色,線條多,色彩對比強烈。有考古學家認為,吊虎是由劇中的面具演變而來,後來被農民掛在門上迎新年、驅鬼。
泥巴剝皮
泥吠是壹種可以吹響的哨子。它是多彩的。塗上油後,呈黑色,光亮美觀,適合小朋友玩耍。泥叫有很多種,有鳥哨、魚哨、豬哨等。
慕道,黃平,貴州
陶香秋
陶香球是壹種重要的原始樂器,也是最早的發聲玩具。出土的陶瓷球都是陶瓷球,中間是空的,裏面裝的是彈珠或沙粒,搖起來會嘎嘎作響。
中國戒指
起源於古代民間,在清代,婦女和兒童都喜歡玩九連環。九連環被國外認為是人類發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壹,其奧秘在於巧妙復雜的求解方法。
撥浪鼓
撥浪鼓原本是壹種古老的樂器,後來失去了演奏音樂的功能,成了孩子們的玩具。撥浪鼓是壹個小鼓,根據兩邊綁的球來發聲。不同地區的搖鈴形狀各異,有腰鼓、平鼓、四鼓疊加等,發聲時響亮悅耳。
山西布藝玩具
腰鼓
頂端
不倒翁
石弩
千變萬化
吹糖機
小吉窩(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雞
宣木娃娃(山東郯城)
雕刻葫蘆(甘肅)
白釉彩陶貓(山西運城)
水鬥(江蘇無錫)
民間玩具之壹:新年時令玩具。
1,民間季節性玩具
中國是壹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幾千年來,農業壹直是國家的基礎。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農時節氣和節日,它們貫穿人們的生活,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民俗。在各種民俗活動中,民俗玩具是必不可少的。現在按時間順序:
春節:是壹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各種民間玩具在春節前近壹個月就開始銷售。春節廟會是民間玩具最集中的銷售地。在北京的傳統廟會上,常見的傳統玩具有近百種,風車、燈籠、空竹、陀螺、木雕玩具、風箏泥塑、紙花、益智玩具等等。
二月二:河南仁祖寺將出售各種泥巴玩具,名為“泥巴狗”。
立春:有春雞(多為布泥哨)和春牛(泥玩具)。
清明:放風箏。寒食節(本來是清明前壹兩天)。後來,人們把它與清明節結合起來,清明節是壹個清明節。):北方有面塑《閆涵》。
端午節(五月初五):各種香包。
七夕:七月初七,汴梁出售莫霍洛等泥塑玩具。
7月15日:送“面面羊”的習俗在北方黃河流域廣為流傳。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人們用月餅模具和適當的水果模具制作月餅和點心。
北京南京都有“男妓”“兔寶寶王”等泥塑玩具。
10月到年底:開始準備年貨,包括各種玩具。
民間玩具二:生活禮儀玩具
人壹生的每個階段,從生到死,都經歷過人生禮儀。甚至在這個人出生之前,女人們就開始乞求孩子。從出生到滿月,壹歲,到成年,戀愛結婚,生日喪禮,玩具藝術伴隨著這壹系列的人生禮儀。
1.求子:希望生孩子的婦女在當地寺廟如娘娘廟燒香祭拜,買回象征孩子的“大哥”或“泥狗”等泥巴玩具。
2.生孩子和滿月:這是人生重要的開始階段。孩子出生,親戚朋友都會送禮物,奶奶們就更忙了。這些禮物大部分是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比如童裝、童鞋、布老虎、兒童抱枕等。
3.壹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在中國,從南到北有“抓周”的習俗,讓孩子抓身邊的任何東西,包括很多兒童玩具。
4、成長儀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玩具可以玩,就連鎮宅裏用來掛魂的石獅子也成了孩子的玩具。羊圈、娃娃、布兜、花圈、連環玩具、陶塑模具等等都是孩子離不開的玩物。有些地方在孩子達到12歲時舉行成年禮,以示孩子已經長大。
5.婚姻:新婚夫婦在結婚當天會收到很多禮物,焦慮的親戚朋友會送來兒童用品和玩具,表達他們希望這對夫婦早點生孩子的願望。其中,布猴和布虎最為常見;壹對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聯姻的暗示。面人(花)等其他裝飾品是不可或缺的。
6.喪葬:早在史前的原始墓葬中,就已經有了用玩具陪葬的習俗。後來演變成葬禮,人們送面人(北方)和紙人,是為“殯儀館”準備的。山西至今仍有給去世的人在棺材裏放紙泥的習俗。如果有人突然去世,應該請劇團表演皮影戲,以喚起他們的靈魂。
7.在人的壹生中,童年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時期,玩具主要是給孩子做的,但這些大人做的玩具也伴隨著大人和老人。
民間玩具三: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和娛樂玩具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的生活中,玩具無處不在。遊戲活動是展示玩具作用和風格的地方。全國各地流行的體育活動,如蹴鞠、踢毽子、跳繩,還有孩子們玩的“過家家”(壹種模仿成年人生產勞動的遊戲,由孩子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騎竹馬”(壹種以竹竿為馬,騎在褲襠上的兒童遊戲,成語“青梅竹馬”是指兩個孩子之間的友誼,不用猜)和”。聽大人講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求他們像織女壹樣靈巧)、“丟手帕”、玩“嘎啦哈”(即“羊拐”——羊關節骨)、“跳橡皮筋”、“拼圖”、“打戰爭”(小男孩模仿打架的集體遊戲,小武器是這個遊戲的主要道具。
日常家居生活也是展示玩具的地方。從廟會上買來的各種玩具擺在家裏——泥塑陶瓷像、大哥哥、紮娃娃都供奉在正殿裏。年畫“推廣圖”貼在墻上,老人們還在玩古老的“水滸葉戲”(壹種用水滸人物裝飾的紙牌遊戲)和連載玩具。這壹切仿佛是壹首悠閑的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