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文章會打~~~80分~~會加~~~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文章會打~~~80分~~會加~~~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日益全面和深入,除了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這個術語和內容逐漸被人們通過各種渠道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在壹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已經納入正規的學校教育,為孩子的健康和順利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調查它的“病因”。

首先,我們得從學校說起。也許有人會問,現實生活中誰最累最努力?是工人農民?還是知識分子?答案是沒有,那是誰?沒錯,是我們中小學生!眾所周知,他們的書包越重,學習時間就越長,有的甚至在12 pm之前都寫不完作業。他們很少有時間玩。小小年紀,不僅要學習書本,還要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特長,提高家教。他們壹上學就被以開學為目的牢牢綁在“應試”的戰車上,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孩子犯錯後,有的老師用不正當的方法,當著別人的面諷刺或挖苦,或嚴厲指責,甚至破口大罵...所以他們害怕考試,害怕老師,害怕家長,害怕學校。在壓力和恐懼下,壹些孩子變得焦慮、易怒、緊張、暴怒、嫉妒、多疑...而且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博士曾經警告說,學校不應該讓學生太忙,否則學生將沒有時間思考。最好的教育是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啟發和引導學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老師占用了學生所有的時間,學生學不到東西,得不到發展。馬克思說,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既是壹種尺度,也是人類發展的空間。當每個人都解放了時間,創造了手段,個人就會在藝術、科學等方面發展。可見,學業負擔的程度,精神壓力的大小,空閑時間的多少,生活是否豐富多彩,各種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能否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教育。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產生了許多適得其反的效果,但現在所謂的“素質教育”只是每個學校的口頭術語。“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壹切仍以“為升學做準備”為教育目標,片面強調學生需要的知識教育,而從根本上未能解決教育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人文價值,即“學習是為了考試”。

然後,來自家庭的影響也要重視。現在的家庭壹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寵著,遷就著。上學的時候和同學有矛盾,但是受不了壹點委屈,為了壹點小事大打出手。有些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錯誤時不註意方式。他們總是罵甚至拳打腳踢,用所謂的“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否則就是“體貼可親”。同時,父母對孩子“對孩子的成功寄予厚望”的高要求,讓孩子做了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這樣,勢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還有壹些家長盲目地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孩子應該盡快學習英語和計算機,孩子也對此感興趣。當然,這有助於給孩子提供各種學習資料,豐富他們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但同時也要看到,信息化雖然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但也可能導致師生人際關系因對電子遊戲的熱衷而弱化,減少學生體驗生活、接觸自然的機會,給學生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現在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隱患越來越多,對學生身心有害。比如有的同學貪小便宜,或者嫉妒別人有自己得不到的好東西,就養成了小偷小摸;學習視頻中的惡習,欺負弱小,或者以“借”錢的名義拒不還錢,或者強迫弱小學生拿錢搜身,如果拒絕就用電話解決...這對自己和被他們欺負的同學都是極為不利的,導致有些同學不敢出門,到了學校不敢告訴大人,又怕被打,或者跟風崇拜。

這樣,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破罐子破摔,脾氣古怪,性格暴躁,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對自己的人生不利。當這些現象出現時,輿論的第壹反應是指責;“道德教育怎麽會失敗?!"然後要求大力加強思想工作、道德教育和學校紀律。家長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配合”學校做工作,但結果並不理想,有時甚至會變得更加嚴重。壹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學生的道德知識無法轉化為道德實踐。概念上,他們知道是對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不去做,犯了錯又認錯,這就是惡性循環。

現代社會的“健康”概念已經超越了傳統醫學的觀點,不僅指生理和生理健康,還包括精神和心理健康。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造成了人們的心理壓力。中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在壹定程度上得不到宣泄;再者,中國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問題越來越嚴重;更有甚者,由於家庭的不完整,比如父母離異、父母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以及隔代撫養孩子的現象,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相關研究表明,心理變化的高發期是青春期,中學生的問題觸目驚心。學校學生的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低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素質差。如果只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將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情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第壹,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學校的教育和影響。因此,壹個優雅、整潔、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壹種“靜下心來”的良好心理影響。亭臺假山,名人雕像,書畫畫廊,名言警句,校風,校園裏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生機勃勃,校園裏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學生們在蜿蜒的走廊和亭臺樓閣裏看書。這些自然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熏陶,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

創設教育情境,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優化。當前,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日益增多,人的心理與行為密不可分。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主導的,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內化並積累成壹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簡單的口頭說教,而應該創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在行動中體驗、認識、教育和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壹定的心理素質。比如現在有些學生自制力差,脾氣不好,逆反心理強。教室裏有壹個垃圾箱,所以他把垃圾扔出了窗外。看到瓶瓶罐罐,他也要不理,用腳踢,隨意采摘踐踏花草。我聽說過這樣的事。學校裏的學生總是喜歡用腳踢門。為了改變這個壞習慣,學校安裝了玻璃門,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靈感,於是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放了40多個環保垃圾桶。垃圾桶每天都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著“請愛護我們!”懇求的話語,不出所料,學生不忍破壞,過去的壞習慣也改了。可見,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進行暗示,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有的還配備了專職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訴、發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學生反映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大導致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無法控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迷茫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克魯姆·布魯澤(Krom Brouze)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是幫助每壹方解決他來尋求幫助的問題。”學校輔導員要給學生溫暖,引導他們自制,多了解他們的各種情況,尊重和理解他們,保護他們的隱私,既做他們的知己,又做他們的輔導員,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我們的許多學生需要幫助。除了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教師是心理教育的主體。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全過程。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應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原則,不斷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縮短師生心理距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調適。當老師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就能加強,學生喜歡妳的課,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的親密關系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也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於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

改變評價方式。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源於老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壹些教師基於主觀感受,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等生漠不關心,全盤否定後進生,出言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德國通識教育之父”、“德國教師之師”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紀曾說過:“面無表情,訓斥、詛咒學生,是壹種惡劣的行為”。我們應該學習英國教育的優點。英國老師在評價學生時從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對學生的表揚體現在細節上,壹點點進步都會被他們很鄭重的表揚。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我們決不能諷刺或挖苦人。我們應該用壹顆寬容和愛的心去愛和關心學生。我們老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要求太高。我們應該學會表揚他們,這樣學生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鼓勵。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除了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美國中小學參與心理咨詢的人群有以下幾類:相關醫學專家、健康專家、教育專家(包括教育專家、學科教師、特級教師和資源人員)、行政人員、學生、家庭成員和學校援助部門。老師總是生活在學生中間。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教學過程中關註學生的身心健康,參與心理輔導。我負責學校的心理咨詢。有壹次,我去心理咨詢室了解情況。我發現我的同班同學XXX在門外徘徊,我想我應該幫助他。所以我經常和他聊天,我知道他學習壓力太重,讓他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找到問題的癥結後,我才能“對癥下藥”。我和他壹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他初中成績優秀,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紮實,學習競爭激烈。他壹時無法擺脫失敗的困惑,於是產生了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我提出以下解決方法:第壹,調整學習方法,夯實基礎;第二,樹立成功感,不斷激勵他,肯定他的成績;第三,調整心態,擺脫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只要努力,不管成績排名;第四,學會放松,在大自然中慢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放松和精力充沛。經過多次心理疏導,他的情緒終於比較穩定,成績也在穩步上升。2002年高考總分631,各科最高分語文659。我說不出有多高興!看來,中學生心理失衡的壹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指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3.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校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限於篇幅,這裏暫且不提社會因素。可以說,大多數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獲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家長發揮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是極其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培養,學校要與家庭密切配合,老師和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註學生的心理問題,給家長適當的引導,給學生及時的指導。如果學生考試心理差,老師可以引導家長以平常心看待考試。父母的嘮叨、關心和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能力和意誌力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部分中學生存在社交恐懼,與人交往較少,害怕被拒絕,或嫉妒他人,或厭惡他人,或對男女交往感到困惑等。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在擇友方面給予指導,培養社交能力。過多的批評和約束會讓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缺乏自信。家長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正確引導孩子,加強溝通,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應予以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人都被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困難明顯,心理矛盾突出。從近年來的咨詢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的主要問題如下:

第壹,學習問題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圍繞學習的問題占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目前學校學業任務重,競爭激烈,家長期望過高,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壹個高中女生。進入高中後,由於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她感到很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從初中的前幾名到高中的141。她來咨詢時痛苦地說:“17第壹次覺得自己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我就覺得很難過。我不知道該怎麽做才能滿足父母的要求。現在,我的腦海裏充滿了痛苦、擔憂、悲傷和憤怒。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又恨又怕。我真想扔出去。”另壹個男生也說,他平時學習很好,偶爾也能給別人指導,但是臨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考不好,努力準備,熬夜。考試前,我會感到頭痛,甚至發燒。最後我要麽被迫中斷考試,要麽堅持下去,成績也不會好。來來回回,到了壹聽考試就害怕的地步

2.厭學是當前學習活動中的壹個突出問題。不僅學習差的學生不願意學習,就連成績好的學生也有這種傾向。壹位重點學校的學生說:“每當我看到、聽到有人考試作弊,心裏就不平衡。當他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會抱怨老師不公平。他們覺得好好學習真的很無聊,不想再學習了。另壹個學生告訴我們,學生中流傳著壹句話“有出息靠關系,沒出息靠分數。“學習好的學生可能在學生中威望不高,但成績壹般、人緣好的學生往往受到青睞,在推薦各種代表時往往會當選,所以覺得學習沒意思,不想好好學習。厭學沒有其他心理原因,比如反應慢被嘲笑,不願意上課;因為缺乏記憶、理解等能力,成績很難提高,對自己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討厭書,討厭老師,討厭曠課。有個同學曾在日記裏寫道:“晚上過了11,看著桌上的課本、英語詞典、作業本。我真想立刻把他們燒成灰燼。”表現出強烈的焦慮、怨恨和無助。這種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第二,人際關系問題

這也是中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之壹,主要包括:

1.和老師的關系主要是老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幹擾學生的業余生活和正常交流,造成困倦和困擾。壹個中學生說,有壹次他向同班的壹個女生詢問作業,被老師看到後嚴厲批評,拿在手裏當小辮子,還輕而易舉地找出來“給眾人看”,“妳以為我不認識妳嗎?”,這嚴重傷害了他的自信心,引起了他對老師的反感和反對。老師指出他偏向西方,但內心很矛盾。另壹個學生幹部走訪說,現在當班幹部真的很難。做班幹部兩頭難,不管事。老師批評妳做事不負責任,管事,和壹些同學發生爭執在所難免。如果吵架,老師會先批評班幹部,所以他覺得很委屈。生老師的氣,不敢頂撞;如果妳想退出,妳害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困境很矛盾。我不知道該怎麽辦。除此之外,還有壹些其他的想法,比如:認為老師“窮得不愛有錢人”的,認為老師“不公平”的,認為老師“瞧不起自己”的,等等。都反映了學校師生關系的問題。

2.和同學的關系。我主要以交友為主,為沒有處理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壹個學生說,他的壹個好朋友總是不信任他,懷疑他和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付出的不夠,這讓他很苦惱。他不知道該怎麽做才能消除朋友們的疑慮。還有壹個女孩,因為兩個好朋友的矛盾而夾在中間。她害怕B和A接觸會不開心,也害怕A和B接觸會不理解,最後兩個朋友幹脆不交往了,但是她內心很孤獨很寂寞,想和朋友恢復關系不知道該怎麽辦。另外,還有壹部分同學懷疑從初中到高中朋友越來越少,沒有真正的友誼,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然後想死了隱居。

3.與父母的關系。主要是由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者家庭關系對學生造成的精神傷害。比如壹個學生說:“我經常和我媽鬧矛盾,聽到她罵我就心煩。有時候真的很想離開,再也不回來,但又不忍心看到她消瘦疲憊的臉和花白的頭發。我每天都活在這種內心的矛盾中。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還有壹個學生,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有壹次我媽出差,我爸帶了個女的回來過夜。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想待在那個房子裏,恨他的父親,不想再見他的父母,整天想出去,所以他很無聊。感覺人活著真的很無聊,有厭世的想法。可見,父母的不良行為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厭惡和鄙視,還有更深的內心創傷。

第三,感情問題

青春是花開的季節。在這個階段,人的第二性征逐漸發育,性意識逐漸成熟。此時的心情更加敏感和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和向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很多情緒上的困意。比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挫敗,單戀的煩惱等等。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

第壹,是與同齡人的感情糾葛,大多是因為同學之間的密切交往。在咨詢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壹個問題,“我和壹個男生很親近,現在他已經上大學了。我能和他建立關系嗎?”“我和壹個男同學談得很好,想發展成靈魂伴侶的好朋友。怕老師家長不同意,影響不好。我該怎麽辦?”“我喜歡壹個男生,但是有幾個女同學喜歡他。我應該參賽還是退役?”等壹下。

二是與成年人非正常戀愛的問題,比如未婚同居、卷入婚外戀、同性戀等等。這種情況雖然在中學生中不常見,但也不少見,多表現在壹些早熟的女生身上。高三有個女生,學習很好,也很聰明。學校還是想送她上大學,但是她和壹個比她大10歲的男人住在壹起,有家庭。而且,據說她這麽做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感情”。雖然,理智上來說,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每天都活在矛盾和痛苦中。還有壹個學生愛上了壹個比自己大十歲的英語老師。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喜歡他。我只想見壹面,和對方在壹起壹整天。當對方不接受這種情感時,他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此外還有愛妳吃醋的媽媽,喜歡同性成年伴侶等壹些不正常的戀愛現象,充分說明中學生的情感問題不簡單。面對學生復雜的心理狀況,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家,我深感憂慮,也更加明確了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我應該如何從事這項工作?我覺得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壹定的心理調節技巧。可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知識理論課,如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調適答疑、重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中,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和糾正自己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另壹部分是活動培訓班,這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遊戲、相互參觀提問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自我介紹、理解他人、與他人交朋友的社交技巧,還可以掌握壹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等心理調節手段,做到防患於未然。

(2)將心理咨詢的內容滲透到經常性的教育活動中。其實每壹門學科的教學本身就包含了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在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指導,就可以深化教學內容。例如,語文課包含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勞動課和體育課可以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的挫折,鍛煉意誌力。最好的辦法是在各科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段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和心理教育轉變。

(3)在中學建立心理咨詢調節室,除了壹般的咨詢和談心外,還可以采用壹些簡單的心理治療方法,對癥下藥。比如大考前,總會有壹些同學出現考試焦慮,表現出緊張、失眠等癥狀。心理咨詢師可以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放松療法。幫助他們緩解緊張情緒,調整自己參加考試的動機,以便取得好成績。學校的心理咨詢與調適不同於社會上壹般的咨詢診所,實踐中也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具體實施:

1,引導學生合理發泄不良情緒。因為青少年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遇到感情挫折的時候發泄往往是控制不住的。咨詢師要了解這壹特點,為其創造合理的發泄渠道,防止不當發泄。比較好的方法:第壹,讓他們暢所欲言;第二,引導情緒轉移,用積極情緒代替消極情緒;第三,用音樂安慰他們,用優美溫柔的音樂調節他們的情緒。

2.淡化被動教育,培養自救能力。青少年的自救能力還在發展中,對成功的依賴性很高。因此,在輔導和咨詢過程中要特別註意幫助他們形成自救能力。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們側重於引導和鼓勵,在幫助他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尋找解決方案。

3.註重行為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學生的自我理性和自制力還不夠成熟,很多心理障礙都與不良行為習慣有關。如失眠,除了心理原因,壹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不良作息習慣。所以在對它進行調整時要特別註意行為的訓練,最好能幫它設計壹個訓練計劃,按照行為治療的原則和做法,幫助它壹步步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習慣。

4.註重自我形象,增加學生的信任。因為中學生還處於偶像崇拜階段,接受建議的過程也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所以咨詢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會直接影響咨詢的效果。有益的途徑有兩個:壹是加強個人修養,註重日常生活的帥氣作用,避免在學生心目中形成不好的形象;第二,真誠關註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惑,並在此基礎上尋求解決方案,避免作為旁觀者濫用同情心,損害學生自尊,導致咨詢失敗。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忽視,這給我們亮起了警示信號。作為心理工作者,他們有責任肩負起這個重擔。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層面上,而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心理健康教育才有現實意義。

  • 上一篇:中國歷代收藏家和鑒賞家。
  • 下一篇:為什麽那麽多的國內外巨星的偶像都是邁克爾傑克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