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兩種孕育於不同半球的文化,由於歷史、地理、生產制度等原因,差異巨大,特色鮮明。這兩種文化差異壹直備受關註。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間的商業交流越來越頻繁。了解中西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可以更好地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溝通,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造成文化沖擊或溝通失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諺語作為“民族文化的鏡子”,來源於生活,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點,體現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思想觀念和文化取向,具有生命力持久、流傳廣泛、口語生動的特點。英國著名學者培根曾說:“壹個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是在它的證據中發現的。”(壹個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可以從它的諺語中找到。本文將從漢英諺語入手,談談中西文化在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歷史、文學傳統、民族性格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
第二,地理環境
文化是在壹定的自然環境中誕生的。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必然會影響人。
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客觀外界的觀察和思考。人們用通俗的形象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描述自然現象,總結生產實踐,總結生產經驗。這些語言口口相傳,成了大家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諺語。這些諺語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自然環境的不同特點,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生態文化。
英國是壹個島國,四面環海,海岸線蜿蜒曲折,港口楔形,島嶼眾多。這樣的自然環境為英國人提供了乘船遊覽的機會。在長期的航運和捕魚生活中,人們創造了數百條英語諺語,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和自然的體驗和觀察。比如:
海裏的好魚永遠也撈不到。有了海,就沒有魚了。
沒有比在海裏釣魚更好的了。捕魚出海。
不被路德統治的人必須被石頭統治。如果船離開了舵,就會有麻煩。
早上壹條狗,水手引以為戒;夜晚的狗是水手們的快樂。彩虹出天際的時候,水手們心事重重,晚上看到彩虹,水手們都很開心。
他進行了壹次偉大的航行,到達了海底。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海島氣候。英國氣候潮濕,天氣變化很大。島上晴天少,雨天多,陣雨多。因此,英國人出門經常帶壹把傘。由於英國天氣多變,英國人非常關心天氣,喜歡談論天氣,這就產生了很多關於天氣的諺語[1](P85):
四月的天氣,風雨無阻。太陽升起就下雨,四月天氣多變。
壹個英國的夏天,三(或兩)個炎熱的日子和壹場雷雨。英國的壹個夏天,在三(兩)個炎熱的日子裏有壹場雷雨。
多霧的早晨可能是晴天。早晨有霧有露,可能是晴天。
當風從西邊吹來時,天氣最好。風從西邊開始,天氣最好。
在地球的另壹邊,中國有著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特征。中華文明起源於長江和黃河流域。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典型的農耕社會。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因此,出現了許多與農業有關的諺語。
莊稼很棒,土地無價。
勤快的人不懶,谷倉裏都是勤快的人。
地裏沒有神也沒有鬼,全靠肥、土、水。
莊稼老人不知道怎麽閑著,放下鋤頭,拿起扁擔。
農民不種地了,城裏的煙也斷了。
領域就像壹塊鐵,因為人們與它鬥爭。[2](P240-241)
我國的天氣諺語在數量、質量和悠久的歷史傳統上都是值得稱道的。如“竈煙埋了,馬上就要下雨了”“春天孩子的臉壹天變三次”“太陽黃了,明天風狂”“長時間的晴霧後會陰天,長時間的雨霧後會晴”“晚上星星很亮,但明朝還是會晴”等等。[1]
第三,具體的歷史
每個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人類歷史的畫卷中書寫自己特定的歷史。我們可以從諺語中窺見歷史的變遷。英國從16世紀開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逐漸開始迅速向海外擴張,掠奪資本主義原料,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鞋匠的妻子赤腳走路。這句諺語來源於16世紀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小資本家拼命發大財,屬於手工業者的鞋匠為了省錢,不願為妻子花錢買鞋。英國17世紀在東印度擴張,18世紀中葉建立殖民統治。他從東方——印度安全歸來,卻溺死在泰晤士河中。他從東印度安全返回,卻溺死在泰晤士河中。[3](P79)英國在歷史上曾多次被其他國家侵略。羅馬統治時期,社會生活羅馬化,拉丁語是官方、法律、商業和法律語言。丹麥人占領期間,丹麥語也傳入英國。1066年法國諾曼底登陸後,英國被法國征服。法語長期以來壹直是英國的官方語言,貴族、朝臣、地主和上流社會都使用法語。比如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就是壹個根本不會說英語的國王,所以有壹句英語諺語:傑克如果會說法語,那就是紳士了。三種語言交配成英語,豐富了英語語言,帶來了許多拉丁語和法語諺語。[1](P84)
憤怒是短暫的瘋狂。憤怒是短暫的瘋狂。(拉丁語)
藝術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暫的。藝術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拉丁語)
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法語)
不敢問的人羞於學習。不敢問的人羞於學習。(丹麥語)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壹中國,中國進入漫長的封建社會。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壓迫和剝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統治階級卻過著奢侈的生活。[4](P50)中國有很多諺語反映了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