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介。BIOS和CMOS:
(1)BIOS:
BIOS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縮寫。它是PC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加載了啟動和自檢程序的EPROM或EEPROM集成電路,即集成在主板上的ROM(只讀存儲器)芯片。其中存儲了PC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置程序、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引導自舉程序。
(2)CMOS:
CMOS的英文全稱是complex-educational metal-oxi cle-semiconductor,中文翻譯是“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MOS是微型計算機主板上的讀寫RAM芯片。主要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件配置以及操作員對壹些參數的設置。CMOS RAM芯片由系統通過備用電池供電,因此無論是關機還是系統斷電,CMOS信息都不會丟失。由於CMOS ROM芯片本身只是壹塊存儲器,只具有保存數據的功能,所以CMOS中各種參數的設置都要經過專門的程序。現在大部分廠商都是把CMOS設置程序放到BIOS芯片裏,按?德爾?鍵進入CMOS設置程序,方便設置系統,所以CMOS設置通常稱為BIOS設置。
(3)3)BIOS和CMOS的關系:
BIOS中的系統設置程序是完成CMOS參數設置的手段;CMOS RAM不僅是BIOS設置系統參數的存儲場所,也是BIOS設置系統參數的結果。所以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通過BIOS設置程序設置CMOS參數?。
(4)4)BIOS和CMOS的區別:(感謝鄧1231000的指點)
CMOS只是壹塊內存,BIOS是PC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序。因為BIOS和CMOS與系統設置密切相關,所以實際使用中造成BIOS設置和CMOS設置的說法其實指的是同壹個東西,但BIOS和CMOS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2.PCB簡介:
PCB就是印刷電路板(PCB)。它會出現在幾乎每壹種電子設備中。如果某個器件裏有電子零件,都是嵌在不同尺寸的PCB裏。PCB除了固定各種小零件外,主要作用是提供上述零件之間的電氣連接。隨著電子設備越來越復雜,需要的零件越來越多,PCB上的線路和零件也越來越密集。
電腦的主板,在沒有配備電阻、芯片、電容等部件的情況下,就是PCB。
3.主板南北橋芯片:
(1)北橋是主板芯片組最重要的部分,也稱為主機橋。壹般來說,芯片組的名稱是以北橋芯片的名稱命名的。比如Intel 845E芯片組的北橋芯片是82845E,875P芯片組的北橋芯片是82875P。北橋芯片負責與CPU聯系並控制內存、AGP或PCI-E數據在北橋的傳輸,提供對CPU類型和主頻、系統前端總線頻率、內存類型(SDRAM、DDR SDRAM和RDRAM等)的支持。)和最大容量、AGP或PCI-E插槽、ECC糾錯等。集成芯片組的北橋芯片還集成了顯示核心。
北橋芯片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芯片,這主要是因為北橋芯片和處理器之間的通信是最緊密的,為了提高通信性能,縮短了傳輸距離。因為北橋芯片的數據處理能力非常大,發熱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現在的北橋芯片都覆蓋了散熱片來增強北橋芯片的散熱,有些主板的北橋芯片還會配合風扇散熱。因為北橋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存,而且內存標準和處理器壹樣變化頻繁,所以不同芯片組的北橋芯片肯定是不壹樣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采用的內存技術完全不同,只是不同芯片組的北橋芯片之間必然存在壹些差異。
(2)南橋芯片是主板芯片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壹般位於主板上CPU插槽下方,PCI插槽附近。這種布局是基於有很多I/O總線與之相連,遠離處理器有利於布線。與北橋芯片相比,其數據處理能力並不大,所以南橋芯片壹般不覆蓋散熱片。南橋芯片不是直接和處理器連接,而是通過壹定的方式(不同的芯片組不同的廠商不壹樣,比如Intel的Intel Hub架構,SIS的多線程?奇妙的運河?)接北橋芯片。
南橋芯片負責PCI總線、USB、LAN、ATA、SATA、音頻控制器、鍵盤控制器、實時時鐘控制器、高級電源管理等I/O總線之間的通信。這些技術壹般都比較穩定,所以南橋芯片在不同的芯片組中可能是壹樣的,區別只是北橋芯片。所以主板芯片組中北橋芯片的數量遠遠多於南橋芯片。南橋芯片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比如網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無線網絡。
4.主板上的擴展槽:
擴展槽是主板上用於固定擴展卡並將其連接到系統總線的插槽,也稱為擴展槽和擴展插槽。擴展槽是添加或增強計算機特性和功能的壹種方式。比如對主板集成顯卡的性能不滿意,可以增加獨立顯卡,增強顯示性能;如果對板載聲卡的音質不滿意,可以增加獨立聲卡,增強音效;不支持USB2.0或IEEE1394的主板可以通過添加相應的USB2.0擴展卡或IEEE1394擴展卡來獲得該功能。
目前主要的擴展槽類型有ISA,PCI,AGP,CNR,AMR,ACR,比較少見的WI-FI,VXB,筆記本電腦的PCMCIA。有MCA槽,EISA槽,VESA槽,歷史上出現過,早就淘汰了。目前主流的擴展槽是PCI Express插槽。
(1)AGP插槽(加速圖形端口)是在PCI總線的基礎上開發的,主要針對圖形顯示進行優化,專門用於圖形顯示卡。AGP標準也發展了好幾年,從最初的AGP 1.0和AGP2.0到現在的AGP 3.0。如果按多個速度劃分,主要經歷了AGP 1X、AGP 2X、AGP 4X、AGP PRO,最新版本是AGP 3.0,即AGP 8X。AGP 8X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1GB/s,是AGP 4X的兩倍。AGP插槽通常是棕色的(用不同顏色區分以上三種接口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用戶識別),需要註意的是和PCI、ISA插槽不是壹個級別的,而是內置的,這樣就無法插入PCI、ISA卡。
(2)PCI-Express是最新的總線和接口標準。它的原名是?3GIO?,由Intel提出,顯然Intel的意思是它代表了下壹代I/O接口標準。經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後更名。PCI-Express?。這個新標準將完全取代現有的PCI和AGP,最終實現總線標準的統壹。其主要優勢是數據傳輸速率高,目前可達10GB/s以上,發展潛力可觀。PCI Express也有很多規格,從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可以滿足現在和未來壹定時間內低速設備和高速設備的需求。
PCI-E和AGP的區別:
首先,PCI-E x16總線通道比AGP寬。最高限速?更高;
二、什麽是PCI-E通道?兩條車道?,那是?雙工傳輸?,同時允許嗎?變成?然後呢。出局?兩個數字信號同時通過,而AGP只有壹個通道,即壹次只允許壹個方向的數據流。由於這些改進,PCI-E x16的傳輸帶寬可以達到2?4Gb/s=8Gb/s,而AGP 8x規格最高只有2Gb/s,PCI-E的優勢可見壹斑。
(3)PCI插槽是基於PCI局部總線(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擴展槽,顏色壹般為乳白色,位於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寬為32位或64位,工作頻率為33MHz,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133 MB/秒(32位)和266 MB/秒(64位)。插卡顯卡,聲卡,網卡,內置調制解調器,內置ADSL調制解調器,USB2.0卡,IEEE1394卡,IDE接口卡,RAID卡,電視卡,視頻采集卡等各種擴展卡。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擴展槽。通過插上不同的擴展卡,幾乎可以獲得目前電腦可以實現的所有外部功能。
(4)PCI-X是PCI總線的擴展體系結構。與PCI總線不同,PCI總線必須頻繁地在目標設備和總線之間交換數據,而PCI-X允許目標設備看到只有壹個PCI-X設備交換了數據。同時,如果PCI-X設備沒有數據傳輸,總線會自動移除PCI-X設備,以減少PCI設備之間的等待時間。因此,在相同的頻率下,PCI-X將提供比PCI高14-35%的性能。
PCI-X的另壹個優點是具有可擴展的頻率,也就是說PCI-X的頻率不會像PCI那樣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設備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壹個設備工作在66MHz,就工作在66MHz,如果這個設備支持100MHz,就工作在100MHz。PCI-X可以支持66,100和133 MHz,未來可能會提供更多的頻率支持。
5.存儲控制器
內存控制器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內存控制器控制內存並在內存和CPU之間交換數據。存儲控制器決定了最大存儲容量、存儲體的數量、存儲器的類型和速度、存儲區組數據的深度和寬度等重要參數,也就是說,它決定了計算機系統的存儲性能,對計算機系統的整體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
在傳統的計算機系統中,內存控制器位於主板芯片組的北橋芯片中,CPU需要經過?CPU -北橋-內存-北橋- CPU?五步,在這種模式下,數據經過多級傳輸,數據延遲明顯較大,從而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整體性能;AMD的K8系列CPU(包括各種帶插座754/939/940等接口的處理器)集成了壹個內存控制器,因此CPU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過程簡化為?CPU -內存- CPU?三步,省略兩步,明顯比傳統的內存控制器方案有更低的數據延遲,有助於提高計算機系統的整體性能。
將內存控制器集成在CPU中的好處是,可以有效控制內存控制器與CPU內核工作在相同的頻率,並且由於內存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不需要經過北橋,可以有效降低傳輸延遲。比如這就像是把貨物倉庫直接搬到了加工車間,大大減少了原料和成品在貨物倉庫和加工車間之間往返運輸所需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樣,系統的整體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CPU中集成的內存控制器最大的缺點是對內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差,只能使用特定類型的內存,內存的容量和速度都有限制。要支持新類型的內存,需要更新集成在CPU中的內存控制器,也就是說,需要更換新的CPU;而傳統的內存控制器位於主板芯片組的北橋芯片,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只需要更換主板就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內存,比如英特爾奔騰4系列CPU。如果原來的主板不支持DDR2,它只能通過更換壹個支持DDR2的主板來使用DDR2。如果配備同時支持DDR和DDR2的主板,可以直接使用DDR2,無需更換主板。
6.存儲控制器的分頻效應
系統工作時,內存的運行頻率隨著CPU運行頻率的變化而變化。控制這種變化的元素是內存控制器,這種根據CPU的實際頻率來調整內存運行頻率的方式被稱為內存控制器的分頻效應。具體分頻方式因平臺而異。
(1)AMD平臺
目前主流的AMD CPU內部集成了壹個內存控制器,所以無論搭配什麽主板,其內存分頻機制都是壹定的。每壹個硬件配置的AMD平臺都有其固定的內存分頻系數,影響內存的實際工作頻率。
AMD平臺內存分頻系數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分頻系數N = N = CPU的默認主頻?2?存儲器標稱頻率
妳得到的號碼是重復使用的?變成法律?取壹個整數。註意?變成法律?小數點後的數字舍棄,前面的整數部分加上1,而不是四舍五入。
此時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CPU的實際運行頻率?分頻系數n。
比如AM2接口的Athlon64 3000+搭配DDR2 667內存時,我們在BIOS中設置內存頻率為DDR2 667,但內存實際工作在DDR2 600下,這是內存分頻系數造成的。因為此時BIOS的設定值並不是內存的實際工作頻率,所以我們把BIOS中的設定值稱為內存的標稱頻率。
以am 2 athlon 64 3000+搭配DDR2 667內存為例:
N=1800?2?667?5.397,整數=6,
此時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1800MHz?6=300MHz,這意味著DDR2 600。
如果在BIOS中內存設置為DDR2 533,那麽分頻系數N=7由上面的公式計算,內存實際工作在DDR2 517下。
不同主頻的內存與不同主頻的CPU匹配時,內存分頻系數不同。
如果CPU改成3200+,默認頻率是2GHz。
然後在DDR2 667: N=2000?2?667,取整數為6,
在DDR2 533,N=2000?2?533,取整數為8,
系數n隨平臺的不同硬件配置而不同。
對於AMD平臺來說,與超頻幅度直接相關的三個決定性因素是:CPU、內存、HT總線,其中任何壹個都延遲了整個平臺的超頻幅度。我們可以人為的降低CPU倍頻和HT總線倍頻來降低CPU和HT總線對超頻結果的影響。這時候超頻就可以決定內存的超頻極限了。
(2)英特爾平臺
Intel平臺的內存控制器壹般集成在主板芯片上,其分頻機制也是由不同的主板芯片決定的。
Intel平臺的內存分頻系數=CPU外頻:內存運行頻率。
以主流的Intel 965/975芯片組為例,其分頻機制非常清晰,BIOS中直接提供了幾個固定的分頻系數。比如1: 1,1: 1.33,1: 1.66等等。
E6300的默認外部頻率為266MHz。如果分頻系數被設置為1: 1.33,
那麽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266MHz?1.33=353.78MHz,即DDR2 707。
Intel平臺上與超頻幅度直接相關的三個決定性因素是CPU、內存和FSB總線,其中FSB總線值固定在CPU外頻的四倍。Intel 965/975芯片組的分頻系數都小於1。分頻系數越小,內存運行頻率相對於CPU外部頻率的倍數越大。我們可以通過選擇較小的分頻系數來降低CPU構成對平臺整體超頻結果的影響,從而測試內存的極限超頻頻率。NVIDIA的nForce680i芯片組還提供了大於1的分頻因子,可以使內存運行在CPU外部頻率以下。
7.說明ATX主板上各種組件的名稱和位置。
(以華碩P5B-E PLUS主板為例)
/tips/show_bbs_pic.php?Picid=72859華碩P5B-E PLUS主板
(1)主板電源設計:
主板電源設計
(2)CPU插槽:(下圖中的紅框)
CPU插槽(插座775)
(3)南北橋芯片:
主板北橋和南橋芯片(覆蓋有散熱器)
(4)內存插槽:(下圖中的紅框)
DDR2 DIMM內存插槽
(5)硬盤接口:(下圖紅框)
史上最全的電腦DIY基礎知識總結(2)
2008-12-31 11:52:37來源:作者:大中小觀點:37206評論:1收藏文章。
。cn/BBS/73/a 72865 . jpg " onload = " if(this . width/>530){ this . resize = true;this.width = 530} " & gt
硬盤接口
包括6個SATA 3.0 Gb/s接口、1 UltraDMA 133/100/66接口、1內部SATA 3.0 Gb/s接口和1外部SATA 3.0 Gb/s接口。
(6) JMB363芯片支持硬盤接口:(下圖)
(7)板載聲卡芯片:(下圖)
(8)板載網卡芯片:(下圖)
(9)擴展槽:
主板上的擴展槽
在上圖中,綠色方框是顯卡插槽PCI-E X16(較長的藍色插槽)和PCI-E X4(較短的黑色插槽)。
上圖中的紅框是普通的PCI擴展槽。
(10)輸入/輸出設備接口:
輸入輸出設備接口
8.英特爾芯片組命名規則
(1)從845系列到915系列之前
PE是主流版本,沒有集成顯卡,支持當時主流的FSB和內存,支持AGP插槽。
e不是簡化版,是進化版。特別是845E只有e這個後綴,相比845D增加了對533MHz FSB的支持,相比845G增加了對ECC內存的支持,所以845E經常用在入門級服務器上。
g是集成顯卡的主流芯片組,支持AGP槽,其他參數和PE差不多。
GV和GL是集成顯卡的簡化芯片組,不支持AGP插槽。其他參數GV與G相同,而GL減小。
與G相比,GE是集成顯卡的進化芯片組,也支持AGP插槽。
p有兩種情況,壹種是增強版,比如875P另壹種是簡化版,比如865P。
(2)915系列和更高版本
p是主流版本,沒有集成顯卡,支持當時主流的FSB和內存,支持PCI-E X16插槽。
PL相比P是簡化版,在FSB和內存上有所縮水,沒有集成顯卡,但也支持PCI-E X16。
g是主流的集成顯卡芯片組,支持PCI-E X16插槽,其他參數和p差不多。
GV和GL是集成顯卡的簡化芯片組,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他參數GV與G相同,而GL減小。
X和XE相比P是增強版,沒有集成顯卡,支持PCI-E X16插槽。
(3)965系列之後
從965系列芯片組開始,英特爾改變了芯片組的命名方式,將代表芯片組功能的字母由後綴改為前綴,並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進行細分,如P965、G965、Q965、Q963。
p是面向個人用戶的主流芯片組版本,無集成顯卡,支持當時主流的FSB和內存,支持PCI-E X16插槽。
g是面向個人用戶的主流集成顯卡芯片組,支持PCI-E X16插槽,其他參數和p差不多。
q是壹款面向商務用戶的企業級桌面芯片組,擁有類似G的集成顯卡,除了G的所有功能之外,還擁有針對商務用戶的特殊功能,比如主動管理技術。
另外,在功能前綴相同的情況下,性能用下面的數字來區分,數字越小表示支持的內存或FSB越簡化。比如,與Q965相比,Q963只支持DDR2 667。
9.鼠標和鍵盤之間的接口:PS/2接口
PS/2接口是目前最常見的鼠標鍵盤接口,最初由IBM申請專利。小嘴?。這是壹個6針圓形接口。但是鼠標只用四個引腳傳輸數據和電源,另外兩個引腳是空的。PS/2接口的傳輸速率比COM接口略快,是ATX主板的標準接口,但還是無法讓高端鼠標發揮出性能,不支持熱插拔。在BTX主板規範中,這也是即將被淘汰的接口。
需要註意的是,連接帶有PS/2接口的鼠標時,不能誤插鍵盤PS/2接口(當然也不能誤插PS/2鍵盤到鼠標PS/2接口)。壹般來說,符合PC99規範的主板,鼠標接口為綠色,鍵盤接口為紫色。另外,從PS/2接口的相對位置可以判斷:鍵盤接口靠近主板PCB,鼠標接口在其上方。(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