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書厄的百家子書散佚類型

書厄的百家子書散佚類型

1.散佚之書

指某書作為獨立的文獻在歷史上曾經存在並流傳過,後只有個別篇章字句以某種形式被其他文獻轉引而保存下來。

2.散佚之篇

如《詩經》是壹部匯集上古至春秋時代的詩歌謠諺的作品總集,然後先秦著述中所引之詩未見於《詩經》的亦復不少,這些詩篇通常被稱為“逸詩”。對此現象,古人曾提出兩種解釋,壹是說這些詩是在“采詩”過程中未被采入;壹是說這些詩是由整理《詩經》的人刪除的。

3.脫佚之文

在某些看似完整的傳世文獻中,實際上存在著曾被其他文獻征引卻不見於其傳本的文句。如司馬遷的《史記》據其自序看有130篇,今所見亦為130篇,似為完書,事實上此書西漢時已有缺佚,漢元帝、成帝時,博士褚少孫曾做過壹次補撰,到班固撰《漢書》時又有“十篇缺,有錄無書”,故今天所看到的“全本”可能是後來又有人補撰而成的。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壹“上元張燈”條曾經提到《太平禦覽》所引《史記·樂書》之文為今本所無。清人王仁俊曾以《白氏六帖》、《十壹經問對》、《太平禦覽》等書所引《史記》之文與傳本相較,得《史記佚文》壹卷,皆傳本《史記》所無。上舉諸例,《史記》、《詩經》都是流傳有緒的重要典籍,尚且會發生散佚,由此推知,散佚文獻之量絕非小數。所以馬端臨在《文獻通考·經籍考序》中說:《宋誌》考之,隋、唐亦復如是。”也就是說,先秦古籍保存至今的,不到原有的百分之壹。

1.書厄說

“書厄說”最早由隋代牛弘提出,《隋書》卷四九《牛弘傳》記載牛弘向隋文帝上書,把秦始皇下令焚書、王莽末年兵亂焚毀、董卓時吏民哄搶、五胡亂華之際文物蕩然、梁滅亡時蕭繹焚書等五件歷史上重大的書籍毀滅事件稱為“書厄”。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壹又補充了隋唐至宋末的災厄:

隋開皇之盛極矣,未及皆毀於廣陵;唐開元之盛極矣,俄頃悉灰於安、史。肅、代二宗洊加鳩集,黃巢之亂復致蕩然。宋世圖史壹盛於慶歷,再盛於宣和,而女真之禍成矣;三盛於淳熙,四盛於嘉定,而蒙古之師至矣。然則書自六朝之後復有五厄,大歷壹也、天寶二也、廣明三也、靖康四也、紹定五也,通前為十厄矣。

當然,書籍的劫難不止於戰亂水火,還有很多人為的禁絕。如王安石主政時曾將自己寫定的《詩義》、《書義》、《周禮義》送國子監鏤版,頒行天下學官,學者爭相傳習,可謂盛極壹時;後變法失敗,新學遭禁,王著三經義及《字說》均被廢棄,明代後期皆以亡佚。這是典型的“因人廢言”。如元朝禁毀道家子書、義理、史料記載等,又如清朝修《四庫全書》征書天下,凡具有反清思想的、涉及詆毀少數民族的書籍壹律銷毀。孫殿起根據《禁書目錄》、《掌故叢編》、《文獻叢編》、《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等書考察,發現在於銷毀之例者,將近三千余種,六七萬部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lie。這是“因言廢書”。

2.文獻傳播的技術手段造出的散佚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主要書寫材料是竹簡和絹帛,竹簡笨重,每片所載字數有限,而且書寫前必須經過裁斷、剖削、“汗青”、“殺青”等多道工序,費時費力。絹帛輕便,但價格昂貴,直到絲織業高度發達的漢代,壹匹絹尚值六百余錢,相當於六石米的價格,壹般家庭使用不起。所以在文獻傳播的早期,單位文獻傳抄的數量相對較少,而其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散失的風險也就更大。

而且在書籍主要以傳抄形式流傳的時代,卷帙浩繁的書流傳極不容易。如三國魏文帝曹丕時編的《皇覽》千篇,傳抄不易,至南北朝時已不見原書,只有節抄本存世,至隋朝時節抄本亦不存。又如南朝齊《四部要覽》1000卷、梁《華林通略》700卷、北齊《修文殿禦覽》360卷、唐《文思博要》1200卷,皆因部頭過大傳抄不易,早已不存於世。

3.文獻自身學術水平造出的散佚

在雕版印刷術使用之前,書籍主要靠手抄流傳,因此人們對抄錄的書籍是有所選擇的,質量好的流傳日廣,其他的流傳日微,逐漸被淘汰成為佚書,雕版印刷術使用之後,書籍的傳播手段固然先進了很多,但是書籍的質量仍然影響到書籍的流傳。

4.因觀念落後引起的散佚

古人的文獻觀念較今天淡薄,所以往往不註意為某些稀有文獻資料保存副本,甚至於把圖書視為奇貨、古董,不肯借人瀏覽,更不用說允許別人錄副了,如近代出土的道家文獻都被古人當成了陪葬品。有時因為壹些政治上的考慮而限制文獻的散布。官文書是了解壹代社會政治現實最直接的史料,但它們歷來不向社會流通,深藏宮中或官府,世為秘籍。這樣的文獻遇到天災人禍,最易亡佚。自漢至宋的歷朝實錄,命運莫不如此。又如明代所修的《永樂大典》22877卷,征引上古至明初各類圖書文獻七八千種,其中有許多是今已無傳本的宋元以前舊籍。此書編成後只抄錄了壹部藏於南京文淵閣。非常不利於科學技術的傳播。如秦始皇焚書,主要是針對儒家經典、百家之書和各國史書,而兵書、農書、醫書等生活、技術之書並不在焚毀之列。但由於儒家經典有利於政治教化,史書也對當代統治者有借鑒作用,因此這些被列入焚書之列的典籍後來又大量出現流傳,相反不在焚書之列,而見於《漢書·藝文誌》的農書、醫書幾乎全部失傳,成為佚書。馬端臨說:“若醫藥、蔔筮、種樹之書,當時雖未嘗廢錮,而並無壹卷流傳至今。以此見聖經賢傳,終古不休;而小道異端,雖存必亡。”由此可見古人觀念如此,竟至於對這些書的亡佚毫無痛惜之情。

  • 上一篇:黨參有什麽作用?
  • 下一篇:產品經理常用的效率工具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