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味求白,越白越值錢。
這裏所說的白玉是指含透閃石95%以上的白色軟玉,主要產於新疆和田。和田玉潔白潤澤,氣質高貴,是收藏的寵兒。但也有部分藏家壹味求白玉。他們只要看到白玉,就以為是新疆白玉,掏錢買。其實白玉不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羅斯玉、韓國玉都有白玉。這幾種玉的價格和和田玉的價格相差很大。壹些商家往往將青海白玉或俄羅斯玉作為和田玉,收藏者壹定要仔細鑒別,以免上當。
根據自己的喜好收藏,不要盲目求白。從宋代開始,宮廷玩黃玉,特別是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對黃玉寵愛有加,以至於後來最好的黃玉比羊脂白玉更受收藏者喜愛。2008年北京翰海春拍,壹件乾隆年間的雕花黃玉以499萬元成交。隨著玉礦的減少,原料跟不上市場需求,玉石價格快速上漲,好的白玉越來越少。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喜歡的白玉作品,這就讓我們轉移了註意力。和田藍白玉、藍寶石、黃玉、碧玉、黑玉也是不錯的選擇。古代的君子學者都喜歡佩戴藍白色的玉石,寓意清透潔白。可見,玉器的收藏也要理性選擇。
第二個誤解
白玉是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極品,潔白糯潤溫潤細膩,數量較少。很多人看到很白玉就誤以為是羊脂白玉。其實白玉和羊脂白玉在礦物組成和化學結構上是有區別的,通過儀器測定可以看得很清楚。在玉石市場上,人們總是無法用精密儀器鑒別,於是逐漸形成壹個約定俗成的標準,就是羊脂白玉要有很高的油脂度。
對於有經驗的行家來說,區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並不是壹個難題,但普通愛好者往往會將白度較高的玉石誤認為羊脂白玉。如果買新疆白玉就沒問題,但是如果買青海白玉和俄羅斯白玉,價格會比羊脂白玉低很多。市面上有壹些水石冒充羊脂白玉,但是水石比較幹硬,而羊脂玉有油性光澤,反射光弱,購買時要註意區分。
現在羊脂白玉礦已經枯竭,新品不多了。之前生產的產品大多被收藏者珍藏,買好的白玉就好。所以購買時要認清利弊,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浪費金錢。
誤區三
古玉新玉盲目攀比
古玉的價格在拍賣中屢創新高,尤其是乾隆玉質精美,使得壹些人只認古玉,認為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間。其實這個要綜合來看。古玉如果沒有好的題材和歷史內涵,其價值未必高於新玉,而現代壹些玉雕大師的作品也屢創新高。
更何況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古玉仿制品,如紅山文化的玉龍、龍山文化的玉龍、良渚的玉琮和玉璧、漢代的玉璧和玉劍擺件等,造假水平相當高。很多人在鑒定的時候主要看玉的琴色,認為琴色就是地下埋藏時間長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東西也可以由人來制造。比如用火燒玉可以使“雞骨白”,把玉縫在羊腿或狗肚子裏可以使“血滲”,放在烏梅水裏煮,假裝成“水坑”,煮熟後快速冷凍可以產生“牛毛”。
隨著手工藝水平的發展,玉器制作從傳統的手工打磨進入了機器加工時代,現代玉器作品比古代玉器作品更加精致,更具觀賞性。尤其是壹些大師的作品,加工不斷往上走,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文物店裏的舊玉墜賣不出新玉墜,這也體現在玉料和雕工上。要理性收藏新玉古玉,找準投資熱點,才會有升值空間。
第四個誤解
壹夜暴富。
說白了,投資藝術品就是靠升值賺錢。翡翠收藏是壹個很好的渠道,資源總是有漲有跌,這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人們可以把它作為保值資產。但是,想要買到壹塊好玉,壹夜暴富,是不現實的。商家在賣東西的時候,往往會用花言巧語誤導買家,讓他們以為可以找到“餡餅”。
希望大家投資翡翠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求暴富,但求長久。“只要買對了玉,就不怕買貴的玉。”今年買的玉看起來很貴,但明年回頭看,還是很值的。遇到鑒定問題,多和專家溝通,多學習,眼力高了,投資收益自然就高了。
第五個誤解
帶皮的籽是籽料,皮不重。
新疆白玉的籽料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區的古河床及兩岸階地。山料在河道中經過沖刷、磨蝕,失去棱角,表面變得光滑,形成籽料,多為黃、黑、紅、棕等膚色。愛好者把這種帶皮的玉誤認為籽料是不對的。過分註重玉皮,帶來了假皮的不正之風。沒有經驗的買家很容易被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機器裏卷成籽料的形狀,然後燒皮就糊弄過去了。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擦亮眼睛,避免用山料做籽料。
有些收藏者認為沒有皮的玉不是好玉。至於是否需要留皮,留在哪裏,就和雕塑家的藝術眼光有關了。在設計作品時,作者根據題材或膚色的位置來選擇是否需要去皮。皮色不好的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如果皮色漂亮,可以巧妙的保存和利用,俗稱“巧雕”。
神話6
追求和田籽料,鄙視山料。
現在很多人對和田玉籽料很是青睞,卻對山料不屑壹顧,認為它不滋潤,顏色幹白,寧願要壹個籽料小掛件也不要壹大塊山料,有點偏激。和田籽料的價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購買力。近年來,山料的價格迅速上漲。與為數不多的籽料相比,山料的量還是比較大的。不妨選擇好的山料作為投資對象,升值潛力也很大。但要註意不法商人用加工過的山料當籽料賣。
第七個誤解
用硬度來衡量玉
和田玉硬度高,韌性大,可以切割玻璃。有人賣玉器時喜歡用它刮玻璃。如果能劃傷玻璃本身而不損壞,就判定為玉石是不科學的。玻璃的硬度通常是6度莫氏,而應時翡翠、瑪瑙、紅寶石和壹些人造寶石的硬度都在6度以上,所以即使是硬度相同的材料也能相互劃傷,這顯然不能作為評判標準。
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玉石被天價買賣,讓壹些人覺得玉石比白玉好。其實要看收藏者的藝術眼光和個人喜好。玉是舶來品,明代才傳入中國,而白玉是本土產品,歷史悠久,早已被國人認可。兩者都有各自的藝術特色和魅力。只要用料上乘,雕刻工藝精湛,都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誤區八
關註定價,忽略其他。
經過4000多年的開采,和田玉礦幾乎枯竭。20世紀50年代,新疆籽料每公斤賣50元到100元。到2004年底,普通籽料的價格已經到了7萬元左右。2006年,籽料價格飆升至30多萬元,好的籽料價格更是被攔腰抱起。現在和田玉籽料價格達到壹萬元壹克,真是不可思議。但是翡翠的價格不能簡單的用重量來計算,還要看綜合因素,比如翡翠的顏色、材質、工藝、琴色等等。壹件有歷史故事或特殊意義的古玉,或者是壹位能工巧匠精雕細琢的新玉,其價格遠遠大於其重量所體現的價值。
神話9
省了路,慣壞了孩子
古語有雲,“玉不琢不成器”是有道理的。如果來自河流的籽料沒有經過雕琢,裏面的優質內涵就無法釋放,好的工藝也能增加玉石的收藏價值。
但有些藏家只認雕工,認為玉沒有雕工就不美,有點偏激。眾所周知,田黃石價格不菲,篆刻大師用田黃之封邊,所以總是盡量少刻,惜石如金。玉器就是這種情況。面對皮色漂亮的籽料,玉雕師傅往往不忍下手。他們最多只是去掉雜色或者打個洞穿穿。很多籽料都是原樣出現在各種拍賣會上,原石陳設也成了壹種美。
第十個誤解
急功近利,落入故事的陷阱
壹些朋友在市場上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玉石,急於購買。商家抓住機會,添油加醋,編造壹個故事,讓人誤以為這塊玉有理有據,有典故,升值潛力大。不買就虧,導致買家頭腦壹熱就掏錢。雖然編故事這種把戲只能對付壹些“新手”買家,但這樣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
買玉,首先要看清材質。是真玉嗎?如果是真玉,要看產地,是新疆玉還是青海玉,俄羅斯玉還是韓國玉,獨山玉還是岫巖玉。看年代,是古玉還是新玉?如果是古玉,要看雕刻符號是否符合時代特征;如果是新玉,那就看看玉雕師是什麽樣子的,是不是師傅雕的...所以購買時壹定要冷靜,不要盲目聽信商家編造的故事。
玉石收藏者要學會鑒別玉石的質地和特征,知道和田玉、青海玉、南洋玉、俄羅斯玉、岫巖玉的硬度和顏色。另外要有壹定的歷史知識,掌握朝代更替的順序,了解歷代用玉的禮儀、圖案和特點。只有具備壹定的文化素養,才能判斷壹件玉器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