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草根的愛情,是名副其實的山寨藝術,歷史上遠離江湖,在瓦色勾欄裏很少見到。藝人走四方,官府不準入城,文人鄙夷。但流行於宛陵、前山、香飄村,成為東北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花。
從舞臺藝術——傳統劇場的構成來看,二人轉藝人走到哪裏,舞臺就設到哪裏,從來不註重場地條件的好壞。歷史上二人轉藝人主要在農村演唱,如戰車店、廟會,有的在山裏、林場、人參棚、鴉片市場,有的在民國後期的城鎮,如大棚、茶社。
車場唱,又稱子孫窯唱,是在農家院子裏唱。冬天在室內唱,夏天在室外唱。露天演出,有的地方擺了小桌子,大部分地方擺不起,就地唱。先打到地上,在場上放壹個彩色的桌子。服裝道具在桌子上。書桌前是表演區,書桌後是後臺。桌子後面放個板凳,包頭化妝,坐在這裏打板子。桌子的西邊有壹條長凳,弦樂手和小號手坐的地方。桌子東邊有壹條長凳,醜歌手坐的地方。在表演區周圍,三面有壹些椅子和凳子。所謂大師級壹流人物坐著,壹般觀眾圍著後面站著。屋裏唱歌,如果南北有個大炕,藝人就在屋子中間,東邊擺著花花綠綠的桌子,群眾就坐在南北的大炕上看。這個節目面向南康,下壹個節目面向北康。
唱車店,又稱唱輪窯。農歷八月十五到臘月中旬,是農民拉糧的季節,路上都是車馬。這也是二人轉藝人在推車店唱歌的黃金季節。此外,農忙季節,田野荒蕪,藝人們經常在教練店裏唱歌。店老板特別歡迎二人轉藝人來店裏唱歌,食宿免費。因為那家店有兩個人,所以顧客很多,生意也很紅火。在coach店裏,客人吃飯的時候,美工和店員壹起端碗端碟。吃完後,他們戴上包頭,脫下桌子,大吵大鬧。當兩個人都準備好了,他們將開始唱歌。
唱廟會。清朝光年間,有兩人唱廟會的記載。民國時期,唱廟會更加普遍,形式多樣。20世紀40年代,唱戲盛行,在災年,更多的人請唱廟會。有母親廟會、王越廟會、天後廟會和財神廟會。大部分廟會都是在帳篷、野戲臺裏搭起臨時高座。搭臺是有規矩的,壹般是在廟前,戲臺入口對著廟門。演出時,在平臺入口和廟門之間閃出壹條路,以免擋住神仙看戲。如果廟前沒有地方,戲臺設在別處,就得在戲臺正前方設席棚,請神仙牌位在席棚中間。唱野臺,觀眾多,唱雙料空,字不清,多唱拉戲。
長東山溝清末民國時期,二人組轉藝人到松花江以東的長白山演出,稱為“唱江東”“唱東山溝”。山中賭九月唱,並排兩棚,壹棚下註,壹棚對唱。遊戲散了,我就不唱了。他還唱過灑家營,就是給深山裏挖人參的人唱的。藝術家以山為舞臺,以天為背景,以河為梳妝臺。雖然辛苦,但是很安靜。又叫“大煙城”,路邊傾倒地面,舞臺無蓋,觀眾復雜,很難唱。壹次唱壹個小時,停在點上,把碗放在地上,觀眾會很享受這種煙霧。唱歌的老窯洞狗,老窯洞狗是指住在用樹皮搭建的房子裏的人。他們是匿名的,與世隔絕的。藝術家背靠大樹當舞臺,搬到樹墩當椅子,頭上掛壹棵樹當幕布。二人對二藝人經常被帶到歌妓營,叫歌妓刺窯。被土匪抓去唱山寨,那叫唱英雄窯。在山裏唱歌,別有壹番情趣。晚上沒有燈,點松阪明子很亮,但是煙味太重,唱完臉都發黑了。
二人轉藝人絕大多數是半農半藝的高粱紅歌手。他們在農忙季節種田,農閑季節倒班,在家鄉附近唱歌,在十裏八村遊蕩。隨著二人轉藝術的繁榮,湧現出壹大批技藝高超的專業藝術家。他們常年演唱,被稱為常青歌手。他們不局限於家鄉,到處都去。
二人轉藝術的欣賞者自然是黑土地上的草民:農民、村婦、農村的老人和孩子,還有江湖上的五行八卦圖。兩人轉向舞臺藝術,直接受到了關東人審美習慣的影響。東北大地造就了關東人豪放、豪邁、矯健、不矯飾、自得其樂的性格特征,以及喜好大酒大肉、大悲大喜、大紅大綠、歌舞升平的審美習慣。
二人轉的藝術,就是在這山寨草根的熱愛中,培養自己的舞臺藝術基因,即顏色上的紅與綠,味道上的土與香,外表上的醜與美,表演上的大舞與浪。這就是關東二人轉的藝術之美,山野之美,農民之美,草根之美,最接近自然的質樸之美。東北有句話:“寧願放棄壹頓飯,也不願放棄兩個人。”這是山寨草根對春風和春雨的熱愛,是關東黑土地對野花野草的熱愛,是勞動人民對優秀民間文化傳統的熱愛。
喜愛野花野草在中國東北的大平原上,有壹種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學名叫車前,俗稱車菜。它根深蒂固,不怕窮。它可以生長在田頭的路邊,車道溝裏,無論車壓、馬踏、獸啃、自強。淺黃色小花。壹到夏秋,滿山遍野,引來蜜蜂飛舞蝴蝶,把大地點綴得絢麗多彩。它雖沒有牡丹的富貴,玉蘭的飄逸,茉莉的奇香,卻是東北黑土地上的寵兒,是大雪紛飛中的強者,是塞外春色,是關東人民的最愛。
東北二人轉就是比這個牢不可破的輪碟好。這樣的草根藝術最貼近土、水、人、自然,也最有生命力。二人轉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經歷了時代變遷,政權更叠,軍閥混戰,日寇鐵蹄,槍林彈雨,天災_ _浩劫。但是,它頑強地突破了。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二人轉的舞臺藝術造型,有著野花野草般的古樸之美。
二人轉形成之初,主要是兩人壹副框框,扭打對唱的表演形式。演員都是男的,有壹個人扮成女的,叫大衣或者女演員。頭上包壹塊綠布或系壹條綠帶,所以也叫包頭。另壹種偽裝成男人的人叫做自下而上。bottoms最大的特點就是醜扮醜唱,所以也叫醜唱。剛開始的時候,化妝極其簡單。用青布遮天,戴壹兩朵花,臉上拍粉。所謂拍粉,用的是白鉛粉。所謂擦紅,多是把門上的紅對聯撕下來,隨身攜帶。出發前,用水打濕它們,然後在臉上擦拭。上穿雙排扣花外套,下穿大綠褲。如果妳沒有這些,可以臨時向女人借壹條花裙子穿,或者借壹條花床單紮。下載衣服褲子都很休閑,穿口袋,戴難看的帽子。他們有的歪著臉,有的歪著臉。鉤面為黑色,鍋底多為灰色。早期二人轉的手持道具有竹板和手玉子,白天是醜棍,晚上是燈。醜棍又稱彩棍,多為椴木,上面沒有眼睛,壹頭釘著壹塊紅布。醜胡子可以扔五顏六色的棍子,在空中翻出很多花樣。
唱晚場,醜的右手拿著燈,照在大褂的臉上。火焰不得高於前額,也不得低於鼻子。臉黑,看不清眼睛;低的話就被上風口吹出來了。離得遠,它的臉就不亮,離火焰近,它的臉就燒。藝術家說:“吃餃子,吃餡兒,看戲。”唱二重唱,晚上看陀螺,全靠醜燈追光的本事。醜八怪還帶著燈領路,表演了鼻煙的絕技。雙碟泥燈,下面是燈座,上面是燈葫蘆。壹個侏儒走在頂光是非常好的。翻筋鬥的時候,順手拿著燈,腳同時離燈,手又快又快,不註意看不到,燈不會掉,油不會灑。
跳舞手帕。兩人翻手帕,最早的廣場。壹開始,藝術家們拿著手帕,不扔掉。上世紀50年代,二人轉的手帕多為方形,用絲綢制成,太輕,不能把玩,必須噴水才能轉動。1963遼寧二人求助舞蹈專家馬麗,將手帕作為八角、雙層、打結的真絲面料,中間壹圈,四周亮片,既厚重又美觀,拓展了站頂、回頭等表演功能。後來改成了人造棉面料。
玩扇子。清朝和民國時期,農村沒有電燈,藝術家們用油燈和燭臺照明。風扇和燈是壹對矛盾體。風扇跳舞的時候,風壹吹,燈就滅了。所以後來就轉粉絲了,慢慢發展。以前主要是日場打粉絲,燈光不太好。民國後期,遼北關錦扇用的是金漆扇,轉、轉、旋、拋優美自如,名聲大噪。
暴徒玉子。手玉子是在夾克中使用的鼓掌道具。由竹板制成,每塊約三英寸,五至四英寸長,壹英寸多寬。* * *四枚,每手兩枚。有絕活的可以做五六個。手玉子,能扔多高壹個房間。
民國時期的雜技道具,二人轉精致多彩。除了上述手持道具外,黑山藝術家趙福表演了玩碗叉和煙鬥棍的絕活。三碗捧在手裏,聲音有磁性,唱小帽子的時候很悅耳。上下部分甚至不用樂隊演奏和演唱。玩三管桿也很有意思。
建國後,二人轉逐漸走向大劇場,大舞臺,舞臺藝術全面發展,變化很大。大舞臺上,二人轉和現代歌舞壹樣,前面掛著簾子,後面是雨棚,邊簾,中間是紗簾,下面是硬花紋,上面掛著花籃。燈光、擴音壹應俱全。但這些都不是二人轉的主流方向,而是二人轉涉獵風雅的壹種風格。在農村演出的專業劇團和廣大半農半藝的劇團,仍然是優美、樸實、簡潔、輕快的,保持了簡單靈活的二人轉的特點,這既是客觀條件所造就的,也是應該提倡的根本途徑。
總的來說,二人轉的舞臺藝術有著樸實無華的美。這是中國民間文藝的優秀傳統,應該保護和發揚。我們不能把簡單當成低級,也不能貪洋媚外,丟掉傳統,那只能帶來自己的毀滅。
車前子花雖小而簡單,卻無可替代。他是群山的春天,是大地的情懷,是大自然的美麗,大地是美麗的。
紅花綠葉的美麗壹次變醜。窩也叫上衣,醜也叫下衣。藝術家說:“丹是花,要看醜。”“妳放上壹個蔬菜,就可以全按底賣了。”“每個角都是壹條線,小醜是壹大片。”丹與醜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好花得有綠葉支撐。無葉的花太禿,沒有吸引力,沒有生氣。在舞臺藝術的人物造型中,藝術家力求美醜滑稽。壹美壹醜形成強烈對比。這也是二人轉藝術家對美的追求。20世紀40年代,兩人改名為《醜許勝端的燈》,據此改名為《蔡丹杏林》,《蔡興麟回望明月》。在燈下,就像壹幅美麗的圖畫,非常感人。醜不是真的醜,而是憨厚。村民在農村叫傻哥,又醜又天真,好傻好可愛!兩人變著法說:“三分包頭,七分醜。”“有醜之樂,無醜之樂。”我們不能反對兩個人變成小醜的藝術。
由於傳統二重奏條件有限,藝人的妝容非常簡單。20世紀30-40年代,受評戲和梆子的影響,二人轉的妝容和服飾得到了豐富和完善。壹些南北縱橫交錯的專業藝術班,在大棚裏跑來跑去,在城鎮裏唱茶社,更多的是模仿傳統戲曲的妝容和服飾,但也簡單。
化好妝。只需輕拍鉛粉,塗上三紅:紅嘴、紅額頭、紅眼皮。註意壹點眉筆。遼南的高蹺能歌善舞,有畫臉的習俗,在頭頂和臉上畫花。
底妝。大多數人什麽都不畫。有的畫了三張臉,鼻梁上抹了塊白粉。遼南高蹺會唱二人轉,有畫臉的習俗。他們會在鼻子上畫小動物,比如蝴蝶、蜻蜓、蝙蝠、烏龜。還有畫水果的,比如石榴,桃子。其他人抽很多錢。畫什麽看個人愛好,同壹個階層的藝術家不在乎壹樣。玩壹個抽秀,官方不抽,官方抽。
戴頭飾。民國初年(1920年代)遼寧不同地方的兩個人把外套換成了綠布蓋的,而到了三四十年代,精致的外套換成了劇中的大戲,有臉有水。頭上有個包頭網,壹個發髻,四個大發卡,三朵大絨花。還有兩頂花,也叫松塔花,四只蝴蝶,壹些耳環,耳朵上掛著玻璃泡泡。水庵,用溫水泡榆樹皮,357塊不等。
給頭飾穿內衣。有兩種,壹種帶著醜帽子,就是把壹頂白色的氈帽拉直,在頂上紮壹朵大紅花。另壹種是在頭網上紮壹條辮子,辮子尖上系壹朵小花。有的辮子是偷偷紮的,用手能摸到。
穿上衣服。穿雙排扣花上衣,下穿三瓦或四瓦的花裙子,也叫?兒子。沒有彩色褲子。腳下是自制的布鞋。到了30年代,我穿著綠緞裙外套,綴著亮片,在全臺灣光彩奪目。
下載衣服。穿壹件白邊藍布夾克和壹個錢包。穿紅色的褲子。鞋灑或者休閑鞋在腳下。
禮服化妝,建國後,大致情況是:傳統戲,現代戲,現代戲,拔戲人物。傳統的裝扮,有兩種裝扮。打扮成北京和平西花旦的樣子,戴臉,貼鬢角,紮五顏六色的裙子。壹邊表演武術,壹邊扮成京劇藍調。越劇的服裝和越劇壹樣,古代的仕女都梳著頭,披著面紗。50年代,裝醜壹度被誤認為是妖魔化勞動人民,而不是三面,被偽裝成了帥。壹是花鼓演員打扮,戴頭巾,穿帶花邊的彩褲。後來受黃梅戲影響,用彩布把頭紮成圓球,穿藍色或彩色的衣服,就像《神仙眷侶》裏的董永。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恢復了戴氈帽、穿藍衣服、白口袋、穿紅褲子、歪著臉的傳統服裝。根據劇情,有人裝扮成各種角色,玩“豬八戒拱地”。男主角戴著壹頂特別醜的帽子,帽子翅膀是故事講述者,帽子翅膀是壹對豬耳朵。在表演現代作品時,大多數女演員都打扮成五六十年代的鄉村女孩,梳著雙辮或短發,穿著花哨的衣服和褲子。這個演員穿著白色毛巾,白色夾克,紅色背心和黑色褲子。像80年代以後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在反映城市生活的新節目中,女演員都是卷發、連衣裙、薄紗短衫、百褶裙。演員穿白襯衫、制服褲子或西裝。建國後,二人轉專業劇團的服裝很講究。縣級以上的民間藝術團的服裝並不比歌舞團少,分散在鄉鎮的二人轉隊差壹點,但都配有服裝。與舊社會相比,許多半農半藝的劇團有了很大的發展,從簡單庸俗到更加精致細膩。同時也要看到,業余劇團的美與時代相比還遠遠不夠,仍然顯得粗糙、土氣。它的美學特征需要改進。
建國後的古裝化妝有壹個潛在的問題:離角色太近。當然這樣有收獲,但損失是進出不方便,阻礙了壹個人多角度的轉化,需要在實踐中解決。
建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導下,二人組異彩紛呈,他們的舞臺藝術發展成適合不同層次觀眾的各種風格。
1.土和土二重唱。還是傳統的表演方式,傳統的舞臺藝術,人物造型,手持道具,表演場地都是傳統的,農民的。深受農民喜愛。尤其是老壹輩,他們有著傳統的欣賞習慣,習慣了固有的醜陋、滑稽和調侃的表演。這種風格經常由廣大農村的搟面杖藝人表演。都市專業二人轉劇團也有演出,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創新。
2.現代清新二重唱。主要是反映現實生活。語言、思想、主題、服飾、表演、音樂都與時代同步。大膽的改革和創新給人壹種新鮮的快感。重視戲劇表演和舞蹈表演,全面發展舞臺藝術,建國後二人轉的創作和參與演出主要是以這種風格為主。這種風格也是專業劇團在大舞臺上表演的主要風格。
3.優雅精致的二重唱。歌詞優雅如詩,音樂抒情,舞蹈優美,猶如輕音樂,輕歌舞。華麗的衣服,多彩的風景。比如丹東的《河上情歌》,鐵嶺的《理解之歌》,阜新的《畫中人》。這類作品不多,大型演出中經常見到,不便於推廣,但多為知識分子和幹部所欣賞。
4.時尚開放的二人轉套裝。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東西方文化交流,很多文藝追求現代意識,二人轉也得到很大體現。為了適應現代青年的欣賞,許多劇團在二重唱中加入了現代流行歌曲、電子鋼琴曲和迪斯科舞曲。這是壹種有益的嘗試。
建國後,兩人轉到舞臺上,也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散藝人,五月七日輪班,各村演出。他們被稱為滾動袋。這種表演散見於農村,其舞臺藝術仍類似於傳統的二人轉。其次是專業的商隊下鄉。壹輛大貨車,打開後備箱板,下壹輛就是舞臺,很方便。這種表演供不應求。第壹,專業群體少,農村面廣。第二,有些劇團捧著鐵飯碗,長期依附於鐵飯碗,時間有限。隨著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壹些專業劇團經濟收縮,深入農村,但偏遠地區仍然常年無人問津。三是城市小劇場、茶館的演出。東北三省很多城鎮常年開設二人轉小劇場。20世紀後,《趙本山》中的綠色二人轉崛起,闖入大城市的大劇場舞臺,大受歡迎。本山的二重唱也進入了電視頻道,二重唱轉到了舞臺上,通過屏幕送到了千家萬戶。甚至漂洋過海,將二人組搬到海外舞臺。
2009年,吉林省民間藝術團二人轉和遼寧省趙本山的綠色二人轉引發了壹場大辯論。壹種觀點認為,吉林省民間藝術團的二人轉、歌唱表演、舞臺藝術都沿襲了二人轉的傳統,是正宗的二人轉。趙本山劉老根在大舞臺上的二重唱,不唱傳統曲調,只唱流行歌曲,打扮醜,表演俗,不是二重唱。
就舞臺藝術而言,兩者各有利弊。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百花齊放。在保護二人轉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應該允許和鼓勵多種風格的二人轉並存。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的舞臺藝術在傳統的基礎上精益求精,運用聲音、光電等現代手段,在服裝化妝上刻意求美,俗中見雅;遼寧劉老根大舞臺的舞臺藝術在傳統的基礎上,還運用了聲音、光電等現代手段,刻意突出服裝化妝中的小醜藝術。但這種醜缺乏“醜中見美,傻中求巧,傻中見善,傻中求美”的傳統美學原則。
在舞臺藝術人物造型上,遼寧省和吉林省如果取長補短,取長補短,壹定能培育出壹朵既閃耀著傳統光輝,又閃耀著新時代光彩的新花。願他倆百花齊放,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