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是收藏家的行動指南。善於利用信息的人將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中國書法》雜誌主辦的“20世紀中國十大傑出書法家”評選,經過專家和群眾投票,於年初揭曉。按票數排名:吳昌碩、、康有為、於右任、、沈、沙孟海、、齊白石、李叔同。對於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這個評選結果有壹定的參考價值,也方便收藏者設定收藏目標。
字畫收藏,當然要以藝術性為第壹要素。由於個人喜好和藝術審美、鑒賞的不同,人們對古今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往往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有時候恰恰是當時不被市場看好,若幹年後卻被看好的作品集。要看收藏者的鑒賞水平,是否有戰略眼光。比如被譽為近代“草聖”的林散之,50年前並不被國內書畫界所重視,知道他書法境界的人也不多。如果有人在當時收集了林散之的手稿,他今天就會成為受益者,因為這些珍寶已經增值了好幾倍。
林散之的書法因第壹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而被發現。那是1978,林散之的《大草》震驚了所有評委,包括郭沫若等人,他們都佩服他大膽的筆觸和對線條的精妙運用。後來,由於對日本書法的崇拜,林散之在中國迅速流行起來。那時他將近60歲。
細看這份來自中國書法界最權威機構的報告榜單,不難看出以下幾個特點:第壹,純粹是以書法服人。從純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前四大書法家的才華確實是最大的亮點,而且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尤其是康有為和於右任的入圍,更是令人信服。他們是真正的書法家和大師,不是壹般的作家。與齊白石、沙孟海、沈等名家相比,這兩位書家的知名度似乎要低壹些,這與之前的宣傳力度和時代的差異是分不開的。但兩位大師的藝術成就壹旦被今人認可,作品在拍賣場上就不會是今天的價格。
於右任留給世人的作品,多以草書楹聯的形式,沈穩厚重,彌漫著大氣的韻味。他的書法精神與他的人格創始人非常壹致。人們認識康有為大多依據中國歷史上的“戊戌變法”。熟悉中國書法的人都知道,其實康有為對推動中國書法藝術傳播和發展的貢獻,絕不會比他在歷史上的政治作為遜色。康有為的書法受渭北影響很深,但又充滿變化。往往起筆無尖鋒,收筆無尖鋒,沒有挫折;方圓用的是折疊筆,運筆時啟動又快又快,妙不可言。其手腕下的功夫之深,足以打動人心。可以說,十大傑出書法家前四名的藝術魅力是吳昌碩的大氣磅礴,林散之的幹澀空靈,康有為的意境寬廣,於右任的朝氣蓬勃。
第二,謝無量和齊白石入圍,顯示了藝術和傳播的效果。前者在10人中名氣最小,但正是他廣博精深的學識和看似漫不經心的書法藝術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有些藝術品往往壹開始就有壹種不好不好看的感覺,但是久而久之,越看越覺得有意思。謝無量的書法是這樣的。他的字體結構新穎獨特,靈動笨拙,疏而不松,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自己的法度。按照作者對自己書法的理解,作品之所以不能定型,壹方面是因為他對書法的理解和掌握,另壹方面是因為他學識的廣博和深厚。所以他的書法風格簡潔蒼勁,剛柔並濟,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不矯揉造作,卻耐人尋味。齊白石的書法能躋身20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之列,多少受他的畫名影響。與他傑出而有成就的水墨畫相比,他的書法似乎不值壹提。如果那些詩配不上它們精美的畫面,誰會瞇眼仔細評價?單純從收藏的角度來說,恐怕10的齊字還抵不上1的齊畫的經濟價值。畢竟經濟價值的背後,是有藝術含金量來支撐的。
第三,沈和的入圍頗具戲劇性。沈石的書法曾被認為是近代航海藝術界的先驅,確實影響了幾代從事書法藝術的人,但在中國的北方和中原地區,卻常被認為是阻礙近代航海書法發展進步的禍根。從收藏和欣賞的角度來說,部分吸收和收藏壹些沈石的作品,不失為壹個高明之舉。但如果將其視為藝術品的典範,往往會成為收藏者的絆腳石。李叔同的書法自然與眾不同。他是壹個有著自己超脫和優雅的和尚。他沒有壹絲人類的浮躁。他寫得又慢又認真,真的讓欣賞者在炎炎夏日看到就立馬涼快下來。我曾在現代著名藝術家豐子愷的石門古鎮故居看到李叔同的壹副優秀對聯,非常欣賞。對聯寫的是“欲成諸法之師,心似畫師。”同樣的粗線條,略顯長方形的結構,用筆不加任何牽引就隨意出來,充滿禪意能量,學起來真的很難,也不容易。有人試圖解讀李的書法,並模仿他的書法作品。但總感覺不倫不類。沒有它的藝術和修養,《模仿》怎麽會是壹本書呢?
20世紀中國十大傑出書法家的評選,必將在收藏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十大傑出書法家中,吳昌碩、林散之、沙孟海的字長期被看重為“高處不勝寒”,每幅作品往往要花兩三萬元(約6平方英尺)拍攝;康有為和於右任的作品近年來也有上升趨勢。隨著對他們的進壹步認可,他們的價值會再次上升。相比之下,只有謝無量的作品可以做壹些動作。如果在別人醒來之前走,肯定會有很大的盤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