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寒冷,暖陽普照。
漫步在束河古鎮青石板路上,
我從未如此安靜過,
這座城市的喧囂正在消失,
伴隨著來自太陽的音樂,
讓妳的思想自由漫遊,
讓時間悄悄流逝,
我只想,在靜靜的束河中,
聽壹個美麗而古老的故事。
在拉市海遊完泳,大概是下午四點多,我毫不猶豫的決定去束河古鎮。熱心的司機把我帶到後門,指著前面的路告訴我,沿著這條路直走就可以遊覽整個沭河。並告訴我盡量在八點之前趕回大研。我在這壹站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熱心司機阿福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和告別。
束河,納西語叫“邵武”,是壹個以壹座山命名的村莊,形似壹堆壘的頂峰。意思是“峰下的村莊”。它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最早的聚居地之壹,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是納西族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商隊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中國魅力小鎮”。
慢慢走在沭河幹凈的青石路上,行人很少,都是慢悠悠的。酒吧、餐廳、客棧都冷清了,很多都關門了。相比之下,這裏沒有大研古城的喧囂。它的節奏明顯更慢,更微妙,更優美。流出來的是另壹種懶到骨子裏的慢生活,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
這樣悠閑的古鎮,真的很適合選擇旅遊放松的人。它不吵不鬧,沒有任何壹個角落的喧囂,壹直保持著壹副孤傲冷漠的模樣,濃濃的生活氣息絲毫不減。和大研古鎮相比,這是兩種極端的氣質,壹個安靜,壹個喧鬧。可惜的是,大研的喧鬧有時會讓人無法平靜地享受旅途的美好,而沭河的靜謐,如細水緩緩流過,讓人慢慢沈迷其中,越來越喜歡。
誰家的玉米密密麻麻的掛滿了整面墻,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投射出半明半暗的光影,暖色調為這個冬天增添了幾分亮色。我曾經以為只有肥沃的東北才會遇到大片玉米地,有很多玉米吃。因為太愛吃玉米,這也成為了我毫不猶豫選擇去東北留學的重要原因之壹。後來,隨著閱歷的豐富,走的地方越來越多,我會漸漸發現,廣袤的祖國有很多地方都種著大片大片的玉米,更不用說四季如春的雲南了。
壹個四季溫暖的城市,當然是用花花草草裝飾的。如果妳隨便走走,妳會發現,即使在略帶寒意的初冬,到處都是鮮花盛開,完全無視季節的變化。
束河古鎮人家院子不高。偶爾擡頭,總能遇見靜靜站在圍欄上的花盆,迎著微風,迎著藍天,迎著陽光,努力生長。
看到這壹幕,我總會想起成都的好朋友強子拍的四個成都人春天在油菜田裏打麻將的照片。在這冬日暖陽裏,幾位老人圍坐在壹起打麻將放松閑暇時光,有說有笑。在我大部分的努力之後得到這些閑暇,難道不是壹種幸福嗎?
說實話,這是我在束河古鎮遇到的第壹批人,都是本地人。他們安詳的臉上鐫刻著滄桑,黝黑的皮膚刻畫著高原生活的印記。我很想捕捉到這難得的壹幕,也沒問允許不允許。沒想到,旁邊正在看麻將的奶奶看到我拿起相機,條件反射似的擋住了我的臉。我深感抱歉,畢竟打擾了人們舒適的生活。
不知從哪裏冒出來壹只胖乎乎的長尾小狗跑過街道,在陽光下留下長長的影子,然後瞬間消失在拐角處。
沭河的石板路又窄又彎。走在其中,壹眼看不完。妳認為這條路無法通行。走近了妳會發現旁邊總有壹個突然的轉折點。就是這個壹個又壹個的轉折點,把小鎮的藍天、白雲、微風、垂柳、木樓串在壹起...就像壹條彎曲的繩子,將寧靜的居所緊密相連。綠色石板的不規則排列,為小鎮居民和外來遊客形成了壹條悠閑的小徑,記錄著每壹次慵懶的踱步,每壹次愜意的漫步。
每壹步,總會有不壹樣的風景等著妳。每壹道風景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我不知道這婀娜多姿的枝頭上開的花是不是梅花的壹種,但能在蕭條的冬天裏遇到這盛大的綻放,是壹種幸運。這種細碎的白花,再加上高低不平的枝幹,在藍天下簡直美不勝收。
午後的陽光讓我的影子很長。就這樣,我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古鎮的大街小巷,在和煦的陽光下吹著風,聞著各處淡淡的花香,看著各處沁人心脾的綠意,壹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環顧四周,客棧是古鎮裏最多的。據說《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鵬開的背包客十年客棧也在束河古鎮。這位旅遊界的大咖,被很多旅行者和背包客推崇或崇拜,自然也吸引了很多人。我並沒有刻意去尋找這家客棧,只是覺得這裏的客棧都各有特色,都是主人壹手安排和策劃的,都有不尋常的故事,值得慢慢欣賞。
聽說這裏的商戶和客棧老板大多是外地人。因為沭河的美麗宜人,他們來了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們向往安靜、隨性的生活,所以他們用自己的心情和興趣去創造自己的小世界。無論是客棧、酒吧還是巴掌店,都是在納西風格的基礎上,或典雅或華麗,或簡約或現代。
有的還帶有強烈的主人家鄉特色:北方的四合院氛圍與南方小橋流水的雅致並駕齊驅;歐美風格的風格接近藏傳佛教的神韻。束河的美在於她的包容,大氣,口味多樣。每個地方都是壹幅畫,每個點都是壹個場景。
餐廳的招牌,有些發臭,是老板自己寫的吧?
難怪來之前很多人推薦妳來麗江壹定要住束河。這裏真的更適合居住。清晨醒來,推開窗扉,青磚綠瓦的納西民居依然靜靜地沈浸在於晨曦裏。幽幽小巷寂靜,垂柳輕拂。在陽光明媚的院子裏,聞聞花香,曬曬太陽,吃頓早餐,開始新的壹天,該是多麽愜意的事情啊。
束河離麗江七公裏多。雖然這裏的布局和模式和大研古城壹樣,有壹樣的廣場街道,壹樣的大石橋,壹樣的青石街道……但是這裏的空氣舒適而寧靜。因為離玉龍雪山更近,房前屋後潺潺的溪水比大研清澈得多,溪水中漂浮著壹片片水草,引人入勝,令人陶醉。
客棧前面的小裝飾也很獨特。
親切簡單的店名,自然有創意的木牌,忍不住想拍照。但這裏的吸引力不止於此。創意無處不在,這裏充滿驚喜。
小橋流水,古色古香的木屋,悠閑自在的人們,處處停不下來,處處不能凝視,寧靜的小鎮讓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商業場所,卻處處散發著文藝的氣息,情懷隨處可見。
Yananju很喜歡這三個字。
在這個雪山下的村莊,陽光總是以最溫暖、最明亮的姿態塗抹著大地。這只可愛的狗狗靜靜的站在莉絲曼咖啡前,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等人的到來。
另壹個臺階上,三只小狗正沈浸在夢中,享受著這冬日的美景。在麗江,能讓小動物在戶外如此肆無忌憚做夢的地方,恐怕只有束河古鎮了。
如果妳不小心,妳會以為妳來到了歐洲。沭河真是壹個包羅萬象的地方。如果妳走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妳會發現妳已經欣賞了半個世界的風景。
蒸蒸日上的龍門客棧。這不會是電視上經常提到的龍門客棧吧。看門前的橫幅。它壹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旅行者和攝影師的聚集地。
我在壹家客棧裏發現了超女譚維維的照片。2010,譚維維在束河古鎮拍攝MV《在束河》。剛到束河古鎮時,她被當地美麗的景色深深陶醉,後來受此啟發,寫下了以環保為主題的歌曲《在束河》。MV裏的鏡頭就像她的視角,整個作品就是她帶領粉絲逛束河古鎮。
慢慢深入街頭巷尾,妳會不自覺地被無處不在的納西族民族元素所吸引。東巴古老的象形文字,東巴羊皮鼓,東巴特有的民族音樂,舞蹈,各種洗碗吧,東巴的造紙作坊,皮具,東巴的繪畫,雕塑,東巴文化衫等。都散發著濃郁的民族氣息,令人應接不暇,陶醉其中。
當然還有陶屋,木雕,刺繡,納西族婦女服飾。......
這壹切都讓人在無意中自然而然地沈醉在這種藝術氛圍中。雖然不了解他們,但他們忍不住想接近追溯這些奧秘的源頭,去探究它的深層脈絡,去體會它的神奇魅力。
在這個安靜的角落裏,萬物自由生長,古色古香與自然清新完美融合,讓人瞬間墜入愛河。這個角落總是讓人想起舞神楊麗萍在昆明的五彩繽紛的私家花園,那是壹個讓很多人羨慕的世界。
藍天下,古樸的建築和青瓦更是滄桑迷離,仿佛在講述壹個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簡約安靜的建築風格,透露著淡淡的溫馨。異國他鄉的故事裏,門口的兩只石獅子威武雄壯,“柴門聞犬吠,喜為故人”這幾個字,瞬間拉近了主客之間的距離。
懶惰。心情。整個人都懶的跟廣告標語似的。遊走在不同的城市,總會讓人找到不壹樣的生活,有不壹樣的心境。
藍色的花朵,散發出優雅的氣息,悄然開放,點綴著客棧的壹角。
沙漠之子,多汁的紳士來了!它是自然生長的,而且它是如此美麗。也許這裏的花不需要像其他城市壹樣根據氣候變化來搗爛。他們冬天怕凍,夏天怕曬傷,所以細心呵護不壹定能過上好日子。
玻璃瓶裏的風景精致通透。
壹直以為蜀河不大,沒想到越走越深,好像走不到盡頭。而且我沒見過那麽深的景色,很迷人。
沿著餐廳左側的巷子走,原來有壹個天坑。果然,未知的風景最吸引人。
走過壹系列特色客棧、小餐館、酒吧,原來是壹座略高的山。站在山上,看到的景色和在普通小巷看到的完全不壹樣。帶著這個想法,我毅然前行。道路荒蕪,風很大。遇到三三兩兩的遊客,就問有沒有到山頂的路。熱心的旅行者告訴我:這個時候山上沒有人,趕緊走吧,不然天黑了。並詳細告訴我上山的路徑。
這應該就是前面介紹中提到的聚寶山了。山頂上巨大的經幡在天地之間搖曳,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形成了壹種天地相連的境界。在冬天的余輝中,它成了山谷中壹道美麗的風景。
藍、白、紅、綠、黃五色經幡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保護著這片人煙稀少的山頂上山谷中的居民。
從山頂望去,妳可以看到古鎮的全貌。整個村莊仍然保持著少數民族的原生態。灰瓦疊瓦,房屋錯落。這裏清澈安靜,周圍的旗幟上只能聽到打獵的聲音。遠處的群山仿佛披上了壹層白紗,給這個小村莊增添了幾分神秘。
這裏的民居是富有滇西北高原氣息的納西族的典範,具有“三室壹墻(房間較高,兩邊房間略低,加壹墻)”的鮮明特色。依山而建的民居與自然有著有機而完整的統壹。古城內瓦房林立,青山蔥蘢,將古城緊緊包圍。城市裏的房屋造型簡單生動,裝飾精致典雅,是納西族文化和技術的結晶。這壹切也源於納西族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有人說,古民居是壹部民族生活史詩的再現。在這個雪山下的村子裏,我壹次又壹次地觸摸著那些古老而陳舊的房屋的墻壁,觸摸著古老的納西族的木石磚所表達的生命,觸摸著他們在農村記憶中的生存跡象,仿佛生命的脈搏正在穿過那些普通的墻磚瓦瓦,已經傳入我的掌心,再傳入我的心田。
壹座塔形的瑪尼堆帶著靈氣拔地而起。瑪尼堆有著獨特的藏族文化氣息,像壹幅在高原上閃耀的大地畫卷。每壹塊石頭都凝聚著信徒的心聲。雖然在石頭上沒有發現任何經文、六字真言或佛像,但還是不敢打擾這些神靈,只是遠遠地看著。
山頂寒風凜冽,光禿禿的樹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在逐漸變暗的冬日天空中略顯憂傷。
山頂的枯枝在藝術形式上都是神聖的,可以遠觀卻不可嘲諷。隱隱約約感覺到,生活在這個山谷裏的人,是壹個很有信仰的群體。他們崇尚自然,珍愛生命,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理念。
山風颼颼,夕陽西下,天色暗了下來。我該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