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五臺山論道

五臺山論道

天道: 遙遠的救世主 五臺山論道

PG外匯2016-02-11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是人道,劫富濟貧就是天道。

《天道》中丁元英五臺山智玄大師大師的對話 智玄大師說:“兩位施主,請坐下說話。”明心閣的房子不是很大,四周墻壁上有壹些佛教字畫,屋內正中擺著壹張老式方桌和4把木椅,3人圍桌而坐,桌上放著丁元英的壹首詞和壓在紙上的信封。

智玄大師把信紙和信封輕輕往前推了壹下,說:“敢問施主什麽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麽呢?”

韓楚風不知道這首詞的內容,就勢拿過看了壹遍,上面寫道——

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壹悲壹喜壹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凈,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韓楚風馬上明白了智玄大師為什麽要提這樣的問題,所不同的是,大師心裏有解,而他心裏無解,他在心裏是真正的提問:什麽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還修什麽?他覺得詞中諸如“休言”、“勿取”、“癡人說夢”之類的用詞過於激烈了,不太妥當。但此時他更關心的是丁元英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他更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丁元英回答道:“大師考問晚輩自在情理之中,晚輩就鬥膽妄言了。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欲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師含笑而問:“不為成佛,那什麽是佛教呢?”

丁元英說:“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晚輩個人以為,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從淺義 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智玄大師說:“以施主之文筆言辭斷不是佛門中人,施主參意不拘經文,自悟能達到這種境界已屬難能可貴。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壹步,進則凈土,退則凡塵,只是這壹步難如登天。”

丁元英說:“承蒙大師開示,慚愧!慚愧!佛門講壹個‘緣’字,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就算緣盡了,不進不出,亦邪亦正。與基督而言我進不得窄門,與佛而言我不可 得道。我是幾等的貨色大師已從那首詞裏看得明白,裝了斯文,露了痞性,滿紙壹個‘嗔’字。今天來到佛門凈地拜見大師,只為討得壹個心安。”

這時,壹個小僧人走進來恭敬地對智玄大師合十行禮,說:“師父,都準備好了。”說完轉身退了出去。

智玄大師站起來說:“兩位施主,請到茗香閣壹敘。”

丁元英和韓楚風跟著智玄大師出了明心閣,向左轉穿過壹道長廊,來到壹間題名為“茗香閣”的房舍。茗香閣比剛才的明心閣大得多,進門迎面就看見墻上掛著壹副橫 幅,上面寫著“清凈自在”四個瀟灑飄逸的大字。橫幅下面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和壹個紫檀木制成的圍棋棋盤,棋盤上是兩盒棋子。房間北墻的位置是壹塊由天然 怪石當成的茶幾,石面上擺著蓋碗茶具、茶葉罐,茶幾四周是幾個樹根凳子,主座位旁邊是壹個木炭爐子和壹個裝水的木桶,爐子上架著銅壺,壺裏的水已經快開 了,聽得見嗡嗡的響聲。

智玄大師伸手示意說:“兩位施主請坐。”待客人落座後智玄大師問道:“施主以錢敲門,若是貧僧收下了錢呢?”

韓楚風答道:“我們就走。如果是錢能買到的東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師豁然壹笑,分別往蓋碗裏放入茶葉,提起冒著蒸氣的銅壺逐壹將開水沖進3只蓋碗,蓋上碗蓋說:“這是寺裏自制的茶,水是山上的泉水,請兩位施主品嘗。”

丁元英揭開碗蓋,壹股帶著山野氣息的清香撲鼻而來,只見碗中的茶湯呈淡綠色,碗底的茶葉根根形態秀美。他端起茶碗喝了壹小口,禁不住地說了聲:“好茶。”

韓楚風端起茶品了壹口,頓知此茶品質絕非壹般,此情此景令他心生感慨,不禁想起了那副“坐,請坐,請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對聯。 智玄大師放下茶碗,說:“施主上山並非為了佛理修證,有事不妨道來,貧僧雖老學無成,念句‘阿彌陀佛’卻還使得。”

於是,丁元英把“神話”、“扶貧”的來龍去脈以及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向智玄大師簡要講了壹遍,並且著重解釋了主觀上的“殺富濟貧”和文化屬性思考。這顯然已經不是簡單的市場競爭,也不是簡單的扶貧,而是基於壹種社會文化認識的自我作為。

智玄大師聽完之後沈思了許久,說:“施主已勝算在手,想必也應該計算到得手之後的情形,勢必會招致有識之士的壹片聲討、責罵。得救之道,豈能是殺富濟貧?”

韓楚風隨口壹問:“那得救之道是什麽?” 這壹問使智玄大師突然怔住了,頓然明白了丁元英“殺富濟貧”的用心和討個心安的由來,說道:“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妙在以扶貧而命題。當有識之士罵 妳比強盜還壞的時候,責罵者,責即為診,診而不醫,無異於斷為絕癥,非仁人誌士所為,也背不起這更大的罵名。故而,責必論道。”

丁元英說:“晚輩 以為,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壹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麽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壹個沈積了幾千年的文 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晚輩無意評說道法,只在已經緣起的事情裏順水推舟,借英雄好漢的嗓子喊上兩聲,至少不違天道朝綱。”

韓楚風來五臺山之前只知道丁元英要拜見高僧大德,少不了談經論道,卻並不知道丁元英拜佛的具體目的,直到這時才完全明白。

智玄大師說:“以施主之參悟,心做心是,何來討個心安呢?”

丁元英說:“無懺無愧的是佛,晚輩壹介凡夫,不過是多識幾個字的嘴上功夫,並無證量可言。我知道人會罵我,我以為佛不會罵我,是晚輩以為,並非真不會挨罵。大師緣何為大師?我以為是代佛說話的覺者。”

智玄大師略微思忖了壹下,說:“貧僧乃學佛之人,斷不可代佛說話,亦非大師。得救之道自古仁人誌士各有其說,百家爭鳴。貧僧受不起施主壹個‘討’字,僅以修證之理如實觀照,故送施主四個字:大愛不愛。”

丁元英雙手合十給智玄大師恭敬行了壹個佛禮,說道:“謝大師!”

智玄大師說:“弱勢得救之道,也有也沒有。沒有競爭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此乃天道,乃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無弱,強焉在?壹個‘強’字,弱已經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壹顆平常心。”

韓楚風因為先前不了解情況,所以壹直沒有參與談話。此時聽了智玄大師壹番話心生感慨,說道:“佛教主張利和同均,大師坦言等級乃天道與代價,不拘門戶之見, 令晚輩十分敬佩。晚輩在想,如果強者在公開、合法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到殺掠,那麽在不公開、不合法的條件下,弱勢還剩下多大空間?佛度心苦雖慈悲,但人畢竟 還有物質的壹面。”

智玄大師對韓楚風笑了笑,說:“施主不必拘禮,請講。”

韓楚風說:“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勢群體期望破格獲取與強勢群體 期望更高生命價值的社會需求之間建立壹個鏈接的紐帶,或許更有積極意義。強勢群體僅僅適用壹般的競爭規則是不夠的,主流文化應該對強勢道德提出更高的要 求,構建強勢文化體系,賦予強勢群體更高的生命價值。當然,這首先是以不平等為先決條件。”

智玄大師說:“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韓楚風說:“主流文化,當是推動社會進步、改善社會關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麽這種價值無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價值。當社 會將道德價值全部鎖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時候,個人道德就沒有價值空間了,既不利於鼓勵強勢對弱勢的關註,也不利於社會整體道德素質由量變到質變的轉 化。”

智玄大師說:“施主的觀點與佛教的主張並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認為主流文化應該給強者個人壹定的道德價值空間。貧僧以為,無論功德記在哪壹家的賬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都將是眾生的福報。”

韓楚風說:“只是,等級壹直是我們社會文化的禁區,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繞開禁區,是唯恐平等、尊嚴之類的東西受到傷害。”

喝過壹道茶,智玄大師給大家續上壹輪開水,對丁元英寬懷壹笑,說:“釋、道、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體系,施主這壹刀下去,壹個都沒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說:“不敢,不敢。釋、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學派,支撐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文明歷程,是偉大的文明。但是,社會在發展,傳統文化畢竟是以皇恩浩蕩 為先決條件的文化,講的都是皆空、無為、中庸的理,以抑制個性而求生求解。當今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市場經濟的民主與法制,諸家學說也面臨壹個如實觀照而俱進 的課題,是傳統?還是傳承?統則僵死,承則光大。”

智玄大師說:“施主尚未暢所欲言,不好。海納百川,施主縱是滄海壹滴,我佛也願匯而融之。今日有緣壹敘,自當請施主開誠布公,以利佛理修證。”

丁元英說:“晚輩嘆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辯證思維,如是不可思議。但是,晚輩以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別於佛教。佛教以佛法證壹,進而證究竟,最終是為 給心找個不苦的理由,成佛,無量壽,極樂。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門住福相、住壽相、住果相,是以無執無我為名相的太極我執,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貪 執的弱勢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輩以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個人解脫,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議究竟生產力與文明的真理真相,則佛法 的佛教即出離宗教的佛教,成為覺悟眾生的大乘法度,慧於綱紀澤於民生,是名普度眾生。”

智玄大師沈默不語,靜靜地看著丁元英,過了許久黯然感嘆道:“得智的得智,化緣的化緣,燒香的燒香,坐禪的坐禪。”

丁元英和了壹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智玄大師說:“兩位施主請隨我來。”丁元英和韓楚風隨智玄大師走到書案近前,只見智玄大師在書案上展開壹張壹尺見方的宣紙,把丁元英的那首詞放在旁邊,研墨蘸筆,寫道——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務取真經壹生壹滅壹枯榮皆有因緣註定寫完之後智玄大師放下筆,說:“此‘天’非彼‘天’,非眾生無明之天,亦非眾生無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虛,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惡果雖有信無證, 卻已無證有覺,已然是進步。能讓迷者進步的經即是真經,真經即須務取。悲喜如是本無分別,當來則來,當去則去,皆有因緣註定,隨心、隨力、隨緣。”

智玄大師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務”,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滅”,把原句的“哪個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緣”。九個字的改動,理雖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氣卻全然不同,即滅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韓楚風看後贊嘆地點點頭,說:“精妙!九字之境,無證而證。”

丁元英再度給智玄大師恭敬行了壹個佛禮,說:“謝大師開示。” 智玄大師把修改過九字的上闋詞送給丁元英,說道:“貧僧與施主的壹闋之緣今日圓了上闋,貧僧九字不實之處還望施主修正。下闋貧僧不改了,留半闋緣待續,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壹日想改下闋了,如蒙不棄,可帶著改過的下闋再來圓續半闋之緣。”

丁元英說:“承蒙大師不棄,壹定。”三人又回到各自的座位繼續喝茶。智玄大師端起茶碗呷了壹口,放下,說:“施主身上乃三氣居中啊。”韓楚風不解其意,問:“哪三氣?”智玄大師答道:“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韓楚風聞聲心裏壹顫,沒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這正是丁元英的真實品性。他驚嘆大師的觀察力,問道:“十分之氣,還有壹分呢?”智玄大師說:“還有壹氣住於身中,遊離心外——痞氣。”韓楚風脫口而出壹個字:“絕!”

正說話間,壹個中年僧人來到茗香閣,站在門口雙手合十,對智玄大師說:“師父,大覺寺的慧明法師已經來了。”智玄大師點了點頭,對丁元英和韓楚風說:“施主稍候,貧僧去去就來。妳們可先到後院走走,景致極好。今天就不要走了,晚上和慧明法師壹起用齋,咱們隨緣壹敘。”丁元英起身合十頂禮道:“謝大師!”

丁元英和韓楚風兩人出了茗香閣,穿過壹道拱形門來到壹禪寺的後院,後院也是依山勢而建,院中幾棵環抱粗的古銀杏樹掩隱著幾間禪房,飄了壹地的落葉,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鐘聲,更加襯托出這千年古寺的清靜幽謐。兩人踏著石階路向上走,後院的盡頭是壹個大石臺,周圍立著壹圈石柱做的欄桿,欄桿之間有鐵鏈相連。站在平臺上放眼望去,只見遠處山巒疊嶂,西下的夕陽像壹枚金紅色的果子掛在山尖上,強勁的山風帶著壹股濃濃的寒意。韓楚風掏出煙給丁元英壹支,問:“佛門凈地能抽煙嗎?”

丁元英笑笑說:“欄內是凈,欄外是土,靠著欄桿就能抽。”韓楚風也笑了,兩人點上煙,韓楚風說:“剛才有話沒敢說,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現在可以說了。扶貧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個層面。壹、天上掉餡餅 的神話,實惠、破格,是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點東西不足以緣起主題,大智大愛,是為英雄文化。”

丁元英說:“不敢當,不敢當。”話音剛落,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自嘲道:“咱們怎麽轉起文來了?可別恍恍惚惚以為自己也是大師了。”韓楚風也意識到了,說:“慣性,慣性,壹下子收不回來了。”兩人哈哈壹笑。韓楚風面向群山,手撫著石欄說:“這趟如果不來,真是人生壹大憾事。只是妳我都有謗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獄?”丁元英說:“沒有地獄,天堂焉在?總得有人在地獄呆著,咱們就算上壹個,不然天堂就沒著落了。”韓楚風笑了笑,說:“壹招殺富濟貧引出得救之道的討論,罵的是妳,疼的卻是傳統觀念。壹年多不見妳怎麽有了這麽高的境界?”丁元英擺擺手說:“哪裏是境界,我還沒沖動到為了讓輿論濺幾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種罵名。當‘得救之道’的討論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給小丹的禮物。”韓楚風頓然目瞪口呆,脫口壹聲:“啊?我的天!妳知道這件事得折騰多少人?得惹多大動靜?原來就是……就是給壹個女人的禮物?”丁元英說:“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的壹個‘情’字。這兩個極致我都沒敢冒犯,不可以嗎?”韓楚風說:“可以,當然可以。只是妳壹向對女人敬而遠之,這個彎子轉得太大了。”丁元英說:“佛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實觀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紅顏知己是紅顏知己。”韓楚風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感嘆道:“古有千金壹笑之說,如今壹看,那千金壹笑又算得了什麽?”。。。。。。。。。。

  • 上一篇:書畫科學鑒定造假的老辦法有哪些?
  • 下一篇:2021年合同協議5個模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