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瓷器的壹種釉色。所謂釉瓷,就是在燒制好的素坯表面塗上釉料,然後在600-900℃的窯中燒制而成的壹種瓷器。多色是指分布在瓷器釉面上的各種顏色——而五彩瓷不壹定是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顏色,在習俗上也稱為五彩瓷。明清時期發明和發展了五彩瓷器,其配方不斷創新,經過多次重大改革,出現了以紅、黃、綠、藍、黑、紫為主的彩瓷。
多色是明清景德鎮窯的新品種,是在宋元時期釉上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代的彩料中沒有藍色,改用藍色,成為時代獨有的特色,以嘉靖、萬歷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歷年間的多色繪畫特點是:大量使用釉下明礬紅和釉下青花,釉下青花與釉上各種顏色相結合,用黑色或赤褐色線條描摹圖案輪廓,畫面厚重華麗。在清朝,康熙朝是最著名的五彩繽紛的顏色。除了常用的紅、綠、黃、棕、紫四種顏色外,還配制了壹種新的釉上彩藍色來代替釉下青花。金色和黑色也被廣泛使用,使它們更加豐富多彩和耀眼。康熙五彩瓷除了繪在白瓷地板上,還繪在各種琉璃器和各種瓷地板上,使五彩瓷別具壹格,獨樹壹幟。由於粉彩創作於康熙,五彩瓷歷史悠久,所以康熙五彩瓷也被稱為“古彩”。粉彩的特點是色彩柔和,俗稱“柔和色”;五彩顏色鮮艷,所以康熙五彩又叫“硬彩”。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大多是小物件,畫工精細,不像康熙的那種濃墨重彩的豪放。乾隆以後基本沒有單壹的彩瓷,多與粉彩、琺瑯並用。
現代五彩陶瓷多為五色以上的五彩陶瓷,只有寶池林瓷業有限公司等少數企業仍保持傳統工藝。
明代五彩瓷器
東營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青花五彩瓷罐,高9.9厘米,直徑3.9厘米,底徑4.8厘米。無蓋,口微縊,頸短,肩富,肩部曲線修飾優美,腳短;釉色為白色,略帶黃色。口、頸、肩、足繪壹圈釉下青花,腹繪樹葉、紅花、雙獅。葉為釉下青花,可通過洗染手法區分。兩只獅子相對而立,釉面塗以紅、綠、黃三色,活潑可愛,趣味十足。兩朵紅花點綴在兩只獅子之間,每壹層花瓣都在釉面上用紅色的材料勾勒出來,有的還塗上相同的顏色,以顯示其層次感和沈重感。先用釉黃色勾勒出花和葉的輪廓,再塗上釉綠色。
五彩瓷可分為兩種:釉上彩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五彩瓷不壹定要有五種顏色,塗色量要根據整體裝飾效果來定。根據現有實物資料,金代磁州窯燒制的紅綠釉瓷器是最早的釉面五彩瓷器。釉上彩是在燒制好的白釉瓷器上繪畫,然後在700 ~ 800℃的窯中燒制而成。過程很簡單。青花五彩瓷的燒制工藝比較復雜。先用青花料在坯體上畫出壹定的圖案,塗上透明釉,入窯燒制,再在燒制好的瓷器上塗上紅、黃、綠、紫、赭色,最後入窯低溫700℃燒制。目前最早的青花五彩瓷燒制於明代宣德時期,但數量很少。明代嘉靖年間,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到萬歷年間達到頂峰。有盤子、碗、罐、盒子、雕像等等。
萬歷時期的五彩瓷器因其色彩鮮艷、造型多變而深受世人喜愛,歐洲人和日本人對其情有獨鐘。市場上有大量的萬歷五彩瓷器,但大部分都是仿制品,有些相當混亂。所以瓷器收藏者,尤其是收藏新手朋友,要小心辨別。
此罐以紅、綠、黃等色襯托,釉色豐富,效果華麗。畫出來的枝葉都是密密麻麻的風格,求其形有深意。兩只獅子在花叢和樹葉間嬉戲,生活氣息濃厚。是萬歷年間民窯彩瓷的代表作。
清代五彩瓷器
清代五彩瓷柔和,透視感強,畫家細膩傳神。他們壹掃明代嘉靖、萬歷的粗曠畫風,不研究形態學,色彩大多比明代均勻、稀薄。花瓶圖案生動傳神,題材豐富多樣。除了普通的花卉、山水之外,還大量使用了以戲曲、小說為藍本的人物故事畫。陶瓷的精美裝飾圖案多為人物、花卉、山川,筆觸細膩,構圖簡單,是國內外文物愛好者的熱點。
康熙五彩花鳥盤。翻口,通體施白釉,盤上繪五彩花鳥,邊上蓋血紅色錦花,並題寫“萬歲無國界”四個字。基礎書《清代康熙年制》青花雙圓楷書兩行六字,壁斜削。
盤子裏五彩繽紛的花鳥畫得很漂亮。多色是由紅、黃、綠、藍、紫、黑等顏色組成,意為多種顏色,不限於“五色”。因此,每個對象使用不同的顏色。多色是通過在燒過的白釉上塗上顏色,然後燒制而成的。這張圖應該是“喜訊三元”圖,是清代流行的吉祥圖案。從畫的角度來看,這幅畫是宋元構圖,但是融入了西洋畫。
康熙多色因胚致密、重、用色性強,加上藍、金、黑三色,又稱為“硬色”。
顯色法
古畫中描繪的對象很多,有人物、山水、龍、鴛鴦、松柏、靈芝、花草等。古代彩瓷在歷屆世博會上廣受好評。是景德鎮陶瓷工藝的優秀傳統之壹。從年代上看,包括大明蔡和康熙蔡;就顏色而言,有三色、五色、紅綠三色。其技法特點是線平面單壹,線條強烈,筆觸簡潔生動,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張,民間風格濃厚,裝飾性強。